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8376发布日期:2020-05-15 17: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医院,产妇在待产时,产前要将手术患者从待产床上搬运至手术用产床上,当产妇由于疼痛而无法自理时,需要医护人员将产妇抬至产床上,由于产妇体重较大,搬运难度较大,如果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会给产妇带来伤害,同时也可能增加护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身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自动搬运产妇的可移动式助产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包括待产床与产床,所述产床包括臀板、背板与腿板,所述臀板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臀板的前后侧均通过液压机构分别连接所述背板与所述腿板,所述产床还包括腿托;

所述待产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待产床的所述支腿底端设置有活动轮,所述床板顶部设置有转移床,所述转移床活动连接于所述待产床顶部;

所述产床上方设置有吊架,所述吊架顶端通过伸缩机构连接天花板,底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吊接所述转移床;

所述腿托活动连接于所述臀板。

所述转移床包括两端的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对称设置且形状大小相同,两个所述端板为矩形板状,连个所述端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端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板顶面设置有贯穿上下的矩形孔;每个所述端板的板面均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包括两侧的纵向槽与两个所述纵向槽之间的横向槽,两个所述纵向槽平行且竖直设置,且均与所述横向槽垂直,所述横向槽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纵向槽的底端连通,两个所述纵向槽高度相同,所述纵向槽与所述横向槽宽度相同,两个所述端板的所述通槽对称设置;

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均为矩形板且大小长度相同,所述活动板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端板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端板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轴,每个所述活动板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轴,且两个所述活动轴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两端,每个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通槽并与所述通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轴的直径与所述通槽的宽度配合;

当两个所述活动板均水平放置时,每个所述活动轴均位于所述横向槽内,当两个所述活动板均竖直放置时,每个所述活动轴均位于所述纵向槽内。

当两个所述活动板均竖直放置时,每个所述端板上位于所述纵向槽顶部的两个所述活动轴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圆孔内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轴的轴体;

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紧贴所述连接杆;

所述端板的外侧竖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端板顶部,并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中心转轴同轴,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贯穿上下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

所述床板的顶面四边缘处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壁与所述转移床的外壁贴合。

所述吊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为矩形框架,顶面通过所述伸缩机构连接天花板,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所述伸缩机构通过电控制所述框架升降;

所述框架底部设置有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螺纹杆,两根所述第二螺纹杆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底面,两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间距与两个所述端板的间距相同;

两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同一端均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中心转轴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中心转轴同轴,两个所述蜗轮均啮合于一根蜗杆,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一侧,所述蜗杆的两端处设置有方向相同的螺纹齿并分别啮合两个所述蜗轮,所述蜗杆连接有电机,所述蜗杆的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蜗杆的中心转轴同轴。

所述滑块贯穿两侧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两根限位杆,每根所述限位杆分别固定设置于每根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滑块上设置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同侧上方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的杆体与所述限位孔内壁配合。

每个所述滑块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吊钩,每个所述端板顶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每个所述吊钩均活动挂接对应的所述固定件。

所述臀板的两侧支腿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架,每个所述固定架顶部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每个所述圆形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圆杆,每个所述圆杆均竖直设置;

每个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连通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固定架外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

每个所述圆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为矩形板状,所述圆杆位于所述支座底面的一端,所述支座顶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内径相同的圆形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支座的上下面;

所述腿托底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杆体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与所述槽孔内径配合,所述固定杆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顶面与所述支座的底面贴合。

