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501发布日期:2020-10-30 21:3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



背景技术:

褥疮是一种发于长期卧床病患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人长期仰卧导致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造成褥疮。而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病程和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防治褥疮,需陪护人员定期为病患按摩,这样大大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现有的气垫医疗床功能单一,按摩垫为单层气垫结构,气垫交替波动的过程中下凹部位气压不足,缓冲力低,容易出现不柔软的接触,导致按摩病人的舒适程度大大降低;此外,气垫医疗床的气泵与控制面板均单独设置在医疗床之外,不仅占用了较大的放置空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磨损,进而影响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功能齐全按摩舒适、并且气泵与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的智能化气垫医疗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气泵和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不仅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减少了外界杂物对气泵和控制面板的碰撞磨损,进而有效延长了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此外,气垫医疗床的气垫为双层气垫结构,不仅为卧床者提供了更舒适柔软的接触,同时为患者家属和看护人员减轻了长期护理压力,非常适合病人防褥疮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包括:气泵调节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气泵调节执行部分,包括:气泵、气垫组件、导气管组件和床板组件;

所述气垫组件包括:上层气垫和下层气垫;所述下层气垫为矩形气垫形状;所述上层气垫由若干长条状独立气条纵向拼接形成,并且所述上层气垫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层气垫的顶端;

所述气泵集成化设置在所述床板组件内;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导气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下层气垫和所述上层气垫的独立气条贯通连接;

所述下层气垫设置在所述床板组件上;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面板一体化设置在所述床板组件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所述电子控制部分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转化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化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化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示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下层气垫的两侧均均匀排布设置有固定带,上层气垫的独立气条可拆卸的穿插套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带内。进一步的,在气垫组件上设置有急救泄气阀,可以通过打开急救泄气阀实现上层气垫和下层气垫内空气的迅速排出。

有益效果:气泵和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大大提高了医疗床的集成化程度,不仅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有效减少了外界杂物对气泵和控制面板的碰撞损伤,大大延长了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操控控制面板实现了医疗床气垫组件的智能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气垫组件设置有上层气垫和下层气垫,为卧床者提供了更舒适、柔软的接触;上层气垫波动交替,能够周期性改变身体的承受压力及大小,达到减震效果。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所述上层气垫,包括:头部区域和身体区域;以所述身体区域一端的首个独立气条为基准将身体区域分为奇数气条室和偶数气条室;所述导气管组件,包括:快速接头、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和第四导气管;所述快速接头能够对接安装在所述气泵上;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第二导气管的一端、第三导气管的一端和第四导气管的一端并列连汇至在所述快速接头上;所述下层气垫连通至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所述头部区域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所述第二导气管远离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所述偶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所述第三导气管远离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所述奇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所述第四导气管远离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

