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8410发布日期:2020-08-18 19:3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手术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妇科临床上盆腹腔巨大囊肿患者并不少见,巨大囊肿可占满整个盆腹腔,囊肿上界可达胸骨剑突下,囊肿下界至耻骨联合上,囊肿双侧边界可达腋中线。随着手术微创理念的逐渐深入以及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进步,单孔腹腔镜完成巨大囊肿的切除已成为趋势,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囊肿穿刺吸引过程中却存在囊内液体外溢的风险,囊内液的外溢可造成囊内液污染盆腹腔,如囊肿为恶性或交界性则可造成肿瘤的医源性播散种植,严重者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囊肿巨大,也无法将囊肿置入无菌取物袋内以防止囊液污染盆腹腔。因此,如何彻底避免囊肿穿刺吸引过程中囊内液体外溢的问题丞待解决。

对于盆腹腔巨大囊肿而言,经脐部取单切口进入腹腔后可以在直视状态下对囊肿进行穿刺吸引,将囊肿内液体逐步吸净,逐步缩小囊肿体积,之后即可将囊肿取出至脐部切口外进行完成切除,巨大囊肿的表面张力极大,囊内液可多达15000ml,无论用注射器针头进行穿刺吸引还是常规手术中的吸引器吸引,过程中均可能造成囊内液的外溢,吸引速度也不能自由调节,同时,盆腹腔巨大囊肿长期压迫患者体内的脏器、大血管等,如果囊肿穿刺放液速度过快可能造成减压综合征,严重者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危及生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且外壳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安装有环状的推压活塞,且推压活塞一端与环状压杆一端一体铸造成型,环状压杆另一端伸出外壳后端侧壁设置,所述外壳前端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出胶孔,前端侧壁表面贴有弹性体,弹性体直径小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出胶孔之间的距离,用于防止生物胶被挤压到穿刺针杆体上,外壳的内壁后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卡槽,所述外壳内壁安装有穿刺针杆体,穿刺针杆体为中空结构,穿刺针杆体前端沿周向呈矩阵式开设有漏孔,在穿刺针杆体外圆面后端设置有两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卡块,所述穿刺针内侧壁安装有活塞杆ⅰ支撑架和活塞杆ⅱ支撑架,且活塞杆ⅰ支撑架和活塞杆ⅱ支撑架均为两个,两个活塞杆ⅰ支撑架位于两个活塞杆ⅱ支撑架之间,穿刺针杆体后端分别设置有调节钮ⅰ和调节钮ⅱ,且调节钮ⅱ位于调节钮ⅰ后端,调节钮ⅰ和调节钮ⅱ上的转轴贯穿穿刺针杆体侧壁,且末端分别安装有主动锥齿轮ⅰ和主动锥齿轮ⅱ,穿刺针杆体内安装有孔隙调节活塞和盲端,孔隙调节活塞用于调节漏孔的露出个数,及单个漏孔的漏出面积大小,所述孔隙调节活塞为中空结构,孔隙调节活塞通过其内壁安装的支撑架设置有活塞杆ⅰ,且活塞杆ⅰ后端依次穿过两个活塞杆ⅰ支撑架,活塞杆ⅰ后端与从动锥齿轮ⅰ相连,且从动锥齿轮ⅰ与主动锥齿轮ⅰ啮合,活塞杆ⅰ前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盲端为工作端,盲端的前端为尖端用于刺破囊肿壁,且尖端锋利,盲端采用硬塑料制成,盲端的中心处开设有盲孔,盲孔孔底一体成型有限位杆,盲端通过盲孔与活塞杆ⅱ前端螺纹连接,且活塞杆ⅱ前端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孔,活塞杆ⅱ后端依次穿过位于前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孔隙调节活塞、活塞杆ⅰ及位于后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活塞杆ⅱ后端伸出位于后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部分设置有从动锥齿轮ⅱ,且从动锥齿轮ⅱ与主动锥齿轮ⅱ啮合。

