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3974发布日期:2020-09-23 01: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产业越来越重视,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在进行普外科手术时需要使用外科手术床。

现在市面上的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如医疗床之类的装置,部分医疗床在使用时不能根据需要对床的长度以及医疗床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清洗完成的刀具不能及时进行消毒,在使用时较为不变,因此,需要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医疗床在使用时不能根据需要对床的长度以及医疗床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清洗完成的刀具不能及时进行消毒,在使用时较为不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侧通过轴承座传动安装在固定壳的内壁,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插设在第一固定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壳的内壁,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插设在第二固定板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三滑块插设在固定座的内壁,所述顶板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右侧安装有头枕,所述床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延伸机构,且延伸机构上设置有载物板,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上设置有转盘,所述固定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消毒机构,且消毒机构上设置有消毒箱。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装配有外螺纹,所述滑套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转轴的外螺纹与滑套的内螺纹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与第一滑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一滑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固定板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为“l”形结构,且第二固定板的内壁与第二滑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二固定板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滑块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延伸机构包括弹簧、第四滑块、载物板、第五滑块、拉板和螺栓,所述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且第四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所述载物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第五滑块的表面插设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内壁与第五滑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五滑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五滑块与床板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消毒箱、放置板、收纳盒、第一限位块、吸附封门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消毒箱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消毒箱的右侧铰接有吸附封门,所述消毒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消毒箱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表面套接有收纳盒。

优选的,所述收纳盒的底端表面与第一限位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一限位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收纳盒与第一限位块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杆、内轴、第二限位块、内杆、第一锥形齿轮、双头锥形齿轮、转盘、第二锥形齿轮、旋钮和限位杆,所述套杆的内壁插设有内轴,且内轴的顶端插设有转盘,所述内轴的内壁插设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的表面与双头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双头锥形齿轮的表面插设有限位杆,所述双头锥形齿轮的右侧表面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正面固定连接有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固定板内壁运动,推动顶板运动,改变床板的高度,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在使用中通过内轴在套杆内壁转动并上升,从而使床板右侧向上推动,使其符合医疗人员的需求,通过设置有消毒机构,刀具在清洗完成后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刀具的表面进行杀菌消毒用。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转轴转动带动滑套在其表面运动,从而使第一滑块在第一固定板内壁移动,继而使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固定板内壁运动,推动顶板运动,从而改变床板的高度,使其适用于相关医疗人员的高度,使医疗人员在进行治疗时更为顺手;

2、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在使用中通过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内杆运动,内杆在运动中通过第二限位块带动内轴运动,内轴在套杆内壁转动并上升,从而使床板右侧向上推动,继而改变床板的倾斜角度,使其符合医疗人员的需求,通过设置有消毒机构,刀具在清洗完成后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刀具的表面进行杀菌消毒,当急需刀具时可以将将其取出,从而应急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延伸机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延伸机构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消毒机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消毒机构的结构右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调节机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调节机构的局部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套杆与内轴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内轴与转盘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底座;3、升降机构;31、转轴;32、滑套;33、第一固定板;34、第一滑块;35、第一连接杆;36、第二滑块;37、第二固定板;38、顶板;39、支撑杆;310、第三滑块;311、连接板;312、固定壳;4、第二连接杆;5、延伸机构;51、弹簧;52、第四滑块;53、载物板;54、第五滑块;55、拉板;56、螺栓;6、床板;7、头枕;8、消毒机构;81、消毒箱;82、放置板;83、收纳盒;84、第一限位块;85、吸附封门;86、紫外线消毒灯;9、调节机构;91、套杆;92、内轴;93、第二限位块;94、内杆;95、第一锥形齿轮;96、双头锥形齿轮;97、转盘;98、第二锥形齿轮;99、旋钮;910、限位杆;1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创伤手术医疗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板1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3,且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转轴31,转轴31的左侧通过轴承座传动安装在固定壳312的内壁,转轴31的表面套接有滑套32。

进一步的,转轴31的表面装配有外螺纹,滑套3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转轴31的外螺纹与滑套32的内螺纹相适配,转轴31在转动中带动滑套32在其表面运动,从而改变第一滑块34的位置,同时转轴31表面的螺纹能够有效的保证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在重力作用下滑套32在转轴31表面滑动,使病人在床板6上躺着时更为平稳,避免晃动。

转轴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套32,滑套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4,且第一滑块34插设在第一固定板33的内壁,第一固定板33的表面与第一滑块34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一滑块34的表面相接触,第一滑块34与第一固定板33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第一滑块34在第一固定板33内壁的条形滑槽滑动,条形滑槽对第一滑块34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块34在移动中出现晃动,影响第一连接杆35在移动中的稳定性。

