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2473发布日期:2020-08-18 16:5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神经科用康复锻炼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损伤分为中枢神经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周围神经康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水疗法,即用温水浸浴、旋涡浴等,且由于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难以对身体进行清洗,水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顺便对患者身体进行清洗,使得患者的身心更加健康,同时水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水的浮力有助于瘫痪肌肉的运动,水的阻力使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较慢,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此种方法较为安全方便,但是目前水疗法大多为集中洗浴治疗,病人由于神经受损移动不便,不能直接在家或者病房进行漩涡浴等治疗,且水疗过程中通常需要产生气泡利用其破裂的机械力以及相互碰撞的振动对体表起到微细按摩作用,目前的漩涡浴中产生的气泡较少且产生气泡时需要额外的设备,造成洗浴治疗系统臃肿占用空间大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水箱,筒体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盘旋向下的螺旋通道,螺旋通道朝向筒体中心处的一侧均匀开设数个第一切向孔,第一切向孔一端与螺旋通道连通,第一切向孔的另一端沿切线方向连通筒体内部,第一切向孔内均配合安装喷水装置,喷水装置的喷水出口与第一切向孔对齐,水箱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下端的进水口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竖管,竖管的下端管口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装置,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与螺旋通道的下端固定连通,筒体的外底部开设有圆形盲孔,水箱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固定筒位于圆形盲孔的内侧,固定筒的内部开设圆柱形内腔,固定筒的底部开设第二切向孔,支撑座的内部对应第二切向孔开设第一进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的上端与第二切向孔连通,第一进水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二管与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二切向孔与固定筒的圆柱形内腔切向连通,固定筒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切向出水孔,固定筒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穿过同一根转轴,转轴的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有数根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均位于固定筒的内部,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向远离固定筒的方向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后转轴外圈均固定套装有偏心轮,偏心轮始终位于第二管的上方,偏心轮均位于圆形盲孔的内侧,圆形盲孔内配合安装活塞块,活塞块与固定筒的顶部之间通过数个弹簧固定连接,圆形盲孔上端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端与圆形盲孔连通,第二通孔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二通孔靠近圆形盲孔的一端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圆形盲孔的上侧开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下端与圆形盲孔连通,进气通道的上端与螺旋通道的下端连通,进气通道的直径小于圆形盲孔的直径,进气通道靠近螺旋通道的一端通道内固定配合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圆形盲孔的一侧,第三通孔的下端固定配合安装电磁阀。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一块挡板、一个转动筒、一个球形罩、一个第一支架,一个喷头,第一切向孔靠近螺旋通道的一端孔内密封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一偏心孔,第一切向孔内密封轴承连接有转动筒,转动筒朝向筒体中心处的一端开口,转动筒位于挡板朝向筒体中心处的一侧,转动筒的底部与挡板接触配合,转动筒的底部对应第一偏心孔开设有第二偏心孔,转动筒朝向筒体中心处的一侧设有球形罩,球形罩与筒体内壁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球形罩朝向转动筒的一端开设有圆孔,球形罩的圆孔内壁与转动筒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球形罩的球面上均匀开设有数个细孔,球形罩的球面上对应第一切向孔对齐开设有喷水口,喷水口朝向筒体中心处的一端固定配合安装有喷头。