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14781发布日期:2021-10-22 23:3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介入类医疗器械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变得越来越常见。并先后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ptca)、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支架(des)三个里程碑式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在治疗血管狭窄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功,显示了des在治疗狭窄方面的潜力。目前,des 是阻塞性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具有晚期支架内血栓,血管愈合时间长、容易影响血管脉动等问题。且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中都限制了des应用,在此情况下,药物涂层球囊(dcb)应运而生,并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目前上市的药物球囊都是将抗增生药物涂覆在球囊表面,在使用时候将球囊推送至靶病变处扩张球囊以释放药物,这种设计的药物球囊面临以下挑战: (1)在推送的过程中药物容易脱落损失,导致药物剂量不足甚至脱落的药物会引发毒副作用;(2)药物球囊表面涂覆的药物在扩张时容易形成大的药物颗粒,极易引发远端血管栓塞,具有很高的安全风险;(3)药物剂量不可控,且一个球囊只能用于一个部位。针对这些问题,人们设计了灌注药物球囊,即将药物溶液从球囊内腔注入经球囊表面微孔或其他部分的微孔流出,药物溶液被组织吸收,这种设计的药物球囊优点在于在推送过程中药物无损失、无大颗粒的产生、药物剂量可控等。
4.虽然灌注药物球囊解决了一些药物涂层球囊的难题,但由于它自身设计带来的使用上问题仍值得关注。在现有一些灌注药物球囊中,药液会直接压迫经外层球囊微孔喷射出来,无任何阻挡,高速喷射的液流会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安全风险极大。此外,流出的液流会无方向的向外扩散,导致药物流失较多。另还有一些灌注药物球囊,其两端鼓起来阻挡血流,虽解决了药物溶液流失问题,但封闭两端极易留存血液,引发血栓,风险极大。另外,若减小药物溶液的压力,则药物不能有效吸收,降低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灌注药物球囊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和血栓、药物溶液流失较多以及药物转移效率低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以及球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上,所述球囊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处设置有挡壁;当所述球囊扩张后,所述挡壁朝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倾斜以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微孔,且所述挡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间预留有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纵向轴线不垂直。
7.可选的,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高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和/或,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大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
8.可选的,当所述球囊扩张后,靠近球囊近端的挡壁朝球囊近端倾斜,余下挡壁朝球囊中部倾斜。
9.可选的,当所述球囊扩张后,所有挡壁朝所述球囊的中部倾斜。
10.可选的,所述挡壁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微孔的位置可变,以调整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
11.可选的,所述挡壁由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壁向外延伸而成。
12.可选的,所述球囊还包括一个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嵌套于所述第一球囊中;所述第二球囊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微孔;所述导管本体具有充盈腔;
13.所述充盈腔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输送药液,使所述球囊扩张,所述充盈腔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输送药液,使药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若干所述第二微孔流进所述第一球囊,再通过若干所述第一微孔流出所述第一球囊。
14.可选的,若干所述第二微孔与若干所述第一微孔在球囊横向上错开布置。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范围为5.0μm~500μm,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范围为5.0μm~800μm。
16.可选的,所述球囊还包括一个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嵌套于所述第一球囊中;所述导管本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充盈腔和给药腔;
