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629发布日期:2020-08-14 16:47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胃起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



背景技术:

胃瘫或肠瘫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类疾病,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主要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饮食调节,建议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运动调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第三、可以应用胃肠动力药,比如常用的新络钠、吗丁啉等。此外还有中医类的疗法,比如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包括应用中成药或汤药进行治疗;还包括针灸治疗,针灸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一部分作用便是促进胃肠蠕动。

然而,由上述各类治疗方式可知,目前关于对胃瘫或肠瘫的治疗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或外部物理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存在风险,且药物不是对每个患者都能适用,通过外部物理治疗见效缓慢,对胃瘫或肠瘫较轻的患者比较适用,因而在肠胃内部进行直接物理治疗,即采用物理方式对胃肠治疗的方式很少,专利公开号为cn203252684u公开了《一种胃部止血钛夹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虽然钛夹能完全置于患者体内,但当患者具有胃瘫或肠瘫时,不能直接对肠胃的起搏点给予刺激,即采用物理方式对胃肠进行治疗。

关于起搏点,胃蠕动受胃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控制,胃的基本电节律起源于胃大弯的上部,沿纵行肌向幽门方向传播,其传播速度由胃大弯向幽门逐渐加快,胃大弯的平滑肌即为胃起搏点,而小肠电起搏点位于十二指肠近端内侧壁。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它可以实现通过微弱电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给予直接的物理电击刺激,相比于药物治疗更保险,适用范围更广,治疗效果显著。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包括钛夹总体、安装在所述钛夹总体端部并可夹持在患者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的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个一体连接、上端开设有卡口并关于夹体对称设置的夹片,一对所述夹片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连接有电极片,所述钛夹总体内部安装有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一对电极片分别连接,一对所述夹片夹持在患者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时,一对电极片均与夹持点接触,所述供电单元与一对电极片通路使得电极片对夹持处做功,从而给予所述夹持处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钛夹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滞留装置和取出装置,所述夹头与滞留装置远离取出装置一端连接,所述取出装置后拉控制所述滞留装置使得夹头完成夹持操作,继续后拉所述取出装置使其与滞留装置分离,使得滞留装置和取出装置分别位于体内和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滞留装置包括芯轴、开凿在芯轴上用于卡接所述夹头的安装槽;还包括依次套接在芯轴外侧并沿芯轴长度方向滑动的夹套、夹座和卡套,所述卡套位于靠近夹头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取出装置包括钛夹钳头、位于钛夹钳头外侧的钳管以及置于钛夹钳头内侧的拉座,所述拉座与芯轴连接并置于夹套内侧,所述钳管套接在夹套外侧并抵在所述夹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安装在芯轴内部的微型电池以及从微型电池引出的两个电线,所述电线远离微型电池的一端与电极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电池和电线的外端均包裹有耐强酸保护套,有效保护微型电池和电线,使胃内强酸不易影响到微型电池和电线的正常使用,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微型电池内部物质泄露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电线从微型电池引出后从一对夹片外侧贯穿所述夹片后与电极片相连,限制电线的引出方向,使电线不易影响到一对夹片夹持操作的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和夹片间设置有多个沿夹片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条形块,且条形块的两侧面分别与夹片和电极片相连接,通过条形块与夹片间产生的缝隙,使夹片表面凹凸不平,增大夹片夹持时的摩擦,使夹片夹持时不易脱落,有效保证夹持时电极片与起搏点紧密接触,从而有效保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的电击效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微弱电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给予直接的物理电击刺激,相比于药物治疗更保险,适用范围更广,治疗效果显著。

二、滞留装置和夹头置于患者体内后,可与外界无连接完全脱离,极为方便简单,不易影响到患者的活动。

三、耐强酸保护套对微型电池和电线密封包裹,不易影响他们的正常使用,同时又有效避免微型电池内物质的泄露,以及电线的漏电,另外,滞留装置和夹头在体内停留5-10天可自然脱落并排出体外,不会一直停留在体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四、条形块间的间隔使得夹片表面呈凹凸状,增大夹片与夹持点间的摩擦,使夹片不易脱落,有效保证夹持时电极片与起搏点紧密接触,从而有效保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的电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夹头和滞留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微型电池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夹头和滞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钛夹总体、11取出装置、12滞留装置;

