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7457发布日期:2021-07-23 21:1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插通部件固定于插通对象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插通于插通对象的插通部件固定于插通对象的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保持机构组装体。

专利文献1的保持机构组装体具备:作为插通部件的驱动管路;固定部件,具有供驱动管路插通的插通部且固定于作为驱动管路的插通对象的皮肤;以及保持构造,使驱动管路保持于固定部件。保持构造具备:在插通部内配置于插通部件的外周的卡盘部件以及密封部件;以及插入插通部的外侧的开口部而螺合的螺纹部件。在插通部中,在卡盘部件的固定部件侧抵接部与插通部的插通部倾斜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螺纹部与插通部螺合,螺纹部件的前端抵接部按压卡盘部件,密封部件的卡盘部件侧接触面按压卡盘部件。由此,驱动管路与固定部件紧密接触而保持。另外,公开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的保持机构组装体的螺纹部件的体外侧端部设置筒状的扭结防护结构,防止从保持机构组装体向外部导出的驱动管路的弯曲和径向的扭曲。在扭结防护结构中,与螺纹部件的嵌合孔嵌合的嵌合部与密封部件相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44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保持构造体中,在由于外力施加到驱动管路等而引起驱动管路摆动大的情况下,施加到扭结防护结构的径向的负荷传递到作为与螺纹部件的嵌合部分的嵌合部,与嵌合部抵接的密封部件会发生变形。其结果是,有可能使密封部件的密封功能尤其是密封部件与驱动管路的紧密接触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通部件固定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驱动管路等插通部件的晃动和确保密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将线状的插通部件固定于插通对象,所述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主体部;握持所述插通部件的卡盘部;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周紧密接触的内密封部;支撑所述插通部件以保持所述插通部件的线状状态的插通部件支撑部;以及限制所述内密封部与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连通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插通对象的固定部,

所述卡盘部具有:供所述插通部件插通的插通部;以及设置于外周而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连通部的内壁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内密封部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供所述插通部件插通并且内周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所述移动限制部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开口部侧连接的主体部连接部;从所述内密封部的外周向内侧方向按压的内密封部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的外周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具有: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周抵接并支撑所述插通部件的支撑部;以及由所述移动限制部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插通部件夹持的被夹持部,

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和所述内密封部在所述插通部件的轴向上相邻设置,

在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与所述内密封部之间设置有空间,所述空间允许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随着所述插通部件的晃动而产生的所述插通部件支撑部的主体部侧端部的位置的变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驱动管路等的插通部件的晃动和确保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外观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外观后视图。

[图3]是从图1的a-a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与插通部件2的关系>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将线状的插通部件2固定于插通部件2的插通对象。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在固定插通部件2时,将插通部件2在以至少遍及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的内部和外部而存在的方式插通的状态下保持并固定。此外,插通部件2如果插通于插通对象的部分被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保持,则也可以贯通插通对象,也可以不贯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对象设定为具有用于插通该插通部件2的孔s1(参照图3)的皮肤s,通过孔s1插通该插通部件2。

插通部件2是具有线状的长度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2是医疗用的管的一种,且是作为配置于体腔的辅助人工心脏(ventricularassistdevice:vad)的驱动、控制所需的布线的驱动管路。此外,辅助人工心脏具有使体内的血液循环的泵。配置于体外的设备具有:送出用于冷却辅助人工心脏的泵的冷却水的压送泵;以及向辅助人工心脏的泵输送电力的电源。驱动管路是向人体的内部插通的筒状的部件。驱动管路的外表面由纤维覆盖。驱动管路的体内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配置于体内的未图示的医疗用设备(例如vad)连接,驱动管路的体外侧端部与配置于体外的未图示的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管路的内部,配置了使冷却水在压送泵与辅助人工心脏之间循环的冷却水循环通路、以及连接电源和泵的电源线缆等。此外,驱动管路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仅具有电源线缆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具有冷却水循环通路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具有具备其他功能的部件等的结构。

