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391发布日期:2020-08-14 16:4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临床麻醉中,已接受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尤其是需要维持较长时间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由于其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纯粹地吸入空气,不能满足该类患者对氧气的需求或者存在潜在缺氧的风险,往往需要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在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进行镇静或者麻醉时,出于对镇静或者麻醉的效果要求以及对环境污染的考量,需要一个与手术室环境相对隔离的呼吸通路;此外,由于消毒、铺巾的要求,需要把患者面部遮挡住,而患者需要一个稳定的通气路径,使得患者不仅可以吸入氧气,还可以通畅地呼出co2(二氧化碳)。这就使得普通病房采用的鼻导管吸氧、普通面罩吸氧或者文丘里面罩吸氧等给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而在手术室或者其他配备有麻醉机的环境中,患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麻醉通气系统获得氧气及排出co2。

现有的麻醉通气系统根据重复吸入的程度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半开放系统、紧闭系统及半紧闭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的麻醉机主流采用归属于紧闭系统或半紧闭系统的环路式通气系统,这主要是其在节约新鲜气体、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优点突出,尤其是在吸入麻醉中更是如此,使得环路式通气系统广泛运用于包括儿科在内的临床麻醉。对于已经建立人工气道(例如气管导管、喉罩等)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而言,采用现有的环路式通气系统,由于吸气和呼气的主要动力都来自麻醉机以及麻醉机的相关设计,使得气体能够在包括麻醉机在内的绝大部分气体通道中单向流动(仅仅只有患者气道、人工气道、湿热交换过滤器、弯头及相关接头等吸气与呼气的共用通道内的气体无法确保朝单一方向流动),同时通过co2吸收剂对co2清除,这就使得患者体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co2蓄积,从而可以安全地实现环路内低新鲜气流量机械通气。但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会带来很多相关问题,如:人工气道建立所致损伤、机械通气损伤、无法脱离呼吸机等;并且相当大比例的患者从临床需要上来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并非必须的,如:前臂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吸入镇静下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无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无法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来完成核磁共振检查而需要镇静等,即通过麻醉机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经呼吸面罩等相关部件组成的无创通气系统就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通气要求。但是,现有的环路式通气系统并不能恰当的适应这种情况,当患者通过现有环路式通气系统自主呼吸时,co2蓄积这一问题将变得非常显著,甚至成为临床相关应用的瓶颈。

如图1和图2所示,患者自主呼吸时,由于吸气与呼气的共用通道、气体的流体特性以及气体分子自由运动的特性使得整个环路式通气系统内除麻醉机外的气体通道中的气体都不能保证流动方向的单一确定性,特别是由于临床需要麻醉机和呼吸面罩相距较远时,需要延长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的长度,将进一步增大无效腔体积,导致患者过度的重复呼吸,进而引起患者体内co2的蓄积。患者体内paco2(动脉血co2分压)的增加会通过刺激窦神经、迷走神经对呼吸循环中枢-延髓造成影响,使得呼吸加深加快及血液循环功能变化;同时paco2增加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血中co2可以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使得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从而直接刺激呼吸中枢。这些刺激在数小时内都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兴奋作用,而配备有麻醉机的临床环境中的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往往持续时间也在数小时内。虽然机体自身能通过小幅度调控呼吸频率及呼吸运动幅度足以适应一定程度内的无效腔增加,但当无效腔的增加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不被期望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影响麻醉效果。如:对于小儿躯干部位的长时间磁共振检查中,往往要求患儿呼吸越平稳及呼吸所带来的胸腹部运动幅度越小越好,但由于检查的需要,吸气支管、呼气支管往往会被要求使用更长的长度,若因此带来过量的重复呼吸以致呼吸愈加兴奋,显然影响检查效果或者无法完成检查;为此,临床上常见是使用全凭静脉来完成这一类镇静,但静脉镇静首先要求必须建立静脉通道,不光带来技术难度,患儿接受度也不好;在小儿躯干部位的长时间磁共振检查中,使用全凭静脉持续泵注就需要特殊的可以专用于磁共振环境中的静脉输注泵,而使用全凭静脉间断推注则每隔一定时间需要中断检查来推注静脉药,且由于间断推注静脉药并不能保证患儿体内血药浓度,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发生患儿体动的风险很高;同时,长时间的静脉镇静可能导致患儿体内药物的蓄积,造成患儿复苏延迟甚至不可预估的麻醉意外发生。

