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3329发布日期:2020-10-17 02:0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先进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包括护理床在内的各种护理装置的研发得到了长足发展。护理床是辅助瘫痪、残疾或者其他身体不便的人在床上躺卧时调整身体姿态的一种装置。能够帮助被护理人员实现翻身、坐起等动作,以获得更加舒适的身体姿态,有效防止褥疮等病症的出现,帮助护理人员对人进行护理工作。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种多功能护理床,主要用于改善被护理人员的休养条件及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其中也有一些带有翻身和坐起功能的护理床,但尚不完善。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市场现有护理床都存在着结构上的局限性,无法达到从仰卧到侧卧或侧卧到仰卧的充分的翻身,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才能获得更加舒适的睡姿;

2、翻身时翻板与人的接触面积较小,压迫感更大,甚至可能会对人造成不适;

3、现有护理床不能自动调整人在床上的位置,不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理床使用时,病人无法自由调整睡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且位于所述床板下方;

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床板至少被分为二个床板分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通过连接辊转动连接,可上下折叠;且所述床板边缘也连接有所述连接辊;

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辊为一组,每组所述连接辊之间均连接有传送带,相邻的两组所述连接辊之间的所述传送带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翻身驱动装置和平移驱动装置,所述翻身驱动装置能够辅助所述床板在左右方向折叠以完成翻身姿态变换;所述平移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辊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辊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送带水平移动。

优选地,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床板至少被分为二个床板分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可上下折叠;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起坐驱动装置,所述起坐驱动装置能够辅助所述床板在前后方向折叠以完成起坐姿态变换。

优选地,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床板被分为三个床板分区或者五个床板分区,中间的所述床板分区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床板分区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辊的转轴能够在所述卡槽中转动;

位于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的所述连接辊的转轴能够被卡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的所述卡槽中并能在两个所述卡槽中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床板分区上还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驱动所述连接辊向所述床板的两侧移动使所述传送带张紧。

优选地,该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还包括床垫,所述床垫与所述传送带通过魔术贴粘接或者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起坐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身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源和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床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杠杆机构驱动所述床板上下折叠。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床板分区的底部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能够阻止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中的其他所述床板分区向所述承托板下方折叠。

优选地,所述床架横向布置有多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床架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床板铺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在所述支撑杆上还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在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床头和护栏。

优选地,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座和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栓与所述张紧座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栓抵接在所述连接辊的转轴上,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辊的转轴向所述床板的两侧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首先,将床板在宽度方向上分成若干分区,相邻的两个分区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可以上下折叠,再配合设置在床板底部的翻身驱动装置,不同的翻身驱动装置分别负责不同的床板分区的折叠,从而实现翻身姿态的转换;其次,通过连接辊实现转动连接,在相邻的连接辊上设置有传送带,通过设置平移驱动装置,使得传送带能够转动,从而实现患者身体的平移,因此,病人在使用该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时,能够随意的调整睡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起坐状态立体图(一);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起坐状态立体图(二);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翻身状态立体图(一);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翻身状态立体图(二)。

图中1、床架;2、床板;3、护栏;4、驱动装置;5、连接辊;6、传送带;7、张紧机构;11、支撑杆;12、固定支架;21、第一床板;22、第二床板;23、第三床板;24、第四床板;25、第五床板;26、第六床板;27、固定块;28、卡槽;29、承托板;41、驱动源;42、杠杆机构;71、张紧座;72、张紧螺栓;121、连接部;122、悬架;123、底座;421、转动轴;422、第一支臂;423、第二支臂;424、旋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9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人能够随意调整睡姿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

下面结合图1~图9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且位于所述床板下方;

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床板至少被分为二个床板分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通过连接辊转动连接,可上下折叠;且所述床板边缘也连接有所述连接辊;

