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5338发布日期:2020-09-15 19: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



背景技术: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在维护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原则下,通过正确用药,不影响子宫规律收缩,即可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的传递,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对胎儿产妇无不良影响,是一项临床麻醉技术的应用。

现有的无痛分娩技术通常采用一点穿刺的形式,其主要解决第一产程的疼痛,第二产程疼痛的神经由骼2到骼4神经传入,往往采用一点穿刺注入的容量达不到阻滞骼2到骼4的神经,存在第二产程镇痛不全的问题;而通过增加药量来达到第二产程满意,导致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两点穿刺来单独实现上下位置的镇痛,其需两次穿刺,操作繁琐、效率低,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保证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镇痛,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包括硬膜外穿刺针管、两组麻醉导管和外套部件,其中,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头端设有一供两组麻醉导管同时穿过的针口;两组所述麻醉导管的头端向外折叠,并置于所述外套部件内;所述麻醉导管的折叠部位在置入所述针口位置后移出所述外套部件,以打开形成向硬膜外腔给药的上置给药部和下置给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套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端盖和双腔置入管,其中,所述安装端盖通过一导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尾端,所述双腔置入管在所述安装端盖安装到位后伸出所述针口;所述安装端盖上设有两个分别连通一双腔置入管腔体的贯通孔。

所述双腔置入管的头端设有方便麻醉导管给药至硬膜外腔上下位置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上置导片、下置导片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双腔置入管的两腔体之间,所述上置导片和下置导片设于所述安装部上,且与对应所述双腔置入管的腔体相对布置。

所述针口的头端为方便穿刺的尖形头端,所述双腔置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针口,并突出于所述尖形头端。

所述安装端盖与所述导管接头之间设有限制两者相对位置的限位部件,所述双腔置入管的两腔体在安装端盖与导管接头限位后相对所述针口并列布置。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所述安装端盖和所述导管接头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所述限位凸起,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凹槽;或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多边形卡部和多边形通孔,所述多边形卡部设于所述导管接头上,所述多边形通孔设于所述安装端盖上。

所述外套部件包括包裹套和拉动部,所述包裹套包裹于两组所述麻醉导管的折叠部位;所述拉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包裹套连接,所述拉动部的另一端在麻醉导管置入到位后伸出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尾端。

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尾端设有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上套接有方便麻醉导管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管内部的连接头,所述拉动部的靠近硬膜外穿刺针管尾端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头。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还包括腰麻穿刺针管和腰麻管针芯,所述腰麻穿刺针管在腰麻穿刺时穿设于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内,且所述腰麻穿刺针管的头端伸出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针口;所述腰麻管针芯穿设于腰麻穿刺针管内,且所述腰麻管针芯的头端封堵所述腰麻穿刺针管的针口。

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的尾端设有导管接头,所述腰麻穿刺针管的尾端设有针管端盖,所述腰麻穿刺针管通过针管端盖与导管接头的限位配合安装于所述硬膜外穿刺针管上;所述腰麻管针芯的尾端设有针芯端盖,所述腰麻管针芯通过针芯端盖与所述针管端盖的限位配合安装于所述腰麻穿刺针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硬膜外穿刺针管的针口可同时供两组麻醉导管穿过,且两组麻醉导管的头端向外折叠并设于一外套部件内,麻醉导管的折叠部位在置入针口位置后移出外套部件,以打开形成向硬膜外腔给药的上置给药部和下置给药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穿刺针通过一次穿刺即可同时置入两组麻醉导管进行上下给药,其无需增大剂量即可有效改善了第二产程的疼痛,达到同时兼顾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精确阻滞的目的,且避免了第二产程增大药量导致的并发症问题。

(2)由于两组麻醉导管采用外套部件移出的形式形成上置给药部和下置给药部,使得硬膜外穿刺针管的针口正对针管的头端,此时,腰麻穿刺针可有效伸出硬膜外穿刺针管的针口,实现腰麻穿刺给药,即本申请实现了腰硬联合穿刺,其镇痛效果更好,且减少了局麻药的使用。