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患者通过现有环路式通气系统自主呼吸时,过度重复呼吸,以致于co2在患者体内蓄积的情况,就需要采用高新鲜气流量对环路内气体进行稀释才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这将降低环路式通气系统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尤其制约了吸入麻醉药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用于解决现有临床麻醉技术中,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通过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维持自主呼吸时,无法实现低新鲜气流量通气、co2易蓄积、呼吸面罩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差及不方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包括麻醉机、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呼吸面罩以及固定装置,所述麻醉机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与呼吸面罩相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呼吸面罩。

所述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包括连接管、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所述连接管呈y型结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与呼吸面罩的通气接口连接的患者分端、与吸气支管连接的吸气分端以及与呼气支管连接的呼气分端,所述吸气分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所述呼气分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时(指患者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自主吸气),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呼气时(指患者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自主呼气),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紧固绳,所述紧固绳的第一端设有两个压紧带,两个所述压紧带固定于呼吸面罩与患者分端的连接处,两个压紧带分别位于呼吸面罩的通气接口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和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或者两个压紧带分别位于患者分端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和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每个所述压紧带上设有一个卡扣,所述紧固绳的第二端上安装有调节紧固绳长短的调节扣,所述调节扣上连接有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座,所述卡扣与卡座卡接时,所述卡座的座底紧贴于呼吸面罩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有效减少重复吸入呼出气体量,减小无效腔体积,使得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在保持自主呼吸时,依然可以通过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实现平稳地持续低新鲜气流量通气,尤其是低新鲜气流量吸入镇静或者麻醉;通过使患者与呼吸面罩及固定装置接触位置受力分散稳定,减轻患者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减少或避免了对患者带来额外损伤,且单人即可简单方便地完成呼吸面罩固定与拆除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膜片,两个第一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一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吸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吸气通道打开,所述第一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第一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膜片,两个第二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二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呼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呼气通道打开,所述第二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第二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

可选地,所述吸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一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与吸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吸气分端的内壁;所述呼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二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与呼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二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呼气分端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v型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活动部及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膜片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一活动部绕第一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两个第一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一限位件的圆周周长;所述第二v型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活动部及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膜片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二活动部绕第二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二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两个第二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二限位件的圆周周长。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远离第一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远离第二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可选地,所述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均为波纹管或螺纹管,所述吸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吸气端接口,所述呼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呼气端接口,所述吸气端接口及呼气端接口上分别设有区分标识。

可选地,所述卡座包括座底、座体和按压件,所述座体垂直安装在座底上,所述按压件通过按压件连接部与座体的顶端连接,所述座体远离调节扣的侧壁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卡槽,所述卡扣沿对应卡槽伸入座体内,并与座体内的锁紧机构卡接锁紧,所述按压件受力能够绕按压件连接部向下翻转触发锁紧机构使得卡扣处于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为两个,且两个锁紧机构对称设置,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第一端的弹片窄部和第二端的弹片宽部,所述弹片窄部通过支撑柱与座底连接,所述弹片窄部上设有下压柱,所述弹片宽部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接柱,所述下压柱位于支撑柱和卡接柱之间,所述下压柱高于卡接柱,所述按压件受力向下翻转与下压柱顶部相抵触,并通过下压柱带动弹片翻转下行使得卡接柱与卡扣脱离。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卡片,所述卡片前端的两侧设有导向部,所述卡片与导向部沿对应卡槽伸入座体内,并通过卡片后端的连接片限制卡片过度伸入座体,且所述卡片上设有与卡接柱配合的卡孔,所述卡孔位于导向部与连接片之间;同一卡片上的两个导向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弹片宽部的宽度,且同一卡片上的两个导向部之间的间距大于对应弹片窄部的宽度,所述导向部包括首尾相连的导向边和限位边,所述导向边倾斜设置,所述限位边垂直于卡片设置,所述导向边随卡扣伸入卡槽逐渐下压弹片宽部直至导向边和限位边脱离弹片宽部,所述弹片自动复位带动卡接柱穿过卡孔,所述卡片的两个导向部分别位于弹片窄部两侧。

