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胫骨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2617发布日期:2020-06-16 20:5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膝关节胫骨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膝关节胫骨垫。



背景技术:

膝关节假体是用来代替膝关节的外科植入物。用于膝关节表面膝置换手术。现有的膝关节假体结构主要是压配式的结构,由股骨髁、平台垫1和平台托组成,平台垫1上开设有弧面状的用于容纳股骨髁假体的关节面11。其中平台垫1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胫骨平台托覆盖截骨平面,并且连接固定平台垫,胫骨平台垫可替代膝关节胫骨部分关节面(参见图1)。

现有技术中,上述的膝关节胫骨平台垫1,虽可替代膝关节胫骨部分关节面,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1.膝关节在高度屈膝的时候,股骨髁容易后翻脱位。现在有的产品在高度屈膝的时候随着股骨髁与平台垫接触位置的变化,股骨髁暴露在平台垫外的部分越来越多,平台垫越发难以提供稳定有效的限位效果,容易出现股骨髁脱位的现象;2.于固定平台假体在运动时股骨髁外翻和内旋会出现平台垫和股骨髁假体频繁碰撞,导致平台垫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胫骨垫,其通过提高前唇,并改变关节盂面的弧形结构,使得关节盂面能够与股骨髁更好的匹配,解决了膝关节高屈曲时股骨髁发生脱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胫骨垫,包括主体,主体上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关节盂面,两个关节盂面之间设有隆起的限位立柱,关节盂面包括开设于限位立柱一侧的胫骨关节面、位于胫骨关节面一侧的前唇以及位于胫骨关节面另一侧的后唇,关节盂面呈连续起伏的圆滑弧面状,关节盂面的截面顶侧呈拥有三个波峰和四个波谷的曲线状,前唇以及后唇分别与胫骨关节面连接处平滑过渡,前唇高于后唇设置,相邻两个后唇之间的主体上开设有容纳髌骨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关节盂面呈连续起伏的圆滑弧面状,关节盂面的截面顶侧呈拥有三个波峰和四个波谷的曲线状,所以关节盂面能够与股骨髁的关节面更好的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屈膝运动时股骨髁与平台垫曲面为线接触,本方案能够使股骨髁与关节盂面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使得膝关节假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提高,降低了关节盂面的磨损,进而演唱了膝关节假体的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关节盂面为常规的规则凹型结构,本方案采用前述方案的同时使得前唇高于后唇,能够减小膝关节高屈曲时股骨髁发生脱位的现象。

较佳的:限位立柱与与前唇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同时与限位立柱以及主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能够使得限位立柱更加更定的与主体连接,减小限位立柱发生倾斜或者弯折的可能,能够使得限位立柱稳定的发挥定位的作用。

较佳的:后唇上开设有向主体内部凹陷的避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的设置配合髌骨槽,能够为髌骨提供合适的容纳空间的同时能够在膝关节高屈曲时,仍维持股-关节盂面的高接触面积,且屈曲与伸直时保持近乎同一高度,从而减少关节盂面的磨损及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

较佳的:前唇与后唇的顶侧均呈直线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唇与后唇设置成规则且均匀的形状能够便于安装和加工,同时便于膝关节假体其他部分与胫骨垫的安装配合。

较佳的:主体顶面上前唇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韧带槽,韧带槽顶部贯穿主体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韧带槽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为膝关节处的韧带供容纳空间,在膝关节高屈曲时,膝关节处的韧带会靠向膝关节假体处,韧带槽能够提供避让的空间,减轻韧带与膝关节假体之间的摩擦,延长了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了韧带。

较佳的:韧带槽的侧壁呈部分椭圆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椭圆面状的设置能够减少韧带内部的棱角沟壑,同时圆滑的内壁能够减小在韧带与其频繁摩擦时对韧带造成的损伤。

较佳的:韧带槽的底侧与主体侧壁连接,且形成圆滑的平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韧带槽顶部贯穿主体,所以韧带槽的底侧与主体连接处属于韧带槽的边缘处,此处边缘较为锋利,通过平滑部的设置,能够减小韧带槽底侧对韧带造成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关节盂面呈连续起伏的圆滑弧面状,关节盂面的截面顶侧呈拥有三个波峰和四个波谷的曲线状,所以关节盂面能够与股骨髁的关节面更好的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屈膝运动时股骨髁与平台垫曲面为线接触,本方案能够使股骨髁与关节盂面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使得膝关节假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提高,降低了关节盂面的磨损,进而演唱了膝关节假体的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关节盂面为常规的规则凹型结构,本方案采用前述方案的同时使得前唇高于后唇,能够减小膝关节高屈曲时股骨髁发生脱位的现象;