第一固定板33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在固定壳312的内壁,第一滑块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5,且第一连接杆3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6,第二滑块36插设在第二固定板37的内壁,第二固定板37为“l”形结构,且第二固定板37的内壁与第二滑块3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二固定板37的表面相接触,第二固定板37与第二滑块36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6在第二固定板37内壁的条形滑槽滑动,从而使第二固定板37稳定向上运动,在固定座10的内壁与第三滑块310相对应的位置处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三滑块310的表面相接触,条形滑槽为第三滑块310移动提供了滑动轨道,同时对第三滑块310进行限位,避免第三滑块310在运动中晃动或发生偏移,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第二固定板3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8,第二固定板3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310,且第三滑块3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11,第二固定板37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9,第三滑块310插设在固定座10的内壁,顶板38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且第二连接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6,床板6的右侧安装有头枕7,床板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延伸机构5,且延伸机构5上设置有载物板53,延伸机构5包括弹簧51、第四滑块52、载物板53、第五滑块54、拉板55和螺栓56,弹簧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52,且第四滑块5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载物板53,载物板5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54,床板6的内壁与第五滑块54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五滑块54的表面相接触,第五滑块54与床板6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床板6内壁的条形滑槽对第五滑块54进行限位,避免在使用中出现晃动,第五滑块54在床板6内壁滑动从而将载物板53拉出,保证载物板53在拉出时的平稳性。

载物板5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板55,第五滑块54的表面插设有螺栓56,固定座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机构9,且调节机构9上设置有转盘97,调节机构9包括套杆91、内轴92、第二限位块93、内杆94、第一锥形齿轮95、双头锥形齿轮96、转盘97、第二锥形齿轮98、旋钮99和限位杆910,套杆91的内壁插设有内轴92,且内轴92的顶端插设有转盘97,内轴92的内壁插设有第二限位块93,且第二限位块9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杆94,内杆9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5,且第一锥形齿轮95的表面与双头锥形齿轮96相啮合,双头锥形齿轮96的表面插设有限位杆910,双头锥形齿轮96的右侧表面与第二锥形齿轮98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98正面固定连接有旋钮99,固定座1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消毒机构8,且消毒机构8上设置有消毒箱81,消毒机构8包括消毒箱81、放置板82、收纳盒83、第一限位块84、吸附封门85和紫外线消毒灯86,消毒箱81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86,消毒箱81的右侧铰接有吸附封门85,消毒箱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2,消毒箱8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4,且第一限位块84的表面套接有收纳盒83,收纳盒83的底端表面与第一限位块84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滑槽,且条形滑槽的内壁与第一限位块84的表面相接触,收纳盒83与第一限位块84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收纳盒83在第一限位块84表面移动,收纳盒83底端的条形滑槽对第一限位块84进行限位,同时避免第一限位块84在运动中出现偏移,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附图1,患者平躺在床板6的表面,在使用中根据病人的需要转动头枕7,从而使头枕7的高度改变头枕7的角度,此时,将拉板55向外拉动,拉板55在运动中带动第五滑块54在床板6内壁的条形滑槽运动,同时拉板55在运动中拉动第四滑块52运动,继而将弹簧51拉伸变形。

此时,如图3所示,转动螺栓56,使螺栓56插设在第五滑块54内壁,从而将载物板53的位置固定,需要改变床板6的高度时,滑套32通电启动带动转轴31转动,转轴31在转动中带动滑套32在其表面运动,滑套32在运动中带动第一滑块34在第一固定板33内壁的条形滑槽滑动,第一滑块34在运动中带动第一连接杆35运动,第一连接杆35带动第二滑块36运动,第二滑块36在第二固定板37内壁的条形滑槽滑动,从而使第二固定板37的位置上升,第二固定板37在运动中推动支撑杆39运动,支撑杆39在运动中推动顶板38运动,同时,第二固定板37在运动中带动第三滑块310在固定座10内壁的条形滑槽滑动,第三滑块310在运动中带动连接板311运动,连接板311在运动中带动套杆91运动,从而推动床板6运动,使床板6稳定上升。

当床板6的倾斜角度需要改变时,如图7,旋钮99在转动中带动第二锥形齿轮9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98在转动中带动双头锥形齿轮96,双头锥形齿轮96在转动中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5转动,第一锥形齿轮95在转动中带动内杆94运动,内杆94在运动中带动第二限位块93运动,从而带动内轴92转动,内轴92在套杆91内壁转动,从而使内轴92在套杆91内壁上升,内轴92在上升中推动转盘97运动,转盘97在运动中推动床板6运动,从而改变床板6的倾斜角度,同时,将清洗后的刀具放置在放置板82的表面,将紫外线消毒灯86通电启动,通过紫外线对刀具进行消毒,放置板82表面的通孔将刀具表面的水渍导出,通过第一限位块84对水渍进行收集,方便后续处理,以上为本发明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