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9278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的状态。ad是一种心血管急危病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目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是临床上针对ad最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大部分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会同时并发多处破口,而evar的原理是采用植入物封堵ad的近端破口,旷置远端破口,通过真空腔血供改善、假腔血流减少来达到假腔血栓化的目的。

理论上,为了获得更佳的主动脉重塑及远期预后,有必要同期或者分期处理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然而,现有技术中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是:(1)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数量多且复杂,绝大多数的患者存在三个以上的远端破口,处理困难。(2)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在腹主动脉脏器区域的占比高,这一区域由于分支动脉的存在,腔内治疗困难。由于远端破口的存在假腔血栓化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部分患者的假腔仍开放且持续增大以致形成动脉瘤。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假腔填塞术(即在假腔中填充栓塞材料,栓塞材料大多为弹簧圈)促进假腔血栓化。由于假腔体积大且远端破口多,假腔填塞术需要使用大量的弹簧圈,术中操作困难且医疗费用高昂。此外,传统的弹簧圈释放后没有固定装置,使得弹簧圈在假腔内存在移位的风险。针对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支架配合弹簧圈栓塞破口的治疗方式,且支架和弹簧圈被预先组装成一体式封堵系统后,再输送至血管中进行释放。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一体式的封堵系统在释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阻力,且在调整弹簧圈以使弹簧圈进入假腔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控制支架和弹簧圈两个变量,操作难度加大;另外,一体式的封堵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仅能实现一个破口的封堵,难以同时处理多个破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该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具有输送、释放阻力小、操作简单、可同时处理多个破口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封堵器,且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被配置为,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为分体式结构,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后,所述封堵器与所述支架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导入装置,所述第一导入装置用于将所述封堵器植入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入装置包括预置管和推送组件,所述预置管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容置所述封堵器,并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组件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第二远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近端,并用于与所述封堵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封堵器包括本体和锚定机构,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所述锚定机构;

在将所述封堵器植入目标位置时,所述封堵器被抻直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锚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远端,所述本体之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近端并与所述推送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封堵器包括本体和锚定机构,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所述锚定机构;

在将所述封堵器植入目标位置时,所述封堵器被抻直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远端,所述锚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近端并与所述推送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入装置还包括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导入鞘管用于构建所述封堵器的导入路径,所述预置管携带所述封堵器经由所述第二内腔到达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导入装置,所述第二导入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架植入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地,所述封堵器包括本体和锚定装置,所述本体包括定型丝和弹簧圈,所述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且所述定型丝被配置为具有预定形状,所述弹簧圈套设在所述定型丝上以使所述本体具有所述预定形状;所述锚定装置由具有回弹性的金属制作,所述锚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锚定装置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倒钩或固定盘;所述支架具有镂空结构,所述定位部用于插入所述镂空结构而与所述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型丝盘绕成连续曲线结构,以形成所述预定形状。

可选地,所述封堵器还包括促栓绒毛,所述促栓绒毛附着于所述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切割支架或编织支架;或所述支架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带孔覆膜,所述带孔覆膜上的孔洞构成所述镂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前述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包括支架和封堵器,且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被配置为,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为分体式结构,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后,所述封堵器与所述支架连接。也就是说,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是在植入患者体内并到达预定位置时才连接为一体,这样使得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可单独输送、释放,以达到减小阻力的目的,并且在使封堵器进入假腔时仅需对封堵器进行调节而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

第二、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入装置,所述第一导入装置包括预置管和推送组件,根据所述封堵器在所述预置管中的安装方式,所述封堵器既可以从真腔中输送至目标位置,也可以从假腔中输送至目标位置,使得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具有更加灵活的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仅示出支架和封堵器,且支架与封堵器连接;

图2是患者体内发生主动脉夹层区域的血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封堵破口时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封堵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封堵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封堵器的锚定机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封堵器的锚定机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支架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第一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7所示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第一导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本体的第二端与推送组件连接;

图8b是图7所示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第一导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锚定机构与推送组件连接;

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第二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之第二导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1a-图11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图示中的支架仅覆盖了一个破口,且封堵器从假腔中导入目标位置;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封堵破口的示意图,图示中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封堵了两个破口;

图13a-图13e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图示中支架仅覆盖一个破口,且封堵器从真腔中导入目标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封堵器;

110-本体;

111-球头;

120-锚定机构;

121-定位部,122-套管;

130-促栓绒毛;

200-支架;

210-镂空结构,220-骨架,230-带孔覆膜;

300-第一导入装置;

310-预置管;

320-推送组件;

321-第一顶出管,322-解脱管,323-连接件;