(3)两组麻醉导管可通过同一针口上下置药,使得在判断针口是否位于硬膜外腔内时通过一次注液即可完成检测,避免了采用双针口时需分别注液操作繁琐的问题,其检测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麻醉导管伸出双腔置入管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麻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硬膜外穿刺针管与导管接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腰麻穿刺针管与腰麻管针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腰麻管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硬膜外穿刺针管;11、针口;12、尖形头端;2、麻醉导管;21、折叠部位;211、上置给药部;212、下置给药部;3、外套部件;31、安装端盖;32、双腔置入管;321、腔体;33、导向组件;331、上置导片;332、下置导片;333、安装部;34、包裹套;35、拉动部;4、导管接头;41、操作手柄;5、限位部件;51、限位凸起;52、限位凹槽;6、连接头;7、硬膜管针芯;71、连接端盖;8、腰麻穿刺针管;81、针管端盖;9、腰麻管针芯;91、针芯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包括硬膜外穿刺针管1、两组麻醉导管2和外套部件3。其中,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头端设有一针口11,用于供两组麻醉导管2同时穿过;两组麻醉导管2的头端向外折叠,且两组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置于外套部件3内;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在置入针口11位置后移出外套部件3,以打开形成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上置给药部211向硬膜外腔上部给药,用于第一产程从活跃期开始到宫口开大到不能满足镇痛需要(约8公分);下置给药部212向硬膜外腔下部给药,用于第一产程后期胎儿下降后(即宫口开至约8公分)和第二产程,其中,第一产程为内脏性疼痛,胸10-12、腰1神经支配,第二产程为躯体神经,由骶2-4神经支配。

同时,穿刺针通过一次穿刺即可同时置入两组麻醉导管2进行上下给药,其无需增大剂量即可有效改善了第二产程的疼痛,达到同时兼顾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精确阻滞的目的,且避免了第二产程增大药量导致的并发症问题。

由于两组麻醉导管2采用外套部件3移出的形式形成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使得针口11正对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头端,此时,腰麻穿刺针可有效伸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针口11,实现腰麻穿刺给药,即本申请实现了腰硬联合穿刺,其镇痛效果更好,且减少了局麻药的使用。

且上述结构形式使得两组麻醉导管2可通过同一针口11上下置药,使得在判断针口11是否位于硬膜外腔内时通过一次注液即可完成检测,避免了采用双针口时需进行两次注液操作繁琐的问题,其检测方便、效率高。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外套部件3包括安装端盖31和双腔置入管32。双腔置入管32的一端与安装端盖31连接,双腔置入管32的另一端插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且双腔置入管32在安装端盖31安装到位后伸出针口11;安装端盖31上设有两个贯通孔,两个贯通孔分别连通一双腔置入管32的腔体321,以形成供麻醉导管2穿过的导向通道。其使得两组麻醉导管2可方便快速的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部,且外套部件3结构简单紧凑、无需改变硬膜外穿刺针管1现有结构、成本低。

同时,安装端盖31套设于一导管接头4上,导管接头4安装于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尾端,其使得外套部件3在置入后与硬膜外穿刺针管1相对固定,从而使得外套部件3在麻醉导管2置入后、给药前可随硬膜外穿刺针管1一起抽出,降低了麻醉导管2在外套部件3单独抽离时带出被硬膜外穿刺针管1割断的风险,提高了穿刺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导管接头4上设有操作手柄41,操作手柄41带有操作凸台,以方便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双腔置入管32的头端设有导向组件33,导向组件33包括上置导片331、下置导片332和安装部333。其中,安装部333位于双腔置入管32的两腔体321之间;上置导片331和下置导片332设于安装部333上,且上置导片331和下置导片332与对应双腔置入管32的腔体321相对布置,以在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打开后起到调节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的方向、平衡导向点及掌控退针力度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上置导片331和下置导片332为弹性导片。