驱动管路被引导为从被检查者的插通部位的皮肤s(参照图3)向体内插通,到达目的部位(本实施方式中vad)。在固定驱动管路的情况下,需要防止插通部位的皮肤s的细菌感染、所谓驱动管路感染症的对策。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能够抑制插通于插通对象的皮肤s的插通部件2(驱动管路)的晃动,且确保与插通部件2的水密性。尤其是,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中,即使插通部件2晃动,也能够防止细菌顺着插通部件2的外周穿过皮肤s的孔s1而侵入体内。由此,不论插通部件2的晃动与否,都可切实确保与插通部件2之间的密封,防止插通部位处发生细菌感染。

此外,插通部件2不限于驱动管路,只要是在插通于插通对象的状态下固定的线状则可以是任意,可以是例如导管、其他医疗用的管、或者实心的医疗用线缆,也可以是医疗用线缆以外的线状的部件。另外,供插通部件2插通的插通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皮肤s,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为对于人体器官、骨骼等构成生物的要素等需要抑制细菌等侵入的对象物。

<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的构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将线状的插通部件2固定于插通对象。固定于插通对象是指,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部3的固定部35的一部分在皮肤s的一部分(插通部位)上用作锚,由此将主体部3固定于皮肤s。

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具备主体部3、卡盘部4、内密封部5、插通部件支撑部6、移动限制部7和外密封部9。

主体部3固定于插通对象,供插通部件2插通。主体部3以覆盖插通对象的孔s1的方式安装。用于插入孔s1的插通部件2以插通的状态固定在主体部3。

主体部3具有:第一开口部31;第二开口部32;将第一开口部31与第二开口部32连通的连通部33;固定于插通对象的固定部35;以及防旋转安装部36。此外,主体部3优选具有能够固定于插通对象的刚度等,在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固定于生物体组织即皮肤s的固定部35的情况下,优选由生物体相容性高的金属形成。作为生物体相容性高的金属,是例如,钛、钛合金等。此外,在固定部35,由网眼状的钛纤维等细胞能够侵入的多孔性材料形成表面,提高固定部35与皮肤s的紧密接触性,实现防止细菌向生物体内的侵入。

在第一开口部31、第二开口部32以及连通部33中插通有插通部件2。

第一开口部31是在连通部33的体外侧连续设置的开口部,第二开口部32是在体内侧连续设置的开口部。

第一开口部31形成为开口面与连通部33的轴向正交。第二开口部32形成为开口面不与连通部33的轴向正交。第一开口部31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截面直径形成为与螺合于第一开口部31的移动限制部7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长度。

在第一开口部31中,在第一开口侧设置与移动限制部7的主体部连接部71螺合的螺合部312,与移动限制部7螺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螺合部312是与作为外螺纹部的主体部连接部71螺合的内螺纹部。此外,以下将详细阐述主体部连接部71的。

第二开口部32的截面形成为插通部件2能够在第二开口部32内倾斜地插通的椭圆形状,第二开口部32的截面积大于将插通部件2在与第二开口部32平行的方向上剖切时的截面积。

连通部33将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连通,剖视时为圆形状。连通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与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的中心轴成为同一直线。

连通部33构成为圆筒状,在内部收纳卡盘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33构成为轴向的中央部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方鼓起的圆筒状。

连通部33在内表面中,在第二开口部32侧具有以内径从第一开口部31朝向第二开口部32缩小的方式设置的倾斜内周面34。

当从第一开口部31侧按压卡盘部4而移动到第二开口部32侧时,卡盘部4的第二开口部32侧的外表面抵接倾斜内周面34,卡盘部4缩径而使插通部件2与卡盘部4夹紧。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内周面34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固定,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以倾斜角度朝向第二开口部32变大的方式形成为剖视时为曲线状。

在连通部33的内周面中,在第一开口部31侧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凹部37。在该凹部37配置有将移动限制部7和主体部3水密地封闭的外密封部9。

固定部35是固定于作为插通对象的皮肤s的部分,并将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固定于插通对象。详细而言,固定部35固定于设于皮肤s的孔s1周边的皮肤s。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5具有从插通部位的外周面与连通部33延伸的方向非平行地突出的凸缘部352。将该凸缘部352作为锚埋设于孔s1周围的皮肤s的内侧,由此固定部35固定于皮肤s。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33延伸的方向相对于凸缘部352倾斜。

固定部35以包围连通部33的方式与连通部33一体构成。固定部35和连通部33一体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可设为如下结构:在构成连通部33的筒状体的第二开口部32侧的外周,将形成为凸缘状的固定部35作为独立体通过焊接、粘结等而固定。