17.所述充盈腔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输送充盈介质,使所述球囊扩张;所述给药腔用于向所述第一球囊输送药液,使药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若干所述第一微孔流出所述第一球囊。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球囊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19.提供一导管本体和一球囊,并将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上;
20.在所述球囊上开设若干微孔,并在每个所述微孔处设置一挡壁;
21.将所述挡壁配置为当所述球囊扩张后朝对应的所述微孔倾斜而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微孔,并在所述挡壁与对应的所述微孔间预留药液通道,且使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的纵向轴线不垂直。
22.可选的,在所述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球囊上开设微孔时,球囊近端的微孔的分布密度高于球囊远端的微孔的分布密度,和/或,球囊近端的微孔的孔径大于球囊远端的微孔的孔径。
23.可选的,在所述制备方法中,当所述球囊扩张后,靠近球囊近端的挡壁朝球囊近端倾斜,余下挡壁朝球囊中部倾斜。
24.可选的,在所述制备方法中,当所述球囊扩张后,所有挡壁朝所述球囊的中部倾斜。
25.可选的,在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球囊扩张后的直径保持均一。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27.所述球囊导管在第一球囊的第一微孔处设置有挡壁,可通过挡壁缓冲药液,不仅降低了药液的喷射速度,而且还改变了药液的喷射方向,可有效的阻挡高压下液流对血管壁的刺激,以温和的方式完成药液的灌注,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
28.所述挡壁优选朝球囊的中部倾斜,以使药液均朝向球囊的中间方向喷射,这样做,
规范了药液的扩散方向,可有效地减少药液向两端流动的损失,提高了药物转移率。而且,所述第一球囊扩张后的直径均一,介入过程中无需将病变部位的前后端封堵,避免了残余血液形成血栓,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此外,所述挡壁相对于第一微孔的位置可变,从而可随时调整药液的喷射方向,使用更为灵活和方便。
29.所述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高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或者,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大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又或者,当所述球囊扩张后,靠近球囊近端的挡壁朝球囊近端倾斜,余下挡壁朝球囊中部倾斜,这些方式均能使药物均匀扩散至血管壁,缓解球囊近端受血流压力和血流冲刷的影响,减少药液的流失,进一步提高药物转移率。
附图说明
30.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附图中:
31.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未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
32.图2是图1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33.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
34.图4是图3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35.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未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
36.图6是图5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37.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
38.图8是图7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39.图9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
40.图中:
41.球囊导管100、200;导管体110、210;球囊120、220;内球囊121、221;外球囊122、222;第一微孔124、223;第二微孔123;挡壁125、224;药液通道126。
42.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4.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发明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
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发明实施时的弹性。
4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多个”的含义通常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 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轴向”通常是指平行于球囊导管的纵向轴线方向;“横向”通常是指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近端”通常是指靠近球囊导管操作者的方向;“远端”是指远离球囊导管操作者的方向。还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在各个实施例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该重复是处于简单和清楚的目的,并且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