所述支撑架、活塞杆ⅰ支撑架及活塞杆ⅱ支撑架结构相同,均包括支臂及支撑圆环,支撑圆环沿周向均布支臂,且支臂一端与支撑圆环固定连接,支撑圆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支撑架及活塞杆ⅰ支撑架的支撑圆环的内螺纹与活塞杆ⅰ外圆面处的外螺纹配合,活塞杆ⅱ支撑架的支撑圆环的内螺纹与活塞杆ⅱ外圆面处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盲端由圆锥端和圆柱端一体铸造成型,且通过圆柱端与穿刺针杆体内圆面配合。

当所述孔隙调节活塞的前端与位于前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紧贴时,漏孔全部处于封堵状态。

当所述限位杆的凸起块与活塞杆ⅱ前端限位孔上的凸起块配合时,盲端的锥面正好与穿刺针杆体前端的弧面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巨大囊肿进行穿刺放液过程中的囊液外溢问题,避免了盆腹腔的囊液污染,避免了肿瘤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和种植,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可以调节囊肿内囊液的吸引速度,避免放液速度过慢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避免了放液速度过快导致的减压综合征。囊内液如为粘稠液体时也可通过手动调节活塞而适当加快吸引速度,加快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吸引装置前端内置孔隙调节活塞,手动旋转孔隙调节活塞后穿刺针杆体上呈现漏孔,随着孔隙调节活塞的滑动漏孔面积逐渐增大。即可通过调节孔隙调节活塞来人为调节囊液吸引速度,既可避免放液速度过慢而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也可以避免放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可能发生的减压综合征。对于巨大囊肿内为较为粘稠的液体时,也可以适度调节活塞通过增加漏孔面积提高放液速度,加快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吸引装置上的外壳、推压活塞及环状压杆的设置,通过环状压杆挤压腔体内的生物胶,将外壳端面与囊肿表面粘合在一起,当需要将穿刺针杆体前端进一步插入囊肿内以吸取更多的囊内液时,吸引器仍可以和囊肿的穿刺口严密贴合以完全避免了囊内液的外溢,避免了囊内液对盆腹腔的污染和潜在的肿瘤播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盲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孔隙调节活塞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的支撑架示意图;

1-外壳,2-腔体,3-推压活塞,4-环状压杆,5-出胶孔,6-环形卡槽,7-穿刺针杆体,8-漏孔,9-环形卡块,10-活塞杆ⅰ支撑架,11-活塞杆ⅱ支撑架,12-调节钮ⅰ,13-调节钮ⅱ,14-主动锥齿轮ⅰ,15-主动锥齿轮ⅱ,16-孔隙调节活塞,17-盲端,18-限位杆,19-限位孔,20-活塞杆ⅰ,21-活塞杆ⅱ,22-从动锥齿轮ⅰ,23-从动锥齿轮ⅱ,24-支臂,25-支撑圆环,2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中空结构,且外壳1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腔体2,腔体2内安装有环状的推压活塞3,且推压活塞3一端与环状压杆4一端一体铸造成型,环状压杆4另一端伸出外壳1后端侧壁设置,所述外壳1前端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出胶孔5,前端侧壁表面贴有弹性体,弹性体直径小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出胶孔5之间的距离,用于防止生物胶被挤压到穿刺针杆体7上,外壳1的内壁后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卡槽6,所述外壳1内壁安装有穿刺针杆体7,穿刺针杆体7为中空结构,穿刺针杆体7前端沿周向呈矩阵式开设有漏孔8,在穿刺针杆体7外圆面后端设置有两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卡块9,所述穿刺针内侧壁安装有活塞杆ⅰ支撑架10和活塞杆ⅱ支撑架11,且活塞杆ⅰ支撑架10和活塞杆ⅱ支撑架11均为两个,两个活塞杆ⅰ支撑架10位于两个活塞杆ⅱ支撑架11之间,穿刺针杆体7后端分别设置有调节钮ⅰ12和调节钮ⅱ13,且调节钮ⅱ13位于调节钮ⅰ12后端,调节钮ⅰ12和调节钮ⅱ13上的转轴贯穿穿刺针杆体7侧壁,且末端分别安装有主动锥齿轮ⅰ14和主动锥齿轮ⅱ15,穿刺针杆体7内安装有孔隙调节活塞16和盲端17,孔隙调节活塞16用于调节漏孔8的露出个数,及单个漏孔的漏出面积大小,所述孔隙调节活塞16为中空结构,孔隙调节活塞16通过其内壁安装的支撑架26设置有活塞杆ⅰ20,且活塞杆ⅰ20后端依次穿过两个活塞杆ⅰ支撑架10,活塞杆ⅰ20后端与从动锥齿轮ⅰ22相连,且从动锥齿轮ⅰ22与主动锥齿轮ⅰ14啮合,活塞杆ⅰ20前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盲端17为工作端,盲端17的前端为尖端用于刺破囊肿壁,盲端17的中心处开设有盲孔,且尖端锋利,盲端17采用硬塑料制成,盲孔孔底一体成型有限位杆18,盲端17通过盲孔与活塞杆ⅱ21前端螺纹连接,且活塞杆ⅱ21前端开设有与限位杆18配合的限位孔19,活塞杆ⅱ21后端依次穿过位于前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11、孔隙调节活塞16、活塞杆ⅰ20及位于后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11,活塞杆ⅱ21后端伸出位于后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11部分设置有从动锥齿轮ⅱ23,且从动锥齿轮ⅱ23与主动锥齿轮ⅱ15啮合。

