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5399发布日期:2020-06-12 16:5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机体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一旦确诊,患者需终生服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目前市场上适合糖尿病人饮用的饮料,品类较少,且多以无糖作为卖点,不能真正的达到降糖效果,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最佳的健康选择。

目前对于糖尿病人饮用最多的还是茶类饮料。茶剂作为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剂型,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已有多种“茶饮方”的记载。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各种慢性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传统中药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日益加强,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将中药处方开发成系列中药药茶,可随身携带且冲泡方便,逐渐成为慢性病患者的日常保健饮品。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此类中药茶,主要是将中药材按照组方复配后粉碎至一定粒度,装袋冲泡。所用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蛋白、脂肪等,以及药材中的功效成分黄酮、多酚、生物碱类物质,在开水冲泡时间内有效溶出率低;此外,由于中药材大部分有苦涩味,饮用时,口感较差。因此,患者饮用时体验不到饮茶的惬意,饮用后有效成分吸收较少,调理健康的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保健类中药茶存在口感差、降糖效果不明显、有效成分不易溶出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口感好、具有降血糖效果的发酵型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茯苓1-3份、地骨皮1-3份、桑白皮1-3份、乌梅1-3份、玉竹3-5份、栝楼4-6份、芦根4-6份、茅根1-3份、麦冬4-6份、生地黄5-7份、淡竹叶25-35份、葛根4-6份、甘草4-6份、大枣25-35份、小麦4-6份、糯米4-6份。

上述的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茯苓2份、地骨皮2份、桑白皮2份、乌梅2份、玉竹4份、栝楼5份、芦根5份、茅根2份、麦冬5份、生地黄6份、淡竹叶30份、葛根5份、甘草5份、大枣30份、小麦5份、糯米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将小麦、糯米、去核大枣按比例称重,分别浸泡1.5-2.5h后,蒸熟,混合均匀得混合料,向混合料中添加原料总重量2-3倍量的温开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

步骤二、按混合液重量的0.5‰-1.5‰向混合液中接种酿酒酵母,先有氧发酵8-12h,再无氧发酵18-30h得发酵菌液。

步骤三、将茯苓、地骨皮、桑白皮、乌梅、玉竹、栝楼、芦根、茅根,麦冬、生地黄、淡竹叶、葛根和甘草混合均匀后粉碎至60-100目得中药药粉。

步骤四、将中药药粉与步骤二的发酵菌液按2:1重量比混合,接入中药药粉重量0.5‰-1.5‰的青春双歧杆菌,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后的物料装入带有呼吸阀的发酵袋中,发酵7-10天,当酸度达0.6g-1.5g/100g时,发酵结束即得中药茶粉。

步骤五、将发酵结束后的中药茶粉按10g每袋进行分装即得成品。

上述的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四中搅拌均匀后的物料水分在30-40%。

方中茯苓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内热消渴、具有凉血止血,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辛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而且桑白皮中具有降血糖成分的脱二氧亚胺基葡萄醇和morana,具有降糖功效。

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与栝楼粉、麦冬等同用,效果更佳。

玉竹功用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用于肺胃阴伤,燥咳痰粘,舌干烦渴,或阴虚外感温邪,发热无汗,干咳咽痛等症。

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茅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功效;与芦根协同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麦冬,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还具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血糖的作用。

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功效,治阴虚发热,消渴。

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

葛根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甘草,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有调和众药之功。

大枣,味甘,性温;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小麦味甘,性凉,具有养心安神,除烦功效。

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

诸药合用,具有协同增效,健脾和胃,消除糖尿病患者虚热烦渴的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组方的诸药合用,具有协同增效,健脾和胃,消除糖尿病患者虚热烦渴等功效;所用中药材均属药食同源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选药合理、功效互补。

2、本发明将组方中淀粉及糖含量较高的糯米、小麦、大枣提前通过益生菌发酵,转化为非糖类物质有机酸、氨基酸等,既保证了中药组方的合理性搭配,又降低了袋泡茶自身含糖量对患者血糖的影响。而且这些含糖量高的原料同时可以作为益生菌发酵原料,保证了益生菌的快速增殖,为后续药材固态发酵提供了足够菌体。

3、本发明以青春双歧杆菌、酵母菌为主体菌,对组方中药进行固态发酵,既能改善中药口感,将中药中不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又能释放更多功能性活性成分,实现益生菌与中药的叠加功效。

4、本发明通过体外调控益生菌发酵将中药中大分子物质转化为还原糖、有机酸、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生物发酵转化为易吸收的可溶性物质,既能改善中药茶饮用时的口感,又能促进机体吸收利用,可以有效保证药效的正常发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将药食同源的小麦和糯米作为益生菌载体,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粉合理配比,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降血糖的发酵型中药茶,该中药茶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茯苓20g、地骨皮20g、桑白皮20g、乌梅20g、玉竹40g、栝楼50g、芦根50g、茅根20g、麦冬50g、生地黄60g、淡竹叶300g、葛根50g、甘草50g、大枣300g、小麦50g、糯米50g。