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转动筒的外侧壁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拨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最上侧所述的喷头的外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竹节蛇形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水箱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数个加热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水箱的右侧壁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内配合安装外丝堵头。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筒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梯。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第三切向出水孔的上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第三管,第三管一端与固定筒连通,第三管另一端向下朝向水箱底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水箱的内侧壁上端开设有第五通孔。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往筒体内灌入水,此时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筒体内的水通过第三通孔后进入水箱中,当水箱内进入一定水位的水后,关闭电磁阀,筒体内的水不再流向水箱,直至筒体内的水位高度适合患者的使用,电磁阀接着启动水泵,水泵通过竖管从水箱内抽水,然后水泵将水分别泵送至第一管与第二管,水从第一管进入到螺旋通道内,然后水沿着螺旋通道盘旋向上,同时,水从螺旋通道内进入每一个第一切向孔然后从喷水装置中喷出,由于第一切向孔均是从切线方向进入筒体内部,且喷水装置与第一切向孔均配合设置,因此当多个喷水装置均将水从筒体的内部切线方向喷入其内时,筒体内形成漩涡,同时第二管内的水从第一进水通道进入固定筒内,且水进入固定筒内时通过第二切向孔切向进入固定筒从而对旋转叶片起到推动作用,旋转叶片在旋转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两个偏心轮旋转,偏心轮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远离与接近活塞块,当偏心轮逐渐接近活塞块,并将活塞块向上顶起时,活塞块向上运动时将圆形盲孔内的空气通过进气通道送入至螺旋通道内与水混合,使得水从喷水装置喷出的同时将空气排入筒体内进而产生大量气泡,此时弹簧被向上拉伸,当偏心轮逐渐远离活塞块时,弹簧复位,活塞块在圆形盲孔内向下运动,活塞块在圆形盲孔内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二通孔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圆形盲孔内,以便于下一次活塞块将圆形盲孔内的空气送入螺旋通道中,此时患者进入筒体内,患者在旋涡的不断旋转作用下,旋涡对患者的肢体起到一定的按压作用,同时当患者肢体逆涡流移动时,旋涡对其提供抗阻运动,且由于筒体内不断的产生气泡,水中气泡破裂的机械力以及气泡之间相互碰撞的振动对体表起到微细按摩作用,使得患者的肌肉受到按摩效果,此时打开电磁阀,筒体内对患者进行清洗过的污水流向水箱,水箱中的水在进入水泵之前被竖管内的过滤装置过滤,从而保证进入到筒体内水的洁净程度,防止了患者有伤的部位受到感染的可能性,通过电磁阀控制从螺旋通道内流入筒体内的水与从筒体进入水箱中的水量持平,使得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防止水位太高进入圆形盲孔内影响活塞块与偏心轮的运动;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一个水泵实现了多个功能,使得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安装与后期的维修,功能其一为将水箱内的水经过过滤装置后不断的泵送至筒体内,保持了筒体内水的洁净程度,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神经康复,且筒体内的污水会再流入水箱中,形成一个净水的水循环,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强了对患者身体的清洗功能;功能其二为通过第一管将水泵送至螺旋通道内,进而使得水从切线方向进入筒体内部,从而使得筒体内产生旋涡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功能其三为通过第二管将水泵送至固定筒内,最终使得活塞块不断的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将空气送入螺旋通道,然后空气通过喷水装置进入筒体产生气泡,水中气泡破裂的机械力以及气泡之间相互碰撞的振动对体表起到微细按摩作用,从而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可以将需要加强按摩力度的肢体置于喷水装置的喷水出口处,从而使得患肢受到适当力度的冲击按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ⅱ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神经科专用的自主康复锻炼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水箱2,筒体