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支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7012发布日期:2020-06-30 20:4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输尿管支架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管。



背景技术:

输尿管支架管是一根细长的软管,从肾脏通到膀胱。当输尿管有梗阻时,输尿管支架管可以支撑输尿管从而使尿液能够从肾脏引流到膀胱。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非常普遍,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永久留置体内的输尿管支架管。现有输尿管支架管需借助硬性膀胱镜拔除体内的输尿管支架管,痛苦大,有损伤,时间长,拔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时间可控且拔出方便的输尿管支架管。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所述牵引线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缝合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的自由端折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缝合在本体的管壁上,通过所述固定线两端打结将所述牵引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与所述牵引线连接的位置和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之间的长度占所述本体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为快微乔线。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上连接一线环,所述牵引线缝合在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上的所述线环,在所述本体的管壁上自由延伸的牵引线多段折叠。

进一步地,多段折叠的牵引线通过固定线系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为快微乔线。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分成三段折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输尿管支架管,能够在置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释放牵引线,通过在体外牵拉该牵引线即可拔除该输尿管支架管,从而可以避免再进行膀胱镜拔除,减轻了膀胱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出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时间可控,拔出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牵引线与固定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牵引线与固定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10和牵引线20,本体10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硅树脂、硅酮为基础的嵌段共聚物等。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12弯曲成圆弧形,且本体10的第二端12弯曲的方向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的方向相反;牵引线20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3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牵引线20的一端为固定端21,另一端为自由端22,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相固定。在本体10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尿孔40。

优选的,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缝合固定于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为了避免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牵引线20引起过敏,在本申请中牵引线20的材料优选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例如:丝线。此外,用于男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22cm;用于女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12cm。而固定线30的材料可为降解材料,例如:淀粉或多糖。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线30为快微乔线。

优选的,牵引线20的自由端折向本体10的第一端11。固定线3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通过固定线30两端打结将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如图3所示,具体的操作为:在固定线30的其中一端连接缝针,缝针穿入本体10的管壁且从本体10的管壁穿出从而将固定线3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固定线30的另外一端与固定线30具有缝针的一端打结将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然后将缝针剪掉即可。

固定线30与牵引线20连接的位置和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之间的长度占本体10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输尿管内后,本体10的第一端11与牵引线20的自由端22均位于膀胱内,便于牵引线20脱落后顺利随着尿液排出到体外。

固定线30的作用一方面是固定牵引线20,用于给予牵引线20一个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当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固定线30可在尿液中缓慢水解,固定线30水解后,牵引线20将逐渐脱落,并会随尿液排出到体外,进而可以在体外牵拉牵引线20将该输尿管支架管拔出体外。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采用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尿管支架管,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尿液可以将固定线30缓慢水解,通过为4周时间(即28天左右)。当固定线30被水解后,牵引线20将逐渐脱落,并且会随着尿液排出到体外,此时如果达到输尿管支架管的拔出时间,即可从尿道口牵拉牵引线20,进而可以将植入体内的该输尿管支架管拔出体外。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输尿管支架管能够在置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释放牵引线20,通过在体外牵拉该牵引线20即可拔除该输尿管支架管,从而可以避免再进行膀胱镜拔除,减轻了膀胱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出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时间可控,拔出方便等优点。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10和牵引线20,本体10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硅树脂、硅酮为基础的嵌段共聚物等。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12弯曲成圆弧形,且本体10的第二端12弯曲的方向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的方向相反;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牵引线20的一端为固定端21,另一端为自由端22,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连接一线环23,牵引线2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牵引线20的自由端穿过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的线环23。参照图5,具体的操作为:在牵引线20的自由端连接缝针,缝针穿入本体10的管壁且从本体10的管壁穿出从而将牵引线2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缝针穿过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的线环23,然后将缝针剪掉,此时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的管壁上。

在本体1的管壁上自由延伸的牵引线20多段折叠,多段折叠的牵引线20通过固定线30(本实施例为快微乔线)系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线20分成三段折叠,用于男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29cm;每段约8cm;用于女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23cm,每段约6cm。

固定线30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是避免牵引线20过长影响输尿管支架管的植入造成不便,当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固定线30可在尿液中缓慢水解,固定线30水解后,牵引线20将逐渐脱落,并会随尿液排出到体外,进而可以在体外牵拉牵引线20将该输尿管支架管拔出体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