可选地,所述卡槽为倒u型结构,且该倒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座底,所述卡片、导向部布局分布与卡槽形状相配合,所述弹片处于初始复位状态时其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卡槽顶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稳定,生产制造方便,成本低,合理的结构布局使得整个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在患者进行自主呼吸时极大程度地确保了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的相对独立,避免过多的重复呼吸;使得患者可以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连接上现有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包括专用于磁共振环境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及呼吸面罩就能进行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完成长时间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尤其是对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时;不仅操作简单,还带来相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吸入麻醉便能达到静脉麻醉的效果,无须建立静脉通道,较长时间镇静、麻醉后无体内蓄积,可以快速复苏,减少患者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后需要在医院或复苏室内滞留时间及监护时间。同时卡扣和卡座间卡接快速方便,能够快速实现麻醉专用的呼吸面罩的固定,单人即可完成相关操作;患者与呼吸面罩及固定装置接触位置受力分散稳定,患者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小,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呼吸面罩的固定而对患者所致额外损伤;按压位于呼吸面罩外表面的卡座上的按压件即可方便的解锁卡接,拆除灵活方便,且在拆除过程中由于卡座未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减小了对局部皮肤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吸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呼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吸气时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呼气时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吸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呼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第一单向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第二单向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卡座的透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1-连接管;111-吸气分端;112-呼气分端;113-患者分端;12-吸气支管;121-吸气端接口;122-吸气端接口标识;13-呼气支管;131-呼气端接口;132-呼气端接口标识;

21-第一膜片;22-第一限位件;23-第一v型支架;231-第一连接部;232-第一活动部;233-第一固定部;

31-第二膜片;32-第二限位件;33-第二v型支架;331-第二连接部;332-第二活动部;333-第二固定部;

4-湿热交换过滤器;

5-弯头;

6-呼吸面罩;61-通气接口;

71-紧固绳;72-压紧带;73-调节扣;731-扣架;732-绕杆;

8-卡扣;81-卡片;82-卡孔;83-连接片;84-导向部;841-导向边;842-限位边;

9-卡座;91-座体;92-按压件;921-按压件本体;922-按压件连接部;93-卡槽;94-座底;95-支撑柱;96-弹片;961-弹片窄部;962-弹片宽部;97-下压柱;98-卡接柱;