所述产床的臀板、背板、腿板与所述活动板的顶面均设置有软垫。

本发明实际使用时:首先将产床放置于吊架一端的下方,使两个滑块位于产床上方的对应位置,然后将产床的背板与腿板放平,使整个产床的床面平整,然后将螺栓拧松后转动圆杆使支座转至臀板外侧并将圆杆向下滑动,使腿托位于臀板水平面下方;然后将躺有待产妇的待产床通过活动轮推至产床一侧,位于支架另一端的下方并锁定活动轮,然后通过电控制伸缩机构使框架带动滑动机构向下方移动,当吊钩可与固定件连接后便可停止伸缩机构的运动,此时人工将吊钩与固定件挂接,然后再次启动伸缩机构,使转移床略微上升一定的高度,高出挡板与产床板面的高度即可,然后打开滑动机构的电机,使两根第二螺纹杆同向转动,由于限位杆的限位作用,带动两个滑块同时向产床一侧滑动,从而实现转移床带动待产妇的移动,当转移床移动至产床正上方时便可暂停滑动机构,此时再次打开伸缩机构,使转移床下降至产床顶面,此时打开第一螺纹杆的电机,使连接杆向上滑动,从而带动两侧两个活动板两端的活动轴沿纵向槽上升并升至顶端,在此过程中,两个活动板中部缓慢打开且板面不断倾斜,使待产妇位于两个活动板中部并缓慢滑向产床的床面,当连接杆位于顶端时,两侧的活动板均处于竖直状态,待产妇也平稳位于产床床面,此时便可通过伸缩机构将转移床升高后再通过滑动机构移动回待产床上方,再次下降后落回待产床的床板顶面,并通过挡板定位卡好,再将吊钩取下,通过升降机构使框架回到上方不影响医护人员操作的高度即可,通过电机使第一螺纹杆反向旋转,使两个活动板归位处于水平状态以备用;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将圆杆上升到需要的高度并旋转使支座位于产床上方合适的位置和角度后,拧紧螺栓,然后可通过打开螺母使腿托放置于不同槽孔的方式调节腿托的位置和角度,最后将螺母拧紧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装置通过设置转移床与吊架实现待产妇的转移,吊架上设置有可升降的伸缩机构与可左右滑动的滑动机构来实现转移,转移床设置有两个端板与两个活动板,活动板通过第一螺纹杆的作用实现外端的升降从而实现两个活动板的开合,两个活动板打开的过程为倾斜打开,并从中部打开,使待产妇可平稳从中部滑降,以避免有较大的晃动和危险因素,活动板与产床的床面均设置有软垫,也可保持产妇的舒适度,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以避免在滑下的过程中产生伤害,待产床床板设置有挡板,可方便转移床的定位,避免转移床在待产床上不稳固;产床上的腿托设计为高度、角度均可调节,为了使转移床在放置于产床时腿托高度较高影响放置,调节装置可使腿托位于产床顶面水平面以下,以方便转移床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妇转移前产床调整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产妇转移前产床调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区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吊架挂接转移床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吊架挂接转移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放置产妇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放置产妇时转移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放置产妇后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放置产妇后转移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放置产妇后产床圆柱调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放置产妇后产床腿托调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待产床;101、床板;102、活动轮;103、挡板;2、产床;201、臀板;202、背板;203、腿板;204、液压机构;205、腿托;2051、固定杆;3、转移床;301、端板;3011、连接板;302、通槽;303、活动板;304、活动轴;305、连接杆;306、第一螺纹杆;307、固定件;4、吊架;401、伸缩机构;402、滑块;403、框架;404、第二螺纹杆;405、蜗轮;406、蜗杆;407、限位杆;408、吊钩;5、固定架;502、圆杆;503、支座;504、槽孔;6、螺栓;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包括待产床1与产床2,产床2包括臀板201、背板202与腿板203,臀板201底部设置有支腿,臀板201的前后侧均通过液压机构204分别连接背板202与腿板203,产床2还包括腿托205,臀板201的两侧支腿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架5,每个固定架5顶部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每个圆形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圆杆502,每个圆杆502均竖直设置,每个固定架5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连通圆形通孔与固定架5外部,第三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6,每个圆杆50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503,支座503为矩形板状,圆杆502位于支座503底面的一端,支座503顶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内径相同的圆形槽孔504,槽孔504贯穿支座503的上下面,腿托205底面设置有固定杆2051,固定杆2051的杆体设置有螺纹,固定杆2051的直径与槽孔504内径配合,固定杆2051螺纹连接有螺母7,螺母7的顶面与支座503的底面贴合。

待产床1包括床板101,床板101底部设置有支腿,待产床1的支腿底端设置有活动轮102,床板101顶部设置有转移床3,转移床3活动连接于待产床1顶部,床板101的顶面四边缘处均设置有挡板103,挡板103的内壁与转移床3的外壁贴合。

产床2上方设置有吊架4,吊架4顶端通过伸缩机构401连接天花板,吊架4包括框架403,框架403为矩形框架,顶面通过伸缩机构401连接天花板,伸缩机构401为电动伸缩杆,伸缩机构401通过电控制框架403升降。

框架403底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螺纹杆404,两根第二螺纹杆404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框架403底面,两根第二螺纹杆404的间距与两个端板301的间距相同,两根第二螺纹杆404的同一端均设置有蜗轮405,蜗轮405的中心转轴与第二螺纹杆404的中心转轴同轴,两个蜗轮405均啮合于一根蜗杆406,蜗杆406转动连接于框架403一侧,蜗杆406的两端处设置有方向相同的螺纹齿并分别啮合两个蜗轮405,蜗杆406连接有电机,蜗杆406的电机输出轴与蜗杆406的中心转轴同轴,滑块402贯穿两侧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404,框架403上设置有两根限位杆407,每根限位杆407分别固定设置于每根第二螺纹杆404上方,并与第二螺纹杆404平行设置,每个滑块402上设置第二螺纹孔的同侧上方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滑动连接限位杆407,限位杆407的的杆体与限位孔内壁配合,每个滑块402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吊钩408,每个端板301顶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307,每个吊钩408均活动挂接对应的固定件307。

