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3872发布日期:2020-08-05 01:2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眩晕症诊疗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



背景技术:

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要注意的一点是,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

前庭是人体平衡的主要器官,前庭中感受人体姿势变换的重要结构是半规管,半规管分为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三者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感应不同平面人体的变化姿势。当人体姿势发生变化时,不同半规管所受的刺激强度不同,双侧刺激不平衡时,会出现眼震,眼震方向朝向所受强刺激一侧。所以通过对不同半规管平面的加速或减速旋转,可以刺激相应的半规管,故在进行不同方向、不同平面的加速或减速旋转时,通过对眼震的检查,可以知道双侧前庭功能的平衡状况以及相应的半规管功能情况。

良性阵发性的眩晕是前庭掌管平衡的耳石发生脱落,形成游离状的小颗粒,当姿势改变时,就会影响内淋巴的流动,造成眩晕;良性阵发性的眩晕多发于老年人,不予任何治疗,六个月症状也会自行缓解。快速有效的消除眩晕症状的方法是调整人体的姿势使耳石复位。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1779948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体位旋转装置和系统;申请公布号为cn105193389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齿轮式眩晕症诊疗系统;存在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舒适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包括座椅、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和连接件;

座椅的底板前端安装脚踏板,脚踏板位于底板的下方;底板后端安装向上的靠背;在底板上表面向下开设凹槽,在底板上、凹槽的两侧安装扶手,扶手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背上;在扶手上安装操作盘;在靠背和底板上开设穿安全带的孔;在底板的下方固定安装竖直轴,在竖直轴的下端固定安装底盘;

第一旋转机构中的蜗轮位于底盘的上方、固定套接在竖直轴上,与蜗轮螺纹配合的蜗杆通过第一减速机与第一电机连接;

第二旋转机构中,通过第二减速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水平轴架设在主支架的侧板之间,水平轴与竖直轴相互垂直,脚踏板的最下端高于水平轴的最上端;

连接件通过长轴孔固定套接在水平轴上安装在主支架的侧板之间,在长轴孔的上方、连接件的内部开有底盘座,底盘座上方中间开有短轴孔;短轴孔的孔径大于竖直轴的直径。

进一步,靠背的上方开有高度相同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底板上开有第三孔和第四孔。安全带穿过第三孔和第四孔,人体的大腿部位于安全带和底板之间,适当紧固安全带,人体牢固坐在座椅上;安全带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人体上身位于安全带和靠背之间,适当紧固安全带,可以固定住人体上身;当一条安全带穿过第一孔和第四孔,另一条安全带穿过第二孔和第三孔时,可以加强对人体上半身的束缚。

进一步,在主支架的侧板安装水平轴的位置安装小轴承,小轴承套接在水平轴上。小轴承的作用在于,当水平轴发生转动时,主支架能够稳定不动。

进一步,在主支架的侧板外侧安装支撑台,支撑台与主支架的侧板间设置加强筋。支撑台用于安装固定第二减速机和第二电机。

进一步,在底盘外侧套接大轴承,底盘座的内径≥大轴承的外径。底盘放置在底盘座中,实现座椅与第二旋转机构的连接。当底盘以竖直轴为轴线发生转动时,连接件和第二旋转机构能够稳定不动。其中,连接件是上下分体式的,便于部件进行安装。

水平轴与竖直轴是相互垂直的,座椅可以以竖直轴为轴线发生转动,也可以以水平轴为轴线发生转动。操作盘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分别有电路连接,操作盘可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动。在操作盘的控制与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座椅在三维空间中,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自由转变,坐在并固定住上半身的座椅上的人,其头部在三维空间随之发生多个角度的自由转变;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匀速转动,也可以加速转动,以便于诊疗眩晕症、促进耳石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在扶手处安装操作盘,用于控制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座椅进行转动,操作方便;

2)第一旋转机构中利用蜗轮蜗杆配合传动,结构简单;

3)在底板上开有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凹槽,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4)第二旋转机构中的第二减速机可以锁紧固定,靠背和底板上开穿安全带的孔,提高了设备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眩晕症诊疗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眩晕症诊疗座椅的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左视图;

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a-a剖面图;

图8为座椅与第一旋转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第一旋转机构,3、第二旋转机构,4、连接件;

