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及其解脱系统、栓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7655发布日期:2021-12-31 18:5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及其解脱系统、栓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及其解脱系统、栓塞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逐步升高,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并且该病的致死、致残率较高,不容小觑。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分为两种:一是外科夹闭手术,另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较大,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3.动脉瘤介入治疗主要采用弹簧圈栓塞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可植入弹簧圈在动脉瘤内致密栓塞,达到扰流的目的,并促进瘤内形成血栓,实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植入弹簧圈需要依靠输送系统(推送杆)进行推送,当植入弹簧圈达到动脉瘤部位后,再进行解脱,使植入弹簧圈与输送系统分离,最后撤出输送系统(推送杆)。
4.传统的动脉瘤介入治疗产品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采用电解脱方式,将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正极接在弹簧圈输送导丝金属裸露区,然后把负极连接钢针插入患者皮下,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供电,通过人体形成回路,使正极输送导丝金属裸露区溶解,完成解脱。该种电解脱方式虽然稳定可靠,但操作步骤比较复杂,解脱时间较长,并且皮下插针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和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及其解脱系统、栓塞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可以避免传统电解脱弹簧圈结构需要在病人身体插针的形式,降低插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简化了医生的操作方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包括至少一金属丝、至少一第一导电管、至少一绝缘部及至少一第二导电管;
8.所述至少一绝缘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电绝缘;及
9.所述至少一金属丝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导电管电连接。
10.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限位结构,所述至少一金属丝的一端与至少一限位结构连接。
11.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导电管端部成型的至少一固定结构,所述至少一固定结构与所述至少一金属丝连接。
12.可选的,所述金属丝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及一中间端,所述中间端位于所述近端与远端之间。
13.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材质选自金、银、铜、铂、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
14.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0.04~0.08mm,所述金属丝的长度范围为1600~2400mm。
15.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近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管的管腔内,所述金属丝的中间端位于第一导电管的管腔内,所述金属丝的远端位于管的管腔外。
16.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近端的至少部分为未涂绝缘涂层的第一裸露金属丝,所述第一裸露金属丝分别与限位结构和固定结构接触,所述第一裸露金属丝的长度范围为10~50mm。
17.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中间端涂绝缘涂层,所述金属丝中间端的长度范围为1550~2200mm。
18.可选的,所述金属丝远端的长度范围为50~200mm。
19.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远端具有未涂绝缘涂层的第二裸露金属丝,所述第二裸露金属丝构成用以通过电介质溶液环境与第一导电管形成解脱回路的解脱结构,所述解脱结构的长度范围为0.01~0.08mm。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第二导电管均由金属管制成。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第二导电管的外径范围为0.30~0.45mm,内径范围为0.15~0.35mm。
22.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的长度范围为1400~2000mm,所述第二导电管的长度范围为200~400mm。
23.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直接连接,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管和第二导电管的连接处。
24.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之间互相嵌接。
25.可选的,所述嵌接使所述第一导电管或第二导电管的端部具有至少一嵌入端,所述至少一嵌入端的长度范围为10~40mm。
26.可选的,所述绝缘部采用绝缘热缩管或绝缘材料。
27.可选的,所述绝缘热缩管的一端套在第一导电管一端的外圈,所述绝缘热缩管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导电管一端的内圈;或所述绝缘热缩管的一端套在第二导电管一端的外圈,所述绝缘热缩管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导电管一端的内圈。
28.可选的,所述绝缘材料喷涂在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的连接处。
29.可选的,所述绝缘材料的材质选自聚酰亚胺涂层、氧化铝陶瓷涂层、陶瓷聚合物涂层、聚苯并咪唑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30.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通过所述绝缘部间接连接。
31.可选的,所述绝缘部采用包套使所述第一导电管与所述第二导电管连接。
32.可选的,所述包套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的连接处外圈,所述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的连接处互相对接或互相搭接。
33.可选的,所述包套的长度范围为20~60mm,所述包套的厚度为0.05~0.1mm。
34.可选的,所述绝缘部采用套管使第一导电管与所述第二导电管连接。
35.可选的,所述套管的长度范围为20~60mm,所述套管的厚度范围为0.1~0.15mm。
36.可选的,所述绝缘部采用插座结构或螺母结构使所述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连接。
