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955发布日期:2020-05-29 13:23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



背景技术: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其酿造历史已有几千年。随着白酒成产的工业化,其副产品酒糟的量也日益增加,每年达2100万吨。由于其呈酸性,极易腐变,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酒糟本身由于发酵不完全等各种原因,仍有一定价值和可利用之处。

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利用白酒糟制取甘油、培养食用菌、提取复合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提取植酸和植酸钙、酿醋、提取蛋白质和纤维素酶,利用酒糟厌氧发酵回收沼气,制取scp饲料,生产饲料蛋白,制取糖用活性炭,与石灰发酵做染色还原剂,用于原酒再生产制肥料,外敷用于治疗关节炎等。

传统酿酒工艺多用固体发酵法,发酵前原料中需加入糠稻壳、玉米芯、草粉等辅料,使酒糟中粗纤维含量增多,再经酵母发酵后用蒸馏法回收酒精,提取酒精后沉淀的残渣,经重新调配和干燥后得到干酒糟。

处理酒糟的传统方法是还田或直接用作家畜饲料,因此,如何从酒糟中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高酒糟的二次利用价值,是众多工作者致力的方向,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具体包括以下原料占比,其中酒糟35-70%,马齿笕1.25-2.5%,桑枝0.5-1%,薏米0.35-0.7%,桂枝0.5-1%,当归0.6-1.2%,白芷0.75-1.3%,牛膝0.3-0.6%,地龙0.25-0.5%,藿香0.35-0.7%,羌活0.25-0.5%,独活0.25-0.5%,干姜0.75-1.5%,肉桂0.75-1.5%,鸡血藤0.3-0.6%,荆芥0.6-1.2%,防风0.65-1.3%,玄参0.25-0.5%,木香0.4-0.8%,川芎0.55-1.1%,红花0.5-0.1%,白术0.55-1.1%,钩藤0.65-1.3%,桑叶0.35-0.7%,防己0.6-1.2%,威灵仙0.5-1%,丹参0.15-0.3%,千年健0.5-1%,延胡索0.3-0.6%,乳香0.55-1.1%,没药0.55-1.1%,甘草0.75-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以下具体占比,其中酒糟70%,马齿笕2.5%,桑枝1%,薏米0.7%,桂枝1%,当归1.2%,白芷1.3%,牛膝0.6%,地龙0.5%,藿香0.7%,羌活0.5%,独活0.5%,干姜1.5%,肉桂1.5%,鸡血藤0.6%,荆芥1.2%,防风1.3%,玄参0.5%,木香0.8%,川芎1.1%,红花0.1%,白术1.1%,钩藤1.3%,桑叶0.7%,防己1.2%,威灵仙1%,丹参0.3%,千年健1%,延胡索0.6%,乳香1.1%,没药1.1%,甘草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制作步骤包括如下:

s1,准备原料,并进行清洗烘干,并按重量配比进行准备原料,然后集中混合;

s2,先对运料进行一级干燥,一级干燥酒糟水分自65%降至35%左右;