46.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以及球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上,所述球囊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处设置有挡壁。实际操作时,当所述球囊扩张后,所述挡壁朝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倾斜以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微孔,且所述挡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间预留有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纵向轴线不垂直;这样设置,在工作状态时,受药物压力,所述第一球囊内的药液从所述第一微孔流出后经由所述药液通道喷出至血管,且药液的喷出方向与球囊导管纵向轴线不垂直。因此,本发明的球囊导管可通过挡壁缓冲药液,降低药液的喷射速度,同时改变药液的喷射方向,使药液的喷射方向不再垂直于血管壁,从而以温和的方式完成药液的灌注,减小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
47.应知晓,本发明的球囊可为单层球囊,也可为双层球囊。当所述球囊为单层球囊时,所述导管本体仅具有一个充盈腔,用于向球囊内部输送药液,使球囊扩张,扩张后,在压力作用下,药液进一步从球囊上的微孔流出进入血管。当所述球囊为双层球囊时,所述球囊包括内球囊和外球囊,所述内球囊套设于外球囊中。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外球囊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微孔,同时所述内球囊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微孔,此时,所述导管本体仅具有一个充盈腔,所述充盈腔用于向所述内球囊输送药液,使所述内球囊和外球囊扩张,扩张后,在压力作用下,药液再通过若干所述第二微孔流进所述外球囊,再通过若干所述第一微孔流出所述外球囊而进入血管。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仅所述外球囊上开设有若干微孔(即第一微孔),而内球囊未开设任何微孔,此时,所述导管本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充盈腔和给药腔,通过所述充盈腔向所述内球囊输送充盈介质(如造影液),使所述内球囊和外球囊扩张,扩张后,通过所述给药腔向所述外球囊输送药液,在药液的压力作用下,药液通过若干微孔流出所述外球囊而进入血管。此处,应知晓,“微孔”是指尺寸在微米级的孔洞,本发明对微孔的形状不作限定,为加工方便,优选圆形微孔。
48.此外,本发明的内球囊和外球囊均由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材料制作,随着压力增大扩张到指定尺寸后不再随压力增大而扩张。采用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材料,避免了球囊和血管壁贴合后妨碍药物吸收,提高了药物吸收率。另外,当所述球囊为单层球囊时,优选球囊扩张后的直径均一;同理,当所述球囊为双层球囊时,优选所述外球囊扩张后的直径均
一;如此设置,介入过程中无需将病变部位的前后端封堵,避免了残余血液形成血栓,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
49.接下去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地说明,以更凸显上述实施例的特点和特征。
50.实施例一
51.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未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52.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球囊导管100,其包括导管体110和球囊120,所述球囊120包括内球囊121(即第二球囊)和外球囊122(即第一球囊),所述内球囊121和外球囊122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在导管体110上,且扩张后,所述外球囊122和内球囊121间存在间隙,也即外球囊122的扩张直径大于内球囊121的扩张直径,以避免扩张时内球囊121和外球囊122贴合,防止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被内球囊121闭塞,保证药物的顺利溢出。可选的,在名义压力下,所述外球囊122和内球囊121的扩张直径相差0.05mm~5.0mm,更优选的,扩张直径相差0.1mm~1.0mm。
53.此外,所述外球囊12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微孔124,所述第一微孔124的直径优选为5.0μm~800μm,更优选第一微孔124的直径为10.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微孔124的直径为10.0μm~100μm。第一微孔124的直径不宜过小,过小也容易堵塞大颗粒药物,而且相对于第二微孔123来说,第一微孔124的直径可以更大,有利于减小药液喷射的速度,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本发明对第一微孔124的数目不作限定,且对第一微孔124的分布方式也不作限定,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124围绕外球囊 122的纵向轴线均匀布置,且沿纵向轴线设置有若干层。
54.另外,所述内球囊12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微孔123,所述第二微孔123的直径优选为5.0μm~500μm,更优选第二微孔123的直径为5.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的,第二微孔123的直径为5.0μm~50μm。此处,第二微孔123的直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小容易堵塞大颗粒药物,过大会影响内球囊121的有效扩张。本发明对第二微孔123的数目不作限定,对第二微孔123的分布方式也不作限定,既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孔123围绕内球囊121的纵向轴线均匀布置,且沿纵向轴线设置有若干层。
55.所述导管体110中设置有充盈腔(未图示),以使药液通过所述充盈腔输送至内球囊121。具体的,药液通过导管体110进入内球囊121后,使内球囊121 和外球囊122扩张,扩张后,继续向内球囊121灌注药液,受药液压力,药液通过内球囊121上的第二微孔123流进外球囊122,然后再从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124中溢出到血管内,经过外球囊122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药液以较大的速度直接喷射进血管,降低了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减少了血管痉挛的发生。