此外,凸缘部352的表面也可以实施用于提高与固定对象的紧密接触性那样的表面处理。

防旋转部件8与配置在连通部33内的卡盘部4的被防旋转部46卡合,抑制卡盘部4围绕轴的转动。防旋转部件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头部82以及轴部84的螺钉。

在防旋转安装部36安装有防旋转部件8。

防旋转安装部36具有:从外表面突出设置的基台部362;形成于基台部362且贯通主体部3的连通部33和外部、供防旋转部件8插入的贯通孔364。基台部362的突端部是平面,在防旋转部件8的轴部84插入贯通孔364时,防旋转部件8的头部82被卡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84是外螺纹部,在贯通孔364的内周设置有与轴部84螺合的内螺纹部。由此,轴部84向连通部33内的突出长度可自由调整。此外,在防旋转部件8的头部82与防旋转安装部36的突端部之间配置有密封部86,将双方之间水密地封闭。

防旋转部件8的轴部84插入卡盘部4的被防旋转部46。由此,抑制卡盘部4围绕轴的旋转。

卡盘部4将插通部件2紧固而握持,固定于主体部3。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盘部4配置在连通部33的内周面与插通于连通部33的插通部件2的外周22之间,将连通部33与插通部件2之间水密地封闭。此外,如果卡盘部4保持插通部件2,并且将连通部33与插通部件2之间水密地封闭,则可以由任何材料构成。卡盘部4能够使用可紧固插通部件2程度的可微小变形的材料。例如,卡盘部4也可以由例如钛、钛合金等耐腐蚀性高的金属且具有与形成主体部3的金属相同硬度或者具有比形成主体部3的金属低的硬度的金属形成。

卡盘部4优选构成为将插通部件2紧固而握持的筒状体。此外,卡盘部4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径向上分割的分割体一体地组合而成为筒状体。本实施方式的卡盘部4通过将在包含筒状体的轴的径向上分割为两部分的一半分割体4a、4b组合而构成筒状体。另外,卡盘部4不限于径向上能够分割的结构,也可设为轴向上能够分割的结构、或不能分割为分割体的结构。

卡盘部4具有:供插通部件2插通的插通部42;设置于外周而与主体部3的连通部33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44;以及被防旋转部46。

插通部42以包围插通部件2的方式配置且形成为能够缩径。插通部42缩径而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22紧密接触而外嵌。

插通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卡盘部4的内周面整体。插通部42设置为截面圆形状,截面的直径形成为均等。此外,插通部42的截面的直径形成为均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在中央部具有以截面的直径放大的方式形成的台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割体4a、4b的内周构成为稍微小于插通部件2的外径,由分割体4a、4b的截面半圆状的内周部分夹持插通部件2的外周22,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从而能够按压插通部件2的同时夹持,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紧密接触而保持插通部件2。

接触部44与连通部33的内周面接触,将卡盘部4与连通部33水密地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44是卡盘部4的外周面,尤其是具有设置于第二开口部32侧的外周面并与倾斜内周面34抵接的接触面442。

在接触面442,通过向第二开口部32侧按压移动限制部7而使得卡盘部4与主体部3接触,并且卡盘部4通过接受来自所接触的主体部3的反作用力而向插通部件2的径向内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面442由倾斜角度与倾斜内周面34相同的倾斜面构成。换言之,接触面442通过与倾斜内周面34的面接触,与倾斜内周面34抵接。即,优选在接触面44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倾斜角度与倾斜内周面34相同的部分。

在卡盘部4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端部设置有内密封部5所抵接的密封抵接部45和移动限制部7所抵接的限制部抵接部48。

密封抵接部45由卡盘部4的第一开口部31侧所形成的端部的倾斜面的一部分和与连通部33的径向平行的面构成,并与限制部抵接部48连续地形成。此外,密封抵接部45由卡盘部4的第一开口部31侧所形成的倾斜面的一部分和与连通部33的径向平行的面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从密封抵接部45接受将卡盘部4向第二开口部32侧按压的方向的力的形状即可。

