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8054发布日期:2020-10-23 12:4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吸痰器。



背景技术:

老年病人长期卧床,因体质衰弱、咳嗽无力、痰液粘稠,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有时粘痰壅塞无法咳出,将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吸痰装置体积较大、价格过于昂贵,其一般仅限于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使用,不便于患者随时携带以应对老年患者随时所可能发生的痰液堵塞、痰液无法咳出的问题,目前医学领域中针对此类问题已研制出一种简易吸痰器,然而该简易吸痰器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简易吸痰器已无法满足医护人员及老年患者的高标准医疗护理需求,现将传统简易吸痰器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例举:

一、传统简易吸痰器虽解决患者可随身携带的问题,然而传统简易吸痰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其抽吸力较弱,无法达到将痰液吸除彻底的目的,由此则大大降低传统简易吸痰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救治效率,且在此基础上,若依然强行使用简易吸痰器对老年患者口腔痰液进行持续抽吸,则一方面容易对老年患者口腔器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也极易增加老年患者的身体不适感,此外,上述情况的出现则直接增加了老年患者使用简易吸痰器的心理排斥感。

上述情况的发生,将不利于对老年患者后期的痰液抽吸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传统简易吸痰器使用寿命较短,一般当吸痰器使用一定频率后,则将其直接弃用,无法做到吸痰器循环使用的目的,此种情况的发生与国家所提倡的节能环保主题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力、物力的损耗。

传统简易吸痰器无法做到循环使用的原因为,吸痰器不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层次的高效清洗、消毒,由此残留在传统吸痰器内部的痰液则容易滋生细菌,此时若依然使用滋生细菌后的简易吸痰器进行痰液抽吸,则容易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由此可知,研发出一种全新的便携式吸痰器对于目前医疗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吸痰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简易吸痰器抽吸力较弱的问题,且进一步解决传统简易吸痰器不便于循环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吸痰器,包括抽吸筒、设置于抽吸筒内部的活塞和引流管,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拉杆,且拉杆贯穿抽吸筒并延伸至抽吸筒的外部,所述拉杆和抽吸筒内部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抽吸筒的另一侧连通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抽吸筒内部靠近导流管开口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设置有用于对开口进行封堵的封盖,所述活塞通过连接杆与封盖固定连接,所述抽吸筒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导流管通过快拆组件与接液漏斗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通过锁紧组件与接液漏斗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接液漏斗呈漏斗式结构,所述接液漏斗口径较大的一侧与引流管相靠近,所述接液漏斗口径较小的一侧与抽吸筒相靠近。

进一步,所述拉杆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连接杆位于封盖的靠底部位置。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套设于接液漏斗的外部,所述锁紧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锁紧组件对称设置于接液漏斗的前后两侧,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引流管相贴紧构成可对引流管锁紧的弧形卡块和通过蜗卷弹簧设置于接液漏斗表面的支杆,所述支杆和弧形卡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杆将蜗卷弹簧的弹力传递至弧形卡块构成对引流管和接液漏斗的锁紧力,将锁紧组件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于接液漏斗的前后两侧可提高对引流管及接液漏斗的锁紧力。

进一步,所述接液漏斗的前后两侧表面开设有可供弧形卡块镶嵌卡入的凹陷槽。

进一步,所述快拆组件包括设置于接液漏斗表面的弹性限位键和开设于导流管表面与弹性限位键相卡合的限位孔,所述接液漏斗口径较小的一侧贯穿延伸至导流管的内部直至弹性限位键与限位孔相卡合构成接液漏斗与导流管相互锁紧。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螺纹基座,所述螺纹基座为顶部与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螺纹基座的内壁环绕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基座上螺纹拧紧有用于盛接痰液的收纳壳体,所述收纳壳体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