111钳管、112钛夹钳头、113拉座;

121夹套、122夹座、123卡套、124芯轴、125安装槽;

2夹头、21夹片;

3供电单元、31微型电池、32电线、33耐强酸保护套;

4电极片、41条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一种胃镜下放置的胃肠道电起搏器,包括钛夹总体1、安装在钛夹总体1端部并可夹持在患者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的夹头2,夹头2包括两个一体连接、上端开设有卡口并关于夹体1对称设置的夹片21,其特征在于,一对夹片2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连接有电极片4,钛夹总体1内部安装有供电单元3,供电单元3与一对电极片4分别连接,一对夹片21夹持在患者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时,一对电极片4均与夹持点接触,供电单元3与一对电极片4通路使得电极片4对夹持处做功,从而给予夹持处刺激。

请参阅图5,钛夹总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滞留装置12和取出装置11,夹头2与滞留装置12远离取出装置11一端连接,取出装置11后拉控制滞留装置11使得夹头2完成夹持操作,继续后拉取出装置11使其与滞留装置12分离,使得滞留装置12和取出装置11分别位于体内和体外。

请参阅图5,滞留装置12包括芯轴124、开凿在芯轴124上用于卡接夹头2的安装槽125,芯轴124包括设置于其头部的卡座,供上述卡口吻合卡接;还包括依次套接在芯轴124外侧并沿芯轴124长度方向滑动的夹套121、夹座122和卡套123,卡套123位于靠近夹头2的一侧,取出装置11包括钛夹钳头112、位于钛夹钳头112外侧的钳管111以及置于钛夹钳头112内侧的拉座113,拉座113与芯轴124连接并置于夹套121内侧,钳管111套接在夹套121外侧并抵在夹座122上,钛夹钳头112和钳管111为现有技术钛夹钳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2和图4,供电单元3包括安装在芯轴124内部的微型电池31以及从微型电池31引出的两个电线32,微型电池31输出微弱不易对人体有伤害的电流,电线32远离微型电池31的一端与电极片4固定连接,微型电池31和电线32的外端均包裹有耐强酸保护套33,有效保护微型电池31和电线32,使胃内强酸不易影响到微型电池31和电线32的正常使用,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微型电池31内部物质泄露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请参阅图1和图6,电线32从微型电池31引出后从一对夹片21外侧贯穿夹片21后与电极片4相连,限制电线32的引出方向,使电线32不易影响到一对夹片21夹持操作的进行。

请参阅图2,电极片4和夹片21间设置有多个沿夹片21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条形块41,且条形块41的两侧面分布与夹片21和电极片4相连接,通过条形块41与夹片21间产生的缝隙,使夹片21表面凹凸不平,增大夹片21夹持时的摩擦,使夹片21夹持时不易脱落,有效保证夹持时电极片4与起搏点紧密接触,从而有效保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的电击效果。

手术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钛夹钳将本装置送入患者内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握紧钛夹钳手柄,钛夹钳头112在钳管111内向后拉,钳管111将卡套123和夹套121向前推进,当卡套123移动至与芯轴124头部卡座处,一对夹片21头部交叉,将交叉后的一对夹片21对准胃部夹持点;再握紧钛夹钳手柄,卡套123和夹套121继续向前推进,当芯轴124的卡座与卡口吻合连接,交叉后的一对夹片21夹紧上述胃部大弯侧或十二指肠近端起搏点处,电极片4与夹持点接触,微型电池31通过电线32为电极片4供电对夹持点做功,持续性对夹持点给予电击刺激,从而对患者的胃瘫或肠瘫状态给予治疗;最后再握紧钛夹钳手柄,钛夹钳头112在钳管111内继续后拉,拉座113与芯轴124拉断脱开,滞留装置12和夹头2留在胃肠部,直至与夹持点脱落排出体外。

夹头2和滞留装置12在体内停留大概5-10天,通过耐强酸保护套33密封微型电池31,5-10天左右排出体外,因而微型电池31不易对人体产生影响,有效实现了对患者肠胃的直接物理接触治疗,通过微弱电流对患者肠胃起搏点给予直接的物理电击刺激,相比于药物治疗更保险,适用范围更广,治疗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