10-麻醉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内”、“外”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发明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发明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医疗设备,特别是应用于临床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通过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进行通气的医疗设备。本发明是解决现有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运用于镇静或者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的患者自主呼吸时的通用性差,患者自主呼吸时易过量重复吸入呼出气体,吸入麻醉药的运用受到了限制,甚至无法实现某些操作等的临床应用问题;通过简单装置既可方便地完成呼吸面罩的固定,又能减少对患者带来不良结果。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包括麻醉机10、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呼吸面罩6以及固定装置,麻醉机10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与呼吸面罩6相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呼吸面罩6。其中,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包括连接管11、吸气支管12和呼气支管13,连接管11呈y型结构,连接管11上设有与呼吸面罩6相连接的患者分端113、与吸气支管12连接的吸气分端111以及与呼气支管13连接的呼气分端112,吸气分端111与呼气分端112管道结构对称,吸气分端111、呼气分端112及患者分端113均为与临床相应接口匹配的标准管型结构。患者分端113可以直接与呼吸面罩6连接,或者也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湿热交换过滤器4和/或弯头5与呼吸面罩6连接。吸气分端111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呼气分端112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支管12和呼气支管13可以为波纹管或螺纹管,采用该结构设计,不易打折,还能根据需要弯曲变换方向,根据需求各支管可以采用固定长度型或可伸缩调整长度型。吸气支管12设有用于与麻醉机10连接的吸气端接口121,呼气支管13设有用于与麻醉机10连接的呼气端接口131,吸气端接口121以及呼气端接口131均采用与临床相应接口匹配的标准管型结构并分别设有区分标识:吸气端接口标识122、呼气端接口标识132,以便能够明确醒目的区分、并确保与麻醉机10对应的接口连接。自然状态时,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均关闭;患者自主吸气时,在吸力起主要作用及麻醉机10内新鲜气流辅助下,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患者自主呼气时,在呼出气流作用下,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在患者通过该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自主呼吸时,由于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相反,使得患者呼出气体不能进入吸气支管12内,以及呼气支管13内的气体不能被患者吸入,从而极大量地减少了患者呼出气体与即将被吸入患者体内的气体相混合,即大量减小了无效腔体积,避免了过多的重复呼吸以致于患者呼吸系统被过度干扰、功能紊乱,维持了患者稳定的镇静及麻醉状态。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v型支架23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膜片21,两个第一膜片21分别安装在第一v型支架23的两个分支上;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与吸气分端111内壁分离使吸气支管12打开,或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与吸气分端111内壁贴合使吸气支管12关闭,实现第一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的调整;当第一单向通气阀完全关闭时,第一单向通气阀周边外沿为无缝隙地贴合于吸气分端111内壁;第一v型支架23在自然状态时,其两个分支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使得第一单向阀保持关闭;两个第一膜片21及第一v型支架23在患者自主呼吸时,受气体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单向通气阀翻转关闭或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v型支架33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膜片31,两个第二膜片31分别安装在第二v型支架33的两个分支上;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与呼气分端112内壁分离使呼气支管13打开,或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与呼气分端112内壁贴合使呼气支管13关闭,实现第二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的调整;当第二单向通气阀完全关闭时,第二单向通气阀周边外沿为无缝隙地贴合于呼气分端112内壁;第二v型支架33在自然状态时,其两个分支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使得第二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两个第二膜片31及第二v型支架33在患者自主呼吸时,受气体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单向通气阀翻转打开或关闭。采用该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吸气支管12及呼气支管13内气体流动方向的单一确定性。