s3,然后进行二级干燥,二级干燥将水分自35%降至12%即可安全储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2中,在一级干燥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高,属于等速干燥阶段,此段的干燥目的应以快速大量脱水,用日光曝晒法,除去酒糟中含有的醇类、醛类及易挥发有机酸类,提高燥介质的温度,加大传热及传质推动力,一级干燥时间较短,物料颗粒周围进行着快速的传热传质,覆有大量的湿空气,属非平衡状态,第一阶段干燥即已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3中,此段物料属降速干燥段,宜采用低温延时缓慢干燥,在完成一级干燥后,按所需占总量30%的中药,搅拌于一级干燥后的酒糟中,进行封闭再次发酵4小时,此时能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激活和减少其用量,提高疗效,4小时后推散,继续干燥,至很低水分12%以下,粉碎至80目过筛后,每包200克,封装、干燥、灭菌,采用紫外线消毒贴标签、装件,入库保管。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处理酒糟的传统方法是还田作肥料或直接用作家畜饲料,因此如何从酒糟中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高酒糟的二次利用价值,是众多工作者致力的方向。酒糟利用的一个侧面,其优点是原料来源丰富、廉价、工艺简便、设备简单。酒糟占药包的70%为主药,余31味中药占30%包括发散风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温理、温经止血、活血止痛、活血调经、补血、补气药等,其中药味辛,配以甘、淡、苦、温药,而达到活血化瘀、祛寒除湿、痛经活络、散瘀、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目的。在31味中药中马齿苋占较高的比例,重在清热解毒,酒糟中药包其功能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痛经活络、散瘀、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肌劳损、扭伤、跌打损伤、颈椎病、四肢麻木等。其制作流程在一级干燥后、二级干燥中加入药粉,重在二次发酵中,减少中药用量,提高中药疗效。进行无害二次发酵后,再干燥、粉碎、拌匀、包装、灭菌用于临床。在全国注重大健康,发扬中医药传统基础上,发掘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的酒糟中药包,以其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和确切的疗效,可以预计其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及腰肌劳损和关节损伤的酒糟中药包,具体包括以下原料占比,其中酒糟35-70%,马齿笕1.25-2.5%,桑枝0.5-1%,薏米0.35-0.7%,桂枝0.5-1%,当归0.6-1.2%,白芷0.75-1.3%,牛膝0.3-0.6%,地龙0.25-0.5%,藿香0.35-0.7%,羌活0.25-0.5%,独活0.25-0.5%,干姜0.75-1.5%,肉桂0.75-1.5%,鸡血藤0.3-0.6%,荆芥0.6-1.2%,防风0.65-1.3%,玄参0.25-0.5%,木香0.4-0.8%,川芎0.55-1.1%,红花0.5-0.1%,白术0.55-1.1%,钩藤0.65-1.3%,桑叶0.35-0.7%,防己0.6-1.2%,威灵仙0.5-1%,丹参0.15-0.3%,千年健0.5-1%,延胡索0.3-0.6%,乳香0.55-1.1%,没药0.55-1.1%,甘草0.75-1.5%。

还包括以下具体占比,其中酒糟70%,马齿笕2.5%,桑枝1%,薏米0.7%,桂枝1%,当归1.2%,白芷1.3%,牛膝0.6%,地龙0.5%,藿香0.7%,羌活0.5%,独活0.5%,干姜1.5%,肉桂1.5%,鸡血藤0.6%,荆芥1.2%,防风1.3%,玄参0.5%,木香0.8%,川芎1.1%,红花0.1%,白术1.1%,钩藤1.3%,桑叶0.7%,防己1.2%,威灵仙1%,丹参0.3%,千年健1%,延胡索0.6%,乳香1.1%,没药1.1%,甘草1.5%。

制作步骤包括如下:

s1,准备原料,并进行清洗烘干,并按重量配比进行准备原料,然后集中混合;

s2,先对运料进行一级干燥,一级干燥酒糟水分自65%降至35%左右;

s3,然后进行二级干燥,二级干燥将水分自35%降至12%即可安全储存;

步骤s2中,在一级干燥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高,属于等速干燥阶段,此段的干燥目的应以快速大量脱水,用日光曝晒法,除去酒糟中含有的醇类、醛类及易挥发有机酸类,提高燥介质的温度,加大传热及传质推动力,一级干燥时间较短,物料颗粒周围进行着快速的传热传质,覆有大量的湿空气,属非平衡状态,第一阶段干燥即已完成。

步骤s3中,此段物料属降速干燥段,宜采用低温延时缓慢干燥,在完成一级干燥后,按所需占总量30%的中药,搅拌于一级干燥后的酒糟中,进行封闭再次发酵4小时,此时能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激活和减少其用量,提高疗效,4小时后推散,继续干燥,至很低水分12%以下,粉碎至80目过筛后,每包200克,封装、干燥、灭菌,采用紫外线消毒贴标签、装件,入库保管。

