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5071发布日期:2020-06-16 21:1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



背景技术:

引流管路一般在外科手术后使用,主要用于将人体组织中或者体腔内积聚的脓,废血、废液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目前临床外科使用的引流管路品种繁多,绝大部分采用带有多种形状侧孔和圆形端孔的高分子材料管道,现有的引流管路普遍存在两个问题:1、孔洞容易被人体组织碎片、生理残渣和血块堵塞,特别在负压状态下,引流不畅,治疗效果欠佳,结束后拔管较为困难,加重患者痛苦,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2、国内普通的引流管为开放式的,易污染,不能应用穿刺针来放置引流管3、人体内压力在长时间负压引流后偏低,导致体内外压差无法满足引流要求,影响引流效果;4、一些病患需要在体内的病灶部位给药,现有的引流管大多不能实现该功能,或者因操作繁琐,给医务人员增加了负担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包括沿穿引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导针、引导针连接段、腔体引流段和沟槽引流段,所述引导针尾端和引导针连接段首端连接,所述引导针连接段和所述腔体引流段一体成型,所述腔体引流段和沟槽引流段一体成型,所述腔体引流段和沟槽引流段管壁内设有输注腔,所述腔体引流段还设有引流腔,所述引流腔位于所述输注腔的下部,还包括输注装置,所述输注装置包括单向阀、输注通道和引流通道,所述单向阀和输注通道相通,所述输注通道连接输注腔,所述引流通道连接引流腔。

优选的,所述沟槽引流段包括齿柱体和管柱体,所述管柱体上设有管道,所述齿柱体上设有和管道相通的齿槽,所述管道和引流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输注装置还包括盖帽和松紧阀,所述盖帽与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松紧阀和所述腔体引流段套接。

优选的,所述输注腔是嵌与所述腔体引流段和所述沟槽引流段的管壁内的毛细管。

优选的,所述输注腔是在所述沟槽引流段和所述腔体引流段的管壁内沿其延伸方向形成的腔体。

优选的,所述输注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输注腔的首端是封闭式,末端为开放式。

优选的,所述腔体引流段的外表面在所述输注腔的首端位置设置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标记点。

优选的,所述输注装置成t形或者y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沟槽引流段的齿槽跟所述输注腔平均或者呈一定角度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操作简单、引流效率高的多腔可输注引流管,在医疗机构对手术患者体内积液或炎症分泌物进行有效引流的同时,并有封闭通道输送药物,给病灶给药,提高治疗效果,在特定科室的手术中,也可以向腔内注气,增大体内外压差,以提高引流效率,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和病人的痛苦,输注装置具有灵活多用的优点。

2.沟槽引流段通过沟槽的设计代替了以往的孔洞设计,在吸附积液或者炎症分泌物时通过沟槽吸附结构解决了以往孔洞吸附结构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使得引流更加顺畅,治疗效果更好。

3.设置引导针连接段,解决了腔体引流段由于输注腔的存在导致连接引导针时不贴合的问题,便于所述引导针尾部与引流管的连接,实现术后引流从内而外的穿刺引流,克服了传统的由外向内直接放置的引流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合引导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流和输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沟槽引流段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腔体引流段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引导针连接段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输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沟槽引流段;2、腔体引流段;3、输注装置;4、输注腔;5、引流腔;6、输注通道;7、引流通道;8、引导针;9、引导针连接段;10、齿柱体;11、齿槽;12、盖帽;13、单向阀;14、松紧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一种多腔可输注引流管路,包括沿穿引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导针8、引导针连接段9、腔体引流段2和沟槽引流段1,引导针8尾端和引导针连接段9首端连接,引导针连接段9和腔体引流段2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输注腔4的存在导致连接引导针8时容易存在不贴合的问题,而设置引导针连接段9,可以通过一端与腔体引流段2一体成型,另一端设置成如图5所示的那样方便与引导针8尾部连接的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引导针8连接的问题,腔体引流段2和沟槽引流段1一体成型,腔体引流段2和沟槽引流段1管壁内设有输注腔4,腔体引流段2还设有引流腔5,引流腔5位于输注腔4的下部,沟槽引流段1包括齿柱体10和管柱体,管柱体上设有管道,齿柱体10上设有和管道相通的齿槽11,管道和引流腔5相通,优选的,齿槽11设有三个,三个齿槽11在齿柱体的横截面形态是y型,这样可以增加齿槽截面,在收集积液或炎症分泌物时不仅提高引流速度,还可以防止堵塞,齿柱体10上的的齿槽11跟输注腔4平均或者呈一定角度分布,腔体引流段2的外表面在输注腔4的首端位置设置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标记点,穿引完成后,将标记点切断,断开引导针8和腔体引流段2,给腔体引流段2安装输注装置3,输注装置3包括盖帽12、单向阀13、输注通道6、引流通道7和松紧阀14,盖帽12是有或者无带子,与单向阀13连接,起到保护的的作用,单向阀13可以通过带针或者不带针的针筒进行给药,单向阀13和输注通道6相通,输注通道6跟引流通道7上下设置,二者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粘接成型,输注通道6连接输注腔4,引流通道7连接引流腔5,输注通道6是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不锈钢材质,松紧阀14可以很好的固定输注装置3跟腔体引流段2,输注腔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输注腔4的首端是封闭式置于腔体引流段中,末端为开放式,输注腔4可以是嵌与腔体引流段2和沟槽引流段1的管壁内的毛细管,也可以是沟槽引流段1和腔体引流段2的管壁内沿其延伸方向形成的腔体。输注装置3整体呈t形或者y形,呈t形时输注通道6和引流通道7在沿同一水平线延伸,单向阀13与二者相垂直,呈y形时,输注通道6和引流通道7两边呈一定角度设置,单向阀13依旧保持竖直设置,y形设置可以节省空间。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为:在对手术患者进行引流时,将安装好的引流管先通过引导针8从手术刀口进去,再从好的皮肤的地方穿刺出来,将全部的沟槽引流段1和部分腔体引流段2置于需引流部位,从标记点处剪断引导针连接段,安装连接上述输注装置3,通过松紧阀14固定输注装置3跟腔体引流段2,通过齿柱体10的齿槽11最大方位地收集体内积液或炎症分泌物,在重力或负压作用下,收集后的积液或炎症分泌物流入管柱体管道中,然后通过引流腔5和引流通道7引出体外,根据治疗需要,可经过上述封闭的输注装置3,将药液或者气体注入体内,注射药液通过针筒、单向阀13送入输注通道6并从输注腔4流出,对体内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产生的废弃物同时可以经上述过程引流出体外,注射气体也是同理,注气用于增大体内外压差,以提高引流效率,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和病人的痛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