56.进一步的,发明人考虑到,单纯通过外球囊122来缓冲药液,效果不是很明显,不仅药液在第一微孔124处的喷射速度很大,而且药液从第一微孔124 处喷出的方向也是垂直于血管壁的方向,因此,对血管壁的刺激依旧很大。为此,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100在第一微孔124处还设置了挡壁125。如图3和图 4所示,当所述球囊120扩张后(即球囊120与血管壁紧密贴合),所述挡壁125 朝对应的第一微孔124倾斜以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微孔124,且挡壁
125的倾斜角度α(即挡壁125与球囊纵向轴线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此时,所述挡壁 125与对应的第一微孔124间预留了药液通道126(参阅图4),且药液通道126 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纵向轴线不垂直,从而受药物压力,药液经内球囊121 上的第二微孔123流出到内球囊121和外球囊22之间,然后再从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124并经由药液通道126溢出到血管内,此过程中,药液会经过外球囊122和挡壁125的缓冲作用,使药液在第一微孔124处喷射的速度变小,而且使药液从第一微孔124处流出的方向不再垂直于血管壁,如此设置,可有效的阻挡高压下液流对血管壁的刺激,以温和的方式完成药液的灌注,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应知晓,图3中所绘示的箭头即代表药液的流动方向。
57.更详细地说,当向所述内球囊121灌注药液时,所述内球囊121逐渐扩张,直至外球囊122和血管壁紧密贴合,然后,继续向内球囊121灌注药液,在压力作用下,药液经内球囊121上的第二微孔123流出到内球囊121和外球囊22 之间,再从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124并经由药液通道126溢出到血管内,此过程中,通过药液通道126限定了药液的流出方向,而药液通道126的延伸方向可固定不变,也可随压力的改变而变化,例如随药物压力增大而倾斜角度α也越大,反之,随药物压力减小而倾斜角度α也随之减小,对应的,药液通道 126的延伸方向随倾斜角度α的变化而变化。当所述药液通道126的延伸方向保持不变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壁125可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微孔124的位置不变,使其固定在外球囊122上。而当所述药液通道126的延伸方向可变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壁125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微孔124的位置可变,使其可活动地设置在外球囊122上,此时,可以实时通过药物压力调整挡壁125的倾斜角度,从而随时调整药液在第一微孔124处的喷射速度和喷射方向,灵活性更好,使用也更方便。
58.更详细地说,当所述球囊120未扩张时,所述挡壁125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所述挡壁125可平行于球囊120的纵向轴线或向内或向外张开,即如图1 和图2所示;当所述球囊120扩张过程中或扩张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挡壁125被药液所推动而进一步向外打开,此时,所述挡壁125朝向球囊120 的外部延伸并形成前述倾斜角度α,从而当药液进入第一微孔124时,通过第一微孔124处的挡壁125可进一步缓冲药液并改变药液的喷射方向。应理解,这里,“挡壁125向内张开”是指挡壁125偏离球囊的纵向轴线而向靠近球囊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挡壁125向外张开”是指挡壁125偏离球囊的纵向轴线而向远离球囊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
59.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壁125可以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一微孔124,即,从垂直于球囊120的轴线方向看而看不见第一微孔124。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挡壁 125也可以暴露出对应的第一微孔124的一部分,也即,从垂直于球囊120的轴线方向看而仅看见第一微孔124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所述挡壁125与外球囊 122一体成型,例如可通过针头直接刺穿外球囊122,一方面通过针刺形成第一微孔124,另一方面使连接第一微孔124的一部分外球囊122形成挡壁125,也即,在第一微孔124的孔壁上的一部分外球囊材料被保留而形成向外延伸的挡壁125,这样做,制作简单,加工成本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壁125与外球囊122也可分体成型,例如先在外球囊122上开设第一微孔124,然后将薄片式挡壁125再粘接在第一微孔124处,此时,挡壁125的材料优选与外球囊122 的材料相同。
60.此外,当所述球囊120扩张后,所有挡壁125优选朝向球囊120的中部倾斜,也即向球囊120的横向中轴线方向延伸,这样做,可使药液均朝球囊120 的中部方向喷射(参阅图
3),从而规范了药液的扩散方向,可有效地减少药液向球囊两端流动的损失,提高了药物转移率。而且药液灌注过程中,所述内球囊121始终保持扩张状态,并持续地向内球囊121灌注药液,实现了药物的持续灌注,可提高药物的吸收率,改善治疗效果。另外,所述外球囊122扩张后的直径优选均一,即外球囊122两端的直径与外球囊中部的直径是相同的,如此,介入过程中无需将病变部位的前后端封堵,避免了残余血液形成血栓,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所述外球囊122扩张后的形状整体为圆柱形,贴壁效果好。本发明对内球囊121的形状不作限定,内球囊121两端的直径可与内球囊中部的直径相同或不同均可,优选内球囊121扩张后的直径均一。相应的,所述内球囊121扩张后的形状整体也为圆柱形。应理解,球囊的中部(中部即是球囊的横向中轴线)不应狭义理解为绝对的中间位置,在一些情况下,也包括偏离中间的位置。此外,还应理解,当第一微孔124恰好开设在球囊的横向中轴线上时,挡壁125只要设置在横向中轴线的一侧仅可,并优选挡壁125朝横向中轴线倾斜。
