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及具有可拆卸肢体摆动装置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7139发布日期:2020-08-07 19: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及具有可拆卸肢体摆动装置的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康复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及具有可拆卸肢体摆动装置的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肢体摆动机构一般都是放在床外部的一个装置,体积比较大,使用带子吊脚部或腿部,这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家庭使用,不使用时的收纳/搁置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收纳且使用方便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包括肢体摆动机构和固定组件,肢体摆动机构和固定组件可拆卸地配合。

所述肢体摆动机构包括支架、滑块组件和传动组件;滑块组件滑动地配合于支架上,传动组件与滑块组件相连接以驱动其沿支架作往复位移。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肢体摆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配合后在滑块组件的运动方向上限位肢体摆动机构与固定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肢体摆动机构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丝杆固定支架、丝杆、导向杆、调节电机、限位组件和限位块。丝杆固定支架设置于支架上,丝杆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配合于两丝杆固定支架上,限位组件贯穿地配合于丝杆与导向杆上,调节电机与丝杆相连接以驱动限位组件沿导向杆作平移运动。

限位块设置于滑块组件或传动组件上,限位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组件,限位块上设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相配合以对肢体固定组件沿支架的往复位移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传感器,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磁铁;限位传感器为磁场传感器,磁铁设置于滑块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支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阶;限位台阶设置于滑块组件上,限位支架与限位台阶配合以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肢体摆动机构还包括复位传感器,复位传感器设置于支架前端,复位传感器为磁场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机构,肢体摆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接机构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配合以在滑块组件的运动方向上限位肢体摆动机构和固定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可以具有开口部和夹持部,开口部的内径大于夹持部;第二连接机构一端连接于肢体摆动机构,而另一端设有外连接端和内连接端,外连接端直径大于内连接端直径;外连接端穿过开口部后向下位移而配合于夹持部内,使得肢体摆动机构与固定组件在其连接方向上被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可以包括锁紧块和锁紧轮,锁紧块设置于肢体摆动机构上,锁紧块内设有锁紧腔,第二连接机构的主体配合于锁紧腔内;锁紧轮旋转地配合于锁紧块上,其前端设有锁块,旋转锁紧轮使其前端的锁块与主体锁定或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带和同步带轮,同步带轮设置于支架上。所述传动带为开口同步带,其两端连接以形成为环形同步带,滑块组件设置于传动带上,开口同步带的两端优选通过滑块组件相连接;或,所述传动带为环形同步带,滑块组件固定于传动带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于支架上的托轮组件,使得肢体末端配合于肢体固定组件后是具有屈度的;作为优选,肢体末端与滑动平移线的夹角θ为5-30°,更佳为10-15°。

作为优选,还包括肢体固定组件,肢体固定组件包括肢体固定主体和设置于其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将肢体固定主体连接至滑动组件上。

连接件还可以包括连接板、轴套和转轴,连接板与肢体固定主体相固接,轴套设置于连接板上,转轴的一端配合于轴套内并可旋转,另一端固定于滑块组件上。

一种具有可拆卸肢体摆动装置的床,其包括床身、床尾、床板以及肢体摆动装置等部件;所述肢体摆动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其中,固定组件设置于床尾处,而肢体摆动机构可拆卸地配合于固定组件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护理用的新型肢体摆动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还可以单个使用,不使用时方便收纳,需要使用时将其固定后即可使用,固定及使用操作都十分方便,其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新型摆动替代装置。

具有该摆动装置的床,仅在床的脚部安装不影响床正常功能的固定组件,并使肢体摆动装置与其可拆卸地连接,其使用和收纳均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配合于病床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配合于病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初始使用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肢体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该机构作为左腿摆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5a是图4实施例肢体摆动机构的摆动部件结构示意图一,图5b是图4实施例肢体摆动机构的摆动部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6a是图4实施例肢体摆动机构的上壳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4实施例肢体摆动机构的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4实施例的滑块与传动带的配合正视图,图7b是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7c是俯视示意图,而图7d是滑块与支架的配合剖视图,图7e是偏心轴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肢体摆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驱动电机内置于托轮组件时的剖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b是固定组件配合于床身时的侧视图,而图10c是固定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第二连接机构530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12c分别是第二连接机构与固定组件的配合步骤示意图;

