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1494发布日期:2020-09-04 13:0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



背景技术:

咬合是指下颌做功能运动时,上、下牙弓相互接触的状态,良好的终末咬合关系决定了患者的咀嚼效率。牙齿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情况导致牙齿崩裂缺失,从而导致咬合不到位,这时需要对牙齿进行修复。

在日常生活中,牙齿修复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人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牙齿脱落,在接受治疗时,通常是在牙体缺失位上植入由人工制作的义齿,俗称假牙。现有的牙齿修复技术需要对每个修复体进行逐个粘连,每粘连一个修复体需要对周围的胶进行清理,再进行下一个修复体的粘连,整个修复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效率低下,而且逐个粘连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以解决现有的牙齿修复技术存在手术效率低和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所述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导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导板本体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薄膜分隔片,多个所述薄膜分隔片将导板本体内部分隔成多个沿导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腔室,每个腔室的形状与对应的修复体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分隔片与所述导板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分隔片与所述导板本体的材质均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多条沿导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排液槽。

进一步地,两边的所述腔室和至少一个中部的腔室上均设置有观察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通过两边的腔室进行定位,通过中部的腔室可存储多颗修复体,进而将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连,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在导板本体的内部设置薄膜分隔片,避免修复过程中修复体之间发生粘结,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剖面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板本体;2、开口;3、薄膜分隔片;4、腔室;5、排液槽;6、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包括导板本体1,导板本体1呈中空结构,导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2,开口2沿导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板本体1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薄膜分隔片3,薄膜分隔片3与导板本体1一体成型,导板本体1与薄膜分隔片3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多个薄膜分隔片3将导板本体1内部分隔成多个沿导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腔室4,相邻两个腔室4之间的距离根据待粘连修复体之间的预定距离确定,通过在导板本体1的内部设置薄膜分隔片3,避免修复过程中修复体之间发生粘结,因此操作更方便。本实施例中腔室4的数量为五个,当然腔室4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五个,也可设置四个、六个或更多数量,具体根据待修复体的数量确定,五个腔室4中两边的腔室4分别用于套设在待修复区域两端的两颗牙齿上,可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中部的三个腔室4用于存储修复体。打印时,通过获取每个腔室4对应的修复体的三维图像数据,根据修复体的三维图像数据生成每个腔室4的模型,使得每个腔室4的形状与对应的修复体的形状相匹配,确保修复体与腔室4紧密配合。薄膜分隔片3与导板本体1的材质均为透明材质,透明材质可确保在对修复体进行粘连时,可从外部观察每个修复体是否放入预先设定的位置,确保修复体粘连的准确性。本实施例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通过两边的腔室4进行定位,通过中部的腔室4可存储多颗修复体,进而将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连,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腔室4的内表面设置有多条沿导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排液槽5,排液槽5可允许胶液流动,避免胶液因为堆积而影响修复体的粘连,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两边的腔室4和至少一个中部的腔室4上均设置有观察孔6,观察孔6可使医生更好的观察导板是否准确放入预定的位置,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导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导板本体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薄膜分隔片,多个所述薄膜分隔片将导板本体内部分隔成多个沿导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腔室,每个腔室的形状与对应的修复体的形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分隔片与所述导板本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分隔片与所述导板本体的材质均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多条沿导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排液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其特征在于,两边的所述腔室和至少一个中部的腔室上均设置有观察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所述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导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导板本体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薄膜分隔片,多个所述薄膜分隔片将导板本体内部分隔成多个沿导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腔室,每个腔室的形状与对应的修复体的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结导板通过两边的腔室进行定位,通过中部的腔室可存储多颗修复体,进而将多颗修复体一次性粘连,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在导板本体的内部设置薄膜分隔片,避免修复过程中修复体之间发生粘结,操作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宇;洪菲菲;张怡;金地;尹路;杨常委;黄文霞;肖云;张志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市口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