61.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阻挡药液,所述内球囊121上的第二微孔123与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124在球囊横向错开布置(也即轴向位置不同),以便于药液从第二微孔123流出后能够经过外球囊122的壁的阻挡,达到缓冲的目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124围绕外球囊122的纵向轴线均匀布置,且沿纵向轴线设置有若干层,此时,优选所述挡壁125围绕外球囊122的纵向轴线均匀布置,并沿所述纵向轴线设置有若干层,并结合挡壁125朝球囊中部倾斜,从而使各个第一微孔124出喷出的药液360
°
地朝向球囊中部喷射,药物转移效率高。
6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110可为单腔管或多腔管,并在其内部提供一个充盈腔和导丝腔。所述充盈腔的远端具有至少一个灌注口,与所述内球囊121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管本体110的远端设置有显影标记,用于标记球囊近端和远端的位置。此外,所述内球囊121和外球囊122均可采用非顺应性材料或半顺应性材料。
63.本发明对药物溶液中的药物种类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抗增殖的药物,抗炎的药物,消炎的药物,抗增生的药物,抗菌的药物,抗肿瘤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抑制细胞的药物,具有细胞毒的药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抗再狭窄的药物,抑制微管的药物,抗转移的药物或者抗血栓的药物等。药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物: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皮质酮、布地奈德、雌激素、柳氮磺吡啶、氨水杨酸、阿西美辛、七叶皂苷、氨基蝶呤、抗霉菌素、三氧化二砷、马兜铃酸、阿司匹林、小糪碱、银杏酚、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包括佐他莫司、依维莫司、比欧莫斯、7-o-去甲基雷帕霉素、替西罗莫司、地磷莫司等)、内皮他汀、血管他汀、血管肽素、能够阻断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左氧氟沙星、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胸苷激酶抑制剂抗生素(特别是放线菌素-d)、激素、抗体治癌药物、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尼酸锶、环孢霉素a、环孢霉素c及布雷菲德菌素a;还可以是这些药物的组合。
64.进一步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100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首先,扩张球囊120:通过导管本体110的充盈腔将药液(包含有药物) 输送到内球囊121,使内球囊121逐渐膨胀,而外球囊12也随之膨胀,直至外球囊122和血管壁紧密贴合,对狭窄的病变部位进行扩张。然后,喷射药液:球囊120扩张后,继续向内球囊120输送药液,使药液在压力作用下,经过内球囊121上的第二微孔123流出到外球囊122,再进一步在压力作用下通过
外球囊122上的第一微孔124并由药液通道126流出到血管内。完成治疗后,回抽药液,使球囊120回缩,再将球囊导管100撤出体外。
65.实施例二
66.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未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图6为图5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及其球囊扩张时的轴向剖面图,图8为图7的球囊导管的局部放大图。
67.如图5~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球囊导管200,其包括导管体210 和球囊220,所述球囊220包括内球囊221和外球囊222,所述内球囊221和外球囊222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在导管体210上,且扩张后,所述外球囊222和内球囊221间存在间隙,也即外球囊222的扩张直径大于内球囊221的扩张直径,以避免扩张时内球囊221和外球囊222贴合,防止外球囊222上的第一微孔被内球囊221闭塞,保证药物的顺利溢出。可选的,在名义压力下,所述外球囊 222和内球囊221的扩张直径相差0.05mm~5.0mm,更优选的,扩张直径相差 0.1mm~1.0mm。
6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球囊221上未设置微孔(即与外球囊222相互隔离),而仅在外球囊222开设若干第一微孔223,所述第一微孔223的直径优选为5.0μm~800μm,更优选第一微孔223的直径为10.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微孔223的直径为10.0μm~100μm。本发明对第一微孔223的数目不作限定,且对第一微孔223的分布方式也不作限定,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223围绕外球囊222的纵向轴线均匀布置,且沿纵向轴线设置有若干层。并且,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200在第一微孔223也设置了挡壁224。挡壁224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详细叙述。