2、避让槽的设置配合髌骨槽,能够为髌骨提供合适的容纳空间的同时能够在膝关节高屈曲时,仍维持股-关节盂面的高接触面积,且屈曲与伸直时保持近乎同一高度,从而减少关节盂面的磨损及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

3、韧带槽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为膝关节处的韧带供容纳空间,在膝关节高屈曲时,膝关节处的韧带会靠向膝关节假体处,韧带槽能够提供避让的空间,减轻韧带与膝关节假体之间的摩擦,延长了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了韧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附图;

图2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为表示韧带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平台垫;11、关节面;2、关节盂面;21、后下凹部;22、后上凸部;23、中下凹部;24、中上凸部;25、胫骨关节面;26、前唇;27、后唇;3、主体;31、让位槽;32、避让槽;33、韧带槽;34、限位立柱;35、加强筋;36、平滑部;37、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膝关节胫骨垫,参见图2和图3,包括板材状的主体3,主体3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立柱34,限位立柱34两侧的主体3顶面上均开设有连续起伏的弧面状的关节盂面2。

关节盂面2包括位于分别限位立柱34两侧的胫骨关节面25、位于两个胫骨关节面25同一侧前唇26以及位于两个胫骨关节面25另一侧的后唇27,后唇27包括与胫骨关节面25连接的中上凸部24、与中上凸部24连接的中下凹部23、连接于中上凹部另一侧的后上凸部22以及连接于后上凸部22另一侧的后下凹部21,后唇27的各部分之间平滑过渡,关节盂面2的各部分之间平滑过渡,胫骨关节面25的内部侧壁向主体3内部凹陷呈部分球面状。

前唇26高于后唇27设置,且前唇26与后唇27的顶侧均呈直线状设置,前唇26与后唇27分别高于与其二者连接的胫骨关节面25的边缘,后唇27低于胫骨关节面25连接有前唇26处的边缘。由于关节盂面2呈连续起伏的圆滑弧面状,关节盂面2的截面顶侧呈拥有三个波峰和四个波谷的曲线状,所以关节盂面2能够与股骨髁的关节面11更好的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屈膝运动时股骨髁与平台垫1曲面为线接触,本方案能够使股骨髁与关节盂面2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使得膝关节假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提高,降低了关节盂面2的磨损,进而演唱了膝关节假体的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关节盂面2为常规的规则凹型结构,本方案采用前述方案的同时使得前唇26高于后唇27,能够减小膝关节高屈曲时股骨髁发生脱位的现象

限位立柱34与前唇26之间的主体3上固设有加强筋35,加强筋35的两端分别与前唇26以及限位立柱34固定连接,加强筋35由与限位立柱34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平滑过渡且高度呈指数降低。加强筋35的设置能够使得限位立柱34更加更定的与主体3连接,减小限位立柱34发生倾斜或者弯折的可能,能够使得限位立柱34稳定的发挥定位的作用

后唇27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容纳髌骨的让位槽31,让位槽31以限位立柱34为中心将后唇27均匀分为两部分,让位槽31两侧的后唇27边缘开设有向主体3内部凹陷的避让槽32,避让槽32同时与后唇27以及让位槽31的内壁连接。限位立柱34正对让位槽31的侧壁上开设有向限位立柱34内部凹陷的弧面部37,弧面部37的底侧与让位槽31连接主体3的一侧重合。

前唇26处的主体3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韧带的韧带槽33,韧带槽33的顶端贯穿主体3顶面,且同时贯穿前唇26的一部分,韧带槽33的内壁呈长半轴竖直设置的椭圆面状,且韧带槽33的底侧与主体3侧壁连接处开设有光滑的平滑部36,即韧带槽33的底侧与主体3连接处位于主体3侧壁上且平滑过渡。韧带槽33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为膝关节处的韧带供容纳空间,在膝关节高屈曲时,膝关节处的韧带会靠向膝关节假体处,韧带槽33能够提供避让的空间,减轻韧带与膝关节假体之间的摩擦,延长了膝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了韧带。椭圆面状的设置能够减少韧带内部的棱角沟壑,同时圆滑的内壁能够减小在韧带与其频繁摩擦时对韧带造成的损伤。由于韧带槽33顶部贯穿主体3,所以韧带槽33的底侧与主体3连接处属于韧带槽33的边缘处,此处边缘较为锋利,通过平滑部36的设置,能够减小韧带槽33底侧对韧带造成的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