37.可选的,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采用圆环、圆柱、方柱或带孔圆柱、带孔方柱及带孔球体中的任意一种,和/或,所述限位结构(5)材料选自金,银,铜,铂金,铂钨及铂铱中的一种或多种。
38.可选的,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管的内部;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管的端面共面齐平;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管的端部之外。
39.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管端部之外的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管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
40.可选的,所述至少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之间采用胶粘、焊接或插销连接。
41.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导电管的管腔内并将限位结构及金属丝的一端包覆。
42.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选自导电粘性材料。
43.可选的,所述导电粘性材料固化后形成半球形或椭球形。
44.可选的,所述半球形的半径尺寸范围为0.3~0.45mm。
45.可选的,所述椭球形顶端至第二导电管端部的距离范围为0.15~0.65mm。
46.一种具有上述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解脱系统,
47.所述解脱系统还包括解脱器,所述解脱器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48.所述电源负极与第一导电管构成负极电路;
49.所述电源正极与第二导电管和金属丝构成正极电路;及
50.所述金属丝远端包含解脱结构,当所述金属丝的解脱结构与第一导电管同时位于电介质溶液环境中时,负极电路和正极电路相通形成解脱回路。
51.可选的,所述解脱器提供直流电流或者交流电流。
52.一种具有上述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解脱系统,
53.所述解脱系统还包括解脱器,所述解脱器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54.所述电源正极与第一导电管构成正极电路;
55.所述电源负极与第二导电管和金属丝构成负极电路;及
56.所述金属丝远端包含解脱结构,当所述金属丝的解脱结构与第一导电管同时位于电介质溶液环境中时,负极电路和正极电路相通形成解脱回路。
57.可选的,所述解脱器提供直流电流或者交流电流。
58.一种具有上述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栓塞系统,所述栓塞系统还包括金属弹簧圈或可降解弹簧圈。
59.可选的,所述金属弹簧圈或可降解弹簧圈具有2d的一级结构或3d的二级结构。
60.可选的,所述可降解弹簧圈的材质选自聚合物涂层、亲水涂层或生物活性材料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61.可选的,所述可降解弹簧圈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和至少一第二线圈。
62.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一线圈与至少一第二线圈同轴布置,所述至少一第二线圈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线圈的内腔。
63.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一线圈的材质采用聚合物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己内酯、聚氨酯、壳聚糖、透明质酸的任意一种。
64.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一线圈的材质选自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为镁及其合金,铁及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65.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二线圈为不透射线性线圈。
66.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二线圈的长度不大于至少一第一线圈的长度。
6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68.(一)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之间设置绝缘部进行分离,有效避免短路的风险,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之间设置嵌接、包套连接、套管连接、插座式、螺纹式等多种连接方式,使得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之间形成同轴的一体式结构,其可共同插入电解装置中形成通解脱回路,完成解脱。
69.(二)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可使金属丝勾住推送杆的第二导电管,使其与第二导电管接通,且在第二导电管上设置可导电的固定结构,不仅可以将金属丝固定,避免其位移,又可以增加金属丝与第二导电管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生断路的风险。
70.(三)本发明将第一导电管与第二导电管同轴装配成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可插入电解装置中形成回路,简化医生的操作步骤,缩短了弹簧圈的解脱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避免了传统电解脱需要患者身体插针的情况,降低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附图说明
7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示意图。
72.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负极嵌入正极结构示意图。
73.图2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嵌入负极结构示意图。
74.图3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对接包套式的结构示意图。
75.图3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搭接包套式的结构示意图。
76.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套管式的结构示意图。
77.图5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插座式并且正极插入负极的结构示意图。
78.图5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插座式并且负极插入正极的结构示意图。
79.图6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螺母式并且正极为外螺纹,负极为内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80.图6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正极与负极之间装配方式为螺母式并且正极为内螺纹,负极为外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81.图7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绝缘热缩管套在负极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82.图7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绝缘热缩管套在
