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8056发布日期:2020-10-23 12:4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手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手术理念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比例已占外科手术的一半以上。通常,几乎所有的普外科手术,如肝、胆、胰、脾、胃肠肿瘤手术,腹壁疝修补术等,以及各类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如肾、前列腺、膀胱肿瘤手术、子宫切除术等都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其原理系经患者腹壁建立若干操作孔,在人工气腹建立后置入带冷光源照明的腹腔镜镜头及长杆状的腹腔镜操作器械杆,术者通过观察由腹腔镜镜头传送至显示器上的实时画面,于患者体外操纵器械杆于密闭的腹腔空间内进行各种手术操作,在放大的视野下做到“精准解剖”以达到“微创”治疗目的;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病人痛苦少等众多优点,腹腔镜手术正以其迅猛的趋势成为手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目前,腹腔镜手术过程的吸血、吸烟等都是依靠吸引器完成,吸引器的吸引头一般采用吸管,吸管前端用于伸入腹腔内,后端用于连接吸引器的负压管,为吸管前端提供负压,使吸管能吸取手术过程中的腹水、脓液、血液等。目前,市场上吸引器的吸引头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负压进行吸引,吸管附近的软组织也会被吸引而蠕动到吸管位置,从而使吸管上的吸孔在使用过程中易被腹腔内组织挡住,导致吸引过程受阻。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旨在解决现有吸引器在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组织蠕动使吸管的吸孔被挡住,导致吸引过程受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包括用于与吸引器的负压管相连通并用于吸取腹腔内液体的吸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吸管伸入腹腔的一端管壁上的膨胀网,所述膨胀网绕吸管外壁一周并包裹所述吸管伸入腹腔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吸管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吸管沿所述套管轴向移动,所述吸管与所述套管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当所述吸管的收缩到所述套管内时容纳所述膨胀网。

进一步,所述吸管伸入腹腔的末端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保护环。

进一步,所述膨胀网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吸管外壁上的固定环,环绕所述吸管外壁一周设置的若干钢丝,若干所述钢丝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若干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在所述吸管朝向腹腔的延伸方向上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膨胀网靠近腹腔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头。

进一步,所述吸管伸入腹腔的末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开口。

进一步,若干所述开口与所述若干所述钢丝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膨胀网为镍钛合金丝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在手术过程中的吸取器通过伸入到腹腔内部,并通过吸管上的吸孔对腹腔内的废血和废渣进行吸取时,吸引头附近的软组织通过负压吸力会蠕动到吸管位置并包围吸管,通过吸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网,膨胀网可以直接挡住软组织朝向吸管移动,从而避免软组织阻挡堵塞吸孔,避免了吸引过程受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100、吸管;110、负压管;120、吸孔;130、开口;200、膨胀网;210、固定环;220、钢丝;230、金属头;300、套管;310、空腔;320、滑移套;330、推杆;340、导向槽;350、推台;400、保护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包括有用于与吸引器的负压管110相连通的吸管100,吸管100远离腹腔的一端与负压管110相连通,吸管100靠近腹腔的一端在手术时伸入到腹腔内用于吸取腹腔内废血渣,在所述吸管100伸入腹腔的一端管壁上固定设置有膨胀网200,所述膨胀网200绕吸管100外壁一周并包裹所述吸管100伸入腹腔的一端。为方便描述,以吸管100伸入腹腔的一端为前端,以吸管100远离腹腔的一端为后端。膨胀网200设置在吸管100外壁的外侧,相当于在吸管100前端撑起一层网,在吸管100前端设置有若干吸孔120或通槽,若干吸孔120与吸管100内孔相贯通,因此,吸管100通过吸孔120吸取手术时腹腔中的废血和废渣。