图13是第二连接机构与下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14a、14b分别是限位组件的立体和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某一实施例中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肢体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肢体固定组件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17b是连接件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护理用肢体摆动装置,包括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可拆卸地配合。其中,固定组件500用于该装置的整体固定,其可以固接于护理床、病床或普通床等载体上,也可以是其他可固定的器具上,并不局限;而肢体摆动机构100则用于产生摆动、往复等运动,以带动肢体相应地运动而起来康复护理作用。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从而可以克服现有的其他肢体摆装置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的不足。

图1、2示出了该装置配合于病床时的一个应用场景,其中图2是该装置分别形成为左右腿摆动装置并配合于病床时的示意图,而图1是该装置主要部件从病床移除后的示意图,即收纳状态下的示意图。当需要进行肢体摆的康复训练时,将肢体摆动机构100与固定组件500相连接,形成如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实现对于肢体摆动机构100的固定;由于固定组件500是被固定于床尾64或床身65处的,从而在用户躺卧于床板63上后其脚部可以被放置于肢体摆动机构100中并被其带动相应地作动,其摆动过程如图3a、3b所示。其中,图3a示出了未摆动时的示意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腿部也是具有一定屈度的,这可以避免摆动时的安全问题(如果在初始情况下腿部是平直的则可能会使得患者整体位移而非腿部弯曲摆动),而图3b则示出了在摆动时的示意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患者腿部有较为明显的屈度。在肢体摆动机构100的带动下,患者的腿部可以在图3a、3b之间进行循环的动作,从而可以对肢体起到明显的活动与康复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该装置的最大屈度就是如图3b所示的,图3a、3b仅是从原理和效果上说明本发明的摆动装置的摆动过程,并不会局限本申请装置的摆动幅度。

使用完毕后,即可将肢体摆动机构100与固定组件500分离,将肢体摆动机构100整体进行收纳,例如放置于床底或是柜中;固定组件500一般是固定于床尾64处的,其体积小且位于床尾64的两处位置,并不影响该床基本休息功能的使用;图2示出了具有该装置的床在肢体摆动机构100收纳情况下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某一实施例中的肢体摆动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是其形成为左腿摆动机构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整体的部件,且表面相对规整,以利于收纳。

为实现对患者肢体,例如下肢,进行摆动,本发明的肢体摆动机构100的主要功能部件包括支架103、滑块组件210和传动组件220。支架103上设有滑轨1031,滑轨1031优选为以上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支架103上的滑轨对。滑块组件210可滑动地配合于支架103上,更具体来说是配合于滑轨1031上,例如通过至少包括一个滑轮的滑轮组件104而实现上述滑动配合的方式。传动组件220与滑块组件210相连接,驱动其沿支架103作往复位移,以带动肢体末端作同步的往复运动,产生如图3a、3b所示的肢体摆动效果,达到康复护理的目的。在本发明中,摆动是对于肢体(例如腿部)作用效果的描述,其是以滑块组件210的往复平移运动并带动肢体末端相应地平移而实现的整体活动效果。

在某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220可以包括传动带221和同步带轮222,同步带轮222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支架103上,例如通过固设于支架103上的同步带轮固定架2221。传动带221可以采用开口同步带,其两端相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环形形状,并被至少两个同步带轮222张紧,滑块组件210固定于传动带221上的适当位置,从而使得当传动带221被驱动转动时,滑动组件210相应地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同步带轮222并非单指传统无动力的张紧轮,其也可以是能对传动带起到张紧作用的同步带驱动轮;或者,在此基础上,额外再行设置一同步带驱动轮,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5-7所示,在更佳情况下,所述开口同步带的两端是通过滑块组件210相连接而形成闭合的环形形状,即滑块组件210同时起到滑块和同步带连接的作用,这有利于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对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滑块组件210包括滑块211和连接固定块212,传动带221的两端配合于滑块211和连接固定块212之间,滑块211与连接固定块212间连接固定以夹紧传动带221两端。较佳地,传动带221的两端之间间隔地定距离地设置,并于两间的间隔处设置与传动带221厚度相当的垫片2121,以调整传动带221被夹的紧松,使之合理;并可以在后续有需要时通过松开滑块211与连接固定块212的连接并调整传动带221的端部固定位置后重新固定以调节传动带221长度,确保传动带221的张紧效果符合预期。