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盘旋向下的螺旋通道3,螺旋通道3朝向筒体1中心处的一侧均匀开设数个第一切向孔4,第一切向孔4一端与螺旋通道3连通,第一切向孔4的另一端沿切线方向连通筒体1内部,第一切向孔4内均配合安装喷水装置,喷水装置的喷水出口与第一切向孔4对齐,水箱2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水泵14,水泵14下端的进水口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竖管15,竖管15的下端管口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装置45,水泵14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16与螺旋通道3的下端固定连通,筒体1的外底部开设有圆形盲孔27,水箱2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7,支撑座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8,固定筒18位于圆形盲孔27的内侧,固定筒18的内部开设圆柱形内腔,固定筒18的底部开设第二切向孔19,支撑座17的内部对应第二切向孔19开设第一进水通道20,第一进水通道20的上端与第二切向孔19连通,第一进水通道20的下端通过第二管21与水泵14的出水口固定连接并连通,第二切向孔19与固定筒18的圆柱形内腔切向连通,固定筒18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切向出水孔46,固定筒18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22,两个第一通孔22内穿过同一根转轴23,转轴23的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有数根旋转叶片47,旋转叶片47均位于固定筒18的内部,转轴23与第一通孔22的内壁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转轴23的左右两端分别向远离固定筒18的方向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22后转轴外圈均固定套装有偏心轮24,偏心轮24始终位于第二管21的上方,偏心轮24均位于圆形盲孔27的内侧,圆形盲孔27内配合安装活塞块26,活塞块26与固定筒18的顶部之间通过数个弹簧28固定连接,圆形盲孔27上端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通孔29,第二通孔29一端与圆形盲孔27连通,第二通孔29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二通孔29靠近圆形盲孔27的一端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0,圆形盲孔27的上侧开设有进气通道31,进气通道31的下端与圆形盲孔27连通,进气通道31的上端与螺旋通道3的下端连通,进气通道31的直径小于圆形盲孔27的直径,进气通道31靠近螺旋通道3的一端通道内固定配合安装有第二单向阀32,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竖向的第三通孔33,第三通孔33位于圆形盲孔27的一侧,第三通孔33的下端固定配合安装电磁阀34。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往筒体1内灌入水,此时电磁阀34处于开启状态,筒体1内的水通过第三通孔33后进入水箱2中,当水箱2内进入一定水位的水后,关闭电磁阀34,筒体1内的水不再流向水箱2,直至筒体1内的水位高度适合患者的使用,电磁阀34接着启动水泵14,水泵14通过竖管15从水箱2内抽水,然后水泵14将水分别泵送至第一管16与第二管21,水从第一管16进入到螺旋通道3内,然后水沿着螺旋通道3盘旋向上,同时,水从螺旋通道3内进入每一个第一切向孔4然后从喷水装置中喷出,由于第一切向孔4均是从切线方向进入筒体1内部,且喷水装置与第一切向孔4均配合设置,因此当多个喷水装置均将水从筒体1的内部切线方向喷入其内时,筒体1内形成漩涡,同时第二管21内的水从第一进水通道20进入固定筒18内,且水进入固定筒18内时通过第二切向孔19切向进入固定筒18从而对旋转叶片47起到推动作用,旋转叶片47在旋转时带动转轴23转动,转轴23带动两个偏心轮24旋转,偏心轮24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远离与接近活塞块26,当偏心轮24逐渐接近活塞块26,并将活塞块26向上顶起时,活塞块26向上运动时将圆形盲孔27内的空气通过进气通道31送入至螺旋通道3内与水混合,使得水从喷水装置喷出的同时将空气排入筒体1内进而产生大量气泡,此时弹簧28被向上拉伸,当偏心轮24逐渐远离活塞块26时,弹簧28复位,活塞块26在圆形盲孔27内向下运动,活塞块26在圆形盲孔27内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二通孔29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圆形盲孔27内,以便于下一次活塞块26将圆形盲孔27内的空气送入螺旋通道3中,此时患者进入筒体1内,患者在旋涡的不断旋转作用下,旋涡对患者的肢体起到一定的按压作用,同时当患者肢体逆涡流移动时,旋涡对其提供抗阻运动,且由于筒体1内不断的产生气泡,水中气泡破裂的机械力以及气泡之间相互碰撞的振动对体表起到微细按摩作用,使得患者的肌肉受到按摩效果,此时打开电磁阀34,筒体1内对患者进行清洗过的污水流向水箱2,水箱2中的水在进入水泵14之前被竖管15内的过滤装置45过滤,从而保证进入到筒体1内水的洁净程度,防止了患者有伤的部位受到感染的可能性,通过电磁阀34控制从螺旋通道3内流入筒体1内的水与从筒体1进入水箱2中的水量持平,使得水箱2中的水位保持不变防止水位太高进入圆形盲孔27内影响活塞块26与偏心轮24的运动;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一个水泵14实现了多个功能,使得