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6583发布日期:2020-08-18 20:1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难合的颅内高压病症,患者在初期多采用保守治疗进行常规的对症缓解治疗,例如常规的脱水、换气以及巴比妥昏迷治疗,对息者的病情控制效果较差回。临床多采用进一步的手术治疗进行减压,传统的骨瓣减压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脑膨出以及脑组织的嵌顿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脑疝等严重病症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脑死亡。近年来临床采用标准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度的效果,其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脑组织以及血中清除,从而降低迟发性血肿病症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包括额颞叶底部以及侧裂区相应的临床减压治疗:早期及时减压治疗能够改善脑血流状况,从而改普患者的脑组织供氧,减少相应的损害,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

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皮瓣塌陷综合征(sinkingskinflapsyndrome,ssfs)就是大骨瓣减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虽不常见,但它不仅有碍美观和安全,常有头昏、头痛、焦躁不安、忧虑、恐惧等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表现和心理障碍,甚者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同时也给二期颅骨修补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国内还缺乏针对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的相关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可以预防或辅助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其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弧形功能块、敷料层、创面封闭薄膜、负压管路和负压源,所述弧形功能块的形状与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相同,结构包括带微孔的内层、密闭空腔和密封外层,密封外层中心安装负压接口,弧形功能块内侧贴合敷料层,外侧由创面封闭薄膜覆盖并密闭贴附于皮瓣塌陷周边,所述弧形功能块的负压接口接负压管路从创面封闭薄膜端穿出后安装三通管,一端与负压源连接,另一端闭合或与正压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功能块由新型材料根据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3d打印制作或通过钛金属编织而成;

内层上的微孔分布均匀且规格相同,外层上的负压接口贯穿外层至密闭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创面封闭薄膜边缘超出弧形功能块边缘不少于1-2cm,创面封闭薄膜为生物透性膜,超出弧形功能块边缘的创面封闭薄膜密封贴合于皮肤。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接口与负压管路密封连接,负压管路穿出创面封闭薄膜端密封连接,负压管路上连接负压监测装置;

所述负压管路连接的负压源为医用负压源或移动负压源,负压大小可以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与负压源连接端安装单向负压源方向导通的单向阀,连接正压源的一端安装单向负压管路端导通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根据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3d打印而得的弧形功能块,结构包括带微孔的内层、密闭空腔和密封外层,由创面封闭薄膜覆盖并密闭贴附于皮瓣塌陷周边,由负压管路和负压源为皮瓣塌陷区域提供持续稳定的负压,从而预防或辅助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根据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3d打印而得的弧形功能块,弧形功能块形状可以完全贴合在皮瓣塌陷区域,而且采用的材质也对皮瓣塌陷区域无创伤,弧形功能块结构包括带微孔的内层、密闭空腔和密封外层,微孔的内层通过微孔在皮瓣塌陷区域提供均匀的负压,分散在整个皮瓣塌陷区域;由创面封闭薄膜覆盖并密闭贴附于皮瓣塌陷周边,由负压管路和负压源为皮瓣塌陷区域提供持续稳定的负压,同时也可以监测负压,为皮瓣塌陷区域提供合适的负压,从而预防或辅助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其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适合推广应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弧形功能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弧形功能块和创面封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弧形功能块,101-内层,102-密闭空腔,103-密封外层,104-微孔,2-创面封闭薄膜,3-敷料层,4-负压管路,5-负压源,6-负压接口,7-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

一种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弧形功能块1、敷料层3、创面封闭薄膜2、负压管路4和负压源5,所述弧形功能块1的的形状与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相同,结构包括带微孔104的内层101、密闭空腔102和密封外层103,密封外层103中心安装负压接口6,弧形功能块1内侧贴合敷料层3,外侧由创面封闭薄膜2覆盖并密闭贴附于皮瓣塌陷周边,所述弧形功能块1的负压接口6接负压管路4从创面封闭薄膜2端穿出后安装三通管7,一端与负压源5连接,另一端闭合或与正压源连接。

所述弧形功能块1由新型材料根据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3d打印制作或通过钛金属编织而成;

内层101上的微孔104分布均匀且规格相同,外层上的负压接口6贯穿外层至密闭空腔102。

所述创面封闭薄膜2边缘超出弧形功能块1边缘不少于1-2cm,创面封闭薄膜2为生物透性膜,超出弧形功能块1边缘的创面封闭薄膜2密封贴合于皮肤。

所述负压接口6与负压管路4密封连接,负压管路4穿出创面封闭薄膜2端密封连接,负压管路4上连接负压监测装置;

所述负压管路4连接的负压源5为医用负压源或移动负压源,负压大小可以调整。

所述三通管7与负压源连接端安装单向负压源方向导通的单向阀,连接正压源的一端安装单向负压管路端导通的单向阀。

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

本实用新型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根据皮瓣塌陷区域颅骨外形3d打印而得的弧形功能块1,弧形功能块1形状可以完全贴合在皮瓣塌陷区域,而且采用的材质也对皮瓣塌陷区域无创伤;

弧形功能块1结构包括带微孔104的内层101、密闭空腔102和密封外层103,微孔104的内层101通过微孔104在皮瓣塌陷区域提供均匀的负压,分散在整个皮瓣塌陷区域;

由创面封闭薄膜2覆盖并密闭贴附于皮瓣塌陷周边,由负压管路4和负压源5为皮瓣塌陷区域提供持续稳定的负压,同时也可以监测负压,为皮瓣塌陷区域提供合适的负压,从而预防或辅助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

弧形功能块1内侧贴合敷料层3贴合在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区域,弧形功能块1作用一方面是保护避免二次创伤,另一方面是避免负压过大导致皮瓣外突;

本实用新型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负压吸引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适合推广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