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88073发布日期:2020-07-24 16:3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黄芪当归的中药膏滋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血两虚是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治当气血双补。传统中医经典名方制剂“当归补血汤”始载于金•李东垣著《内外伤辨惑论》,原方描述:“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方用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上件罳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具补气生血等功效,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现代医学研究例如:王燕平等在《中草药》(2002,33(2):138~138)中记载的“在当归补血汤中不同组分对正常及血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宁炼等在《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50~53)中记载的“当归补血汤促进造血功能的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均证实其具有改善血液系统功能,调节免疫力、保肝、抗氧化等作用,也可用于各种癌症病人术后调理。然而,当归补血汤仅具有补气生血作用,结合现代疾病免疫力低下症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因此,当归补血汤仅解决体质虚弱、睡眠障碍、全身无力等症,但对于食少纳差、营养不良等上尚存在不足。膏方一般由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传统中医药膏方在我国有超过2000年的用药历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对健康要求的提高,膏方在现代社会的保健应用更加的广泛,但膏方的传统制备方法需要加入大量的糖类,而长期使用含糖量高的膏方对现代人来说又会加剧身体的负担。但不加蜂蜜、麦芽糖等甜味剂的中药提取液口味大多为苦、酸、涩、麻舌感等。直接服用接受度较差。而蜜糖等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膏方的口感,但阻碍了糖尿病人的应用,同时为了膏方的成型加入量多,降低了膏方的载药量,加大了膏方的日服剂量,也增加了现代人的糖类的摄入。现有无糖化膏方的制备方法里大多采用加入大量的麦芽糖醇液等液体甜味辅料作为无糖型辅料,但其加入量多与传统膏方蜂蜜、蔗糖等的加入量一致,通过此种方式以掩盖中药的不良口感。但膏方服用时间长,日服剂量大的问题阻碍了膏方的广泛应用。而木糖醇类等无糖型辅料加入量超过50%时,非常容易出现反砂情况。因此,采用现代新型甜味剂,改进中药膏方制备方法,以降低辅料比例是改善中药膏方不良口感,增加膏方载药量,降低日服剂量的有效途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采用黄芪、当归、大枣、枸杞、陈皮五味药,通过黄芪与当归两者合用阳生阴长,气旺生血,同时,再辅以枸杞、大枣和陈皮,全方共具滋补肝肾、健脾理气、益卫固表、扶正固本之效,从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主要适用于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产后气血不足、癌症放化疗后而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中药膏滋的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一种无糖型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膏滋。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黄芪25~35份、当归5~7份、大枣8~12份、枸杞5~10份、陈皮5~8份、无糖型辅料9~15份、新型甜味剂0.03~0.1份和倍他环糊精0.5~1.5份。优选的,所述中药膏滋中至少包括以下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0mg/g、黄芪甲苷≥0.45mg/g、阿魏酸≥0.05mg/g和枸杞多糖≥8.0mg/g。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按重量份数计,称取黄芪25~35份、当归5~7份、大枣8~12份、枸杞5~10份和陈皮5~8份混合后,加12~14倍水浸泡30min,进行煎煮提取,提取两次,提取时间90~120min,合并提取液;(2)浓缩:采用减压浓缩方式,浓缩中药提取液,相对密度(60~80℃)为1.15~1.20;(3)包合:称取前述提取浓缩液,置于不锈钢桶内,加入处方比例0.5~5%的倍他环糊精,进行搅拌,搅拌速度500~600转/min,搅拌时间30~60min;(4)熬膏:包合后的浓缩液倒入夹层锅中,加入处方比例15~30%的无糖型辅料,以中火进行熬制,一边熬一边搅拌并进行打泡;(5)收膏:继续熬制至相对密度1.28时,加入处方比例0.05%~0.1%的新型甜味剂,小火继续熬煮,熬至相对密度(65~80℃)为1.30~1.35,即可熄火。优选的,所述无糖型辅料采用木糖醇、麦芽糖醇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新型糖味剂采用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和或甘草甜素中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浓缩步骤中减压浓缩时压力为-0.065mpa~-0.085mpa。优选的,所述熬膏步骤中中火温度为94~97℃;搅拌转速为30~45转/min。优选的,所述收膏步骤中小火温度为85~9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括黄芪、当归、大枣、枸杞和陈皮五味药的中药膏滋,该中药膏滋在传统经典名方制剂“当归补血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知识,辅以大枣、枸杞、陈皮,开发出了一种能有效治疗气血两虚症候以及滋补肝肾、健脾理气、益卫固表、扶正固本之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0mg/g、黄芪甲苷≥0.45mg/g、阿魏酸≥0.05mg/g和枸杞多糖≥8.0mg/g,同时,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发明涉及的中药组合物利用大枣、枸杞、陈皮与黄芪、当归进行合理配伍,并采用水提工艺获取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中药组合物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充分发挥了黄芪、当归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疗效,同时确保用药安全。