酒糟成分

酒糟产品的常规成分与矿物质成分

配方的理论依据

宋·《圣济总录》卷二十记述:“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使气血郁滞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至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风寒湿痹是以肢体烦痛或麻木不仁为其主症,其病之因与风、寒、湿三气客于体表有关。三气杂至,侵犯肢体、腠理凝闭、筋脉挛急、气血运行障碍、津液流通受阻。遂呈肢体疼痛或麻木不仁。《素问·痹论》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系指此。三种致病因素必有所偏,随其所偏而证象也就有所差异。“其风胜者为行痹,寒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行痹以风邪客于腠理为主,而以游走疼痛为特征;痛痹是以寒滞筋脉为主,而以疼痛较剧为特征;着痹是以津凝成湿为主,而以重着为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病因必有所偏,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病变部位。行痹以病在腠理为主,腠理属于少阳三焦、膜腠组成部分,是卫气升降出入之所,故风客膜腠、膜络挛及而生疼痛,其痛每随气行而呈游走不定。着痹以病在肌肉为主,肌肉的组织间隙即是膜腠三焦,也是津液升降出入之区,寒滞腠理,津凝成湿,滞留肌肉间隙之中,所以重着难移。痛痹以病在筋脉为主,寒邪偏胜、筋脉遇寒而挛急,即《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皮、肉、脉、筋、骨”五痹以反应病位深浅,颇有指导意义。不过痹证常呈“皮、肉、筋、脉、骨”同病,仅重点有所侧重而已,其基本病理是:“风、寒、湿”三气杂至“皮、肉、筋、脉、骨”同病,气血津液运行不利,皮毛痹郁,湿滞肌肉骨节,筋脉挛急,成为“行痹、痛痹、着痹”。

由于痹证涉及“皮、肉、脉、筋、骨”五个层次,所以治痹之方反映了五体同治的基本结构。

酒糟味辛,性温。“辛,能散能行”既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行血药(即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的病证。《医学读书记》提出“辛能散结”即辛味药尚有消散结块、肿物的作用。《珍珠囊药性补遗》还提出,“辛能通窍”是指辛味药,辛能行散,通关启闭,尚有通窍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然具有通窍作用的辛味药,同时也多具有芳香气味,芳香药也常有开窍作用,故常“辛香”并论,称“辛香通窍”。辛味药的活血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方面。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中,辛味药占一半以上,除含挥发油外,主含生物碱和甙类。

酒糟占药包的70%,重用其辛温、温中、活血、祛寒为主要,余下中药占30%,13类。辛温解表药(桂枝、羌活、荆芥、防风、白芷),辛凉解表药(桑叶),清热凉血药(玄参),芳香化湿药(藿香),利水渗湿药(薏米、防己),祛风湿药(独活、千年健、桑枝、威灵仙),温里药(干姜、肉桂),理气药(木香),活血祛瘀药(川芎、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红花、延胡索、牛膝),补益药(甘草、白术),补血药(当归),平肝熄风药(钩藤、地龙),清热解毒药(马齿苋)加强酒糟的疗效,在中药中重用马齿苋,重在清热解毒,在药中辛味药配以甘、淡苦、温药,而达到活血化瘀、除湿祛寒的治疗目的。

附所用31味药物的性能: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

桑枝:本品性平,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

薏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渗泄除弊,能通利关节,缓和拘挛。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辛温发散,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善治风寒外感,营卫不和。

当归:甘平,归脾、胃、肺经,本品味轻气辛,能行能散,活血化瘀。

瘀血消散则肿去痛止,故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红肿及筋伤骨折等

白芷:辛温,归肺、大肠、胃经,本品辛香性燥,可以化湿醒虫,辟秽解毒、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能散血破瘀,以疗伤。本品既能补肝肾,强腰膝,又能活血通经、利关节,故善治下部腰膝、关节酸痛等症。