如图3至图9所示,吸气分端111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一膜片21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可以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直径可以根据第一膜片21开闭要求进行设置,尽量减少对吸气时气体流动的干扰;第一限位件22的长度与吸气分端111内壁的直径相等,第一限位件22的两端与吸气分端111的内壁固定连接。呼气分端112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二膜片31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二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32可以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直径可以根据第二膜片31开闭要求进行设置,尽量减少对呼气时气体流动的干扰;第二限位件32的长度与呼气分端112内壁的直径相等,第二限位件32的两端与呼气分端112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在打开时能够尽量地减少对通过气流的阻碍,并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灵活的翻转打开或翻转关闭,便于不同状态的灵活切换,使得在打开至极限后随气流方向的改变仍然能够轻易、迅速的翻转关闭。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v型支架23包括第一固定部233、两个第一活动部232以及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两个第一连接部23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活动部232与第一固定部233过度相连;两个第一活动部232可以采用减薄设计,从而使得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之间能够相对翻折;两个第一膜片21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上(内侧面或外侧面均可),这就使得两个第一膜片21能够灵活稳定地绕第一固定部233翻转;第一固定部233的内侧面与第一限位件2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233与两个第一活动部232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一限位件22的圆周周长,即第一限位件22的外围在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时都不会被完全包覆住,也就确保了两个第一膜片21始终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第二v型支架33包括第二固定部333、两个第二活动部332以及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两个第二连接部33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活动部332与第二固定部333过度相连;两个第二活动部332可以采用减薄设计,从而使得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之间能够相对翻折;两个第二膜片31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上(内侧面或外侧面均可),这就使得两个第二膜片31能够灵活稳定地绕第二固定部333翻转;第二固定部333的内侧面与第二限位件3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333与两个第二活动部332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二限位件32的圆周周长,即第二限位件32的外围在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时都不会被完全包覆住,也就确保了两个第二膜片31始终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采用该结构设计,结构连接稳固,既能避免单向通气阀上两个膜片靠拢完全贴合,又能使得两个膜片可以灵活翻转。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膜片21、第二膜片31可以为薄片,且形状结构与对应的吸气分端111、呼气分端112内壁相匹配,从而可以实现吸气支管12、呼气支管13的关闭。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膜片21和两个第二膜片31可以为半椭圆形结构。两个第一膜片21关闭至极限位置时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21远离第一v型架23的一端(即半椭圆顶点)相互接触;两个第二膜片31关闭至极限位置时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31远离第二v型架33的一端(即半椭圆顶点)相互接触。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单向通气阀的膜片能够灵活翻转以及复位关闭相应单向通气阀,同时又不会出现过度翻转而无法复位;既有利于增大气体有效通气管径,又能确保膜片可以轻易分开复位。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当采用塑料时,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当采用金属材料时,可以采用铝;高密度聚乙烯以及铝均具有抗形变强度较高、密度较低且无毒等优点,既能保证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的强度,同时受力又能灵活翻转。第一v型支架23和第二v型支架33由塑料制成,该塑料可以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弹性较好且无毒等优点,各膜片可以通过粘接方式与对应v型支架的连接部相连接;由于各v型支架的弹性性能,既能使得各单向通气阀的膜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又能确保各单向通气阀受力时可以灵活翻转打开,还能在通气过程中辅助各膜片翻转复位以关闭相应的单向通气阀。连接管11的管道部分、吸气端接口121以及呼气端接口131由塑料制成,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乙烯具有无毒、室温下化学稳定性好及容易加工成型等优点,在形态稳定的同时可以确保该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能够方便的与临床运用中相应部件可靠连接。吸气支管12及呼气支管13的波纹管或螺纹管部分由塑料制成,可以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延伸性及无毒等优点,使得该部分可以适度的弯曲、伸缩,同时又不易打折。

如图3、图4、图10至图15所示,固定装置包括紧固绳71、压紧带72、卡扣8、卡座9和调节扣73。呼吸面罩6置于患者面部相应部位,呼吸面罩6上设有通气接口61,通气接口61可以直接与患者分端113连接,或者根据需要通气接口61与患者分端113间可以加用湿热交换过滤器4和/或弯头5,各相连接口处均为临床常用标准规格接口。当通气接口61直接与患者分端113连接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呼吸面罩6,其通气接口61与患者分端113可以为外套或者内嵌方式连接;紧固绳71的第一端设有用来固定通气接口61或者用来固定患者分端113的两个压紧带72,当呼吸面罩6采用通气接口61外套于患者分端113时,两个压紧带72分别位于通气接口61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和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当呼吸面罩6采用通气接口61内嵌于患者分端113时,两个压紧带72分别位于患者分端113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和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每个压紧带72上设有一个卡扣8,卡扣8由卡片81、卡孔82、导向部84及连接片83组成,卡扣8通过连接片83与压紧带72相连。紧固绳71的第二端上安装有调节紧固绳71长短的调节扣73,调节扣73上连接有与卡扣8卡接配合的卡座9,当两个卡扣8都与卡座9卡接时,压紧带72由于材质本身弹性的原因而自然包绕固定在通气接口61或患者分端113的两侧,且由于压紧带72的长度适中使得卡接后的卡座9及压紧带72与紧固绳71连接处分别位于呼吸面罩6的外表面两侧而不与患者面部皮肤直接接触。其中,调节扣73包括扣架731,扣架731可以为方框结构,扣架731上设有绕杆732,紧固绳71的第二端由扣架731的第一侧伸入并绕过绕杆732后再由扣架731的第一侧伸出,实现紧固绳71长度的灵活调节,卡座9与扣架731远离紧固绳71的一端相连。