所述支撑架26、活塞杆ⅰ支撑架10及活塞杆ⅱ支撑架11结构相同,均包括支臂24及支撑圆环25,支撑圆环25沿周向均布支臂24,且支臂24一端与支撑圆环25固定连接,支撑圆环25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支撑架26及活塞杆ⅰ支撑架10的支撑圆环25的内螺纹与活塞杆ⅰ20外圆面处的外螺纹配合,活塞杆ⅱ支撑架11的支撑圆环25的内螺纹与活塞杆ⅱ21外圆面处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盲端17由圆锥端和圆柱端一体铸造成型,且通过圆柱端与穿刺针杆体7内圆面配合。

当所述孔隙调节活塞16的前端与位于前端的活塞杆ⅱ支撑架11紧贴时,漏孔全部处于封堵状态。

当所述限位杆18的凸起块与活塞杆ⅱ21前端限位孔19上的凸起块配合时,盲端17的锥面正好与穿刺针杆体7前端的弧面衔接。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次使用过程:

通过切口处将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至于盆腹腔内;首先通过旋转调节钮ⅱ13,在主动锥齿轮ⅱ15及从动锥齿轮ⅱ23的啮合传动下带动活塞杆ⅱ21顺时针传动,使活塞杆ⅱ21上连接的盲端17向外侧移动至穿刺针杆体7外侧,当限位杆18上的凸起块与限位孔19上的凸起块接触时,停止旋转调节钮ⅱ13,此时盲端17的圆锥面与穿刺针杆体7的弧面端正好衔接;然后通过推动穿刺针杆体7使穿刺针杆体7上的环形卡块9与环形卡槽6脱离,通过盲端17的尖端将穿刺针杆体7刺穿囊肿,继续推穿刺针杆体7至全部漏孔8位于囊肿内,然后反向旋转调节钮ⅱ13,在主动锥齿轮ⅱ15及从动锥齿轮ⅱ23的啮合传动下带动活塞杆ⅱ21逆时针传动,使活塞杆ⅱ21上连接的盲端17移动回至穿刺针杆体7内侧;其实通过按压环状压杆4将腔体2内的生物胶挤出,通过生物胶将外壳1端面与囊肿表面粘贴在一起;最后通过调节钮ⅰ12,在主动锥齿轮ⅰ14及从动锥齿轮ⅰ21的啮合传动下带动活塞杆ⅰ20逆时针传动,带动孔隙调节活塞16向穿刺针杆体7后端移动,使漏孔8漏出,囊液在防止囊液外溢的盆腹腔巨大囊肿穿刺吸引装置后端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孔隙调节活塞16及活塞杆ⅰ20上的通道被收集;根据具体的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旋转调节钮ⅰ12,在主动锥齿轮ⅰ14及从动锥齿轮ⅰ21的啮合传动下带动活塞杆ⅰ20逆时针传动,带动孔隙调节活塞16向穿刺针杆体7后端移动,调整漏孔8的个数及漏出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