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5224发布日期:2020-11-06 16: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灌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它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现有的灌肠法在操作之前需要准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治疗巾、弯盘、便盘、便盘巾、输液架、水温计、屏风和灌肠溶液,其中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ml~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现有的灌肠法在插管时,多由医护人员将肛管手动插入到患者的直肠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并且肛管的插入深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说,可以较好地插入,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来说,插入深度难以把握,容易给患者带了身体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灌肠法在插管时,多由医护人员将肛管手动插入到患者的直肠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并且肛管的插入深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说,可以较好地插入,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来说,插入深度难以把握,容易给患者带了身体伤害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肛管,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外壳,且外壳上设置有吻合人体臀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处开设有开孔,且肛管从开孔处向外穿出,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肛管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润滑肛管的润滑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环形等距分布的滑轮,且滑轮均带有刹车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液压缸顶端的旋转帽,所述旋转帽的一侧螺旋连接有紧固旋钮。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孔内端面上的两个输送轮,且两个输送轮沿着开孔轴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输送轮的底面同轴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板,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间隙穿出支板,同时支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通过连轴与另一个输送轮固定连接,同时该侧输送轮的连轴转动在一端固定在外壳的支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轮的内凹处均粘接有橡胶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外壳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收卷轮,且收卷轮上盘旋有肛管,所述肛管的内端固定在收卷轮上,所述收卷轮的顶面轴线上转动连接有导管,且导管上安装有微型泵,所述导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箱体,且箱体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箱体相通的进液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卷轮的轴线上开设有通道,且通道一端与肛管相接通,另一端与导管相接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供肛管穿过的孔洞,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存放润滑剂的腔体,且腔体与孔洞的接触面开设有多个滴嘴。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支撑座上设置液压缸、角度调节组件、外壳、驱动组件、润滑组件和肛管,使得外壳的凹槽能贴合在患者臀部,并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肛管缓慢向外伸出,同时润滑组件能够持续对肛管外壁进行润滑,操作简单便捷,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圈数和转动角度实现肛管的插入深度控制,减小对患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壳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盒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输送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壳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支撑座;2-肛管;3-液压缸;4-角度调节组件;5-外壳;6-凹槽;7-开孔;8-驱动组件;9-润滑组件;10-滑轮;11-旋转帽;12-紧固旋钮;13-输送轮;14-第一伺服电机;15-支板;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第二伺服电机;19-收卷轮;20-导管;21-微型泵;22-箱体;23-进液口;24-盒体;25-孔洞;26-腔体;27-滴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肛肠科灌肠装置,参照图1-6:包括支撑座1和肛管2,支撑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的液压缸3,液压缸3能够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以便更好地吻合到患者臀部,液压缸3的顶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4,角度调节组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外壳5,且外壳5上设置有吻合人体臀部的凹槽6,凹槽6处开设有开孔7,且肛管2从开孔7处向外穿出,外壳5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肛管2移动的驱动组件8,外壳5的内部安装有润滑肛管2的润滑组件9。

支撑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环形等距分布的滑轮10,且滑轮10均带有刹车组件,通过滑轮10能够移动整个装置,方便搬运,同时刹车组件能够在任意位置锁住滑轮10。

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在液压缸3顶端的旋转帽11,旋转帽11的一侧螺旋连接有紧固旋钮12,角度调节组件4能够满足壳体5在横向角度的调节需求,方便壳体5的凹槽6能贴合到患者臀部。

驱动组件8包括设置在开孔7内端面上的两个输送轮13,且两个输送轮13沿着开孔7轴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输送轮13的底面同轴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4,第一伺服电机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板15,且第一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间隙穿出支板15,同时支板1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5内壁上,第一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啮合有从动齿轮17,且从动齿轮17通过连轴与另一个输送轮13固定连接,同时该侧输送轮13的连轴转动在一端固定在外壳5的支板15上,输送轮13的内凹处均粘接有橡胶套,驱动组件8的第一伺服电机1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6同步转动,同时主动齿轮16啮合从动齿轮17带动两个输送轮13反向转动,两个输送轮13通过摩擦力带动肛管2向外或者向内移动,能够完成肛管2的外移或者内移。

驱动组件8还包括外壳5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8,第二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收卷轮19,且收卷轮19上盘旋有肛管2,肛管2的内端固定在收卷轮19上,收卷轮19的顶面轴线上转动连接有导管20,且导管20上安装有微型泵21,导管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箱体22,且箱体22固定安装在外壳5的内壁上,,外壳5上开设有与箱体22相通的进液口23,收卷轮19的轴线上开设有通道,且通道一端与肛管2相接通,另一端与导管20相接通,第二伺服电机18带动收卷轮转动,再配合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实现肛管的输送,可以通过伺服控制器给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一定的脉冲信号,然后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转动一定的圈数和角度(等于肛管的插入深度),待肛管完成插入后,启动微型泵将箱体内的液体经过通道导入肛管,最终到达直肠。

润滑组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5内壁上的盒体24,盒体24上设置有供肛管2穿过的孔洞25,盒体24的内部设置有存放润滑剂的腔体26,且腔体26与孔洞25的接触面开设有多个滴嘴27,盒体24的腔体填满了润滑剂,肛管2在盒体24的孔洞穿过时以微小的压力挤压盒体24,润滑剂便从滴嘴27内向外溢出,涂抹在肛管2的外壁上实现润滑。

本发明通过在支撑座1上设置液压缸2、角度调节组件4、外壳5、驱动组件8、润滑组件9和肛管2,使得外壳5的凹槽6能贴合在患者臀部,并且通过驱动组件8驱动肛管2缓慢向外伸出,同时润滑组件9能够持续对肛管2外壁进行润滑,操作简单便捷,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4和第二伺服电机18的转动圈数和转动角度实现肛管2的插入深度控制,减小对患者的伤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