患者分端113、湿热交换过滤器4及弯头5的各接口都采用临床标准化规格,即患者分端113、湿热交换过滤器4及弯头5的各接口的内径、外径都为固定值,且该内径与外径的差值较小,从而使通气接口61与患者分端113(或者湿热交换过滤器4、弯头5)连接的连接处外径也相对固定,即连接处外径随呼吸面罩6类型及大小型号变化而长短变化相差小。当通气接口61外套于患者分端113时,连接处外径为通气接口61外径;当通气接口61内嵌于患者分端113时,连接处外径为患者分端113外径。而压紧带72的长度固定、适中,使得其包绕通气接口61或患者分端113时,可以确保卡座9及压紧带72与紧固绳71连接处分别位于呼吸面罩6的外表面两侧而不与患者面部直接接触,不会出现因连接处外径过小而造成卡座9或者压紧带72同紧固绳71连接处的位置大幅度移动的情况,避免直接压迫患者皮肤,同时确保该固定装置不会由于连接处外径过大无法使用,使得该固定装置具有适用于不同类型及大小型号的呼吸面罩6的通用性。

压紧带72由有一定厚度的无毒塑料制成,可以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使得压紧带72具有弹性但不能被拉伸或收缩,两个压紧带72在自然状态下相互紧靠,在受力时两个压紧带72可以分开并保持相互靠拢的趋势,从而使得该固定装置比较稳定的固定于呼吸面罩6上,并且可以不用断开呼吸面罩6与患者或者与患者分端113的连接即可直接安装。紧固绳71为扁平有一定宽度的绳结构,可以采用无毒塑料制成,受重力或者其他作用力可以发生弯曲形变但不能被纵向拉长或收缩,紧固绳71的中段绕患者枕部与颈部交界处而包绕患者,通过调节扣73可以调整紧固绳71的长度,使得呼吸面罩6与患者面部稳定贴合,整个紧固绳71与患者接触部分有柔软的海绵套包绕,使得患者的局部受压减小而保护患者的皮肤。

