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1612发布日期:2020-06-16 20:5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c型臂x射线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其良好的操控性,较低的辐射剂量,清晰的图像赢得了众多医生的青睐,成为21世纪手术室中必备的设备之一。设计c型臂x射线机时都希望整机的中心正好在前后脚轮中间的位置,这样的好处是在保证整机重量较轻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但是当c型臂做平移运动时,会导致整机的重心的位置发生改变,导致整机稳定性变差,因此,如何保证整机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主要目的是保证c型臂x射线设备的整机稳定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该c型臂x射线设备包括:c型臂平移组件、支撑柱、基座、配重块和调节装置;

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

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配重块,当c型臂平移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调节装置使得所述配重块向所述第一方向反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使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地面。

具体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随动件、传动件和推动件,所述随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随动件活动连接,所述推动件与所述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用于将所述随动件的移动路程传递给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根据所述移动路程推动所述配重块移动。

具体地,所述随动件为第一活塞杆,所述传动件为活塞缸,所述推动件为第二活塞杆,

所述活塞缸包括缸体、分隔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缸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联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腔室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相联通,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有调节空间,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均沿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沿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具体地,所述随动件为第一齿条,所述传动件为齿轮组件,所述推动件为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均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齿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

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

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一侧;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固定轴和转轮,所述固定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转轮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一齿条背离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一侧啮合,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二齿条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啮合。

具体地,所述固定轴包括第一子轴、第二子轴和第三子轴,所述转轮包括第一子轮、第二子轮和第三子轮,所述第三子轮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子轴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二子轴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三子轴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子轮套设于所述第一子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子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轮套设于所述第二子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子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子轴套设于所述第三子轴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三子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子轮与所述第一齿条背离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一侧啮合,所述第二子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轮、所述第一层啮合,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二齿条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啮合,所述第二层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层的直径。

具体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检测元件、控制器和驱动组件,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移动过程中的预设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预设信息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配重块移动。

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传动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垂直于所述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三齿条连接于所述配重块。

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所述配重块套设于所述丝杆,且所述丝杆与所述配重块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检测元件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移动距离,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距离,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移动距离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配重块移动预设距离,以使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所述预设位置。

具体地,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拉线位移传感器或者光栅测距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检测元件为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和/或所述支撑柱侧面,所述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的应变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应变值,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应变值控制所述配重块移动预设距离,以使得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所述预设位置。

具体地,所述检测元件包括至少一排称重传感器,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均沿第一方向设置,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c型臂x射线设备的沿第一方向的两处所受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压力值;

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包括移动状态和平衡状态,

当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平衡状态时,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的两个所述压力值相等;

当所述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时,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的两个所述压力值发生变化,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的两个所述压力值的变化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配重块移动,直至每排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的两个所述压力值再次相等。

具体地,所述检测元件包括两排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基座朝向所述地面的一侧呈矩形,所述基座朝向第一面的一侧为预设面,所述预设面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一排的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的两端,另一排的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的两端。

具体地,还包括:四个脚轮,四个所述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称重传感器背离所述基座的侧。

具体地,所述基座包括支撑座和支撑件,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配重块的质量为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质量的1/n,所述预设距离是所述c型臂平移组件的移动距离的n倍,其中,n>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包括配重块和调节设备,当c型臂平移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c型臂x射线设备的稳定性较差,本发明在移动c型臂平移组件时,调整装置会调整配重块的位置,使得配重块向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使得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回到预设位置,进而使得在移动c型臂平移设备时,也能够保证c型臂x射线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c型臂平移组件,2-支撑柱,3-基座,31-支撑座,32-支撑件,4-配重块,51-第一活塞杆,52-活塞缸,521-缸体,522-分隔板,523-第一腔室,524-第二腔室,525-第一开口,526-第二开口,53-第二活塞杆,61-第一齿条,62-齿轮组件,621-固定轴,622-转轮,623-第一子轮,624-第二子轮,625-第三子轮,6251-第一层,6252-第二层,63-第二齿条,71-第一电机,72-传动齿轮,73-第三齿条,81-第二电机,82-丝杆,91-距离传感器,92-应变传感器,93-称重传感器,10-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c型臂x射线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型臂x射线设备,如图1至图12所示,该c型臂x射线设备包括:c型臂平移组件1、支撑柱2、基座3、配重块4和调节装置;支撑柱2一端连接于基座3,另一端滑动连接于c型臂平移组件1;配重块4与基座3滑动连接;调节装置连接于配重块4,当c型臂平移组件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调节装置使得配重块4向第一方向反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使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地面。