(3)本发明通过加入处方比列15~30%的无糖型辅料和处方比例0.05%~0.1%的新型甜味剂,即能满足口感要求,又能防止中药膏滋发生反砂的现象。无糖型辅料的加入代替传统大量的糖浆使用,使得中药膏滋能满足现代人低糖的需求。少量的无糖型辅料使用也能增加膏方载药量,降低日服剂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所要求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我们知道,传统经典名方制剂“当归补血汤”中,使用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进行配伍,具有补气生血等功效,但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名方制剂在解决免疫力低下时,对食欲差、营养不良等问题的解决上尚存在不足。现有可查阅的专利文献虽然记载了多种治疗气血两虚症状的药物组合物,但其处方的配伍机制并不明确,难以为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做出指导。以此为背景,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一种可明确药物配伍机制、精准确定药物剂量和有效成分、确定药物疗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采用黄芪25~35重量份、当归5~7重量份、大枣8~12重量份、枸杞5~10重量份、陈皮5~8重量份、无糖型辅料9~15份、新型甜味剂0.03~0.1份和倍他环糊精0.5~1.5份配伍组成。该中药膏滋通过各药物之间的相互组合和配伍,其有效成分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0mg/g、黄芪甲苷≥0.45mg/g、阿魏酸≥0.05mg/g和枸杞多糖≥8.0mg/g。该中药膏滋,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提取:按重量份数计,称取黄芪25~35份、当归5~7份、大枣8~12份、枸杞5~10份和陈皮5~8份混合后,加12~14倍水浸泡30min,进行煎煮提取,提取两次,提取时间90~120min,合并提取液;(2)浓缩:采用减压浓缩方式,浓缩中药提取液,相对密度(60~80℃)为1.15~1.20;(3)包合:称取前述提取浓缩液,置于不锈钢桶内,加入处方比例0.5~5%的倍他环糊精,进行搅拌,搅拌速度500~600转/min,搅拌时间30~60min;(4)熬膏:包合后的浓缩液倒入夹层锅中,加入处方比例15~30%的无糖型辅料,以中火进行熬制,一边熬一边搅拌并进行打泡;(5)收膏:继续熬制至相对密度1.28时,加入处方比例0.05%~0.1%的新型甜味剂,小火继续熬煮,熬至相对密度(80℃)为1.30~1.35,即可熄火。该过程中,无糖辅料为木糖醇、麦芽糖醇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新型调味剂为三氯蔗糖、甜菊糖苷或甘草甜素中一种或多种。浓缩步骤中减压浓缩时压力为-0.065mpa~-0.085mpa;熬膏步骤中中火温度为94~97℃;搅拌转速为30~45转/min;收膏步骤中小火温度为85~94℃。下面以几个典型实施例来列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5:实施例1~5均涉及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膏滋。按上述中药膏滋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工艺参数条件参照下表1。表1中药膏滋的制备工艺条件参数表按下述试验(一)至试验(四)所述方法对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的有效成分及其转移率进行测定,具体内容如下:试验(一):对上述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进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含量测定。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3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表2色谱条件参数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制剂约2g,精密称定至5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经测定,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如下表4所示。表3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表饮片含量测定:取黄芪饮片,共三份,按2015版《中国药典》饮片炮制要求分别对炮制后的黄芪饮片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方法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并计算三份黄芪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计算:已知黄芪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为a%,则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移率=膏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mg/g×总膏量g/(a%×黄芪饮片用量)×100%。经计算,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移率如下表4所示。表4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移率测定表试验(二):对上述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进行黄芪甲苷(c41h68o14)含量测定。