如图3、图4,图10至图15所示,卡座9包括座体91、按压件92和座底94。座体91为一空心圆柱状结构,座体91远离调节扣73的侧壁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卡槽93,座体91的壁厚度采用非均匀设计,靠近卡槽93处采用有一定厚度设计,余为薄壁设计;按压件92通过按压件连接部922与座体91顶端连接,自然状态时按压件92与座体91的轴心线垂直,且按压件本体921受力可以通过按压件连接部922绕连接处翻转;座底94与座体91底部垂直相连,座底94在使用时将紧贴呼吸面罩6外表面。卡槽93可以为倒u型结构,且该倒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座底94,卡片81、导向部84布局分布与卡槽93形状相配合,使得卡扣8可以稳定地伸入对应的卡槽93内,且由于座体91的侧壁靠近卡槽93处有一定厚度,使得卡扣8可以沿固定的路径进入卡槽93内而不会发生偏摆,且由于连接片83的宽度大于卡槽93倒u型结构的顶部横边宽度而使卡扣8伸入座体91内的长度受到限制。两个卡扣8沿相应的卡槽93伸入座体91内,并与座体91内的锁紧机构相卡接,每个卡扣8对应设置一个锁紧机构,两个锁紧机构对称设置。锁紧机构包括弹片96、下压柱97和卡接柱98,弹片96通过支撑柱95安装在座体91内,支撑柱95垂直固定于座底94上,支撑柱95与按压件92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按压件92的翻转不会被支撑柱95所阻碍。弹片96的第一端固定于支撑柱95上,未卡接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弹片96垂直于支撑柱95,弹片96可以绕与支撑柱95的连接点翻转。弹片96包括第一端的弹片窄部961和第二端的弹片宽部962,弹片窄部961和弹片宽部962为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的矩形结构,弹片窄部961的宽度小于倒u型卡槽93顶部横边的宽度,弹片宽部962的宽度大于倒u型卡槽93顶部横边的宽度;通过弹片96中心线并与弹片96垂直的纵向面与倒u型卡槽93顶部横边的中点相交,即保证卡槽93顶部横边位于弹片96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正上方;弹片96处于初始复位状态时,弹片96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卡槽93顶部横边所在的平面高度,使得沿横边进入的卡片81位于弹片96正上方,从而使得卡扣8进入卡槽93时,导向部84能够与弹片宽部962准确对位接触。弹片窄部961沿弹片96中心线上垂直安装有下压柱97,下压柱97的顶部在自然状态时靠近按压件本体921,当按压件本体921受力向下翻转时可以给予下压柱97向下的压力;弹片宽部962沿弹片96中心线上垂直安装有与卡扣8卡接配合的卡接柱98,卡接柱98可以为圆柱体,卡接柱98直径小于倒u型卡槽93顶部横边长度;下压柱97位于支撑柱95和卡接柱98之间,且下压柱97高度大于卡接柱98高度,按压件本体921受力向下翻转下压下压柱97时,下压柱97受力带动弹片96翻转下行,可以使导向部84高于弹片宽部962,卡接柱98与卡扣8脱离。卡片81为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与连接片83相垂直的两长边上远离连接片83的一端分别垂直设有一呈直角三角形的导向部84,导向部84以直角边固定于卡片81上,导向部84的另一直角边为限位边842,限位边842长度大于卡接柱98高度,导向部84的斜边为导向边841,卡片81和两个导向部84呈与卡槽93相匹配的倒u型布局;卡片81上设有与卡接柱98配合的圆形卡孔82,卡孔82位于导向部84与连接片83之间,卡孔82直径大于卡接柱98的直径,且不会阻碍卡接柱98沿卡孔82灵活滑动。卡扣8沿卡槽93逐渐伸入座体91时,导向边841会逐渐向下压弹片宽部962,弹片宽部962被下压到极限位置时卡接柱98与卡孔82对中,导向部84的继续伸入直至导向边841与弹片宽部962脱离后,使得限位边842迈过整个弹片宽部962,弹片宽部962将因对其向下的压力消失而翻转复位,卡接柱98则穿过卡孔82,而使得卡扣8卡接固定;限位边842及卡接柱98均能使得卡扣8不会意外从卡槽93中脱出,连接片83和卡接柱98均能使得卡扣8不会过度伸入座体91,卡接柱98还能限制卡扣8卡接后左右摆动。按压件本体921受力向下翻转,触发锁紧机构使得卡扣8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可以将卡扣8从卡槽93中拔出。

按压件连接部922由无毒塑料制成,可以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使得按压件连接部922具有弹性但不能被拉长或收缩,按压件本体921受力可以通过按压件连接部922绕连接处翻转。弹片96由无毒塑料制成,可以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使得弹片96具有弹性但不能被拉长或收缩,弹片96受力可以沿其固定点翻转。卡座9的其余部位及卡扣8可以由抗形变强度高的无毒塑料制成,可以采用聚乙烯。