当然,传动带221也可以直接采用闭合的环形同步带,滑块组件210固定于传动带221上适当位置以随其一同移动;同时,考虑到后续使用后的同步带松动而导致张紧度变化问题,可以将至少一个同步带轮222以活动方式设置于支架103上,例如通过条状的固定槽和固定螺丝这一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可调节固定方式,或者同样常用偏心轴固定而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调整。

如图5所示,所述传动组件220还包括过渡轮223,其同样设置于支架103上,以对传动带的形状进行控制,使得滑块211能正常移动,这对于紧张轮尺寸选型是非常有用的设计,可以通过引入过渡轮223使得传动带张紧后的造型符合预期。

如图5-7所示,支架103的一侧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对滑轨1031,滑块211侧面设有滑轮104。滑轮104优选分为上滑轮1041和下滑轮1042,上滑轮1041和下滑轮1042分别至少由两个滑轮所组成;上滑轮1041和下滑轮1042分别与滑轨1031的上滑轨和下滑轨相配合,并通过滑轮轴和固定螺母1043而固定于滑块211上。

较佳情况下,所述上滑轮1041和下滑轮1042的至少一者是通过偏心轴105固定的(即,其滑轮轴是偏心轴105),通过偏心轴105固定的滑轮可以旋转偏心轴105以调整上、下滑轮在支架103的滑轨中配合间隙,调后拧紧滑轮固定螺母1043,确保滑块211与滑轨1031配合良好。如图7e所示,偏心轴105包括第一轴部1051和第二轴部1052,两者的轴线1053、1054偏心地设置,第一轴部1051和第二轴部1052分别用于连接至支架103和滑轮104,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轴部1051相对于支架103的旋转,使得第二轴部1052产生一定量的上下偏移,即使得滑轮104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

当然,以上滑轮与滑轮的配合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滑轨数量、设置位置,滑轮数量及其在滑块上的配合位置进行简单的变换设置,这些均是可预料且可预期的。

如图5-6所示,较佳情况下,肢体摆动机构100还包括驱动电机110,驱动电机110设置于支架103上,其输出端与某一同步带轮222相连接以驱动传动带221转动。此外,肢体摆动机构100还包括上壳101和下壳102,上壳101和下壳102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包覆支架103,使得该肢体摆动机构100的主要动作部件被包覆于其内,形成如图4所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相关动作部件,另一方面也更加美观、易于使用和收纳。当然,考虑到肢体摆动机构100的功能性,上壳101和下壳102中的一个或是两者配合后还应具有相应的条状槽以支持肢体固定组件300的摆动功能。上壳101上还设有拉手1011,以便于提供握持位置;下壳102的底部设有底板1021,以增加肢体摆动机构100的稳定性,底板1021优选以与摆动方向成垂直或基本垂直的角度进行设置,从而提升肢体摆动机构100在摆动时的稳定性。

出于安全性考虑,该肢体摆动机构100还可以包括托轮组件120,其固设于支架103上,其设置位置与滑块211的运动线等高或正负一定数值,从而使得患者的肢体末端被配合于肢体固定组件300后,肢体是具有一定屈度的,即使肢体末端与滑动运动线的夹角θ呈5-30°,优选为10-15°,其实际效果可以如图3a所示。这样可以避免肢体摆动机构100的摆动不会错误地作用而使得患者被整体位移而非产生肢体局度的弯曲,这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如图9所示,在最佳情况下,可以将驱动电机110设置于托轮组件120内。托轮组件120包括托轮主体121,托轮主体121内设有空腔以供驱动电机110设置于其中,托轮主体121外套设有泡沫轮122或包覆有泡沫,托轮主体121外端设有镂空的防护罩123,防护罩123后设有冷却风扇124,驱动电机110和托轮组件120均通过电机支架111连接于支架103上。