限制部抵接部48是在卡盘部4配置于连通部33的状态下设置于第一开口部31侧的端部,并与移动限制部7抵接的部分。

限制部抵接部48构成为与移动限制部7的卡盘按压部75抵接,由卡盘按压部75施加卡盘部4缩径的方向的力。此外,以下将针对卡盘按压部75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移动限制部7的卡盘按压部75也从限制部抵接部48受到朝向移动限制部7的径向外侧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抵接部48由倾斜角度与作为倾斜面的卡盘按压部75相同的倾斜面构成。换言之,限制部抵接部48通过与卡盘按压部75的面接触,与卡盘按压部75抵接。即,优选在限制部抵接部48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倾斜角度与密封抵接部45的倾斜面相同的倾斜面。

此外,限制部抵接部48由倾斜面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能够从移动限制部7接受将卡盘部4向第二开口部32侧按压的方向的力的形状即可。另外,也可以在卡盘部4的外周面,在周向上设置安装于插通对象时防滑的凹部。

被防旋转部46与安装于主体部3的防旋转部件8卡合,限制连通部33内的卡盘部4围绕轴的旋转。

被防旋转部4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卡盘部4的外周面。被防旋转部46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槽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防旋转部46分别设置于分割体4a、4b,在将分割体4a、4b配置在连通部33内而形成卡盘部4时,能够容易配置于与防旋转部件8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主体部3的防旋转安装部36的基台部362突出到连通部33内的防旋转部件8的轴部8插入到被防旋转部46,从而限制卡盘部4向周向的移动。

内密封部5变形而将插通部件2紧固并保持,并且与移动限制部7和插通部件2双方水密地紧密接触,将插通部件2与移动限制部7之间封闭。内密封部5配置在移动限制部7的内周面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面之间。内密封部5以包围插通部件2的方式配置。

内密封部5具有贯通孔52、抵接部54以及退避部56。

贯通孔52供插通部件2插通并且内周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22紧密接触。通过内密封部5弹性地变形,贯通孔52的内周按压插通部件2的外周22。本实施方式的内密封部5是圆环状体。

抵接部54与移动限制部7或者卡盘部4抵接而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54具有卡盘部侧抵接部54a和限制部侧抵接部54b。卡盘部侧抵接部54a配置为包围在内密封部5中沿轴向向第二开口部32侧开口的开口部,并在轴向上与卡盘部4抵接。限制部侧抵接部54b配置为包围在内密封部5中沿轴向向第一开口部31侧开口的开口部,并在轴向上与移动限制部7抵接。

退避部56通过使移动限制部7或者卡盘部4与抵接部54(54a,54b)抵接而使内密封部5容易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退避部56是卡盘部侧抵接部54a中形成的环状的切口部,该卡盘部侧抵接部54a抵接在由卡盘部4的端部中第一开口部31侧的开口端面和与开口端面连续的外周面形成的角部上。由此,在卡盘部侧抵接部54a与卡盘部4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角部抵接时,成为卡盘部侧抵接部54a与角部的形状对应而向退避部56侧变形从而与卡盘部4的角部紧密接触的状态。

移动限制部7固定于主体部3,限制内密封部5与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部7与主体部3的第一开口部31的内周面上所设置的螺合部312螺合而与主体部3连接,遮蔽第一开口部31并且保持插通部件2。

移动限制部7形成为筒状,具有主体部连接部71、内密封部按压部72、抵接部73、卡盘按压部75和连接操作部77。

主体部连接部71在主体部3的第一开口部31侧连接。

主体部连接部71在外周面具有与螺合部312螺合的被螺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外螺纹部)712,将该被螺合部712与螺合部312螺合,移动限制部7固定于主体部3。

在主体部连接部71的内周配置有收纳内密封部5的收纳部76。当内密封部5被按压而变形时,收纳部76能够容纳内密封部5变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76在主体部连接部71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形成为凹状。

内密封部按压部72从内密封部5的外周(限制部侧抵接部54b)向内侧方向按压,使内密封部5与插通部件2以具有高的水密性的状态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密封部按压部72设置于主体部连接部71的内周,构成收纳部76。内密封部按压部72与在收纳部76内所嵌合的内密封部5的外周(限制部侧抵接部54b)抵接。

抵接部73与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外周6a抵接,为将插通部件支撑部6安装于移动限制部7的状态。抵接部73与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外周6a抵接,以将插通部件支撑部6支撑在从移动限制部7竖立设置的状态。