330-推送手柄;

340-解脱手柄;

350-导入鞘管;

400-第二导入装置;

410-锥形头,420-内管,430-第二顶出管,440-外鞘管,450-固定手柄,460-释放手柄;

10-真腔,20-假腔,30-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近端”通常是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包括封堵器100和支架200,所述封堵器10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被配置为,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支架200和所述封堵器100为分体式结构,而在将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植入目标位置时,使所述支架200与所述封堵器100连接。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患者体内发生主动脉夹层区域的血管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当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时,主动脉内膜撕裂,使得中膜分离而在血管中形成真腔10和假腔20,且所述真腔10和所述假腔20通过破口30连通。利用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进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时,首先将所述支架200输送至所述真腔10中,利用所述支架200支撑所述真腔10,并压迫所述假腔20。之后再将所述封堵器100输送至所述破口30处,使用所述封堵器100填塞所述假腔20,并封堵所述破口30,以阻隔进入所述假腔20的血流,促进所述假腔20血栓化。同时使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支架200连接,以确保所述封堵器100可保持于所述破口30处,避免所述封堵器100在血流冲击下移位而影响封堵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植入病变血管之前,所述支架200和所述封堵器100为分体式结构,这样使得两者可分别输送至血管中再进行释放,有效减小输送和释放时的阻力。同时,在调整所述封堵器100以使所述封堵器100进入所述假腔20时,仅需对所述封堵器100进行调整,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具体结构。

请参考图4a,所述封堵器100包括本体110和锚定机构120,所述本体110包括定型丝(图中未标注)和弹簧圈(图中未标注),所述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且所述定型丝被配置为具有预定形状,所述弹簧圈套设在所述定型丝上,以使所述本体110形成为所述预定形状。所述锚定机构120设置于所述本体110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架200连接。

其中,所述定型丝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等)或其他金属(例如钴铬合金、不锈钢等)制作而成,所述定型丝盘绕呈曲线结构以形成所述预定形状。如图4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型丝沿一轴线螺旋环绕而形成锥形的螺旋结构(即所述预定形状为锥形的螺旋结构),并通过热处理定型,以使所述定型丝在自然状态下呈现所述预定形状。当所述弹簧圈套设在所述定型丝上时,所述本体110亦呈现所述锥形的螺旋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首先,所述封堵器100在导入病变血管的过程中会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抻直,而当所述封堵器100在病变血管中释放后,所述本体110可在所述定型丝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所述预定形状,从而避免因弹簧圈结构松散而不能有效封堵破口的现象。其次,所述定型丝盘绕呈曲线结构,使得所述本体110没有尖锐的折角,所述封堵器100在病变血管中释放时,所述封堵器100不会因剐蹭血管而对破口30造成二次伤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如图4b所示,所述预定形状为球形(所述本体110形成为球形)或多面体形(图中未示出)。另外,所述本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所述锚定机构120。

所述锚定机构120具有回弹性,所述锚定机构120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或其他金属(例如钴铬合金、不锈钢等)制作而成。所述锚定机构120包括定位部121,如图5a所示,所述定位部121可以是环绕一轴线布置的多个倒钩,或者如图5b所示,所述定位部可以是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可由多个呈v形的杆体围绕一轴线依次布置构成。当所述定位部121受到指向所述轴线的作用力时,所述定位部121朝向所述轴线收缩以减小所述锚定机构120的体积,而当所述作用力取消时,所述定位部121又可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如图5a、5b所示,所述锚定机构120与所述定型丝连接。具体地,所述锚定机构120还包括套管122,所述定位部121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管122的一端,所述套管122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定型丝上,且所述套管122与所述定型丝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同时所述套管122可绕所述定型丝的轴线旋转。通过所述套管122的旋转以抵消所述封堵器100在释放时所述定型丝带来的扭转效应,从而可更好地调整所述锚定机构120的形态,确保所述锚定机构120与所述支架200能够有效连接。

可选地,如图4a及图4b所示,所述封堵器100还包括促栓绒毛130,所述促栓绒毛130由高分子材料(例如pet、pa、pu、pp等)制作而成,并缠绕于所述本体110上。所述促栓绒毛130可起到增大封堵器100的填充面积,改善所述本体110的封堵效果,进一步促进假腔20的血栓化。