本发明的所述固定组件500包括第一连接机构520和固定件510,第一连接机构520通过固定件510而固定于床身65或床尾64上;肢体摆动机构100包括可用于与固定组件500的第一连接机构520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530,第二连接机构530与第一连接机构520配合连接后可在滑块组件210的运动方向上限位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使它们形成为整体,使得限位肢体摆动机构100可以经由固定组件500而被固定。从而,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肢体摆动机构100与固定组件500进行分离,实现肢体摆动机构100的收纳,固定组件500因其体积较小并不影响日常使用。第一连接机构520与第二连接机构530的配合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螺丝固定、卡合固定等现有技术中所熟知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如图10a-c、图1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52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板522,夹板522的一端向外扩展,从而配合形成为开口部5221和夹持部5222,开口部5221内径大于夹持部5222。第一连接机构520还包括外壳521,以将夹板522、垫块523等机构设置于其中,形成如图10a所示的完整结构。第二连接机构530包括主体533,主体533一端设有外连接端531与内连接端532,外连接端531直径大于内连接端532直径;第二连接机构530可以是在主体533端部设置一段径缩段的方式而形成外连接端531和内连接端532。并且,第二连接机构530穿过开口部5221后沿夹板522向下位移,外连接端531直径大于两夹板5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肢体摆动机构100与固定组件500的连接方向上进行限位(即滑块组件210在支架103的运动方向),两者的配合过程如图12a-c所示,从而当其插入固定组件500中并下移后,轴向受到约束不能移动以达到定位目的。最佳地,所述固定组件500还包括底板5223,其与夹板522之间的距离恰能容纳外连接端531(即其间距与外连接端531厚度相当),从而使得在上述限位方向上肢体摆动机构100与固定组件500牢固地限位连接。当然,底板5223也可以不设置而是使外壳521相应设置开口而将床尾64作为底板5223而起到限位作用(即床尾64替代底板5223进行限位),使得第二连接机构530配合于第一连接机构520后,外连接端531在位移方向上被夹板522与床尾64限位而不会产生多余的活动。进而,当固定组件500被固定以后,滑块组件210在肢体摆动机构100上的位移被允许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运动。当然,两夹板522的下端还可以设有垫块523,以对外连接端531进行底部支撑,两夹板522与垫块523通过螺丝、焊接等方式固定而组成u字形状的固定结构,并且其上端开口扩大以利于配合。垫块523的高度可以依需要设置,原则上来说应第二连接机构530尽可能水平地设置,这可以通过两者尺寸关系的配合实现。

如图13所示,在更佳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机构530还包括锁紧块534和锁紧轮535,锁紧块534设置于下壳102的底板1021上,当然也可以是设置于上壳101或下壳102的其他位置上,只需要确保其与肢体摆动机构100相连接即可。锁紧块534内设有锁紧腔5341,第二连接机构530的主体533配合于锁紧腔5341内;锁紧轮535旋转地配合于锁紧块534上,并且其前端设有锁块,旋转锁紧轮535可使得其前端的锁块与主体533配合或分离,从而实现第二连接机构530与肢体摆动机构100的锁止或分离。根据患者身高不同,旋松锁紧轮535后可以对第二连接机构530与肢体摆动机构100的配合位置进行调节,使第二连接机构530伸出的长度不同,再旋紧旋松锁紧轮535即可固定两者,以匹配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如图5-8、14所示,所述肢体摆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限位装置400,限位装置400包括丝杆固定支架401、丝杆402、导向杆403、调节电机404、限位组件410和限位块。丝杆固定支架401可固设于支架103上,丝杆402和导向杆403的两端分别配合于两丝杆固定支架401上,限位组件410贯穿地配合于丝杆402与导向杆403上,调节电机404被电机固定支架4041固设于支架103上,调节电机404通过联轴器4042与丝杆402相连接以驱动限位组件410平移运动;从而,可以利用调节电机404驱动丝杆402旋转,进而使限位组件410沿导向杆403进行左右平移运动。限位组件410可以通过丝杆螺母4021和导向杆轴承4031而分别配合于丝杆402和导向杆403上,以实现上述平移运动。

限位块可以设置于滑块组件210或传动组件220上,具体位置及配合形式并不局限,只要其能同步反应滑块组件210的平移运动即可。限位组件410上设有第一限位组件,限位块上设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相配合以对肢体固定组件300沿支架的往复位移进行限位,从而对肢体摆动机构的位移幅度进行限制,以适应不同的位移幅度要求。

如图5-8所示,在较佳情况下,第一限位组件可以为限位传感器4311,第二限位组件则为磁铁4321,限位传感器4311优选为磁场传感器。首先,通过调节电机404驱动限位组件410至适当位置(即所需设置的限位位置),磁铁4321随滑块211沿支架103进行平移摆动时,当磁铁4321靠近限位传感器4311后限位传感器4311发出信号,以使得滑块211停止并反向运动。