卡盘按压部75插入连通部33而与卡盘部4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盘按压部75是与卡盘部4的限制部抵接部48抵接的部位。卡盘按压部75通过与第一开口部31螺合时向卡盘部4侧的移动,将卡盘部4向第二开口部32侧按压。

卡盘按压部75设置于移动限制部7从第一开口部31插入时的移动限制部7的前端部的内周面。

卡盘按压部75形成为与卡盘部侧抵接部54a连续。此外,卡盘按压部75由具有与卡盘部侧抵接部54a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构成,但不限于此。卡盘按压部75的形状只要是通过卡盘按压部75的至少一部分与卡盘部4的限制部抵接部48抵接,能够从移动限制部7向第二开口部32侧传递按压卡盘部4的方向的力的形状即可。

在将移动限制部7固定于主体部3时操作连接操作部77。连接操作部7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六角螺母状的螺纹部,并设置于抵接部73的外周面。

连接操作部77将主体部连接部71插入主体部3的第一开口部31,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操作。其结果是,连接操作部77的主体部连接部71被旋转,将被螺合部712与螺合部312螺合,使移动限制部7向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使移动限制部7与主体部3连接。此外,通过该被螺合部712与主体部3的螺合部312螺合,移动限制部7发挥以下的功能:遮蔽第一开口部31,按压卡盘部4、内密封部5以及外密封部9,和使插通部件2在插通于插通对象的状态下保持。

外密封部9与移动限制部7的外周7a和主体部3紧密接触地设置。

外密封部9由例如o形环等构成,收纳于主体部3中形成的凹部37。外密封部9将移动限制部7的外周7a与主体部3之间水密地封闭。由此,外密封部9防止液体从移动限制部7的外周7a与主体部3之间在主体部3内向主体部3的第二开口部32侧流入。此外,也可以在外密封部9是o形环的情况下,在移动限制部7的外周7a设置在周向上延伸的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外密封部9。在该结构中,也可以在移动限制部7与主体部3连接时,外密封部9与主体部3的内周抵接而变形,移动限制部7的外周7a与主体部3紧密接触地设置。

插通部件支撑部6是所谓扭结防护结构,防止从与主体部3连接的移动限制部7导出的插通部件2的弯曲和径向的扭曲。

插通部件支撑部6以包围从移动限制部7导出的插通部件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插通部件支撑部6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端部62、63;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22抵接而支撑插通部件2的支撑部65;以及由移动限制部7的抵接部73和插通部件2夹持的被夹持部67。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支撑部6将具有预定长度的支撑部65的两端部形成为两端部62、63,支撑部65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22抵接,从而防止插通部件2的弯曲和径向的扭曲。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支撑部6构成为将支撑部65配置于插通部件2的周围的大致圆筒状体,由内侧空间使开口的两端部62、63连通。即,在两端部62、63分别设置支撑部65的开口部,但不限于此,只要是支撑部65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22抵接而支撑插通部件2,防止插通部件2的弯曲和扭曲,则可以任意形成。例如,也可以通过对于插通的插通部件2夹持,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抵接的框架体或者c字状的筒状体。

另外,插通部件支撑部6也可以在支撑部65中沿轴向设置薄壁部和厚壁部而构成。通过该构成,插通部件支撑部6能够在轴向端面由薄壁部形成的空间中移动,因此与没有薄壁部的圆筒相比,成为具有可挠性的结构。在轴向上设置薄壁部和厚壁部的插通部件支撑部6通过具有刚度能够抑制插通部件2的扭曲和晃动,此外通过具有可挠性能够抑制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端部附近的插通部件2的弯折。即使以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另一端部62为支点对插通部件2施加引起弯曲的力,也可以通过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弯曲来抑制插通部件2的弯曲和扭曲等。即,通过插通部件支撑部6,以具有刚度和可挠性从而抑制插通部件2相对于主体部3相对移动,由此在安装有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的部位中,能够减少插通部件2的位移所产生的给人体的负荷。而且,插通部件支撑部6通过支撑插通部件2,插通部件2自身难以向内密封部5侧移动。如果插通部件支撑部具有可挠性,则薄壁部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在插通部件支撑部的环绕方向整体设置,也可以在轴向上设置多个。此外,插通部件支撑部也可以由环绕方向上分割的多个部件设置,但在该情况下薄壁部也可以在环绕方向上间断地设置。