请参考图6a至图6c,所述支架200具有镂空结构210。该支架200可通过多种方式成型,例如,如图6a所示,所述支架200可以是由形状记忆合金管材经激光切割形成的管网状结构,其上的网孔即构成所述镂空结构210。所述支架200经热定型而具有自膨胀的特性。又如,如图6b所示,所述支架200可以是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其上的网孔构成所述镂空结构210,所述编织丝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同样地,所述支架200经由热处理定型而具有自膨胀的特性。再如,如图6c所示,所述支架200还可以是由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热定型呈w形的骨架220,然后在所述骨架220上通过缝合或胶粘的方式设置带孔覆膜230而成型,其中所述带孔覆膜230上的孔洞即构成所述镂空结构210。

所述支架200为自膨式支架,在植入病变血管的所述真腔10后,所述支架200打开以持续支撑所述真腔10,压迫所述假腔20,促进所述假腔20血栓化。同时血流可从所述支架200中穿过而不影响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肋间动脉等重要分支动脉的血供。另外,所述支架200上的镂空结构210还用于供所述封堵器100之锚定机构120穿过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可理解,为使所述锚定机构120与所述支架200有效连接,所述镂空结构210的尺寸应当小于所述锚定机构120在自然状态下的径向尺寸,且所述镂空结构210的尺寸还应大于所述锚定机构120受力收缩时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锚定机构120能穿过所述镂空结构210。

进一步地,所述夹层封堵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入装置300,所述第一导入装置300用于将所述封堵器100输送至目标位置。具体地,请参考图7和图8a,所述第一导入装置300包括预置管310和推送组件320,所述预置管31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容纳所述封堵器100,并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组件320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其中所述第二远端伸入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近端,并用于与所述封堵器10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组件320与所述封堵器100机械连接。具体地,所述推送组件320包括第一顶出管321和解脱管322,其中所述解脱管322为中空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外部,且所述解脱管322与所述第一顶出管321之间可产生相对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顶出管321具有相对的第三近端和第三远端,所述解脱管322具有相对的第四近端和第四远端,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第三远端上设置有连接件323,所述连接件323呈l形,以使所述连接件323与所述第一顶出管321之间的轴向截面为“п”形,且所述连接件323与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端部正对设置的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解脱管322的第四远端可与所述连接件323远离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一端齐平,此时所述解脱管322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件323及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第三远端的端部共同形成限位区。可选地,如图8a所示,所述封堵器100被抻直后容置于所述预置管310的第一内腔中,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封堵器100的锚定机构120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远端,所述封堵器100之本体110的第二端上可设置一球头111,当所述球头111设置于所述限位区时,所述封堵器100实现与所述推送组件320的连接。或者,如图8b所示,将所述球头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之第一远端,而将所述锚定机构120设置于所述限位区时也可实现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的连接。根据所述封堵器100在所述预置管310中的设置方位,所述封堵器100经不同的路线输送至所述破口30处,后文中将对此做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夹层封堵系统还包括第一手柄组件,所述第一手柄组件包括推送手柄330和解脱手柄340,所述解脱管322的第四近端与所述解脱手柄340连接,所述第一顶出管321的第三近端沿所述解脱管322的轴向延伸,直至穿出所述解脱手柄340后与所述推送手柄330连接。在释放所述封堵器100时,通过所述第一手柄组件推动所述第一顶出管321和所述解脱管322同时朝向所述第一远端移动,以将所述封堵器100从所述第一内腔中推出。待所述封堵器100完全释放后,再通过所述第一手柄组件驱动所述解脱管322或所述第一顶出管321轴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323从所述解脱管322的第四远端伸出,从而解除所述推送组件320与所述封堵器100的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导入装置300还包括导入鞘管350(如图11c所示),所述导入鞘管35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且所述导入鞘管350用于构建所述封堵器100进入血管的路径,即所述预置管310携带所述封堵器100从所述导入鞘管350的第二内腔进入血管并到达所述破口30处。

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还包括第二导入装置400,所述第二导入装置400用于将所述支架200输送至所述真腔10中。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二导入装置400包括锥形头410、内管420、第二顶出管430和外鞘管440。所述内管420具有相对的第五近端和第五远端,所述第二顶出管430为中空结构并具有相对的第六近端和第六远端,所述外鞘管440为中空结构并具有相对的第七近端和第七远端。所述内管420、所述第二顶出管430及所述外鞘管440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且所述内管420的第五远端从所述第二顶出管430的第六远端伸出,并与所述锥形头410连接,所述外鞘管440的第七远端与所述内管420的第五远端齐平。这样所述内管420、所述第二顶出管430及所述外鞘管440之间形成容纳区,所述支架200可套设在所述内管420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此时所述支架200被所述外鞘管440的壁压迫而呈压缩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入装置400还包括第二手柄组件,所述第二手柄组件包括固定手柄450和释放手柄460。所述固定手柄450与所述内管420的第五近端及所述第二顶出管430的第六近端连接,所述释放手柄460与所述外鞘管440的第七近端连接。所述固定手柄450与所述释放手柄460可相对旋转,并且所述释放手柄460可通过螺旋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外鞘管440相对于所述内管420及所述第二顶出管430做轴向运动,进而可释放所述支架200。可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利用释放手柄460带动所述外鞘管440相对于所述内管420和所述第二顶出管430做轴向运动是公知常识,因而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如前所述,所述封堵器100在预置管310有两种不同的设置方式,根据设置方式的不同,在将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输送至病变血管中时有两种输送方法,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

