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9272发布日期:2020-07-04 04:3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流体杀菌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应用于医用负压吸引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负压吸引系统,也称为医用真空系统,是医用气体工程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医疗治疗过程中的血液、脓液、痰液等液体的抽取与分离,是现代化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系统自身工作性质的原因,气体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与病毒,存在非常大的感染风险。现阶段负压吸引所产生的废气经过气液分离后,经过细菌过滤器后排到室外,但细菌过滤器存在失效风险,无法保证废气排放经过了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存在排放的废气污染周边环境的风险。

目前的针对负压吸引所产生的废气的净化方法,现有技术包括:

1、高温灭菌,即通过电加热使气流通过加热后的元件,形成电灼灭菌,但部分细菌的耐热能力强,在干热条件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灭菌效果,所以灭菌效果不可靠。

2、采用常规紫外线与臭氧灭菌方式消毒,但紫外灯管的寿命短,强度低。

3、采用过滤的方式灭菌,但更换滤芯成本高,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4、采用等离子灭菌方式,但存在风量过大处理不及时,需要不定期清理与二次污染的问题。

5、采用高温消毒方式进行负压系统废气消毒,但采用高温加热方式灭菌时,所需要的电能较大,300-400m3/h的流量用电达到10kw以上,耗能严重。同时因为细菌病毒对热的耐受力不同,许多细菌病毒需要经过不同的时间才能达到消灭,存在消毒不彻底的风险。

6、采用传统的单端或双端紫外线消毒灯管对管道气体进行灭菌的,存在灯管电极老化而导致紫外强度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的问题。而对于一般的紫外灯管,寿命只有2000h-8000h,频繁的更换灯管增加了医院的维护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解决目前的管道气体消毒存在的可靠性差,用户维护成本高,耗能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应用于医用负压吸引系统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可应用于医用的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壳体,隔板组件以及磁能灯;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壳腔,所述第一壳腔内设有灭菌通道,所述第一壳腔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灭菌通道两端;

所述隔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腔内,且将所述灭菌通道分隔成复数个灭菌通道单元,相邻所述灭菌通道单元首尾相连通;

所述磁能灯分布于每个所述灭菌通道单元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腔上设有开口,所述隔板组件穿过所述开口可水平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壳腔内,将所述灭菌通道分隔成上下排列的多个灭菌通道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以及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门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门板垂直设置,当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壳腔内时,所述门板能覆盖所述开口,使所述第一壳腔成为除去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密闭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腔的腔体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轨道,所述隔板两侧设置有相对应的滑轨,通过滑轨嵌于轨道中并可沿轨道内外活动实现所述隔板组件与第一壳腔的活动插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板上设有门锁,所述门锁可实现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的相对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能灯分别安设在所述隔板相对称的侧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灭菌通道单元内还设置有反射罩,用于加强磁能灯发射的紫外线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通道中还安设有温控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灭菌通道内的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通道中还安设有紫外线强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灭菌通道内的紫外线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壳腔分隔设置的第二壳腔,所述第二壳腔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温控传感器、紫外线强度传感器以及磁能灯,至少用于根据灭菌通道内的温度及紫外线强度控制磁能灯的打开或关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至少用于在灭菌通道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或低于第二预设值、紫外线强度低于预设值以及灯管发生损坏时发出警报提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高效磁能灯与迂回设计的灭菌风道结合来解决目前的管道气体消毒存在的可靠性差,用户维护成本高,耗能严重的问题。

通过采用无灯丝高效大功率的高效磁能灯(距离1米处253.7nm波长的紫外强度达到700uw以上)对风道内的气体进行强紫外照射,减少所需的灭菌时间及灭菌风道长度,同时,磁能灯所产生的臭氧对气体进行辅助的二次灭菌,从而达到了高效快速灭菌的目的。

采用的温控传感器与紫外强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装置的运行情况,并根据监测的数值实现对本装置内磁能灯的自动开关。

采用长寿命低功耗的消毒方式,本消毒方式是采用的高效长寿命的磁能紫外灯,可以在保证高强度的紫外消毒因子的前提下,使用寿命达到2万小时以上。

本装置中加入了针对磁能紫外灯管进行风道灭菌过程的数据监测与预警装置,可以在消毒不彻底时及时向用户发出预警,保证有效灭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隔板组件拉开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第一视角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第二视角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1中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考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负压吸引系统排放消毒装置,包括壳体1,隔板组件,灭菌通道3以及磁能灯4。

壳体1被构造成长方体结构,壳体1内形成有上下分隔设置的第一壳腔11和第二壳腔12,第一壳腔11上开设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出气口112设于第一壳腔1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为了缩小本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将进气口112设于第一壳腔11的下方,第二壳腔12内,参考图5所示。

参考图2所示,第一壳腔11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开口113,第一开口113的边缘向第一开口中心延伸有挡边1131。第二壳腔12与第一壳腔11相同一侧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21。