有益效果:将上层气垫分为头部区域和身体区域,头部区域内的独立气条直接充气,不发生交替周期式波动,增加了卧床者头部的舒适度;身体区域内偶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和奇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交替充气,形成交替波动的效果,实现了对卧床者的身体按摩;导气管组件的设置,简化了连接线路,节省了导气管数量的使用,同时快速接头的设置实现了气泵与气垫组件的快速对接、插拔,操作简单,密闭性能良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和第四导气管内均设置有内衬弹簧。内衬弹簧的设置,保证导气管不发生弯折,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液晶触屏面板;所述液晶触屏面板上设置有的开关按键、界面锁定按键、体重调节按键、波动周期调节按键、功能模式调节按键和服务指示灯;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按键、界面锁定按键、体重调节按键、波动周期调节按键、功能模式调节按键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服务指示灯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手动操控控制面板,就可以实现气垫组件的自动调节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气垫床具有体重调节功能,通过按下体重调节按键,实现了根据人体体重,控制气泵对气垫组件充气量大小的调节,实现了床垫软硬度根据人体体重进行灵活控制。通过按下波动周期调节按键,实现了医疗床气垫组件工作时间的调节。通过按下功能模式按键,实现了医疗床气垫组件工作模式在波动模式、静态模式、坐姿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工作状态的灵活转换。通过按下界面锁定按键,可以保证此期间无法再对其它按键进行操作;按下锁定按键3秒可以实现对其它按键的解锁。设置有服务指示灯,当气垫组件内气压不足或者发生电源故障时会发出报警提示,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发现医疗床故障,保证病人安全,安全系数极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还包括:床罩;所述床罩将所述气垫组件全包裹式覆盖。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所述床罩为全包裹式拉链床罩;所述床罩选用尼龙pu材质,并且所述床罩里层内衬润棉布。床垫全包裹式设计可以阻挡污物进入床垫内部;拉链式设计易于床罩的拆卸清洗替换;尼龙pu布料舒适、透气、防水,易于清洗和保养;内衬润棉布,为卧床者提供了更好的舒适度。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中,所述床罩上设置有床垫束带。束条带,方便气垫组件固定在床板组件上。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气泵和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不仅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减少了外界杂物对气泵和控制面板的碰撞磨损,进而有效延长了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操控控制面板实现了医疗床气垫组件的智能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气垫组件设置有上层气垫和下层气垫,为卧床者提供了更舒适、柔软的接触;上层气垫波动交替,能够周期性改变身体的承受压力及大小,实现了按摩效果,为患者家属和看护人员减轻了长期护理压力,非常适合病人防褥疮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气管组件的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为气垫组件、11为上层气垫、111为头部区域、112为身体区域、12为下层气垫、2为导气管组件、3为床板组件、41为面板、42为开关按键、43为界面锁定按键、44为体重调节按键、45为波动周期调节按键、46为功能模式调节按键、47为服务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气泵和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不仅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减少了外界杂物对气泵和控制面板的碰撞磨损,进而有效延长了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此外,气垫医疗床的气垫为双层气垫结构,不仅为卧床者提供了更舒适柔软的接触,同时为患者家属和看护人员减轻了长期护理压力,非常适合病人防褥疮使用。

请参阅附图1~4,一种智能化气垫医疗床,包括:气泵调节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

气泵调节执行部分,包括:气泵、气垫组件1、导气管组件2和床板组件3;

气垫组件1包括:上层气垫11和下层气垫12;下层气垫12为矩形气垫形状;上层气垫11由若干长条状独立气条纵向拼接形成,并且上层气垫11固定安装在下层气垫12的顶端;

气泵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内;气泵通过导气管组件2分别与下层气垫12和上层气垫11的独立气条贯通连接;

下层气垫12设置在床板组件3上;

控制部分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控制部分;控制面板一体化设置在床板组件3的床头板或床尾板上;电子控制部分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转化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化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转化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示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气泵1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气泵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3的床头板内部或者床尾板内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上层气垫11,包括:头部区域111和身体区域112;以身体区域112一端的首个独立气条为基准将身体区域分为奇数气条室和偶数气条室;导气管组件2,包括:快速接头、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和第四导气管;快速接头能够对接安装在气泵1上;第一导气管的一端、第二导气管的一端、第三导气管的一端和第四导气管的一端并列连汇至在快速接头上;下层气垫11连通至第一导气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端;头部区域111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第二导气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端;偶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第三导气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端;奇数气条室的独立气条并列连汇至第四导气管远离快速接头的一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和第四导气管内均设置有内衬弹簧。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控制面板,包括:液晶触屏面板41;液晶触屏面板41上设置有的开关按键42、界面锁定按键43、体重调节按键44、波动周期调节按键45、功能模式调节按键46和服务指示灯47;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开关按键42、界面锁定按键43、体重调节按键44、波动周期调节按键45、功能模式调节按键46电性连接;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服务指示灯47电性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智能化气垫医疗床,还包括:床罩;床罩将气垫组件全包裹式覆盖。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床罩为全包裹式拉链床罩;床罩选用尼龙pu材质,并且床罩里层内衬润棉布。

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床罩上设置有床垫束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智能化气垫医疗床,气泵和控制面板集成化设置在床板组件上,不仅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减少了外界杂物对气泵和控制面板的碰撞磨损,进而有效延长了气垫医疗床的使用寿命;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操控控制面板实现了医疗床气垫组件的智能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气垫组件设置有上层气垫和下层气垫,为卧床者提供了更舒适、柔软的接触;上层气垫波动交替,能够周期性改变身体的承受压力及大小,实现了按摩效果,为患者家属和看护人员减轻了长期护理压力,适合病人防褥疮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