在手术过程中的吸取器通过伸入到腹腔内部,并通过吸管100上的吸孔120对腹腔内的废血和废渣进行吸取时,吸引头附近的血肉组通过负压吸力会蠕动到吸管100位置并包围吸管100,通过吸管100外壁上设置膨胀网200,膨胀网200可以直接挡住软组织朝向吸管100移动,从而避免软组织阻挡堵塞吸孔120,避免了吸废血过程受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吸管100外侧套设有套管300,所述吸管100沿所述套管300轴向移动,所述吸管100与所述套管300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吸管100和套管300之间形成空腔310,所述空腔310用于当所述吸管100的收缩到所述套管300内时容纳所述膨胀网200。在所述吸管100靠后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滑移套320,所述滑移套320卡嵌在所述套管300内孔中进行滑移,在所述滑移套320上一体成形有径向延伸的推杆330,在所述套管300上沿轴向设置有导向槽340,所述推杆330卡嵌在所述导向槽340内并贯穿所述导向槽340,所述推杆330露出导向槽34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台350。当手术时,向前端方向推动推台350,所述推台350带动推杆330向朝向腹腔运动,进而带动吸管100朝向腹腔运动,使吸管100前端带着膨胀网200露出套管300并进入腹腔,膨胀网200在没有套管300的约束后撑开,使膨胀网200形成的内部区域变大,吸管100前端位于膨胀网200的内部区域中,这样,当吸管100在吸废血过程中,膨胀网200能挡住血肉组织,使吸管100前端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软组织,避免了吸废血过程受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当吸管完全伸出来后,所述吸管伸出套管的长度为3cm,所述吸管的最前端到推台的长度为30-40cm。当要收起吸引头时,向后端方向推动推台350,所述推台350带动推杆330向远离腹腔运动,进而带动吸管100远离腹腔运动,使吸管100前端带着膨胀网200收缩到套管300的空腔310中,膨胀网200采用医用特殊金属材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并带有可记忆性,如镍钛合金丝、pu\pe等材料等,这样使膨胀网200有一定弹性,从而通过套管300的压缩,在不使用时,实现收纳到空腔310中。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吸管100伸入腹腔的末端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保护环400。所述保护环400为软胶环,这样在膨胀网200在撑开使,对膨胀网200的下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增加膨胀网200对血肉组织的支撑强度;当膨胀网200收缩时,也可避免膨胀网200与吸管100外壁直接进行摩擦,从而磨损吸管100或膨胀网200。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膨胀网200的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吸管100外壁上的固定环210,环绕所述吸管100外壁一周设置的若干钢丝220,若干所述钢丝220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环210上,若干所述钢丝220的另一端在所述吸管100朝向腹腔的延伸方向上固定连接为一体。这样若干长钢丝条在吸管100的外壁外形成一圈保护网,对血肉组织进行阻挡。所述膨胀网200靠近腹腔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头230,即在若干所述钢丝220在所述吸管100朝向腹腔的延伸方向上固定连接为一体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金属头230,金属头230为半球形结构,金属头230避免膨胀网200的前端的尖部与人体进行刚性接触,保护人体组织,其中所述金属头230的前端为平面,平面结构可防止膨胀网200挫伤人体组织。金属头也可以替换为软胶头,但是软胶头在实际中不好消毒,因为一般都是高温消毒,容易老化脱落在腹腔内,有隐患,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采用经常替换的软胶头。

所述吸管100伸入腹腔的末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开口130。开口130的设置可以便于吸管100的前端吸取废液。废液、废渣从开口130处进入,开口130结构比吸管100上的吸孔120面积大,便于吸取吸孔120无法吸进的废渣或废液。

若干所述开口130与所述若干所述钢丝220间隔设置,这样钢丝220不会对开口130进行阻挡,同时钢丝220又能阻挡血肉组织,更方便手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膨胀网20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在以上述结构的钢丝220作为骨架,各钢丝之间连接另外的钢丝形成的网状结构;或者如蜘蛛网,交叉形网状结构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腹腔吸引器的吸引头,在手术过程中的吸取器通过伸入到腹腔内部,并通过吸管100上的吸孔120对腹腔内的废血和废渣进行吸取时,吸引头附近的血肉组通过负压吸力会蠕动到吸管100位置并包围吸管100,通过吸管100外壁上设置膨胀网200,膨胀网200可以直接挡住血肉组织朝向吸管100移动,从而避免血肉组织阻挡堵塞吸孔120,避免了吸废血过程受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