具体讲,在麻醉时,麻醉导管2从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尾部穿入双腔置入管32内,在麻醉导管2推至针口11位置时折叠部位21打开,此时,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分别在上置导片331和下置导片332的作用下导向至硬膜外腔的上下位置,起到推管平衡方向、掌握深度的作用;同时,在麻醉后、硬膜外穿刺针管1退管时,上置导片331和下置导片332起到调节退管方向的作用。

进一步地,针口11的头端为方便穿刺的尖形头端12,双腔置入管32的一端穿过针口11,且双腔置入管32的一端突出于尖形头端12,以在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打开时避免与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针口11位置接触,降低了麻醉导管2割断的风险,提高穿刺针的安全性,避免病患二次伤害。本实施例中,双腔置入管32的一端突出尖形头端12为2~5mm,以避免双腔置入管32过长刺破硬膜外腔。

更进一步地,安装端盖31与导管接头4之间设有限位部件5,其使得安装端盖31与导管接头4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得与安装端盖31连接的双腔置入管32和与导管接头4连接的硬膜外穿刺针管1相对位置固定,此时,双腔置入管32的两腔体321在安装端盖31与导管接头4限位后始终相对针口11并列布置,以保证麻醉导管2向硬膜外腔的上下两侧给药。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件5包括限位凸起51和限位凹槽52,限位凸起51设于安装端盖31上,限位凹槽52设于导管接头4上,其限位结构简单,保证了麻醉导管2向硬膜外腔的上下两侧给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限位凸起51设于导管接头4上,限位凹槽52设于安装端盖31上。同时,限位部件5也可设置为多边形卡部和多边形通孔卡接配合的形式,此时,多边形卡部设于导管接头4上,多边形通孔设于安装端盖31上。

更进一步地,针口11内侧壁的周向设有圆弧倒角,以避免麻醉导管2与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针口11接触,其极大地降低了手术过程中麻醉导管2割断的风险,提高穿刺针的安全性,避免病患二次伤害。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口11内侧壁的周向也可设置为保护垫,以防止麻醉导管2断管的风险,保护垫为橡胶垫。

本实施例中,硬膜外穿刺针管1和麻醉导管2上均设有刻度线,以便于操作者调整管体深度。同时,两个麻醉导管2设置为不同颜色,以区分麻醉导管2的不同用途,如上置的麻醉导管2采用黄色、下置的麻醉导管2采用红色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还包括硬膜管针芯7,硬膜管针芯7的尾端设有连接端盖71,连接端盖71与导管接头4套接配合。硬膜管针芯7的头端在插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时可始终处于封堵针口11的位置,有效防止了硬膜外穿刺针管1在穿刺时发生堵塞。

图11和图12所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还包括腰麻穿刺针管8和腰麻管针芯9。其中,腰麻穿刺针管8在腰麻穿刺时穿设于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且腰麻穿刺针管8的头端伸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针口11,以穿透至蛛网膜下腔。同时,腰麻管针芯9穿设于腰麻穿刺针管8内,且腰麻管针芯9的头端封堵腰麻穿刺针管8的针口,以防止腰麻穿刺针管8在穿刺时发生堵塞。腰硬联合的结构形式使得分娩镇痛效果更好,且减少了局麻药的使用。

进一步地,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尾端设有导管接头4,腰麻穿刺针管8的尾端设有针管端盖81,针管端盖81与导管接头4相互套接限位,腰麻穿刺针管8通过针管端盖81与导管接头4的限位配合安装于硬膜外穿刺针管1上。同时,腰麻管针芯9的尾端设有针芯端盖91,针芯端盖91与针管端盖81相互套接限位,腰麻管针芯9通过针芯端盖91与针管端盖81的限位配合安装于腰麻穿刺针管8上。其实现了腰麻穿刺针管8和腰麻管针芯9在腰麻穿刺时的有效固定安装,保证了腰麻穿刺效果。