另外,也可以是在插通部件支撑部6中,支撑部65具有主体部侧端部63和另一端部62,在另一端部侧由内侧面与插通部件2抵接的内侧部和设置于内侧部的外侧的外侧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侧部的卡合部与外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能够采用内侧部和外侧部卡合的构造。例如,插通部件支撑部也可以将内侧部从内侧部的另一端部62侧插入作为筒状部件的外侧部。关于内侧部和外侧部的嵌合构造,也可以是使用在内侧部上设置卡合凸部的结构,该卡合凸部使得从外侧部外嵌的状态难以从内侧部脱落。卡合凸部例如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个薄壁部,作为向径向外侧成为凸的突出部。卡合凸部通过径向外侧端部比径向内侧端部更位于主体部侧端部侧,具有轴向的倾斜,从而在外筒部外嵌于内筒部的状态下,抑制来自内筒部的外筒部的脱落。在内筒部的外周面与外筒部的内周面之间,在凸部间形成有间隙,因此,通过内筒部和外筒部构成的支撑部与没有薄壁部的圆筒相比成为具有可挠性并且还具有刚度的构造。另外,通过外筒部的主体部侧端部与内侧部的主体部侧端部抵接的结构,还能够抑制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过度弯曲。插通部件支撑部6通过作用于插通部件2的力而能够缓冲力向主体部侧端部63侧的被夹持部67传递,插通部件2自身难以向内密封部5侧移动。

与作为开口的两端部62、63中一端部的主体部侧端部63的外径相比另一端部62的外径小。另外,两端部62、63各自的内径与插通部件2的外径大致相等。

插通部件支撑部6在主体部侧端部63侧设置有被夹持部67,经由该被夹持部67固定于移动限制部7。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夹持部67是在一端部(主体部侧端部63)中从包围开口部的部位突出的筒状体,供插通部件2插通。被夹持部67在插入移动限制部7的抵接部73的内侧而内嵌时,通过抵接部73和插通的插通部件2夹持。由此,在插通对象的外侧,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更换作业等的维护性优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夹持部67设置与抵接部73卡合的爪部,强化双方的结合。

插通部件支撑部6和内密封部5在插通部件2的轴向上隔开间隙g而相邻地设置。具体而言,在连通部33内,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被夹持部67与内密封部5分离配置,在被夹持部67与内密封部5之间形成有间隙g。

在通过该间隙g,插通部件支撑部6晃动,被夹持部67即主体部侧端部63的位置变动的情况下,伴随插通部件2的晃动而允许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主体部侧端部63的位置的变动。由此,即使主体部侧端部63变动,主体部侧端部63也不与内密封部5接触。

<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的组装>

插通部件2插通于主体部3的连通部33。例如,将从设置于皮肤s的孔向体外侧延伸的插通部件2从主体部3的第二开口部32向第一开口部31侧插通,由此插通于主体部3的连通部33。

卡盘部4配置于插通部件2的外周。具体而言,使构成卡盘部4的分割体4a、4b夹持插通部件2且设置为筒状体并配置于插通部件2的外周。

卡盘部4从第一开口部31侧插入连通部33内。在此,插入连通部33的卡盘部4的接触面442与连通部33的倾斜内周面34抵接,但在该时刻,也可以不与连通部33的倾斜内周面34抵接。另外,卡盘部4在连通部33内使被防旋转部46位于与防旋转部安装部36的贯通孔364相对的位置,卡合经由贯通孔364插入的防旋转部件8的轴部84。即,在被防旋转部46内插入轴部84。

接着,在插通部件2的外周,内密封部5比卡盘部4更外嵌于第一开口部31侧。接着,通过从卡盘按压部75侧插入第一开口部31内,嵌合内密封部5的移动限制部7与插通部件2的外周嵌合。并且,使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连通部33的螺合部312螺合。通过被螺合部712与螺合部312螺合,移动限制部7向主体部3的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

通过使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连通部33的螺合部312螺合,将移动限制部7的卡盘按压部75向第二开口部32的方向移动,卡盘按压部75按压卡盘部4的限制部抵接部48。此外,内密封部5的卡盘侧抵接部54a按压卡盘部4的密封抵接部45。