其中,支撑柱2用于将c型臂平移组件1支撑至第一预设高度,且支撑柱2的一端与c型臂平移组件1滑动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支撑柱2背离基座3的一端设置滑块,在c型臂平移组件1靠近基座3的一面设置滑道,滑块沿着滑道滑动,继而使得支撑柱2与c型臂平移组件1之间能够滑动连接。此外,c型臂平移组件1包括移动部和c型臂,其中移动部成长方体,移动部的一端连接有c型臂,滑道可以设置在移动部靠近基座3的一侧。其中,c型臂平移组件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即沿着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移动。c型臂一端设置有x射线发生端,另一端设置有x射线接收端。

而配重块4与基座3之间为滑动连接,具体地,可以在基座3上设置滑轨,而配重块4上设置滑动部,滑动部沿着滑轨滑动,其中滑轨的设置方向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方向相同。调节装置与配重块4相连接,通过调节装置能够带动配重块4沿基座3的表面移动。当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第一方向移动时,重心会向着第一方向偏移,此时,调节装置会调节配重块4向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使得重心重新回到预设位置,当重心位于预设位置时,c型臂x射线设备的稳定性最好。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地面。支撑柱2可以可伸缩,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支撑柱2的伸缩来控制c型臂平移组件1所在的水平高度,使得c型臂平移组件1能够上下移动,c型臂平移组件1与配重块4位于预设位置的两侧。

当c型臂平移组件1位于初始位置时,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位于预设位置,此时,设备的稳定性最好,当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远离支撑柱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方向便为远离支撑柱2的方向,此时配重块4同样会远离支撑柱2,但是配重块4的移动方向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方向相反。当使用完设备后,需要将c型臂平移组件1复位,此时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指向支撑柱2的方向移动,即c型臂平移组件1逐渐靠近支撑柱2,此时,第一方向由c型臂指向支撑柱2,同时,配重块4也会向着支撑柱2靠近,其移动方向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本发明中的第一方向并不限定于一个方向,c型臂平移组件1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的移动方向均可以称为第一方向。

具体地,调节装置包括随动件、传动件和推动件,随动件固定设置于c型臂平移组件1朝向基座3的一侧,传动件与随动件活动连接,推动件与传动件活动连接,传动件用于将随动件的移动路程传递给推动件,推动件用于根据移动路程推动配重块4移动。随动件固定于c型臂平移组件1上,进而随动件能够随着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而移动,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便等于随动件的移动路程,传动件可以将随动件的移动路程传递给推动件,推动件根据移动路程来推动配重块4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随动件、传动件以及推动件均为机械结构。其中,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方向与配重块4的移动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随动件为第一活塞杆51,传动件为活塞缸52,推动件为第二活塞杆53,活塞缸52包括缸体521、分隔板522、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隔板522将缸体521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523和第二腔室524,缸体52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525和第二开口526,第一开口525与第一腔室523相联通,第二开口526与第二腔室524相连通,且第一开口525与第二开口526设置于缸体521的同一侧面,第一腔室523远离第一开口525的一端与第二腔室524远离第二开口526的一端相联通,第一活塞与第一腔室523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与第二腔室524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有调节空间,第一活塞杆51与第二活塞杆53均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活塞杆51一端穿过第一开口525与第一活塞连接,另一端与c型臂平移组件1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53一端穿过第二开口526与第二活塞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块4固定连接。

其中,缸体521固定在支撑柱2的侧面,第一活塞杆51的一端连接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为c型臂平移组件1靠近基座3的一侧,第一活塞杆5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垂直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二连接杆背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塞,而第二活塞杆53也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的调节空间的形状会随着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而发生改变,调节空间位于第一腔室523内的空间称为第一空间,调节空间位于第二腔室524的空间成为第二空间。调节空间内填充有介质,该介质可以为液体,也可以为空气,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当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远离支撑柱2的方向移动时,设定该方向为第三方向,如图1所示,b为第三方向,第一活塞杆51随着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第三方向移动,第一活塞杆51推动第一活塞向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空间的体积减小,由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均与缸体521的内壁密封连接,因此,在第一空间的体积减小时,第一空间内介质的压强增大,且第一活塞推动第一空间内的介质流向第二空间,使得第二空间内的介质增多,压强增大,推动第二活塞向着第三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当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的横截面相同时,第一活塞杆51的移动距离等于第二活塞杆53的移动距离,此时需要保证配重块4的质量等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质量。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相互连通,具体地,可以在分隔板522上设置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相连通。除此之外,还可以具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缸体521呈长方体,而分隔板522为矩形,分隔板5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要小于缸体52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分隔板522的三条边连接于缸体521的内壁,分隔板522的另一条边为分隔板522远离第一开口525或第二开口526的一条边,该条边距离缸体52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宽度,使得分隔板522与缸体521内壁之间形成一开口,使得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相联通。

