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491发布日期:2020-09-08 12: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人体颈椎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很多人受职业病的困扰,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吹空调引起的颈椎关节疼痛。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中医学手段不再单单局限于“望闻问切”,中医学理念也渐渐开始通过一些科学数据来进行支撑和验证。

而目前的针对人体颈椎的检测大多技术体系单一、适用性有限,无法做到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从而提出恰到好处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其能够快速、精准地采集人体颈椎经脉上的温度值、电阻值及可承受压力值,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监测还还能够针对人体颈椎穴位进行综合理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包括多条采集带、设置于采集带上的多个穴位数据采集探头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模块、电源、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所述采集带由绝缘弹性材料制得且两端设置有皮肤电极,所述皮肤电极和穴位数据采集探头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穴位数据采集探头包括电极片、芯片式温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传动部件和与传动部件连接的气动部件,所述电极片和芯片式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传动部件的前端,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传动部件和气动部件之间。

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通过采集带上的皮肤电极和穴位数据采集探头上的电极片、芯片式温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快速对人体颈椎经脉上的穴位间经络电阻、穴位皮肤表面温度、穴位受力疼痛时的压力值进行精准测量,其中采集带呈条状可紧密贴合于人体皮肤表面,用于固定皮肤电极和各穴位数据采集探头,气动部件和传动部件的设置不仅可以推动芯片式温度传感器与皮肤的紧密贴合而形成近似于真空的检测环境以减小测量误差,还可以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的紧密贴合而减小界面电阻以提高电阻测量的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施加外力来快速测量出穴位受力疼痛时的压力值,控制器可对检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储存,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带为三条,且分别沿人体督脉和对称于督脉的两条足太阳膀胱经或颈椎夹脊穴位带分布,可覆盖人体颈椎主要穴位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穴位数据采集探头对应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或颈椎夹脊穴位带上的穴位设置,这样即可测量任意穴位间的经络电阻。

作为优选,所述皮肤电极与控制器中的电源和电流表串联,与人体皮肤贴合后组成闭合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皮肤电极和电极片的本体采用银纳米线和导电填料制得,且其表面设有石墨烯喷涂层,其弹性较强,且石墨烯喷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抑菌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皮肤电极和电极片的表面设置有仿皮肤纹路,可增大粗糙度,进一步减少电极片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界面电阻。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中心开设有凹槽,所述芯片式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极片的中心凹槽内,这样可使芯片式温度传感器和电极片的工作互不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动板和连接在传动板一侧的传动杆,所述芯片式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传动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上,所述电极片环套在传动杆的圆柱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气动部件为带有微型气泵的气囊。

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前述的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智能移动终端、安装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app,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和app可用于接收和显示控制器传输的检测数据,还可用于向控制器发出操作控制指令。

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采集装置对人体颈椎穴位数据进行收集和储存,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智能移动终端的app上以生成人体颈椎大数据报告,同时用户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app选择增压功能,对探头施加压力对穴位点进行按压,达到按摩/物理震动功能,另外用户还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app选择电刺激模式,控制电源发出低频电压脉冲,刺激人体皮肤、肌肉、直觉神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的有益效果:通过采集带上的皮肤电极和穴位数据采集探头上的电极片、芯片式温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快速对人体颈椎经脉上的穴位间的经络电阻、穴位皮肤表面温度、穴位受力疼痛时的压力值进行精准测量,并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上的app生成人体颈椎大数据报告,还可对人体颈椎穴位进行按摩、电刺激等综合理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穴位数据采集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1为采集带,2为穴位数据采集探头,3为控制器,4为皮肤电极,5为电极片,6为芯片式温度传感器,7为薄膜压力传感器,8为传动部件,9为气动部件,10为石墨烯喷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包括多条采集带1、设置于采集带1上的多个穴位数据采集探头2和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包括电路模块、电源、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所述采集带1由绝缘弹性材料制得且两端设置有皮肤电极4,所述皮肤电极4和穴位数据采集探头2与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穴位数据采集探头2包括电极片5、芯片式温度传感器6、薄膜压力传感器7、传动部件8和与传动部件8连接的气动部件9,所述电极片5和芯片式温度传感器6设置于传动部件8的前端,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7设置于传动部件8和气动部件9之间。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中,所述采集带1为三条,且分别沿人体督脉和对称于督脉的两条足太阳膀胱经或颈椎夹脊穴位带分布,所述多个穴位数据采集探头2对应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或颈椎夹脊穴位带上的穴位设置,所述皮肤电极4与控制器3中的电源和电流表串联,与人体皮肤贴合后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皮肤电极4和电极片5的本体采用银纳米线和导电填料制得,导电填料可为石墨烯/炭黑,且其表面设有石墨烯喷涂层10,所述皮肤电极4和电极片5的表面设置有仿皮肤纹路,所述电极片5中心开设有凹槽,所述芯片式温度传感器6位于电极片5的中心凹槽内,所述传动部件8包括传动板和连接在传动板一侧的传动杆,所述芯片式温度传感器6连接在传动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上,所述电极片5环套在传动杆的圆柱面上,所述气动部件9为带有微型气泵的气囊。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前述的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3电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智能移动终端、安装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app,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和app可用于接收和显示控制器3传输的检测数据,还可用于向控制器3发出操作控制指令,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蓝牙传输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人体颈椎穴位大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温度采集:通过芯片式温度传感器与人体穴位皮肤接触,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储存和分析,芯片温度传感器通过设置于电极片中心位置,在与人体紧密贴合后,能够局部形成密闭空间,有助于皮肤温度的恒温采集。

压力值采集: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选择增压功能,气动部件对穴位数据采集探头进行整体压迫,在用户感受到探头对穴位皮肤处的挤压达到人体皮肤正常刺痛感时,停止加压,薄膜压力传感器将实时采集到的压力值x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分析储存。

穴位间经络电阻值采集:穴位间经络电阻值采用四电极法测量,即在所述采集带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皮肤电极,皮肤电极与内置于控制器中的电源和电流表相连接,当采集带与皮肤贴合,所述皮肤电极与人体皮肤充分接触后,电源通电即可形成闭合回路,再通过内置于控制器当中的电压表与穴位数据采集探头上的电极片相连接,即可测得两穴位间的经络电阻值。

大数据报告生成:智能移动终端app通过接收控制器传输的数据,对比单个穴位温度值和达人体肌肤刺痛感的最大压力值与其他穴位(对称穴位或同一经络线上相邻穴位)的有效差异、或对比单条经络上某一段相邻穴位之间的电阻值与其相邻穴位电阻值的变化大小,生成人体颈椎大数据报告。

按摩/物理震动: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选择增压功能,通过控制器对穴位数据采集探头施加压力,当压力值达到x时,停止增压,选择按摩功能和频率,探头上的传动部件开始根据所选频率进行一定的往复运动,在最大压力值x范围内,循环对穴位点进行按压,达到按摩/物理震动功能。

电刺激: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选择电刺激模式,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源发出低频电压脉冲,刺激人体皮肤、肌肉、直觉神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