方法一、当所述封堵器100的球头111设置于所述限位区而与所述推送组件320连接时,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输送方法如下:

步骤s1,利用所述第二导入装置400将所述支架200导入病变血管的所述真腔10内(如图11a所示)。

步骤s2,回撤所述外鞘管440以释放所述支架200,使所述支架200至少覆盖一个所述破口30(如图11b所示)。

步骤s3,利用所述第一导入装置300将所述封堵器100导入所述破口30处。具体地,首先使所述导入鞘管350经由所述假腔20到达一个所述破口30处(如图11c所示),然后所述预置管310携带所述封堵器100从所述导入鞘管350的第二内腔到达所述破口30处(如图11d所示)。

步骤s4,所述推送组件320推送所述封堵器100,使所述锚定机构120首先释放,所述锚定机构120穿过所述破口30及所述支架200上的镂空结构210进入到所述支架200内,并与所述支架200连接,之后继续释放所述封堵器100(如图11e所示)。

步骤s5:解除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的连接。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一手柄组件驱动所述解脱管322或所述第一顶出管321作轴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323从所述解脱管322的第四远端伸出,此时所述本体110在所述定型丝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即可脱离所述推送组件(这实际上是一种机械解脱方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通过电解脱(此时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通过金属丝连接)、热熔解脱(此时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200可通过高分子丝连接)或水解脱的方式解除连接。可理解,所述电解脱、热熔解脱及水解脱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习知的现有技术。

另外,在上述使用方法中仅介绍了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有一个所述封堵器100的情况,实际上,每个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可包括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所述封堵器100,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当所述夹层破口系统具有多个所述封堵器100时,其使用方法与前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根据所述封堵器100的数量重复所述步骤s3、所述步骤s4及所述步骤s5。图12即示出了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具有两个所述封堵器100时的使用情况,此时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进行了两次。较佳地,所述支架200覆盖所有的所述破口30,且所述封堵器100的数量与所述破口30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一个所述破口30均可被封堵。

方法二、当所述封堵器100的锚定机构120设置于所述限位区而与所述推送组件320连接时,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的输送方法如下:

步骤s10,利用所述第二导入装置400将所述支架200导入病变血管的所述真腔10内(如图13a所示)。

步骤s20,回撤所述外鞘管440以释放所述支架200,使所述支架200至少覆盖一个所述破口30(如图13b所示)。

步骤s30,利用所述第一导入装置300将所述封堵器100导入至所述破口30处。具体地,首先使所述导入鞘管350经由所述真腔10及所述支架200的内部,并穿过所述镂空结构210而到达一个所述破口30处(如图13c所示),然后所述预置管310携带所述封堵器100从所述导入鞘管350的所述第二内腔到达所述破口30处(如图13d所示)。

步骤s40,所述推送组件320推送所述封堵器100,使所述封堵器100之本体110的第二端首先释放,以使所述封堵器100部分穿过所述破口30而进入所述假腔20。之后继续释放所述封堵器100,直至所述锚定机构120释放并与所述支架200连接(如图13e所示)。

最后根据所述推送组件320与所述封堵器100的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解脱方法(即机械解脱、电解脱、热熔解脱或水解脱中的任一种)解除所述封堵器100与所述推送组件320的连接。

同理,所述步骤s30和所述步骤s40根据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中的所述封堵器100的数量重复进行。

每次进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方法一或方法二,也可以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层破口封堵系统包括支架和封堵器,且所述夹层破口封堵系统被配置为,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为分体式结构,在植入目标位置之后,所述封堵器与所述支架连接。也就是说,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是在植入患者体内并到达预定位置时才连接为一体,这样使得所述支架和所述封堵器可单独输送、释放,以减小阻力,并且在使封堵器进入假腔时仅需对封堵器进行调节而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同时一个所支架可搭配多个所述封堵器使用,以达到同期一次性处理所有破口的目的。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