隔板组件设于第一壳腔11内,且通过第一开口113与第一壳腔11可水平活动插接,隔板组件位于第一壳腔11内时,将第一壳腔11分隔成2个灭菌通道单元31,灭菌通道单元31相连通,构成灭菌通道3,灭菌通道3通过隔板组件的划分呈u型结构,进气口111与出气口112分别连通于灭菌通道3的两端,每个灭菌通道单元31内还设置有反射罩311,用于加强磁能灯发射的紫外线强度,反射罩311具体设置在灭菌通道单元31内与隔板组件相对的拐角处,灭菌通道3内还设置有温控传感器和紫外线强度传感器,分别用于监测灭菌通道3中的温度和紫外线强度,温控传感器通过测试灭菌风道3内的温度来确定风量是否符合要求:风道气体流量过大时,风道温度过低,影响消毒效果,当无气体通过时风道温度过高,温控传感器会将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会自动关闭磁能灯4,以保护灯管使用寿命(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灯管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灭菌通道的迂回设计能够让风道可以打散混和,使得紫外线对风道照射彻底,实现废气的全角度消毒,同时本实施例中,风道的垂直截面积为186*175mm,灭菌风道的长度为1~1.5m,该长度根据所有已知细菌病毒所需的灭菌光照强度(基于本实施例中的磁能灯)与时间所计算得出,可适用于400m3/h的风量的废气灭菌。

隔板组件包括隔板21以及与第一开口113相匹配的门板22,隔板21与门板22呈t型垂直设置,隔板21水平置于第一壳腔11内,能实现第一壳腔11内气体的隔离,同时对置于隔板21上下两侧的磁能灯4提供支撑力,而且隔板21和磁能灯4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抽拉,便于磁能灯损坏时更换。当隔板组件位于第一壳腔11内时,门板22能覆盖第一开口113,使第一壳腔11成为除去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的密闭空间,门板22上设有门锁221,门锁221与挡边1131配合实现门板22与壳体1的相对固定,门板2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拉手222,方便将隔板组件拉出第一壳腔11。

第一壳腔11的腔体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轨道,隔板21两侧设置有相对应的滑轨,通过滑轨嵌于轨道中并可沿轨道内外活动实现隔板组件与第一壳腔11的活动插接。

磁能灯4为高效紫外磁能灯,距离灯管1米处253.7nm波长的紫外强度达到700uw以上,磁能灯4分布于每个灭菌通道单元31内,具体的,磁能灯4安设在隔板21相对称的上下表面上且能随着隔板组件移动,方便进行灯管的更换,反射罩311设于远离磁能灯的拐角处,能将磁能灯4发射的紫外线反射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磁能灯也称为无极灯,高效磁能灯具有无灯丝电极的特点,使用寿命达到50000小时以上,l85(光衰15%)寿命达到20000小时以上,磁能灯属于现有技术,主要用于照明以及水体消毒与环境消毒,在此不做过多具体阐述。

第二壳腔12内设置有控制装置122,控制装置122电连接温控传感器和紫外线强度传感器以及磁能灯,用于根据灭菌通道内的温度及紫外线强度控制磁能灯的打开或关闭,还包括警报装置,警报装置连接控制装置122,用于在灭菌通道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或低于第二预设值、紫外线强度低于预设值以及灯管发生损坏时发出警报提示。

第二壳腔12上还设置有触摸显示屏123、电源开关124和急停开关125,分别与控制装置122连接,触摸显示屏123主要是便于用户启动与停止设备、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向用户提供维护数据(更换灯管时间)、故障报警信息显示(消毒风道温度过高、过低,紫外线强度不足,灯管损坏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加入互联网功能,实现故障远程手机报警与远程监控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高效磁能灯与迂回设计的灭菌风道结合来解决目前的管道气体消毒存在的可靠性差,用户维护成本高,耗能严重的问题。

通过采用无灯丝高效大功率的高效磁能灯(距离1米处253.7nm波长的紫外强度达到700uw以上)对风道内的气体进行强紫外照射,减少所需的灭菌时间及灭菌风道长度,同时,磁能灯所产生的臭氧对气体进行辅助的二次灭菌,从而达到了高效快速灭菌的目的。

采用的温控传感器与紫外强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装置的运行情况,并根据监测的数值实现对本装置内磁能灯的自动开关。

采用长寿命低功耗的消毒方式,本消毒方式是采用的高效长寿命的磁能紫外灯,可以在保证高强度的紫外消毒因子的前提下,使用寿命达到2万小时以上。

本装置中加入了针对磁能紫外灯管进行风道灭菌过程的数据监测与预警装置,可以在消毒不彻底时及时向用户发出预警,保证有效灭菌。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以采用加长风道来延长紫外照射时间,虽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体积庞大,不方便安装与使用,且维护复杂,会增加一定的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