如图14所示,在更佳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支架4312,而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阶213,限位台阶213可以设置于连接固定块212上,限位台阶213与限位支架4312相配合以进行机械限位。即,当上述的传感限位失灵后,仍可以通过上述机械限位进行补充限位,以避免超出预期的摆动幅度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当然,物理限位与传感限位之间可以允许一定量的行程间隔,以期更好地保护电机、限位装置等部件,这可以通过物理限位与传感限位的相对设置位置(距离)来实现。此外,上述物理限位也可以配合电机控制而单独使用,即当其物理限位后电机电流增大,通过对于电机电流的监测而控制其停止并反向转动从而使滑块211进行反向运动。

如图5、15所示,所述肢体摆动机构100还包括复位传感器109,复位传感器109设置于支架103前端;复位传感器109同样优选为磁场传感器,复位传感器109可以与作为第二限位组件的磁铁4321相配合以对滑块211的前端位移进行限位,在初始复位时及后续摆动中对滑块211的前端位移位置进行限定。当然,也可以是在滑动组件210上设置另外的第二磁铁4322,以作为专与复位传感器109的部件。

本发明的肢体摆动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滑块组件210相连接的肢体固定组件300,肢体固定组件300包括肢体固定主体310和设置于其上的连接件320,肢体固定主体310用于固定肢体,而连接件320则用于将肢体固定主体310连接至滑动组件210上。

如图16、图17a-b所示,所述肢体固定主体310包括外壳311和内衬312,内衬312可以是泡沫等软质材料制成,肢体固定主体310还包括若干个可用于固定肢体的搭扣带313。所述连接件320则可以包括连接板321、轴套322和转轴323,连接板321与肢体固定主体310相固接,轴套322设置于连接板321上,转轴323一端配合于轴套322内、另一端配合于滑块组件210上,从而使得肢体固定主体310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滑动组件210上,避免摆动中的损伤。

为使肢体固定组件300与滑动组件210配合牢固,在转轴323配合于滑块组件210上可以通过拧紧紧定螺钉324使得两者连接牢固;当然,这样也可以使得肢体固定组件300易于更换,只需旋松紧定螺钉324即可。

具有可拆卸肢体摆动装置的床,其可以由床头、护栏、床尾64、床身65、床板63以及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等部件组成,固定组件500固定于床尾64处的床身65上,或者是直接固定于床尾64上亦可,但前者因连接强度更高而更具实用性;肢体摆动机构100可拆卸地配合于固定组件500上,当两者配合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患者躺卧后按图3a、3b所示的过程可以对其下肢进行摆动;不使用时,可以将肢体摆动机构100从固定组件500上分离并单独收纳,固定组件500因体积较小并不影响床基本功能的使用。当然,上述床的各个组成部件也不是必须的,在可选情况下可以省去护栏等非核心组件。肢体摆动机构100和固定组件500的相关结构可以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床尾64上可以设置插座62,而肢体摆动机构100上相应地设置插口61,从而使得肢体摆动机构100可以通过另外的电源连接线从插座62完成取电操作;即,将肢体摆动机构100的电源连接线分离地设置,利于收纳、使用。

上电时,滑块组件210做复位运动,复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磁铁4322时,复位运动停止。限位时,限位传感器4311先检测到磁铁4322,理应换向运动,但是如果电器故障没有换向而是继续前行,直到限位台阶213与限位支架4312相接触,机械限位起作用,以阻止滑块211继续前行。

进行肢体摆动时,可以一手拿肢体摆动组件100,另一手将患者脚部提起,然后将肢体摆动组件100的第二连接机构530的头部按照图12中的步骤:(a)对准,(b)插入,(c)下移,从而完成肢体摆动组件100的定位。再将病人的脚慢慢放下,松开锁紧轮535,移动肢体摆动组件100至病人脚与肢体固定组件300位置合适,将锁紧轮535拧紧,搭扣带313将病人的脚牢牢绷住。通过电源连接线将插口61与床尾64中的插座62相连。最后设置摆动幅度,即限位块的位置。

这样,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工作。工作时见图3a、3b所示。

该肢体摆动装置工作可以有定时模式与手动模式:

1,定时模式:设定摆动时间,按开始键,到时间自动停止。

2,手动模式:按开始键开始工作,按停止键结束。

结束时滑块组件210停在复位的位置,以方便下次工作。

工作结束后,拔下电源连接线,松开搭扣带313,一手拿肢体摆动组件100,另一手将病人脚提起,再将肢体摆动组件100提起以从固定组件500中拔出,最后将病人脚放下,收藏好肢体摆动组件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