进一步,所述抽吸筒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清洗槽口,所述抽吸筒表面的清洗槽口一侧通过合页设置有用于对清洗槽口封堵的盖体,所述盖体的边缘环绕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便携式吸痰器,通过拉杆、复位弹簧、封盖、连接杆、出气管和接液漏斗的配合使用,当老年患者出现痰液壅塞无法咳出时,可先将引流管插入患者口腔部位,此时抽拉拉杆,拉杆则带动活塞一并移动,从而改变抽吸筒内部气体压强,进一步产生气体负压将痰液经引流管吸出,而此时拉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抽拉完毕后可再次恢复至原先位置,而连接杆恰好带动封盖对导流管开口进行封盖,从而避免抽吸筒内部气体回流至患者口腔内部,抽吸筒内部气体则直接经出气管排出,由此则可便于患者反复进行拉杆抽拉运动,以达到增强对患者口腔壅塞痰液的抽吸力,此外,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接液漏斗的特殊结构设计,当痰液抽吸至接液漏斗内部时,可起到一定的压缩增压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痰液的抽吸力,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简易吸痰器,则有效增大对痰液的抽吸力,达到对痰液彻底抽吸的目的,以避免出现痰液吸除不彻底的现象

2.该便携式吸痰器,通过快拆组件和锁紧组件的配合使用,当本工具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或患者可利用快拆组件与锁紧组将接液漏斗、导流管及引流管进行分离拆卸,此时则可便于医护人员对拆卸后的各部件进行深层次清洗、消毒,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简易吸痰器,则有效解决了痰液可能清理不彻底,残留于工具内部的问题,从而避免工具内部因残留痰液而滋生细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进一步的,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对吸痰器可进行拆卸式分离清洗、消毒,解决了传统简易吸痰器不便于循环使用的问题。