69.此外,所述导管体210中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充盈腔(未图示)和给药腔(未图示)。所述充盈腔与所述内球囊221连通,所述给药腔与所述外球囊222和所述内球囊221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给药腔可包裹所述充盈腔。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将充盈介质(优选造影剂)通过充盈腔输送至内球囊221,使内球囊221 和外球囊222扩张,直至外球囊222与血管壁紧密贴合,扩张后,将药液通过所述给药腔持续输送至内球囊221和外球囊222之间,受药液压力,药液通过外球囊222上的第一微孔223溢出到血管内,此过程中,药液会经过外球囊222 和挡壁224的缓冲作用,使药液在第一微孔223处喷射的速度变小,而且使药液从第一微孔223处流出的方向不再垂直于血管壁,如此设置,可有效的阻挡高压下液流对血管壁的刺激,以温和的方式完成药液的灌注,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应知晓,图7中所绘示的箭头分别代表药液的流动方向和充盈介质的流动方向。此外,药液灌注完成后,回抽充盈介质,使球囊220缩回,最后将球囊导管200撤出体外。
70.本实施例中,所述给药腔的远端具有至少一个给药口,与所述外球囊222 和内球囊221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充盈介质优选为造影剂,以通过造影剂显影球囊的位置。
71.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一中的实现方式。
72.实施例三
7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球囊导管,还可用于制备单层球囊的球囊导管。
74.在制备单层球囊的球囊导管时,先提供导管本体和单层球囊,并将所述单层球囊
套设所述导管本体上,然后,在所述单层球囊上开设若干微孔,并在每个所述微孔处设置一个挡壁,并将所述挡壁配置为当所述单层球囊扩张后朝对应的所述微孔倾斜而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微孔,并在所述挡壁与对应的所述微孔间预留药液通道,且使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的纵向轴线不垂直。
75.在制备双层球囊的球囊导管时,先提供导管本体和双层球囊,所述双层球包括内球囊和外球囊,并在所述外球囊上开设若干第一微孔,且在所述内球囊上开设若干第二微孔,并在每个所述第一微孔处设置一个挡壁,然后,并将所述内球囊和外球囊依次套设所述导管本体上,其中,将所述挡壁配置为当所述双层球囊扩张后朝对应的所述第一微孔倾斜而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微孔,并在所述挡壁与所述第一微孔间预留药液通道,且使所述药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的纵向轴线不垂直。
76.实施例四
77.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球囊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球囊的近端和远端承受的压力不同,球囊近端有持续的血液压力和血流冲刷,实际的情况是流出的药液更容易流向球囊的远端。基于此,在实施例四中,外球囊表面的第一微孔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即单位面积内分布的第一微孔数量不一致,或孔径不一致,这样做是为了让药物能均匀扩散至血管壁。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高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更优选的,从球囊近端到远端,第一微孔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即近端的第一微孔分布密集,远端的第一微孔分布稀疏。在另外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大于球囊远端的第一微孔的孔径,更优选的,第一微孔的孔径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
78.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靠近球囊近端的第一微孔所对应的挡壁125的开口朝向球囊近端,也即外球囊222扩张后,靠近球囊近端的挡壁 125朝球囊近端倾斜,其余位置的第一微孔所对应的挡壁125的开口都朝向球囊的中心线l(中心线即是横向中轴线),也即,余下挡壁125朝球囊中部倾斜。这些设计均可用于缓解血液压力和血流冲刷,减少药液的流失,进一步提高药物转移率。还应理解,这些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79.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球囊导管不仅仅适用于治疗血管,凡是人体管腔,如静脉、主腹动脉等需要隔绝、引流、支撑等作用时,均可采用本发明的球囊导管。而且,将药物以液体方式输送并接触目标组织区域,大幅降低了输送损失,提高了药物转移到目标组织的效率。另外,还应理解,本发明的外球囊或单层球囊扩张后的直径均一,是指球囊两端和位于两端的工作区的直径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球囊包括椭圆形、圆柱形或球形等形态。此外,球囊上的微孔可通过微量进样针,以垂直于球囊纵向轴线方式打孔,或沿球囊径向方式打孔。
80.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球囊导管在外球囊的第一微孔处设置有挡壁,可通过挡壁缓冲药液,不仅降低了药液的喷射速度,而且还改变了药液的喷射方向,可有效的阻挡高压下液流对血管壁的刺激,以温和的方式完成药液的灌注,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此外,所述挡壁优选朝球囊的中部倾斜,以使药液均朝向球囊的中间方向喷射,这样做,规范了药液的扩散方向,可有效地减少药液向两端流动的损失,提高了药物转移率。而且,所述外球囊扩张后的直径均一,介入过程中无需将病变部位的前后端封堵,避免了残余血液形成血栓,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尤其地,为了缓解血液压力和血流冲刷,外球囊上的微孔的分布密度在近端密集,远端稀疏,或者,微孔的孔径在近端大、远端小,特
别的,靠近球囊近端的挡壁的开口朝向球囊近端,其余挡壁朝球囊中部倾斜,从而减少药液的流失,进一步提高药物转移率。
81.应理解,上述实施例具体公开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文件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容易将本发明做适当修改,以实现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相似构造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