正极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83.图8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绝缘涂层涂覆于负极的结构示意图。
84.图8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绝缘涂层涂覆于正极的结构示意图。
85.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限位结构与正极通过胶粘或焊接的示意图。
86.图10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限位结构与正极通过插销连接的示意图。
87.图11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固定结构为半球形的结构示意图。
88.图12a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固定结构为大面积椭球形的结构示意图。
89.图12b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固定结构为小面积椭球形的结构示意图。
90.附图中标记:1、金属丝;2、第一导电管;3、绝缘部;301、绝缘热缩管;302、绝缘材料;4、第二导电管;5、限位结构;6、固定结构;7、解脱结构;8、嵌入端;9、包套;10、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9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9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3.在本技术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产品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产品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94.首先参考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包括至少一金属丝1、至少一第一导电管2、至少一绝缘部3及至少一第二导电管4,所述至少一绝缘部3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所述第二导电管4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所述第二导电管4绝缘;及所述至少一金属丝1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导电管4电连接。
95.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导电管2为负极,所述第二导电管4为正极,金属丝1的一端穿入中空管腔内部并勾在限位结构5上,在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还成型一固定结构6,固定结构6使金属丝1与第二导电管4牢固连接,避免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第二导电管4与金属丝1通电。上述第一导电管2、第二导电管4、金属丝1、绝缘部3共同装配成一体式结构并插入解
脱装置中通电形成回路,便于方便、快速、有效的完成解脱。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管2可以为正极,所述第二导电管4可以为负极。
96.所述金属丝1选自导电性好的金属丝材,本实施例一中金属丝1选用不锈钢制成,所述金属丝材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铂、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金属丝1整体分为三段且分别位于三个位置,具体为金属丝1具有一近端、一远端及一中间端,中间端位于近端与远端之间。其中,所述金属丝1的近端位于第二导电管4的管腔内,金属丝1的中间端位于第一导电管2的管腔内,金属丝1的远端位于管的管腔外,本发明对金属丝1三段的三个位置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与第二导电管4通电即可。
97.其中金属丝1的近端为未涂绝缘涂层的第一裸露金属丝,第一裸露金属丝分别与限位结构5和固定结构6接触,第一裸露金属丝的长度范围为0.1~1mm。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第一裸露金属丝的长度范围为0.3~0.5mm。
98.金属丝1的中间端涂绝缘涂层,金属丝1中间端的长度范围为1550~2200mm。金属丝1远端的长度范围为10~30mm。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金属丝1中间端的长度范围为1800~1900mm,金属丝1远端的长度范围为15~25mm。
99.金属丝1的远端具有未涂绝缘涂层的第二裸露金属丝,第二裸露金属丝构成用以通过电介质溶液环境(例如,体液环境)与第一导电管2形成解脱回路的解脱结构7,解脱结构7的长度范围为0.01~0.08mm。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解脱结构7的长度优选为0.025~0.06mm。
100.上述金属丝1的直径范围为0.04~0.08mm,金属丝1的长度范围为1600~2400mm。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金属丝1的直径范围优选为0.04~0.06mm,金属丝1的长度范围优选为1800~1900mm。
101.接下来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102.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可如图1、图2a或图2b中直接连接,所述绝缘部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所述第二导电管4的连接处。具体的,在图1、图2a或图2b中第一导电管2与第二导电管4的直接连接方式为互相嵌接,上述嵌接方式使第一导电管2或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具有至少一嵌入端8,所述嵌入端8的长度范围为10~40mm,所述嵌入端8尾部直径向所述嵌入端8的头部呈逐渐递减。如图2a所示,互相嵌接的方式可以是嵌入端8设置于第一导电管2上,通过第一导电管2上的嵌入端8与第二导电管4嵌接。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嵌入端8设置于第二导电管4上,通过第二导电管4上的嵌入端8与第一导电管2嵌接。本实施例一采用图2a的嵌接方式,优选的,在该种第一导电管2嵌入第二导电管4的嵌接方式中,嵌入端8的长度范围优选为15~2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嵌入端8可以为将第一导电管2或第二导电管4的延长段进行磨削得到的。
103.接下来对上述嵌接方式中提到的绝缘部3作具体说明:
104.如图7和图8所示,绝缘部3采用绝缘热缩管301或绝缘材料302。绝缘部3用于连接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目的是将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电绝缘,防止短路的发生。
105.如图7a所示,当采用绝缘热缩管301时,所述绝缘热缩管301的一端套在第一导电
管2一端的外圈,绝缘热缩管301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导电管4一端的内圈;或者如图7b所示,绝缘热缩管301的一端套在第二导电管4一端的外圈,绝缘热缩管301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导电管2一端的内圈。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热缩管301为pet热缩管。