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安装与后期的维修,功能其一为将水箱2内的水经过过滤装置后不断的泵送至筒体1内,保持了筒体1内水的洁净程度,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神经康复,且筒体1内的污水会再流入水箱2中,形成一个净水的水循环,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强了对患者身体的清洗功能;功能其二为通过第一管16将水泵送至螺旋通道3内,进而使得水从切线方向进入筒体1内部,从而使得筒体1内产生旋涡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功能其三为通过第二管21将水泵送至固定筒18内,最终使得活塞块26不断的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将空气送入螺旋通道3,然后空气通过喷水装置进入筒体1产生气泡,水中气泡破裂的机械力以及气泡之间相互碰撞的振动对体表起到微细按摩作用,从而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可以将需要加强按摩力度的肢体置于喷水装置的喷水出口处,从而使得患肢受到适当力度的冲击按摩。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一块挡板5、一个转动筒7、一个球形罩9、一个第一支架10,一个喷头13,第一切向孔4靠近螺旋通道3的一端孔内密封固定安装有挡板5,挡板5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一偏心孔6,第一切向孔4内密封轴承连接有转动筒7,转动筒7朝向筒体1中心处的一端开口,转动筒7位于挡板5朝向筒体1中心处的一侧,转动筒7的底部与挡板5接触配合,转动筒7的底部对应第一偏心孔6开设有第二偏心孔8,转动筒7朝向筒体1中心处的一侧设有球形罩9,球形罩9与筒体1内壁之间通过第一支架10固定连接,球形罩9朝向转动筒7的一端开设有圆孔,球形罩9的圆孔内壁与转动筒7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球形罩9的球面上均匀开设有数个细孔11,球形罩9的球面上对应第一切向孔4对齐开设有喷水口12,喷水口12朝向筒体1中心处的一端固定配合安装有喷头13。处于不同神经恢复阶段的病人需要不同的康复锻炼强度,过高的锻炼强度易使病人受到伤害,过低的锻炼强度则会使得锻炼起不到恢复的作用,当用户需要控制筒体1内产生的旋涡旋转速度以对病人进行适合强度的治愈时,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转动筒7控制第二偏心孔8与第一偏心孔6的重合度,从而控制喷头13的出水量进而控制筒体1内产生的旋涡旋转速度,本发明在使用时,混入了空气的水从螺旋通道3的下端进入,然后沿着螺旋通道3进入每一个第一切向孔4内,接着混入了空气的水通过转动筒7后经过球形罩9向喷水口12运动,大部分的水进入喷水口12后从喷头13内喷出,当混入了空气的水经过球形罩9时,大部分空气从水柱中逸散至球形罩9内,接着经过球形罩9的内侧壁分散后从细孔11内喷出到筒体1内部,进而使得筒体1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此喷水装置通过控制第二偏心孔8与第一偏心孔6的对齐程度从而起到调节从喷水装置中喷出的水流大小,进而控制筒体1内产生的旋涡旋转速度,通过球形罩9的设置,使得水流可以从球形罩9内喷出,同时当水流在球形罩9内运动时实现了水流内空气的分离,且通过球面对空气起到均匀分散的效果,使得筒体1的水中产生气泡更加均匀,便于病人的治疗使用。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动筒7的外侧壁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拨块37。拨块37使得用户对转动筒7进行旋转调节时更加轻松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最上侧所述的喷头13的外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竹节蛇形管43。当用户需要用水流冲击患处时,用户通过调节竹节蛇形管43的角度从而调节水流的冲击方向,进而对患者的患处进行适当冲击,进而保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挛缩。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箱2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数个加热装置41。用户可以通过对加热装置41的启闭,从而控制水箱2内水的温度,使得用户在用水时更加舒适。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箱2的右侧壁开设有注水孔39,注水孔39内配合安装外丝堵头40。当用户需要往水箱2内加水时,将外丝堵头40取出从而便于通过注水孔39向水箱2内注水,注水完毕后通过外丝堵头40将注水孔39堵住,防止水箱2内的水溅出。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梯42。扶梯42便于患者进出筒体1内同时通过扶梯使得患者不易摔倒。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切向出水孔46的上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第三管50,第三管50一端与固定筒18连通,第三管50另一端向下朝向水箱2底部。第三管50防止了水流从第三切向出水孔46出来时对活塞块26产生冲击。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箱2的内侧壁上端开设有第五通孔51。当水箱2中的水位过高时,水能够从第五通孔51内排出,防止水箱2内水位过高导致影响活塞块26与偏心轮24的正常运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