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5497发布日期:2020-06-12 16:52阅读:1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先天性、后天性黑素细胞痣、皮脂腺痣等。医学上的“痣”是狭义的,又称痣细胞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不包括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而乳头瘤样皮损和几乎所有半球状和带蒂皮损为皮内痣。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前习惯认为疣属于慢性良性皮肤病,但发现hpv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皮肤恶性肿瘤。疣好发于任何年龄阶段,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行扩散,其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如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皮肤和粘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好发于手足、眼睑、鼻唇周围,广泛者可累及四肢部分。

汗管瘤是发生在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以及眼部,是最难治疗的一种皮疹。中医上认为汗管瘤的形成是由于肌肤毛孔不密,风热邪毒侵入皮肤,人体肝虚血燥,筋气不荣,郁积于皮肤生成丘疹而形成汗管瘤。而西医上则认为是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主要与内分泌、月经及家族染色体遗传等因素有关。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的看法,都有其合理的推论。所以综合了中西方观点,专家认为汗管瘤是由于小汗腺管堵塞,进而引起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汗腺导管外壁细胞的过度增生,表现为眼部或面部的小丘疹。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药物祛除等手段祛除痣、疣和汗管瘤。这些手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具有一些缺点,例如:激光治疗易留疤;手术切除操作麻烦、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且成本高、恢复慢、痛苦大;药物祛除具有局限性:由于痣、疣和汗管瘤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每个痣、疣和汗管瘤都不相同,因此现有的药物一般只能针对痣、疣和汗管瘤等当中一种进行祛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药物可以有效地祛除痣、疣和汗管瘤,使用简单,用药时间短,且易把握用药时间使得不留疤。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javanica(l.)merr.的发干成熟果实,鸦胆子内的苦醇、苦素对黑色素瘤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抑制作用,常在祛痣疣的药物中使用,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含有鸦胆子的祛痣疣的外用药物,一般需要在痣疣上作用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才能祛除痣疣,会耗费使用者的时间,而且现有的外用药物不易控制用药时间,如果药物在痣疣上的作用时间过长,虽然能祛除痣疣,但是由于腐蚀过深会留疤,如果作用时间过短,则祛除效果不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中药制成:郁金、莪术、鸦胆子粉、老盐、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25~35份,莪术25~35份,鸦胆子粉15~55份,老盐8~13份,马兰子18~23份,马兰花18~23份,香附40~60份,乌梅40~60份和木贼40~6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4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5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进一步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为泥状。

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粉步骤:将郁金、莪术、鸦胆子和老盐研磨或粉碎成药材粉末;

制浓缩液步骤:将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加水熬制成浓缩液;

混合制药步骤:将药材粉末和浓缩液混合调制成泥状,即得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制浓缩液步骤具体地: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木贼加水浸泡至少24小时后,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后继续熬制浓缩制成浓缩液,将浓缩液晾凉备用;

所述混合制药步骤具体地:将浓缩液缓慢加入药材粉末内,且边加入边搅拌,直至药材粉末和浓缩液混合成泥状,则停止加入浓缩液,得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将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与剩余的浓缩液分开密封保存。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用药物通过鸦胆子、莪术、郁金和老盐配合,老盐和本外用药物的其他成分配合增强了该外用药物的渗透性,使得鸦胆子、莪术、郁金等成分能更快的渗透进入痣、疣或者汗管瘤中,可以缩短外用药物在痣、疣和汗管瘤上的作用时间,经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外用药物只需要在痣、疣和汗管瘤上作用3~5分钟即可完成操作,而现有的以鸦胆子为主要祛除成分的外用药物至少需要在痣、疣和汗管瘤上作用1个小时以上才可以。另外,即使每一个痣、疣或者汗管瘤具有不同的硬度和结构,经实验发现本发明的此外用药物也能快速渗透,即本发明的外用药物可以适用于祛除各种痣、疣和汗管瘤,使用范围广。鸦胆子、莪术、郁金等成分渗透进入痣、疣和汗管瘤中后,鸦胆子渗透到痣、疣和汗管瘤中的一些部位则使这些部位被腐蚀,而莪术、郁金中的姜黄素能促进痣、疣和汗管瘤变色,莪术和郁金的总碱也促进痣、疣和汗管瘤的颜色变化,因此莪术、郁金和鸦胆子一起渗透到一些部位后会使这些部位快速变色,经实验证明单用莪术或者单用郁金变色速度慢,等到使用者能观察到痣、疣和汗管瘤的颜色变化时,往往鸦胆子已经在此处作用了较长时间了,使得鸦胆子对痣、疣和汗管瘤的腐蚀程度过深,可能会留疤,而莪术和郁金两种合用时相比于单用莪术时或单用郁金时,痣、疣和汗管瘤的变色速度更快,因此莪术和郁金合用具有协调增效作用,使得本申请的外用药物渗透至某一部位时,该部位能快速的变色,使用者通过观察痣、疣和汗管瘤的变色情况,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到鸦胆子渗透到了痣、疣和汗管瘤的哪一部位,便于掌握用药时间,不会出现由于用药过久留疤或者用药时间过短不能祛除的问题。本发明的外用药物中还包括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其中马兰子和马兰花有破血、软坚、清涤淤血毒热的作用,对皮肤顽疾有好的疗效;香附舒肝理气,疏通肝经郁滞;乌梅有补肝气之不足的作用;木贼疏风泄热,除痣疣之风热;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可以疏通、激活痣、疣和汗管瘤周围的皮肤,使皮肤加快自身代谢,有助于痣、疣和汗管瘤在痣、疣和汗管瘤被鸦胆子、郁金和莪术等成分作用后尽快结痂脱落,并且促进皮肤的恢复,使皮肤不留疤。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黑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为:

(1)将郁金、莪术、鸦胆子和老盐研磨或粉碎成药材粉末,以用手捏没有颗粒感为宜;

(2)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木贼加2000~2500份水浸泡至少24小时后,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再次加1000~1300份水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后继续熬制浓缩成350份,即制成浓缩液,将浓缩液晾凉备用;

(3)将浓缩液缓慢加入药材粉末内,且边加入边搅拌,直至药材粉末和浓缩液混合成泥状,则停止加入浓缩液,得到外用药物;

(4)将外用药物与剩余的浓缩液分开密封保存,由于在存储的过程中外用药物中的水分可能会挥发,因此外用药物可能出现发干的情况,因此每次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搅拌观察,如果该外用药物发干,则向其中加入浓缩液,混合搅拌以使其湿润。

在使用该外用药物前,需要了解黑痣的成长时间和变化历程,只有两年内没有明显变化的黑痣才能使用该外用药物。另外,黑痣周围的皮肤健康才能使用该外用药物。

使用该外用药物去除黑痣的方法为:先用医用生理盐水对黑痣及黑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洁消毒;待皮肤和黑痣干燥后用三棱针轻挑药泥放置黑痣上,药泥的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以药泥能恰好覆盖黑痣为宜;擦上药泥后如果使用者出现轻微的刺痛感,则将药泥擦掉观察黑痣的颜色变化,如果客户没有出现刺痛感,则最多3分钟后也需将药泥擦掉,观察黑痣的颜色变化,如果黑痣整体颜色变得更黑就完成了,反之,则再重复放置一次药泥,第二次放置药泥后也需要询问使用者的感受,如果使用者出现轻微的刺痛的感,则将药泥擦掉观察黑痣的颜色变化,如果使用者没有感觉,则最多不超过2分钟后也需要将药泥擦掉,观察黑痣的颜色变化。根据实践经验,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黑痣的外用药物一般作用时间在3~5分钟。完成上述过程后,在四个小时内不可水洗黑痣及其周围的皮肤,且五天内不使用面膜和美白产品,同时不在太阳下暴晒、不用手抠黑痣,等待其自然脱落。黑痣脱落后,保持肌肤滋润,以便黑痣脱落处肌肤的修复。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血管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血管痣的颜色变得更黑,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治疗肉痣和失状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肉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肉痣的颜色变成烂桃子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失状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失状疣的颜色变成黑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四:

一种用于治疗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汗管瘤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汗管瘤的颜色变成烂桃子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五:

一种用于治疗扁平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4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扁平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扁平疣的颜色变成烂桃子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六:

一种用于治疗寻常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5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寻常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寻常疣变成类似鼻涕的颜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七:

一种用于治疗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25份,莪术25份,鸦胆子粉15份,老盐8份,马兰子18份,马兰花18份,香附40份,乌梅40份和木贼4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汗管瘤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汗管瘤的颜色变成烂桃子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实施例八:

一种用于治疗寻常疣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5份,莪术35份,鸦胆子粉55份,老盐13份,马兰子23份,马兰花23份,香附60份,乌梅60份和木贼60份。

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寻常疣涂上本实施例的外用药物3~5分钟擦掉之后,寻常疣变成类似鼻涕的颜色,才说明该外用药物的作用时间够了。

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本发明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祛除痣、疣和汗管瘤一般只需要作用3~5分钟擦除后即可观察到待祛除的痣、疣和汗管瘤完全变色,以此判定祛除操作完成,使用者经修复后不留疤;而早期使用不含有老盐、单独用郁金与鸦胆子粉配合的或者不含有老盐、单独用莪术与鸦胆子粉配合的其他该类外用药物,作用时间需超过一个小时,擦除后才可以观察到待祛除的痣、疣和汗管瘤完全变色,不仅作用时间长,浪费使用者的时间,而且很多时候使用者会留疤,由此说明这些外用组合物很难以痣、疣和汗管瘤的颜色变化来指示操作者控制作用时间,更多需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即使很有经验的操着进行操作,留疤率也比较高。因此,本发明的外用药物不仅节约了使用者的时间,而且为操作者提供了清晰快速的作用时间控制指示,降低了留疤率。

临床案例

王某某,男,36岁,运城人,黑痣9个,长了20年左右。用实施例一的产品后黑痣15天脱落,修复5个月后肌肤完好无损。

齐某某,女,53岁,运城人,血管痣1个,8~9毫米,长了8年左右,生长在眼睛部位。用实施例二的产品后血管痣被消除一个月后肌肤完好无损。

苏某某,女,30岁,运城人,肉痣1个,约10毫米,长了3年多,用实施例三的产品后肉痣15天脱落,两个月后修复正常。

张某某,女,41岁,河津人,脖子失状疣,20多个,大小不等,用实施例三的产品后在10天左右失状疣全部脱落,修复半年后和周围皮肤一样。

畅某某,女,35岁,运城人,腿上寻常疣1个,大约6~7毫毛,用实施例六的产品后15天脱落,半年后回访,已看不出痕迹。

臧某某,女,55岁,运城人,扁平疣约100个,1~3毫米,长了大约数十年,长在脸上和头上,用实施例五的产品后12天脱落,半年后回访肌肤修复完好。

张某某,女,48岁,眼周汗管瘤约30个,2~4毫米,长了三年有余,用实施例五的产品后,4个月后眼周汗管瘤消失不见,并且完全无痕迹。

以上临床案例都有相片为证,为保护个人隐私,不便留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