具体地,第一腔室523沿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腔室524沿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平行于地面,则第一平面垂直与地面,其中,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第一腔室523在上,而第二腔室524在下。此外,还可以使得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第一腔室523与第二腔室524并列设置。当第一腔室523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腔室524的横截面积时,配重块4的移动距离便会小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为了保证重心依旧位于预设位置,因此可以减小配重块4的质量,使得配重块4的质量小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质量。其中第一腔室523沿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为s1,第二腔室524沿第一平面的横截面积为s2,当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了l1时,对应的配重块4的移动距离为l2,s1×l1=s2×l2,当s1大于s2时,l2要大于l1。此外,当重心位于预设位置时,c型臂平移组件1的重力为f1,配重块4的重力为f2,f1×l1=f2×l2,当l1小于l2时,f2应该小于f1,因此配重块4的质量可以小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质量。

具体地,如图3所示,随动件为第一齿条61,传动件为齿轮组件62,推动件为第二齿条63,第一齿条61与第二齿条63均沿第一方向设置,齿轮组件62设置于第一齿条61与第二齿条63之间,第一齿条61设置于c型臂平移组件1朝向基座3的一侧;第二齿条63设置于基座3朝向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一侧;齿轮组件62包括固定轴621和转轮622,固定轴621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转轮622套设于固定轴621的外表面,且与固定轴621转动连接,转轮622设置于第一齿条61与第二齿条63之间,转轮622与第一齿条61背离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一侧啮合,转轮622与第二齿条63背离基座3的一侧啮合。

其中,第一齿条61固定在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能够跟随着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第一齿条61带动齿轮组件62的转轮622自转,转轮622带动第二齿条63向着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的反方向移动。转轮622套设在固定轴621的外表面,转轮622与固定轴621同心设置,能够沿固定轴621的外表面转动,固定轴621固定安装在支撑柱2上,固定轴621垂直于支撑柱2,且固定轴621与地面平行,配重块4与c型臂平移组件1分别位于齿轮组件62的两侧。可以将转轮622与电机相连接,由电机驱动转轮622转动,进而带动配重块4和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不用手动移动c型臂平移组件1。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固定轴621包括第一子轴、第二子轴和第三子轴,转轮622包括第一子轮623、第二子轮624和第三子轮625,第三子轮625包括第一层6251和第二层6252,第一层6251与第二层6252同心设置,第一子轴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第二子轴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第三子轴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第一子轮623套设于第一子轴的外表面,且与第一子轴转动连接,第二子轮624套设于第二子轴的外表面,且与第二子轴转动连接,第三子轴套设于第三子轴的外表面,且与第三子轴转动连接,第一子轮623与第一齿条61背离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一侧啮合,第二子轮624分别与第一子轮623、第一层6251啮合,第二层6252与第二齿条63背离基座3的一侧啮合,第二层6252的直径大于第一层6251的直径。

其中,第一子轮623与第一子轴同心设置,第二子轮624与第二子轴同心设置,第三子轮625与第三子轴同心设置,第一齿条61将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距离传递给第一子轮623,当c型臂平移组件1向着远离支撑柱2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距离为l时,设定远离支撑柱2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如图4所示,b为第三方向,第一齿条61带动第一子轮623向着第四方向自转,且经过的路程为l,其中,第三方向沿纸面向右,而第四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三子轮625带动第二子轮624向着第四方向反方向自转,第二子轮624转过的距离为l,第二子轮624带动第一层6251向着第四方向自转,第一层6251转过的距离为l,而第一层6251与第二层6252均设置在第三子轮625上,因此第二层6252同样沿着第四方向自转,但是第二层6252转过的距离要大于l,设定第二层6252转过的距离为l3,第二齿条63的移动距离等于l3,因此第二齿条63的移动距离要大于第一齿条61的移动距离,因此,可以将配重块4的重量减小,使得整机的重量减小。可以将第一子轮与电机相连接,由电信号驱动电机,当第一子轴被电机驱动时,便可以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移动,电动控制c型臂平移组件的移动.