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辊为一组,每组所述连接辊之间均连接有传送带,相邻的两组所述连接辊之间的所述传送带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翻身驱动装置和平移驱动装置,所述翻身驱动装置能够辅助所述床板在左右方向折叠以完成翻身姿态变换;所述平移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辊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辊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送带水平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首先,将床板在宽度方向上分成若干分区,相邻的两个分区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可以上下折叠,再配合设置在床板底部的翻身驱动装置,不同的翻身驱动装置分别负责不同的床板分区的折叠,从而实现翻身姿态的转换;其次,通过连接辊实现转动连接,在相邻的连接辊上设置有传送带,使得床板只要凭借传送带的张力即可实现连接,通过设置平移驱动装置,使得传送带能够转动,从而实现患者身体的平移,因此,病人在使用该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时,能够随意的调整睡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床板至少被分为二个床板分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可上下折叠;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起坐驱动装置,所述起坐驱动装置能够辅助所述床板在前后方向折叠以完成起坐或者抬腿姿态变换。

床板在长度方向上被分为至少两个床板分区,且能够上下折叠,通过起坐驱动装置实现起坐姿态的变态,方便病患活动身体,能够不一直处于平躺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辊为一组,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床板被分为三个床板分区或者五个床板分区,中间的所述床板分区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

床板被分为若干区域,分别能够实现前后折叠,左右折叠以及平移操作,完成起坐或者抬腿或者翻身或者平移等姿态变换,采用三个床板分区或者五个床板分区,将中间的床板分区与床架固定连接,使得起坐或者翻身或者平移更稳定,只是减少了抬腿操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床板分区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辊的转轴能够在所述卡槽中转动;

位于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之间的所述连接辊的转轴能够被卡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的所述卡槽中并能在两个所述卡槽中转动。

在床板分区两侧设置有卡槽,卡槽与连接辊的转轴配合,实现相邻床板分区的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辊的直径与床板的厚度一致,使得床板在平铺时比较平整;通过连接辊连接,使得本发明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能够实现大角度的旋转,可以满足病人翻身的需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所述床板分区上还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驱动所述连接辊向所述床板的两侧移动使所述传送带张紧。

张紧机构能够让传送带处于张紧状态,避免传送带松弛导致转动不灵活或者连接辊晃动的问题,保证转动稳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该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还包括床垫,所述床垫与所述传送带通过魔术贴粘接或者卡扣连接。

床垫与传送带粘接或者卡扣连接,使床垫与传送带之间不能相对滑动,在翻身或者起坐姿态变换时,床垫不至于发生移动现象;而且床垫在需要拆除的时候能够快速脱离。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起坐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身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源和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床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杠杆机构驱动所述床板上下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选用电动推杆,杠杆机构为费力杠杆,电动推杆和费力杠杆组合,实现床板的上下折叠,成本较低。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床板分区的底部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能够阻止相邻的两个所述床板分区中的其他所述床板分区向所述承托板下方折叠。

承托板能够减少连接辊的转轴的受力,起到对床板分区的承托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承托板设置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底部,能够对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两端的床板均起到承托作用,使得该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能够更结实,提高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床架横向布置有多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床架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床板铺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在所述支撑杆上还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在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床头和护栏。

床板铺设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起到制成作用,固定支架设置在床板下方,位于中部位置,驱动装置分布在固定支架上,不同的驱动装置分别负责不同的床板分区,实现独立控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座和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栓与所述张紧座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栓抵接在所述连接辊的转轴上,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辊的转轴向所述床板的两侧移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驱动不同的驱动装置的启闭,实现自动起坐、翻身以及平移等姿态变换。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翻身坐起平移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板2、护栏3、床垫以及驱动装置4,所述床架1横向布置有多条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与所述床架1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床板2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在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床板2下方设置有固定支架12,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2上;所述床垫设置在所述床板2上方。

沿所述床板2的长度方向所述床板2被分为两部分,沿所述床板2的宽度方向所述床板2被分为三部分,合计所述床板2被分为六部分,分别为第一床板21、第二床板22、第三床板23、第四床板24、第五床板25、第六床板26,其中:

第一床板21和第二床板22位于所述床板2中间,所述第一床板21位于床头一侧,所述第二床板22位于床尾一侧,并且第一床板21和第二床板2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床板22与所述床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五床板2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床板21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五床板25均与所述第一床板21铰接;

所述第四床板24和所述第六床板2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床板22的两侧,并且所述第四床板24和所述第六床板26均与所述第二床板22铰接;