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0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取浓氨试液4ml,加80%甲醇至100ml,摇匀)10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用80%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10μl,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经测定,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黄芪甲苷含量(mg/g)如下表5所示。表5黄芪甲苷含量测定表饮片含量测定:取黄芪饮片,共三份,按2015版《中国药典》饮片炮制要求分别对炮制后的黄芪饮片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方法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并计算三份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平均值。黄芪甲苷转移率计算:已知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含量为a%,则黄芪甲苷的转移率=膏中黄芪甲苷含量mg/g×总膏量g/(a%×黄芪饮片用量)×100%。经计算,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黄芪甲苷的转移率如下表6所示。表6黄芪甲苷转移率测定表试验(三):对上述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进行阿魏酸(c10h10o4)含量测定。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12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制剂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经测定,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阿魏酸含量(mg/g)如下表7所示。表7阿魏酸含量测定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阿魏酸0.062mg/g0.058mg/g0.079mg/g0.072mg/g0.062mg/g饮片含量测定:取当归饮片,共三份,按2015版《中国药典》饮片炮制要求分别对炮制后的当归饮片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方法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并计算三份当归饮片中阿魏酸含量的平均值。阿魏酸转移率计算:已知当归饮片中阿魏酸含量为a%,则阿魏酸的转移率=膏中阿魏酸含量mg/g×总膏量g/(a%×当归饮片用量)×100%。经计算,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阿魏酸的转移率如下表8所示。表8阿魏酸转移率测定表试验(四):对上述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进行枸杞多糖(c6h12o6)含量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25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适量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1mg)。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ml、0.4ml、0.6ml、0.8ml、1.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水补至2.0ml,各精密加入5%苯酚溶液1ml,摇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5ml,摇匀,放置10分钟,置40℃水浴中保温15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法:取制剂约0.5g,精密称定,加入80%乙醇100ml,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渣与滤器用热80%乙醇30ml分次洗涤,滤渣连同滤纸置烧瓶中,加水150ml,加热回流2小时。趁热滤过,用少量热水洗涤滤器,合并滤液与洗液,放冷,移至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具塞试管中,加水1.0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5%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葡萄糖的重量(mg),计算,即得。经测定,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枸杞多糖含量(mg/g)如下表9所示。表9枸杞多糖含量测定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枸杞多糖8.9mg/g8.3mg/g10.5mg/g9.4mg/g8.8mg/g饮片含量测定:取枸杞饮片,共三份,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方法按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进行测定,并计算三份枸杞饮片中枸杞多糖含量的平均值。枸杞多糖转移率计算:已知枸杞药材中枸杞多糖含量为a%,则枸杞多糖的转移率=膏中枸杞mg/g×总膏量g/(a%×枸杞饮片用量)×100%。经计算,上述实施例1~5中中药膏滋中枸杞多糖的转移率如下表10所示。表10枸杞多糖转移率测定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枸杞多糖转移率85.69%83.32%89.05%86.34%87.11%对比例1:以黄芪30g、当归6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4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以及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转转移率,如下表11所示。表11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对比例2:以黄芪30g、当归6g、陈皮7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4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以及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转移率,如下表12所示。