制备方法:

步骤一、按重量分别称取以上各原料,将小麦、糯米、去核大枣按上述配比称重,分别浸泡1.5-2.5h后,蒸熟,混合均匀;该步骤注意浸泡时间,浸泡时间过短,谷物不易泡透,影响蒸熟效果,浸泡时间过长,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还易造成杂菌污染。

步骤二、在蒸熟后的混合原料中,添加原料总重量2-3倍的35度左右温开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接种混合液总重0.5‰-1.5‰的酿酒酵母(编号:atcc9763,拉丁文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先有氧发酵8-12h,再厌氧发酵18-30h得发酵菌液。此步骤注意加水量的多少,若加水量过少,影响后续菌种的快速增殖,若加水量过多,会导致发酵茶终产品水分含量过高,保质期缩短;该步浓醪有氧发酵8-12h促进酵母菌迅速增殖,厌氧发酵18-30h,可促进酵母将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快速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发酵时间过短,益生菌增殖达不到预期目标,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益生菌受代谢产物抑制,生长性能降低。

步骤三、将茯苓、地骨皮、桑白皮、乌梅、玉竹、栝楼、芦根、茅根,麦冬、生地黄、淡竹叶、葛根和甘草混合均匀后粉碎至60-100目得中药药粉。粉碎粒度决定发酵程度及功效成分的释放,若粒度过大,发酵时微生物不易渗透进药材组织中,影响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和功效成分的溶出;若粒度过小,装入茶袋后易从微孔中渗出,影响袋泡茶的口感。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中药药粉与步骤二的发酵菌液混合均匀,向混合均匀的物料中接种青春双歧杆菌(编号:cicc6070,拉丁文名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青春双歧杆菌的接种量为中药药粉总重量的0.5‰-1.5‰,保证物料水分在30%-40%之间,搅拌均匀后装入带有呼吸阀的发酵袋中发酵7-10天,期间定时观测发酵物料的酸度,待发酵酸度达0.6g-1.5g/100g时,发酵结束得中药茶粉。控制物料水分是由于若物料发酵水分过低,会延长发酵周期,水分过高易污染杂菌。此外,将发酵周期控制在7-10天,发酵酸度作为判定终点,一方面能保证酵母发酵产生的酒精全部转化有机酸,赋予产品愉悦的发酵香味,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冲服饮用时口感酸甜,清新利口。

步骤五、将发酵好的中药茶粉按10g/袋分装至茶袋中,既成可随时开水冲服的降糖中药茶。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组方中各味原料的重量不同,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中药茶中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茯苓10g、地骨皮30g、桑白皮30g、乌梅10g、玉竹30g、栝楼60g、芦根40g、茅根10g、麦冬60g、生地黄70g、淡竹叶250g、葛根40g、甘草40g、大枣250g、小麦60g、糯米40g。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组方中各味原料的重量不同,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中药茶中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茯苓30g、地骨皮10g、桑白皮10g、乌梅30g、玉竹50g、栝楼40g、芦根60g、茅根30g、麦冬40g、生地黄50g、淡竹叶350g、葛根60g、甘草60g、大枣350g、小麦40g、糯米60g。

试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辅助降血糖的中药发酵茶的治疗效果、将本发明所述的袋泡茶随机试用于200位ⅱ型糖尿患者。患者来源于企业员工家属或亲属、年龄分布在45-65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86人、女性患者114人、患者均陈述有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糖尿病早期症状的特点。

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人、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为西药治疗组、第三组本发明所制备中药袋泡茶组、第四组为西药治疗+中药袋泡茶联合治疗组。

使用方法为:第一组空白对照为既没有服用西药又没有喝中药茶患者、第二组西药治疗组遵照医嘱服用常用降糖药(二甲双胍)、第三组中药袋泡茶早晚冲服、第四组西药+中药袋泡茶早晚冲服、按每组成员早上空腹血糖的平均值作为效果判定(正常普通人的空腹血糖是3.9-6.1mmol/l)、连续跟踪15天、各组药效的应用效果详见表1。

从表1结果可知、单独西药治疗组(第二组)、服药后患者血糖整体降低明显、但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不再降低、最低值仍高于正常血糖范围的上限;单独中药袋泡茶组(第三组)、早晚按时冲服、患者血糖呈平稳降低趋势、且到第13天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达到正常血糖范围内;西药+中药袋泡茶组(第四组)、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患者血糖呈平稳降低趋势、且到服药第7天时、患者整体血糖水平就达到正常血糖范围内、此后仍呈平稳降低趋势。说明本发明所制备的发酵型降糖中药茶具有平稳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单独使用降糖相对缓慢、与西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患者一周左右即恢复正常血糖水平、效果显著、服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