地龙:咸,寒,归胃、肾、肝经,清热、镇痉、祛风、活络、平喘,常用于治疗热病惊狂,头痛目赤。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经,芳香化湿、和中止呕。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脾、肝经,发表、散风祛湿,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痈疸肿痛。

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胜湿止痛,常用于治疗祛风胜湿、痛经活络等。

荆芥:辛,温,归肺、肝经,解表散寒、透疹、理血。

干姜:大辛,大热,归心、肺、脾、胃、肾经,回阳、温中、温肺化痰、温经止血。

肉桂:辛,甘,大热,归肝、肾、脾经,温肾,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怕冷、肾阳不足、阳疽。

鸡血藤:甘,平,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舒筋通络。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脾、肝经,发表、祛风、胜湿,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

玄参:甘,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木香:辛,苦,温,归脾、大肠经,行气止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瘀,散风止痛。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脾、燥湿、和中。常用于治疗水饮停留、脾胃虚弱、脾虚浮肿、表虚出汗不止、水肿。

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神经性头痛。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防己:辛,苦,寒,归肺、膀胱经,祛风湿、利尿,常用于治疗头面四肢水肿,腰膝关节疼痛。

威灵仙:苦,温,归膀胱经,祛风湿,活血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疼等。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心安神。

千年健:辛,微甘,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壮筋骨,常用于治疗风寒

湿痹、筋骨疼痛等证。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辛散温通,能活血行气,为止痛佳品。《纲目》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用于气滞血瘀,诸病痛证。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散瘀,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等证。

没药:味苦性平,活血止痛,与乳香相似,对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与乳香常相须为用。

甘草:甘,平,归心、肝、脾、肺、胃经,本品甘平,得中和之性,毒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性,调和药性,每为要药,故有“国老”之美誉。《景岳全书》云:“……甘草,坚筋骨,健脾胃,故甘草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

功能与主治、用法、禁忌

此药包的功能为:温中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瘀、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肌劳损、腰扭伤、跌打损伤、颈椎病、四肢麻木、疲劳综合挣等。

用法:将药包放入熏蒸锅内加热,采用蒸汽进行全身熏蒸,温度控制在45度左右,时间不超过30分钟。(或将药包加水加热后放桑拿室)及放在浴盆内浸出药液泡澡,或将药包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加热外敷患处,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避免烫伤(急性跌打扭伤应在24小时后加热外用)

禁忌:孕妇禁用,高血压、心脏病、过度虚弱者、低血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如出现皮肤过敏者停用(经200余例临床应用尚未出现过敏者)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采用纯酒糟、纯中药(为酒糟中药包的纯中药)和酒糟中药包的对照比对(分三种药物均为200克,采用熏蒸疗法)所得数据如下:

三组药物对照结果

临床实例

张某,因长期弯腰工作,致右下肢行走困难,自右臀部而下至足跟呈放射性疼痛,曾经中西医治疗及梨状肌综合征局部封闭治疗,均乏疗效,今查右下肢矫健侧萎缩约2厘米,肌腱拘急紧束,屈伸受限,右环跳穴压疼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以酒糟中药包加米醋适量润湿加热后外敷环跳穴,每日一换,敷后局部发热,深透肌肉,疼痛显减,共用5日后,疼痛消失。

隋某,男,45岁,农民,自述腰背疼痛一年半,患者一年半前因受寒后感腰背痛,转侧不利,背部有甚。遇劳累、气候突变及情绪波动时诱发加重。口服消炎痛,局部封闭后可得稍缓,但效果欠佳。经检查,舌苔淡,苔薄白,脉象弦滑。血沉及抗“o”正常,腰、胸椎片示无异常发现。诊为腰际纤维组织炎。用酒糟中药包润湿加热后外敷腰疼处,每日一换,用治4次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