表12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对比例3:以黄芪30g、大枣10g、枸杞10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4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以及枸杞多糖的含量及其转移率,如下表13所示。表13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对比例4:以黄芪30g、当归6g、枸杞10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5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阿魏酸以及枸杞多糖的含量及其转移率,如下表14所示。表14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对比例5:以黄芪30g、枸杞子10g、山药10g、当归6g、人参15g、砂仁5g、枣仁6g、桑葚3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5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阿魏酸以及枸杞多糖的含量及其转移率,如下表15所示。表15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对比例6:以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牛膝、菟丝子、红景天、茯苓、人参、肉桂、杜仲、续断、桑寄生、赤芍、白芍、炙甘草、川芎、当归各5g为处方,分别按实施例4所述方法及其工艺条件制备中药膏滋。按相同方法测定该中药膏滋中阿魏酸以及枸杞多糖的含量及其转移率,如下表16所示。表16含量及转移率测定表近年来,临床及学界对于中药配伍合理性、科学性重视度不断增强,分子生物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也为中药合理配伍提供了指导。研究发现,按不同比例搭配的中药,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同时因相关研究报道及专利中均有大量药物配伍起到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本发明涉及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的合理性,上述对比例1~4专门针对不同配伍下的相关组方进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以建立中药组合物中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计算其相应转移率。将上述测定的实施例1~5中涉及的中药膏滋与对比例1~6中中药膏滋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转移率进行比较可以知道,采用黄芪、当归、大枣、枸杞、陈皮,五味药材进行配伍得到的处方产品中,单纯使用其中2味、3味均不能达到最佳的成分转移,实现药理作用,具体可通过以下实验研究予以证明。临床研究(1)本中药膏滋与同类药物药效对照试验实验组邀请多位经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候的女性受试者参与,分别采用具有补血益气、缓解疲劳的中药配伍与本组方药味进行对比临床研究。处方一:黄芪30g、当归6g、大枣10g、枸杞8g、陈皮6g(处方用量参照实施例4);处方二:黄芪30g、当归6g(处方用量参照对比例1);处方三:黄芪30g、枸杞子10g、山药10g、当归6g、人参15g、砂仁5g、枣仁6g、桑葚3g(处方用量参照对比例5);处方四: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牛膝、菟丝子、红景天、茯苓、人参、肉桂、杜仲、续断、桑寄生、赤芍、白芍、炙甘草、川芎、当归各5g。受试人分为4组,每组5个人,分别按上述处方服用2周,每日1剂,分3次服用。观察各组气血两虚症状改善情况,参见下表17。表17不同处方气血两虚临床比较组方名头晕改善度心悸气短改善度面色改善度经期异常改善度总有效率处方一445518处方二444416处方三345415处方四344314备注:改善度以平均分5分计,其中1~2分为一般;3~4分为良好;5分为基本治愈。综上临床研究可知,相较于较大处方三、处方四,处方一和处方二仅采用较少药味的处方,仍能发挥较好的补血益气效果。同时由处方一和处方二比较,较仅采用黄芪、当归两味药,采用黄芪、当归、大枣、枸杞子、陈皮五味药组成的配方在改善气血两虚引起的系列症状上更为具备一定的优势。故可知以本组方组味的处方在气血两虚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明显。(2)服用本处方中药膏滋与有糖型膏滋后患者血糖的对照试验实验组邀请多位经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候的女性受试者参与,分别采用本组方配伍制备的无糖型中药膏滋和有糖型中药膏滋进行对比研究,测定两组受试者的疗效、血糖及体重变化。处方五:黄芪30g、当归6g、大枣10g、枸杞8g、陈皮6g(处方用量参照实施例1);处方六:黄芪30g、当归6g、大枣10g、枸杞8g、陈皮6g,其中辅料处方由实施例1中的木糖醇、倍他环糊精和三氯蔗糖更改为180g的蜂蜜制成传统的中药膏滋。受试人分为2组,每组5个人,分别按上述处方服用2周,每日1剂,分3次服用。观察各组气血两虚症状改善情况,及受试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参见下表18~19。表18不同处方气血两虚临床比较组方名头晕改善度心悸气短改善度面色改善度经期异常改善度总有效率处方五445518处方六444517备注:改善度以平均分5分计,其中1~2分为一般;3~4分为良好;5分为基本治愈。表19受试者血糖对比表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以木糖醇等为无糖辅料制备的处方五对受试者血糖变化影响较小,表明本中药膏滋的无糖型处方适合糖尿病等患者使用,同时针对爱美女性,无糖型中药膏滋的长期服用在改善气血两虚型体质的同时不会对血糖有明显影响,从而降低了肥胖发生的风险。而以蜂蜜为辅料的处方六,经过长期的服用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在传统型膏方中以蜂蜜、蔗糖、麦芽糖等制成的膏滋,辅料加入量大,造成日服剂量加大,增加了现代人肥胖的风险,同时也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