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简易吸痰器所存在的抽吸力较弱、不便于循环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卡块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2、接液漏斗;3、螺纹基座;4、收纳壳体;5、连接杆;6、导流管;7、出气管;8、抽吸筒;9、活塞;10、复位弹簧;11、拉杆;12、锁紧组件;1201、弧形卡块;1202、支杆;13、快拆组件;1301、弹性限位键;14、清洗槽口;15、盖体;16、密封圈;17、握把;18、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吸痰器,包括抽吸筒8、设置于抽吸筒8内部的活塞9和引流管1,活塞9的一侧设置有拉杆11,且拉杆11贯穿抽吸筒8并延伸至抽吸筒8的外部,拉杆11和抽吸筒8内部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0相连接,抽吸筒8的另一侧连通设置有导流管6,导流管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抽吸筒8内部靠近导流管6开口的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0设置有用于对开口进行封堵的封盖18,活塞9通过连接杆5与封盖18固定连接,抽吸筒8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出气管7,导流管6通过快拆组件13与接液漏斗2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引流管1通过锁紧组件12与接液漏斗2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接液漏斗2呈漏斗式结构,接液漏斗2口径较大的一侧与引流管1相靠近,接液漏斗2口径较小的一侧与抽吸筒8相靠近,当患者出现口腔痰液壅塞时,可先将引流管1深入患者的口腔处,此时抽拉拉杆11,则可带动活塞9一并进行拉动,从而改变抽吸筒内部气体压强,产生负压吸力,将痰液经引流管1抽出,此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活塞移动的同时,通过连接杆5将带动封盖18一并随之转动,以保证气体在抽气筒、接液漏斗、导流管及引流管内部气体顺畅流动,而当活塞与拉杆拉伸移动至极限时,复位弹簧利用其弹力驱使拉杆位移至原先位置,从而带动活塞一并位移,此时则可经连接杆5对封盖施加推力,将封盖再次推合至导流管开口的一侧,以避免在活塞位移至原先位置时,抽吸筒内部气体经导流管回流至患者口腔内部,而此时抽吸筒内部气体则直接由出气管7排出,上述操作步骤反复实施,抽拉拉杆带动活塞进行移动,以达到增加对患者口腔壅塞痰液的抽吸力,此处需要强调的另一点是,在痰液抽吸过程中,当痰液流动至接液漏斗2处时,由于接液漏斗的口径由大变小,在接液漏斗内部则形成对痰液的压缩加压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大对痰液的抽吸力,而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快拆组件13将接液漏斗与导流管可拆卸连接,并采用锁紧组件12将接液漏斗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当本工具使用完毕后,将其分离拆卸,医护人员或患者则可将引流管1、接液漏斗2及导流管6进行分离清洗、消毒,从而避免本工具内部残留痰液滋生细菌而影响本工具循环使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11的一侧设置有握把17,连接杆5位于封盖18的靠底部位置,医护人员或患者可手抓握把17对拉杆11进行拉动,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此处将连接杆5位置限定为封盖18的靠底部位置,从而满足当活塞稍微移动时,则可带动封盖打开或闭合,从而进一步保障在痰液抽吸过程中,引流管1、接液漏斗2及导流管6内部气体的顺畅流通,而当活塞移动至原先位置,带动封盖闭合时,封盖也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闭合,以避免气体经导流管回流至患者口腔内部,此处所利用的原理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1套设于接液漏斗2的外部,锁紧组件1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锁紧组件12对称设置于接液漏斗2的前后两侧,锁紧组件12包括与引流管1相贴紧构成可对引流管1锁紧的弧形卡块1201和通过蜗卷弹簧设置于接液漏斗2表面的支杆1202,支杆1202和弧形卡块1201固定连接,支杆1202将蜗卷弹簧的弹力传递至弧形卡块1201构成对引流管1和接液漏斗2的锁紧力,将锁紧组件12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于接液漏斗2的前后两侧可提高对引流管1及接液漏斗2的锁紧力,当引流管1套设于接液漏斗2一侧的外部时,支杆1202在蜗卷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转动,并通过弧形卡块1201对引流管1及接液漏斗2形成勒紧力,当需将接液漏斗与引流管进行分离拆卸时,仅需轻微转动支杆,将弧形卡块脱离于引流管表面,即可将引流管与接液漏斗进行分离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接液漏斗2的前后两侧表面开设有可供弧形卡块1201镶嵌卡入的凹陷槽,此处开设有凹陷槽,其目的是当弧形卡块1201对接液漏斗及引流管1进行卡合勒紧时,可顺势镶嵌卡入至凹陷槽内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接液漏斗及引流管的卡合勒紧力,避免出现接液漏斗与引流管松动、相脱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快拆组件13包括设置于接液漏斗2表面的弹性限位键1301和开设于导流管6表面与弹性限位键1301相卡合的限位孔,接液漏斗2口径较小的一侧贯穿延伸至导流管6的内部直至弹性限位键1301与限位孔相卡合构成接液漏斗2与导流管6相互锁紧,当接液漏斗口径较小的一侧伸入至导流管6的内侧,此时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内侧,形成接液漏斗与导流管之间的固定连接,而当需将接液漏斗与导流管相互分离拆卸时,仅需按压弹性限位键,使其向内收缩直至脱离于限位孔的内侧,此时拽拉接液漏斗将其于导流管内部抽出,则可完成对接液漏斗及导流管的分离拆卸,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弹性限位键在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案件“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cn208281424u)中,已对弹性限位键的结构原理进行公开,故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重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6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螺纹基座3,螺纹基座3为顶部与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螺纹基座3的内壁环绕设置有螺纹槽,螺纹基座3上螺纹拧紧有用于盛接痰液的收纳壳体4,收纳壳体4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在此处设置有收纳壳体4,其目的是当痰液顺势流动至导流管6时,痰液可因重力做自由落体直接掉落至收纳壳体4的内部,以便于后续对痰液进行清理时,仅仅需扭动收纳壳体,将收纳壳体于螺纹基座内侧取出即可对所盛接的痰液进行清理,此外可避免痰液在导流管6内部流动时,顺势流动至抽吸筒8内部,而对抽吸筒8内部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抽吸筒8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清洗槽口14,抽吸筒8表面的清洗槽口一侧通过合页设置有用于对清洗槽口14封堵的盖体15,盖体15的边缘环绕设置有密封圈16,此处设置有清洗槽口14,当本工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打开盖体15,通过清洗槽口对抽吸筒内部进行冲洗、消毒,而此处所设置的密封圈16,可增加在盖体15对清洗槽口14闭合过程中的气密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