101、底板,102、靠背,103、脚踏板,104、凹槽,105、扶手,106、操作盘,107、第一孔,108、第二孔,109、第三孔,110、第四孔,111、竖直轴,112、底盘;

201、第一电机,202、第一减速机,203、蜗杆,204、蜗轮;

301、第二电机,302、第二减速机,303、水平轴,304、小轴承,305、主支架,306、支撑台,307、加强筋;

401、短轴孔,402、底盘座,403、大轴承,404、长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个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一种眩晕症诊疗座椅,包括座椅1、第一旋转机构2、第二旋转机构3和连接件4;

座椅1的底板101前端安装脚踏板103,脚踏板103位于底板101的下方;底板101后端安装向上的靠背102;在底板101上表面向下开设凹槽104,在底板101上、凹槽104的两侧安装扶手105,扶手105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背102上;在扶手105上安装操作盘106;在靠背102和底板101上开设穿安全带的孔;在底板101的下方固定安装竖直轴111,在竖直轴111的下端固定安装底盘112;

第一旋转机构2中的蜗轮204位于底盘112的上方、固定套接在竖直轴111上,与蜗轮204螺纹配合的蜗杆203通过第一减速机202与第一电机201连接;

第二旋转机构3中,通过第二减速机302与第二电机301连接的水平轴303架设在主支架305的侧板之间,水平轴303与竖直轴111相互垂直,脚踏板103的最下端高于水平轴303的最上端;避免阻碍座椅1围绕竖直轴111进行转动;

连接件4通过长轴孔404固定套接在水平轴303上安装在主支架305的侧板之间,在长轴孔404的上方、连接件4的内部开有底盘座402,底盘座402上方中间开有短轴孔401;短轴孔401的孔径大于竖直轴111的直径。

连接件4上方是圆柱状,下方是长方体状,长轴孔404开在下方区域,长轴孔404的截面是方形的,对应的水平轴303中间区域是方形结构,水平轴303的两端为圆柱状轴。利于连接件4与水平轴303之间的固定安装,避免发生相对转动。

在扶手105上安装操作盘106,可以安装在左侧的扶手上,也可以安装在右侧的扶手上。一般考虑到患者的使用习惯,医院购置使用的诊疗座椅,操作盘106安装在右侧的扶手上;若是有人购买自用,可以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进行选择。对于经常产生眩晕感的人来说,是可以家庭配置诊疗座椅的,在家人帮助下或者眩晕感不强烈时,坐到座椅1上,固定好安全带时,进行使用。

靠背102的上方开有高度相同的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底板101上开有第三孔109和第四孔110。安全带穿过第三孔109和第四孔110,人体的大腿部位于安全带和底板101之间,适当紧固安全带,人体牢固坐在座椅1上;安全带穿过第一孔107和第二孔108,人体上身位于安全带和靠背102之间,适当紧固安全带,可以固定住人体上身;当一条安全带穿过第一孔107和第四孔110,另一条安全带穿过第二孔108和第三孔109时,可以加强对人体上半身的束缚。

在主支架305的侧板安装水平轴303的位置安装小轴承304,小轴承304套接在水平轴303上。小轴承304的作用在于,当水平轴303发生转动时,主支架305能够稳定不动。

在主支架305的侧板外侧安装支撑台306,支撑台306与主支架305的侧板间设置加强筋307。支撑台306用于安装固定第二减速机302和第二电机301。

在底盘112外侧套接大轴承403,底盘座402的内径≥大轴承403的外径。底盘112放置在底盘座402中,实现座椅1与第二旋转机构3的连接。当底盘112以竖直轴111为轴线发生转动时,连接件4和第二旋转机构3能够稳定不动。其中,连接件4是上下分体式的,便于部件进行安装。

水平轴303与竖直轴111是相互垂直的,座椅1可以以竖直轴111为轴线发生转动,也可以以水平轴303为轴线发生转动。操作盘106与第一电机201和第二电机301之间分别有电路连接,操作盘106可以控制第一电机201和第二电机301的转动。在操作盘106的控制与第一旋转机构2和第二旋转机构3的联动作用下,座椅1在三维空间中,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自由转变,坐在并固定住上半身的座椅1上的人,其头部在三维空间随之发生多个角度的自由转变;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匀速转动,也可以加速转动,以便于诊疗眩晕症、促进耳石复位。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