具体地,调节装置包括检测元件、控制器和驱动组件,检测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检测元件用于检测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过程中的预设信息,控制器根据预设信息控制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移动。

其中,在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的过程中,c型臂x射线设备的某些参数值会发生变化,c型臂平移组件1不同的移动位移对应着不同的参数值,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元件检测c型臂移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值,将检测到的参数值做为预设信息,以此来控制配重块4的移动,从而保证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位于预设位置。其中,预设信息可以是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也可以是c型臂x射线设备某处的形变量。检测到预设信息后,控制器根据预设信息控制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移动,以保证重心位置位于预设位置。此外,还可以设置反馈元件,反馈元件用于反馈配重块的移动位移,并发送给控制器,当反馈元件检测到配重块4已经移动到预设距离,驱动组件便不再驱动配重块4移动,反馈元件和控制器配合工作,来确定是否驱动配重块4移动。

具体地,如图7、图9和图1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71、传动齿轮72和第三齿条73,传动齿轮72连接于第一电机71的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垂直于齿轮,传动齿轮72与第三齿条73啮合,第三齿条73连接于配重块4。

其中,驱动组件距离包括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作为动力装置,第一电机71工作时,第一电机71的第一转轴转动,将传动齿轮72设置在第一转轴上,使得传动齿轮72随着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传动齿轮72自转的过程中,带动第三齿条73移动,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确定第三齿条73的移动方向。传动齿轮72可以垂直与地面,且与第一方向平行。

具体地,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81和丝杆82,丝杆82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机81的第二转轴,配重块4套设于丝杆82,且丝杆82与配重块4螺纹连接。

其中,第二电机81可以固定设置在基座3朝向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一侧,第二电机81的第二转轴与丝杆82之间可以通过连轴器连接,丝杆8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丝杆82与第二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二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即丝杆82随第二转轴的转动而转动。配重块4上设置有移动孔,移动孔的内表面设置有与丝杆82相配的螺纹,其中,移动孔可以贯穿整个配重块4,或者移动孔为盲孔,其中,移动孔的长度决定了配重块4的移动位移。丝杆82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电机81工作时,丝杆82跟着转动,进而推动配重块4移动。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检测元件为距离传感器91,距离传感器91用于检测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预设信息包括移动距离,控制器用于根据移动距离控制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移动预设距离,以使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

其中,预设信息可以包括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距离传感器91检测到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配重块4移动,当配重块4的质量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相等的时候,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向着c型臂平移组件1运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相等距离,该种情况下,预设距离与移动距离相等。

具体地,距离传感器91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拉线位移传感器或者光栅测距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距离传感器91可以设置在支撑柱2的侧面,在使用各个距离传感器91时,需要安装与之配合使用的耦合件,耦合件设置于c型臂平移组件1上,随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而移动。当距离传感器91为拉线位移传感器时,该耦合件用于固定拉绳,当距离传感器91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时,耦合件用于反射激光。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检测元件为应变传感器92,应变传感器92设置于c型臂平移组件1靠近基座3的一侧和/或支撑柱2侧面,应变传感器92用于检测c型臂x射线设备的应变值,预设信息包括应变值,控制器用于根据应变值控制配重块4移动预设距离,以使得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

其中,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与支撑柱2滑动连接,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过程中,c型臂平移组件1与支撑柱2之间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因此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会发生生较大的形变,而应变是形变量与原来尺寸的比值,在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过程中,c型臂x射线设备的多处都会发生形变,因此各处的应变值会发生改变。在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柱2的侧面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均会发生较大的形变,本实施例将应变传感器92设置于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下表面,检测c型臂平移组件1下表面的应变值,其为第一应变值,将应变传感器92设置于支撑柱2的侧面,检测支撑柱2侧面的应变值,其为第二应变值。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配重块4移动之前,需要经过实验确定第一应变值、第二应变值与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简单介绍实验过程,移动c型臂平移组件1,记录其移动距离,同时记录与移动距离对应的第一应变值和第二应变值,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到足够的数据样本。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可以得到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与第一应变值、第二应变值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应变传感器92检测第一应变值和/或第二应变值能够反推出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应变传感器92检测到第一应变值和/或第二应变值后,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组件控制配重块4移动预设距离,在配重块4与c型臂移动组件的质量相等的情况下,配重块4的移动的预设距离与c型臂平行组件的移动距离相等。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检测元件包括至少一排称重传感器93,每排称重传感器9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预设位置的两侧,每排称重传感器93均沿第一方向设置,每排称重传感器93用于检测c型臂x射线设备的沿第一方向的两处所受压力值,并发送给控制器,预设信息包括压力值;c型臂x射线设备包括移动状态和平衡状态,当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平衡状态时,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两个压力值相等;当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时,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两个压力值发生变化,控制器用于根据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两个压力值的变化控制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移动,直至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两个压力值再次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无需预先计算配重块4的移动的预设位移,预设距离可以由称重传感器93的压力值反映出来,即当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两个压力值再次相等时,配重块4的移动位移便为预设距离。