卡盘部4通过向第二开口部32侧的移动限制部7的按压,在接触面442与主体部3接触,从接触的主体部3接受到反作用力,从而卡盘部4向插通部件2的径向内侧移动。即,被螺合部712相对于螺合部312的螺合进行时,通过接触面442与倾斜内周面34的接触,限制卡盘部4的移动。由此,卡盘部4的分割体4a、4b彼此朝向半径方向中心轴侧移动,即,缩径而产生将插通部件2与主体部3紧密接触而保持的力。由此,能够组装具备紧密接触性高的保持结构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

在通过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连通部33的螺合部312螺合而使移动限制部7向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时,即,使移动限制部7旋转而向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时,还经由卡盘按压部75向卡盘部4传递旋转的力。

但是,卡盘部4通过防旋转部件8抑制周向的移动。由此,通过螺合部312与被螺合部712螺合,即使从移动限制部7传递围绕轴的力,也不会共同旋转而缩径。由此,在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螺合部312螺合时,卡盘部4和由卡盘部4握持的插通部件2不会共同旋转,共同旋转的插通部件2不会扭曲。此外,所说明的上述组装顺序是一例,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螺合部312螺合之前的组装顺序没有特别限定。

<插通部件固定装置1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移动限制部7的被螺合部712与连通部33的螺合部312螺合,移动限制部7的卡盘按压部75向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卡盘部4的密封抵接部45与卡盘按压部75抵接,因此移动限制部7将卡盘部4向连通部33的轴向按压。在此,卡盘部4的密封抵接部45与移动限制部7的卡盘按压部75的倾斜面相互面接触,因此,螺合部312与被螺合部712的螺合所产生的向第二开口部32侧移动的力高效率地传递到卡盘部4。

向卡盘部4传递的力使卡盘部4缩径,从而能够与插通部件2牢固且水密地紧密接触。另外,还能够使卡盘部4与内密封部5水密地紧密接触而固定。而且,还能够确保连通部33与移动限制部7之间的水密性而密闭第一开口部3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在连通部33内,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被夹持部67与内密封部5分离地配置,在被夹持部67与内密封部5之间形成有间隙g。

在该构成中,当插通部件2向扭转方向或弯曲方向上大幅晃动时,力被传递到插通部件2的外周所抵接的插通部件支撑部6,并且插通部件支撑部6移动以使插通部件2以插通部件2的轴为中心大幅摆动。在这种情况下,插通部件支撑部6通过施加的力也跟随插通部件2而位移,主体部侧端部63侧的被夹持部67向相邻的内密封部5侧移动。由此,即使插通部件支撑部6(具体而言是被夹持部67)向内密封部5侧移动,也能够在间隙g吸收该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位移,能够防止对于内密封部5的影响。即,即使产生插通部件支撑部6的摆动,也不会对与插通部件2紧密接触的内密封部5的紧密接触状态产生任何影响,能够确保内密封部5对插通部件2与移动限制部7之间的密封(密闭状态)。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驱动管路等的插通部件的晃动和确保密封。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上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即,对于上述装置的结构和各部分形状的说明是一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显然还可以对于这些例子进行各种变更和追加。

2018年11月28日申请的特愿2018-222563的日本申请中包括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援引到本申请。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插通部件固定装置具有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驱动管路等的插通部件的晃动和确保密封的效果,例如,用作安装于身体表面、与体内外连续设置的医疗用管的固定装置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插通部件固定装置

2插通部件

3主体部

4卡盘部

4a、4b分割体

5内密封部

6插通部件支撑部

6a、7a外周

7移动限制部

8防旋转部件

82头部

84轴部

9外密封部

22外周

31第一开口部

32第二开口部

33连通部

34倾斜内周面

35固定部

36防旋转安装部

37凹部

42插通部

44接触部

45密封抵接部

46被防旋转部

48限制部抵接部

52贯通孔

54抵接部

54a卡盘部侧抵接部

54b限制部侧抵接部

56退避部

62另一端部

63主体部侧端部

65支撑部

67被夹持部

71主体部连接部

72内密封部按压部

73抵接部

75卡盘按压部

76收纳部

77连接操作部

86密封部

s1孔

312螺合部

352凸缘部

362基台部

364贯通孔

442接触面

712被螺合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