本实施例中,腰麻穿刺针管8的针口设于腰麻穿刺针管8的侧面,并位于蛛网膜下腔;腰麻穿刺针管8的头端伸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针口11的长度为1cm时即可有效穿透蛛网膜下腔,且不会因为过长刺破蛛网膜下腔。

本实施例中,在硬膜外穿刺针管1穿刺到位后,将腰麻穿刺针管8和腰麻管针芯9一同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腰麻穿刺针管8的头端伸出针口11穿透蛛网膜下腔;腰麻穿刺针管8穿刺完成后,抽出腰麻管针芯9,检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以判断腰麻穿刺针管8的针口是否位于蛛网膜下腔,保证准确给药。

腰麻穿刺针管8穿刺完成后,可通过腰麻穿刺针管8直接向蛛网膜下腔给药;也可不直接向蛛网膜下腔给药,通过麻醉导管2向硬膜外正常给药,通过腰麻穿刺针管8穿破的破硬脊膜和蛛网膜的口子渗透入蛛网膜下腔。以上两种方法均可达到快速、完善镇痛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使用方法为:

(1)在穿刺前,将硬膜管针芯7插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中,硬膜外穿刺针管1在腰椎部位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针管1穿刺完成后,抽出硬膜管针芯7,并向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部注射液体,以判断针口11是否位于硬膜外腔内,保证准确给药至硬膜外腔;

(2)将腰麻管针芯9插入腰麻穿刺针管8中,腰麻穿刺针管8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腰麻穿刺针管8的头端伸出针口11穿透蛛网膜下腔;腰麻穿刺针管8穿刺完成后,抽出腰麻管针芯9,检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以判断腰麻穿刺针管8的针口是否位于蛛网膜下腔,保证准确给药至蛛网膜下腔;

(3)当需直接向蛛网膜下腔给药时,通过腰麻穿刺针管8向蛛网膜下腔向药,给药完成后,抽出腰麻穿刺针管8,之后再通过麻醉导管2进行硬膜外给药;当不直接向蛛网膜下腔给药时,将穿刺后的腰麻穿刺针管8抽出,通过麻醉导管2向硬膜外正常给药,此时,镇痛药物通过腰麻穿刺针管8穿破的破硬脊膜和蛛网膜的口子渗透入蛛网膜下腔,达到向蛛网膜下腔给药的目的。

腰麻穿刺针管8抽出后,麻醉导管2的安装操作过程为:将双腔置入管32放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在安装端盖31与导管接头4限位后,将两组麻醉导管2穿入双腔置入管32对应的腔体321内;当两组麻醉导管2伸出双腔置入管32时,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打开形成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麻醉导管2置入硬膜外腔后,按住麻醉导管2、抽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和外套部件3,即可通过麻醉导管2给药。

实施例2

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外套部件3包括包裹套34和拉动部35。其中,包裹套34包裹于两组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拉动部35的一端与包裹套34连接,拉动部35的另一端在麻醉导管2置入到位后伸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尾端。

在麻醉时,通过拉动位于硬膜外穿刺针管1外的拉动部35端头即可将包裹套34移开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此时,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打开形成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硬膜外穿刺针管1的尾端设有导管接头4,导管接头4上套接有连接头6,连接头6上设有通孔,以方便麻醉导管2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部;此时,拉动部35的靠近硬膜外穿刺针管1尾端的一端伸出连接头6,以方便拉动。

本实施例中,导管接头4上设有操作手柄41,操作手柄41带有操作凸台,以方便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

本实施例中,麻醉导管2的安装操作过程为:将两组麻醉导管2插入硬膜外穿刺针管1内,当麻醉导管2插入到位后,拉动位于硬膜外穿刺针管1外的拉动部35端头,此时,包裹套34移开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麻醉导管2的折叠部位21打开形成上置给药部211和下置给药部212;麻醉导管2置入硬膜外腔后,按住麻醉导管2、抽出硬膜外穿刺针管1和外套部件3,即可通过麻醉导管2给药。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