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8307发布日期:2020-08-21 15:4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



背景技术:

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的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对下肢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常用的双拐或轮椅等仅起到辅助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的行动作用,无法为患者提供站立位训练及站立位平衡训练,当患者需要进行站立位训练时需通过其他辅助器械进行训练,使用十分不方便。

中国专利文献:cn201811203215.8,申请日2018.10.16,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两种工作形态的残疾人用辅助行走装置。公开了一种具有两种工作形态的残疾人用辅助行走装置,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该具有两种工作形态的残疾人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拐杖,拐杖由支撑架、扶手、基座和支撑腿组成,且两个拐杖之间设置有可拼接组合的连接元件。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橡胶轮,且基座上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369080.8,申请日2015.06.02,专利名称为:双拐式折叠站立行走两用康复架。公开了一种双拐式折叠站立行走两用康复架,属于康复站立架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车身主体框架、座椅、插销、腋下拐杖、拐杖套管、脚踏板、连接耳环一、车轮和拐杖高度调节孔,车身主体框架下方设有车轮和脚踏板,拐杖套管上端与车身主体框架转动连接,下端与车身主体框架滑动连接,拐杖套管上设有拐杖高度调节孔,腋下拐杖下端设在拐杖套管内,座椅通过插销固定在拐杖套管上。

上述专利文献cn201811203215.8中的一种具有两种工作形态的残疾人用辅助行走装置,将拐杖和推车进行结合,并且通过锁紧机构进行定位,当用户在路面环境较差的地方,或者上下楼梯时,可以将两根拐杖分开,以拐杖的形式辅助人们进行行走,更加的稳定。当遇到路面平坦时,将连个拐杖结构使橡胶轮与地面接触,用户可以坐在拐杖上,推动拐杖进行行走,这样可以更加省力;而专利文献cn201520369080.8中的双拐式折叠站立行走两用康复架,可实现站立、行走两用,独创的三角型折叠结构,功能齐全,适合多种人群,使用安全方便。但是关于一种结构简单,整体轻便,既便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的行动,又可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稳定性高,同时更适合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对安全性的要求的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体轻便,既便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的行动,又可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稳定性高,同时更适合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对安全性的要求的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行器包括拐体、上部连接板、下部连接板、握杆、支撑杆、滚轮;所述的上部连接板和下部连接杆分别设于拐体上下端,且表面正中位置分别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的下部连接杆底部正中位置同样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的握杆设于拐体中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杆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外螺纹结构与内螺纹槽之间为螺纹配合结构;所述的滚轮设于拐体的底部;所述的拐体有一对。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拐体呈倒“u”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杆为伸缩式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拐体顶部还设有环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滚轮与拐体底部之间为螺纹可拆卸式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拐体的上下部连接板上的内螺纹槽固定连接,便可组成框式结构的助行器,利用底部的滚轮便可方便行动,同时可供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助行器整体结构简单且轻便,通过支撑杆的拆卸或连接便可改变结构及用途,使用方便,且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结构稳定性高,更加适合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对安全性的要求。

3、通过环套以及可调节式支撑杆的设计,可在框式助行器拆卸后更加适合不同体型患者的辅助支撑行动。

4、在双拐拼接成框式助行器后,当患者初期站立训练时,可拆卸掉滚轮,以确保站立稳定性和安全性,当患者行走训练时,可安装滚轮,从而有助于行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拐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拐体的前视图。

附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拐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滚轮与拐体底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拐体2.上部连接板

23.内螺纹槽3.下部连接板

4.握杆5.支撑杆

51.外螺纹结构6.滚轮

7.环套

实施例1

请查看附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双拐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所述的助行器包括拐体1、上部连接板2、下部连接板3、握杆4、支撑杆5、滚轮6;所述的拐体1呈倒“u”型结构;所述的上部连接板2和下部连接杆3分别设于拐体1上下端,且表面正中位置分别设有内螺纹槽23;所述的下部连接杆3底部正中位置同样设有内螺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握杆4设于拐体1中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杆5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结构51;所述的外螺纹结构51与内螺纹槽23之间为螺纹配合结构;所述的滚轮6设于拐体1的底部;所述的拐体1有一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拐体1呈倒“u”型结构,以及设于拐体1中部的握杆4和底部的支撑杆5用于辅助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的行走;所述的当骨科下肢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时,通过将支撑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拐体1的上下部连接板上的内螺纹槽23固定连接,便可组成框式结构的助行器,利用底部的滚轮6便可方便行动,同时可供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使用;所述的的滚轮6为可制动式滚轮;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助行器整体结构简单且轻便,通过支撑杆5的拆卸或连接便可改变结构及用途,使用方便,且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结构稳定性高,更加适合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对安全性的要求。

实施例2

请查看附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拐体1顶部分别设有环套7,且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5分别为可调节式结构;所述的通过环套7以及可调节式支撑杆5的设计,可在框式助行器拆卸后更加适合不同体型患者的辅助支撑行动。

实施例3

请参看附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滚轮与拐体底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滚轮6与拐体1底部之间采用螺纹可拆式结构连接;所述的在双拐拼接成框式助行器后,当患者初期站立训练时,可拆卸掉滚轮6,以确保站立稳定性和安全性,当患者行走训练时,可安装滚轮6,从而有助于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拐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通过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拐体的上下部连接板上的内螺纹槽固定连接,便可组成框式结构的助行器,利用底部的滚轮便可方便行动,同时可供骨科下肢术后患者站立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助行器整体结构简单且轻便,通过支撑杆的拆卸或连接便可改变结构及用途,使用方便,且拼接后成框式助行器结构稳定性高,更加适合于骨科下肢术后患者对安全性的要求;通过环套以及可调节式支撑杆的设计,可在框式助行器拆卸后更加适合不同体型患者的辅助支撑行动;在双拐拼接成框式助行器后,当患者初期站立训练时,可拆卸掉滚轮,以确保站立稳定性和安全性,当患者行走训练时,可安装滚轮,从而有助于行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