同时,所述第三床板23与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五床板25与所述第六床板26之间也通过铰接连接。

上述结构能够让位于床头的一侧的第一床板21、第三床板23、第五床板25整体能够相对于位于所述床尾一侧的第二床板22、第四床板24、第六床板26整体实现转动连接,可整体上下折叠实现病人辅助起坐动作;

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床板21与第二床板22两侧的第三床板23与第四床板24整体以及第五床板25和第六床板26整体均能相对所述第一床板21与第二床板22实现转动连接,可整体上下折叠实现病人辅助翻身动作。

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起坐驱动装置和两组翻身驱动装置,所述起坐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身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源41和杠杆机构42,所述杠杆机构4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41连接,所述杠杆机构42的另一端与待翻转床板2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源41能够通过杠杆机构42驱动所述待翻转床板2转动。

具体地,所述驱动源41为电动推杆。所述杠杆机构42为费力杠杆,所述杠杆机构42包括转动轴421,在所述转动轴4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臂422,在所述转动轴421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支臂423,所述第一支臂422与所述驱动源41连接,所述第二支臂423上设置有旋转轮424,旋转轮424能够在所述床板2的底部滚动。

更加具体地,两组翻身驱动装置分别为第一翻身驱动装置和第二翻身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翻身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四床板24整体上下折叠,所述第二翻身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五床板25和所述第六床板26整体上下折叠。

所述起坐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床板21、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五床板25整体上下折叠。

一组起坐驱动装置和两组翻身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2上。

所述固定支架12包括h型结构的连接部121,所述连接部121的四个活动端搭设在至少两个支撑杆11上,所述连接部121的中间横杆与所述第二床板22固定连接.

在所述连接部121上与所述连接部121的中间横杆平行的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腰梯形结构的悬架122,两个悬架122的底板中部连接有底座123,一组起坐驱动装置和两组翻身驱动装置的驱动源41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23上,分别朝向三个方向设置。

在所述连接部121的底部、两个悬架122之间分别设置有三组杠杆机构42,三组杠杆机构42分别与三组驱动源41连接,分别用于驱动床板2起坐折叠、左右翻身折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床板21与所述第三床板23、所述第一床板21与所述第五床板25、所述第二床板22与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二床板22与所述第六床板26之间均通过连接辊5转动连接。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床板21、所述第二床板22、所述第三床板23、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五床板25、所述第六床板26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27,在所述固定块27上设置有卡槽28,所述连接辊5的转轴与所述卡槽28连接,所述连接辊5的转轴能够插入所述卡槽28,所述第一床板2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五床板25通过两个连接辊5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床板23、所述第五床板25均能与所述第一床板2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床板23和所述第五床板25外侧的两个卡槽28上也连接有连接辊5。

同理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六床板26均能与所述第二床板2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床板24和所述第六床板26外侧的两个卡槽28上也连接有连接辊5。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床板21的长度略长于第三床板23与第五床板25的长度,使得第一床板21的两测分别与第三床板23和第五床板25通过连接辊5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床板21、所述第二床板22的底部均设置有承托板29,在所述床板2处于平铺状态时,所述第三床板23的固定块27、所述第五床板的固定块27均能够搭设在第一床板21的所述承托板29上;所述第四床板24的固定块27、所述第六床板26的固定块27均能够搭设在第二床板22的所述承托板29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床板21、所述第二床板22、所述第三床板23、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五床板25、所述第六床板26的两侧的连接辊5上均设置有传送带6。

在第五床板25两侧的其中一个连接辊5上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平移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辊5转动,从而使传送带6移动,辅助患者实现身体平移。

具体地,平移驱动装置为电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床垫,所述床垫铺设在所述传送带6上,所述传送带6与所述床垫之间通过魔术贴粘接。

另外,为了使得传送带6能够张紧,在所述第三床板23、所述第四床板24、所述第五床板25、所述第六床板26上均设置有张紧机构7,所述张紧机构7包括张紧座71和张紧螺栓72,拧动所述张紧螺栓72能够驱动所述连接辊5向所述床板2两侧移动,从而使传送带6张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