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8406发布日期:2020-08-18 20:2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会出现病人不能自行排尿的情况,通常由护士或者病人自己采用导尿的方式导出膀胱中的尿液。该方法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

导尿分为留置性导尿和间歇性导尿,前者的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条件下应尽早拔掉管子并定期更换,长时间留置在体内容易造成导尿管与尿道粘膜的粘连;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现有的间歇性导尿管在插入端部位采用和引流管一体的封闭端口,端口呈圆头状,对于尿道狭窄的患者则需要借助一定推力插入导尿管,现有的间歇性导尿管插入端容易在尿道口处折弯无法正常进入膀胱内,插管失败率高,且容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插管容易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能有效防止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设有插入端,插入端包括球状端部、与球状端部连接的根部,球状端部和根部均为实心结构,引流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引流管的管壁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位于引流管与插入端连接处的近端。由此,插入端的球状端部在接触尿道口时要用一定推力缓慢进入,遇到尿道口内的阻力时可改变方向重新推入插入端,待插入端带动引流管进入膀胱并不可视引流孔时,再将导尿管深入2cm至3cm,此时膀胱内的尿液会通过引流孔流入引流管内,并顺着引流管流出;实心柱体的根部给予球状端部以支撑,实心结构的球状端部在进入尿道口时,能够将尿道口进行一定的扩张,并引导引流管顺利进入膀胱,该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不会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管的后端设有引流接头,引流接头为单腔,引流接头呈喇叭状。由此,引流接头可与接尿装置配合使用,喇叭状的引流接头便于尿液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孔设有两处且分别位于引流管的两侧,两处引流孔呈前后错位布置。由此,在引流管两侧且呈前后错位布置的引流孔,有利于加快尿液进入引流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球状端部的直径为2.7mm至8.0mm,根部的长度不超过15mm。由此,球状端部的直径根据人体尿道口直径而定,一般正常男性尿道口直径是7mm至9mm,正常女性尿道口直径是8mm至10mm,考虑到有些病人尿道口狭窄或者儿童患者使用等情况,插入端的球状端部的直径范围为2.7mm至8.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男用引流管的长度不小于360mm,女用或小儿用引流管的长度不小于150mm。由此,引流管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选,设置不同规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孔采用圆形或椭圆形,引流孔的直径或短直径为2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管与插入端、引流接头采用热熔焊接为一体,插入端采用硅胶材质,引流管采用硅胶材质或聚氯乙烯材质,引流接头采用聚氯乙烯材质。由此,该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各部件的材质安全,通过热熔焊接为一体,工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尿管为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会因为长时间留置在体内造成导尿管与尿道粘膜的粘连;导尿管插入端的球状端部设计,可保证在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时,也容易深入膀胱内顺利进行导尿;该一次性医用导尿管操作方便,插管容易,材质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一次性使用后即废弃,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入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包括引流管2,引流管2的前端设有插入端1,插入端1包括球状端部11、与球状端部11连接的根部12,球状端部11和根部12均为实心结构。引流管2为中空管状结构,引流管2的管壁设有引流孔21,引流孔21位于引流管2与插入端1连接处的近端。引流管2的后端设有引流接头3,引流接头3与引流管2内部连通。引流接头3为单腔,引流接头3呈喇叭状。引流接头3可与接尿装置配合使用,喇叭状的引流接头3便于尿液排出。

本实施例中,引流孔21设有两处且分别位于引流管2的两侧,两处引流孔21呈前后错位布置,有利于加快尿液进入引流管2内。引流孔21采用圆形或椭圆形,若引流孔21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2mm;若引流孔21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短直径为2mm。

球状端部11的直径根据人体尿道口直径而定,一般正常男性尿道口直径是7mm至9mm,正常女性尿道口直径是8mm至10mm,考虑到有些病人尿道口狭窄或者儿童患者使用等情况,插入端1的球状端部11的直径a范围为2.7mm至8.0mm,根部12的长度b不超过15mm。

引流管2的长度c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选,设置不同规格。男用引流管2的长度c不小于360mm,女用或小儿用引流管2的长度c不小于150mm。

引流管2与插入端1、引流接头3采用热熔焊接为一体。插入端1采用硅胶材质,引流管2采用硅胶材质或聚氯乙烯材质,引流接头3采用聚氯乙烯材质。该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的各部件的材质安全,通过热熔焊接为一体,工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放置过程:插入端1的球状端部11在接触尿道口时要用一定推力缓慢进入,遇到尿道口内的阻力时可改变方向重新推入插入端1,待插入端1带动引流管2进入膀胱并不可视引流孔21时,再将导尿管深入2cm至3cm,此时膀胱内的尿液会通过引流孔21流入引流管2内,并顺着引流管2从引流接头3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尿管为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会因为长时间留置在体内造成导尿管与尿道粘膜的粘连。实心柱体的根部12给予球状端部11以支撑,实心结构的球状端部11在进入尿道口时,能够将尿道口进行一定的扩张,并引导引流管2顺利进入膀胱,可保证在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时,也容易深入膀胱内顺利进行导尿。该一次性医用导尿管操作简单,插管容易,材质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一次性使用后即废弃,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包括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设有插入端(1),所述插入端(1)包括球状端部(11)、与球状端部(11)连接的根部(12),所述球状端部(11)和根部(12)均为实心结构,所述引流管(2)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引流管(2)的管壁设有引流孔(21),所述引流孔(21)位于引流管(2)与插入端(1)连接处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的后端设有引流接头(3),所述引流接头(3)为单腔,所述引流接头(3)呈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21)设有两处且分别位于引流管(2)的两侧,两处所述引流孔(21)呈前后错位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端部(11)的直径为2.7mm至8.0mm,所述根部(12)的长度不超过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男用所述引流管(2)的长度不小于360mm,女用或小儿用所述引流管(2)的长度不小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21)采用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引流孔(21)的直径或短直径为2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与插入端(1)、引流接头(3)采用热熔焊接为一体,所述插入端(1)采用硅胶材质,所述引流管(2)采用硅胶材质或聚氯乙烯材质,所述引流接头(3)采用聚氯乙烯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医用导尿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设有插入端,插入端包括球状端部、与球状端部连接的根部,球状端部和根部均为实心结构,引流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引流管的管壁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位于引流管与插入端连接处的近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尿管为一次性医用导尿管结构简单,不会因为长时间留置在体内造成导尿管与尿道粘膜的粘连;导尿管插入端的球状端部设计,可保证在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时,也容易深入膀胱内顺利进行导尿,能够有效防止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一次性使用后即废弃,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吴斯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