106.如图8所示,当采用绝缘材料302时,所述绝缘材料302喷涂在第一导电管2与第二导电管4的连接处。绝缘材料302的材质选自聚酰亚胺涂层、氧化铝陶瓷涂层、陶瓷聚合物涂层、聚苯并咪唑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107.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所述第二导电管4也可以通过绝缘部3间接连接。
108.可选的,所述绝缘部3采用包套9使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所述第二导电管4连接,其中包套9覆盖在第一导电管2与第二导电管4的连接处外圈,如图3a所示,第一导电管2与第二导电管4的连接处互相对接,如图3b所示,第一导电管2与第二导电管4的连接处互相搭接。包套9的长度范围为5~30mm,包套9的厚度范围为0.005~0.1mm。
109.可选的,所述绝缘部3采用套管10使所述第一导电管2与所述第二导电管4间接连接,所述套管10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的内圈。所述套管10的长度范围为5~30mm,套管10的厚度范围为0.1~0.15mm。
110.可选的,所述绝缘部3采用插座结构使所述第一导电管2与所述第二导电管4连接,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管2的端部具有插头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具有插座结构或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管2的端部具有插座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具有插头结构。
111.可选的,所述绝缘部3采用螺母结构使所述第一导电管2与所述第二导电管4连接,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管2的端部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具有内螺纹或如图6b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管2的端部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具有外螺纹。
112.所述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均由金属管制成。第一导电管2和第二导电管4的外径范围为0.30~0.45mm,内径范围为0.15~0.35mm。第一导电管2的长度范围为1400~2000mm,第二导电管4的长度范围为200~400mm。
113.接下来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限位结构5作具体说明:
114.限位结构5的设置目的是将金属丝1近端的第一裸露金属丝勾住第二导电管4,并实现与第二导电管4电连接。所述限位结构5采用圆环、圆柱、方柱或带孔圆柱、带孔方柱及带孔球体中的任意一种,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铂金,铂钨、铂铱等。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采用圆环。所述限位结构5在第二导电管4中的安装位置具有如下几种安装位置:
115.第一种安装位置:
116.所述限位结构5位于第二导电管4的内部。
117.第二种安装位置:
118.所述限位结构5与第二导电管4的端面共面齐平,本实施例选用第二种安装位置。
119.第三种安装位置:
120.所述限位结构5位于第二导电管4的端部之外。位于第二导电管4端部之外的所述限位结构5与第二导电管4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优选的,位于第二导电管4端部之外的所述限位结构5与第二导电管4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0.5mm。
121.如图9、图10所示,在上述三种安装位置中,所述限位结构5与第二导电管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焊接或插销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与第二导电管4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
122.接下来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解脱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中固定结构6作具体说明:
123.如图11、图12a和图12b所示,所述固定结构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导电管4的管腔内并将限位结构5及金属丝1的一端包覆。固定结构6选自导电粘性材料,本实施例一种导电粘性材料采用导电胶水,该导电胶水在固化后形成半球形或椭球形,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导电胶水固化后形状为椭球形。其中半球形的半径尺寸范围为0.29~0.32mm。如图12所示,椭球形顶端至第二导电管4端部的距离范围为0.15~0.65mm,本实施例中椭球形顶端至第二导电管4端部的优选距离范围为0.15~0.25mm。
124.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解脱系统,所述解脱系统还包括解脱器,所述解脱器提供直流电流或者交流电流,所述解脱器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125.所述电源负极与第一导电管构成负极电路;
126.所述电源正极与第二导电管和金属丝构成正极电路;及
127.所述金属丝远端包含解脱结构,当所述金属丝的解脱结构与第一导电管同时位于电介质溶液环境中时,负极电路和正极电路相通形成解脱回路。
128.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弹簧圈推送杆端部结构的解脱系统,所述解脱系统还包括解脱器,所述解脱器提供直流电流或者交流电流,所述解脱器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129.所述电源正极与第一导电管构成正极电路;
130.所述电源负极与第二导电管和金属丝构成负极电路;及
131.所述金属丝远端包含解脱结构,当所述金属丝的解脱结构与第一导电管同时位于电介质溶液环境中时,负极电路和正极电路相通形成解脱回路。
132.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栓塞系统,所述栓塞系统包括带有上述端部结构的推送杆及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为金属弹簧圈或可降解弹簧圈。
133.优选的,当弹簧圈采用金属弹簧圈时,所述金属弹簧圈具有2d的一级结构或3d的二级结构。
134.优选的,当弹簧圈采用可降解弹簧圈时,所述可降解弹簧圈具有的一级结构或3d的二级结构。
135.优选的,当弹簧采用可降解弹簧圈时,可降解弹簧圈的材质选自聚合物涂层、亲水涂层或生物活性材料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136.所述金属弹簧圈或可降解弹簧圈均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线圈置于第一线圈的内腔。第二线圈为不透射线性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长度不大于至少一第一线圈的长度。
137.优选的,第一线圈的材质采用聚合物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己内酯、聚氨酯、壳聚糖、透明质酸的任意一种。
138.优选的,第一线圈的材质也可选自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为镁及其合金,铁及其合金
中的任意一种。
1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