其工作过程为:对于已接受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准备通过该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进行低新鲜气流量下自主呼吸通气时,预先应将麻醉机10、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及呼吸面罩6(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及型号)通过相应的连接方式连接好(若有必要时,可以加用湿热交换过滤器4、弯头5等),将呼吸面罩6置于患者面部相应的位置(若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诱导时,呼吸面罩6则已在患者面部相应位置)。麻醉操作者一手将两条压紧带72分开,当通气接口61外套于患者分端113时,使两条压紧带72分别卡在通气接口61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及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或者当通气接口61内嵌于患者分端113时,使两条压紧带72分别卡在患者分端113靠近患者头顶的一侧及靠近患者下颌体的一侧。另一手将卡座9连同与之相连的紧固绳71绕过患者颈后,紧固绳71的中段包绕于患者枕部与颈部交界处,将卡座9靠近两个卡扣8,并使两个卡扣8分别穿过对应的卡槽93伸入座体91内,导向边841将向下压弹片宽部962而使得弹片96向下翻转,直至限位边842迈过整个弹片宽部962,使得弹片96自动向上复位,卡接柱98正好对准卡孔82正中并伸入卡孔82,使卡扣8与卡座9卡接,再通过调节扣73调整紧固绳71的长度,即可由单人方便地操作完成对呼吸面罩6稳定地固定。呼吸面罩6固定后,呼吸面罩6将紧密贴合于患者面部相应部位。患者自主吸气时,第一单向通气阀(主要是两个第一膜片21受力)在吸力以及麻醉机10内新鲜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靠拢而打开第一单向通气阀,并通过第一限位件22阻止两个第一膜片21表面完全贴合,混合气体(可含吸入麻醉药)经吸气支管12沿着吸气分端111进入连接管11,并经患者分端113进入呼吸面罩6供患者吸入;同时,两个第二膜片31则在吸力以及第二v型支架33固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共同作用下翻转远离而关闭第二单向通气阀,避免患者吸入呼气支管13内的呼出气体。当患者自主呼气时,呼出气体经呼吸面罩6,由患者分端113进入连接管11,两个第一膜片21在呼出气流以及第一v型支架23固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共同作用下翻转远离而关闭第一单向通气阀,避免呼出气体进入吸气支管12内;同时,两个第二膜片31则在呼出气流的作用下翻转靠拢而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并通过第二限位件32阻止两个第二膜片31表面完全贴合,呼出气体经呼气分端112沿着呼气支管13排出而进入麻醉机10,待完全清除co2并混合新鲜气流后随患者自主吸气而进入吸气支管12。如此,随患者自主呼吸而重复以上过程,通过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在患者自主呼吸过程中不断循环翻转改变相应单向通气阀的开闭状态,确保吸气支管12及呼气支管13内气体流动方向的单一确定性,即使得整个通气系统中除吸气与呼气的共用通道外的气体输送腔道内的气体都能朝单一确定方向流动。当需要拆除该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时,首先拆除固定装置,按压按压件本体921,使下压柱97受力带动弹片96向下翻转直至导向部84高于弹片宽部962,同时卡接柱98从卡孔82内完全退出,使得卡扣8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将卡扣8从卡槽93中拔出即可使卡扣8与卡座9脱离,之后将卡座9连同与之相连的紧固绳71绕患者颈后退出,即可由单人完成固定装置的拆除,之后将呼吸面罩6从患者面部移除就可完成该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的拆除。

本发明通过低成本且容易实现的结构设计使得患者通过该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自主呼吸时,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在吸气或呼气时开闭状态相反,大量减少了无效腔体积,极大量的避免了患者重复吸入呼出气体,实现了同经现有的环路式通气系统机械通气时对于患者重复呼吸而言基本等同的气体流通状况,即使得经环路内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下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成为了可能,消除了非必须情况下的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及机械通气而对患者所致的不良后果;避免了气体浪费,尤其是麻醉药的浪费,减少了成本和环境污染,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能充分保证未建立人工气道而采用吸入麻醉药镇静或者麻醉的患者得到平稳的镇静、麻醉效果;确保患者长时间镇静、麻醉过程中自主呼吸的平稳,使得患者可以通过防重复呼吸的呼吸回路连接上现有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及呼吸面罩就能进行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完成长时间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尤其是对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时;能够充分利用吸入麻醉的优点,无须建立静脉通道,长时间镇静、麻醉后无体内蓄积,有利于患者快速复苏,提高麻醉安全性;还通过结构简单的固定装置,使呼吸面罩稳定固定于患者面部,并且卡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灵活,单人即可完成其安装与拆除;患者与面罩及紧固绳所接触的位置都分散受力,减轻患者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减少或避免压痕及压疮产生的可能;可以通用于各种类型及大小型号的麻醉专用的呼吸面罩的固定。此外,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该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可以直接提供稳定的、安全的条件供患者机械通气,亦可以方便地实现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间的转换,当采用该系统进行自主呼吸通气的患者需要更改为机械通气时,只需先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将与呼吸面罩相连接的接口直接连接在人工气道的相应接口上,打开机械通气开关即可转换到机械通气模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