其中,当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初始位置时,重心处于预设位置,本实施中,可以仅设置一排称重传感器93,此时,称重传感器9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称重传感器93分别为a和b,其中a和b别位于预设位置的两侧,且三者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直线。当c型臂平移组件1向第四方向移动时,c型臂x射线设备处于移动状态,其中,第四方向由预设位置指向b,此时,b检测到的压力值增大,而a检测到的压力值减小,控制器判断c型臂平移组件1的向着第四方向移动,进而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驱动配重块4向着第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到a检测到的压力值与b检测到的压力值再次相等。当设置多排称重传感器93时,每排称重传感器93检测到的压力值的变化均能反应c型臂平移组件1移动方向,当某个称重传感器93出现问题时,控制器可以由其他排的称重传感器93获知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方向。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装置均设置于支撑柱2的一侧,当然也可在支撑柱2的另一侧设置调节装置,即支撑柱2的两侧同时布置调节装置。

具体地,检测元件包括两排称重传感器93,基座3朝向地面的一侧呈矩形,基座3朝向第一面的一侧为预设面,预设面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一排的两个称重传感器93设置于第一边的两端,另一排的两个称重传感器93设置于第二边的两端。

其中,四个称重传感器93依次连线可以形成矩形,其中包括以上叙述的a传感器和b传感器,除此之外还包括c传感器和d传感器,a、b、c、d连线形成矩形,ab所在直线与第一方向相同,cd所在直线与第一方向相同,而ac所在直线与ab所在直线垂直,bd所在直线与ac所在直线垂直。移动部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c型臂相连接,转轴沿第一方向设置,c型臂平移组件1能够以转轴所在直线为轴线做旋转运动,此时c型臂x射线设备的重心会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发生偏移,初始状态时,a与c的压力值相等,b与d的压力值相等,进入移动状态后,a与c的压力值发生变化,b与d的压力值发生变化,重心向着c移动时,c的压力值增大,进而推断出重心偏移方向,同时设置副配重块4,副配重块4与基座3滑动连接,因此副配重块4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配合重心在该方向的偏移,使得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

具体地,还包括:四个脚轮10,四个脚轮10分别设置于称重传感器93背离基座3的侧。脚轮10能够方便c型臂x射线设备的移动,其可以选用万向轮等,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基座3包括支撑座31和支撑件32,支撑柱2一端连接于支撑座31,支撑件32位于支撑座31靠近c型臂平移组件1的一侧,配重块4设置于支撑件32背离基座3的一侧,且与支撑件32滑动连接。基座3包括支撑座31,支撑座31用于支撑整个机器,为了避免配重块4直接在支撑座31上滑动,可以设置支撑件32,支撑件32固定在支撑柱2上,或者将支撑件32固定于支撑座31上,配重块4沿着支撑件32背离支撑座31的表面滑动,因此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技术中支撑座31的情况下,仅仅添加支撑件32、调节装置等便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c型臂x射线设备的整机重量较小,因此可以将减小支撑座31的厚度,但是同时又需要保证c型臂平移组件1的高度,因此,使得支撑柱2具有较大的高度,支撑柱2将c型臂平移组件1支撑至第一预设高度,会导致c型臂平移组件1与基座3之间的距离较大。而通过设置支撑件32,支撑件32可以为配重块4提供支撑平台,支撑件32将配重块4支撑至第二预设高度,同时可以将调解装置设置于支撑件32背离支撑座31的一侧,在设计调解装置时可以避免将调解装置的尺寸设计的较大,占用较大空间。其中,支撑柱2为可伸缩装置,用于将c型臂平移组件1支撑至第一预设高度。

具体地,配重块4的质量为c型臂平移组件1质量的1/n,预设距离是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的n倍,其中,n>1。其中,c型臂平移组件1的移动距离为s,那么配重块4的移动位移(即预设距离)为ns,而c型臂平移组件1的重量为g,那么配重块4的重量为g/n,得到平衡公式:s×g=ns×g/n,因此该实施例在保证重心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配重块4的移动位移,可以减小配重块4的质量,进而能够减小整机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