滑块402吊接转移床3,转移床3包括两端的端板301,两个端板301对称设置且形状大小相同,两个端板301为矩形板状,连个端板30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011,连接板3011位于两个端板301的底面,连接板3011顶面设置有贯穿上下的矩形孔;每个端板301的板面均设置有通槽302,通槽302包括两侧的纵向槽与两个纵向槽之间的横向槽,两个纵向槽平行且竖直设置,且均与横向槽垂直,横向槽的两端均与两个纵向槽的底端连通,两个纵向槽高度相同,纵向槽与横向槽宽度相同,两个端板301的通槽302对称设置,两个端板301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板303,两个活动板303均为矩形板且大小长度相同,活动板303的长度与两个端板301的间距相同,每个活动板303与端板301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轴304,每个活动板303均设置有两个活动轴304,且两个活动轴304平行设置并位于活动板303的两端,每个活动轴304的两端均贯穿通槽302并与通槽302滑动连接,活动轴304的直径与通槽302的宽度配合,当两个活动板303均水平放置时,每个活动轴304均位于横向槽内,当两个活动板303均竖直放置时,每个活动轴304均位于纵向槽内,当两个活动板303均竖直放置时,每个端板301上位于纵向槽顶部的两个活动轴304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05,连接杆305水平设置,且连接杆305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圆孔内转动连接两个活动轴304的轴体,连接连接杆305的活动轴30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紧贴连接杆305,端板301的外侧竖直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06,第一螺纹杆306的顶端转动连接于端板301顶部,并设置有电机,第一螺纹杆306的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306的中心转轴同轴,第一螺纹杆306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连接杆305顶部设置有贯穿上下的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螺纹杆306螺纹连接。

产床2的臀板201、背板202、腿板203与活动板303的顶面均设置有软垫。

本发明实际使用时:首先将产床2放置于吊架4一端的下方,使两个滑块402位于产床2上方的对应位置,然后将产床2的背板202与腿板203放平,使整个产床2的床面平整,然后将螺栓6拧松后转动圆杆502使支座503转至臀板201外侧并将圆杆502向下滑动,使腿托205位于臀板201水平面下方,如图1至图3所示;然后将躺有待产妇的待产床1通过活动轮102推至产床2一侧,位于支架4另一端的下方并锁定活动轮102,然后通过电控制伸缩机构401使框架403带动滑动机构向下方移动,当吊钩408可与固定件307连接后便可停止伸缩机构401的运动,此时人工将吊钩408与固定件307挂接,如图4至图5所示,然后再次启动伸缩机构401,使转移床3略微上升一定的高度,高出挡板103与产床2板面的高度即可,然后打开滑动机构的电机,使两根第二螺纹杆404同向转动,由于限位杆407的限位作用,带动两个滑块402同时向产床2一侧滑动,从而实现转移床3带动待产妇的移动,当转移床3移动至产床2正上方时便可暂停滑动机构,此时再次打开伸缩机构401,使转移床3下降至产床2顶面,此时打开第一螺纹杆306的电机,使连接杆305向上滑动,从而带动两侧两个活动板303两端的活动轴304沿纵向槽上升并升至顶端,在此过程中,两个活动板303中部缓慢打开且板面不断倾斜,使待产妇位于两个活动板303中部并缓慢滑向产床2的床面,如图6至图7所示,当连接杆305位于顶端时,两侧的活动板303均处于竖直状态,待产妇也平稳位于产床2床面,如图8至图9所示,此时便可通过伸缩机构401将转移床3升高后再通过滑动机构移动回待产床1上方,再次下降后落回待产床1的床板101顶面,并通过挡板103定位卡好,再将吊钩408取下,通过升降机构401使框架403回到上方不影响医护人员操作的高度即可,通过电机使第一螺纹杆306反向旋转,使两个活动板303归位处于水平状态以备用;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将圆杆502上升到需要的高度并旋转使支座503位于产床2上方合适的位置和角度后,拧紧螺栓6,如图10所示,然后可通过打开螺母7使腿托205放置于不同槽孔504的方式调节腿托205的位置和角度,如图11所示,最后将螺母7拧紧即可。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