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供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5207发布日期:2020-11-06 16:4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供血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疗供血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医疗供血时尚未有较好的方案能够实现血液的高效供给以及相应的供血稳定性,使在现有的医疗供血设备使用过程中依然只能依靠人员采用传统的输液的方式来进行血液的供给,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针对一些截断性的伤口无法进行及时高效的止血以及供血,使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威胁。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一种医疗用供血泵公开了[申请号:20182052896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用供血泵,包括供血泵主体,所述供血泵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进血主体,且供血泵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出血主体,所述进血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远离供血泵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血连接管,且进血连接管与进血主体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管连结构,所述进血连接管的中部外表面包裹有二号固定凸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疗用供血泵,设有管连结构、辅助凹槽与传感器预留槽,能够帮助助血管与装置相连更加紧固,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更好的持拿,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为装置内部安装传感器时使传感器的信号更加完整的传递出来,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上述方案,尚未实现实现给补给血液增加含氧量以及并未脱离传统的输液式的供血方式,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针对一些截断性伤口的静脉与动脉换血以及单一的静脉与静脉,动脉与动脉换血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给血液增加含氧量并且给冷冻血液升温以及且针对一些截断性的伤口进行及时高效的止血以及供血并且针对一些截断性伤口的静脉与动脉换血以及单一的静脉与静脉,动脉与动脉换血容易的设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医疗供血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空心设置,内部设有将血液进行分流的供血模块,所述供血模块一端设有将血液导流的血管通导模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血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将血液分流的血液分离组件,血液分离组件后端设有补给血液的血液补给组件,在血液分离组件上端设有给血液增加含氧量的血液增氧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液分离组件包括导流箱,所述导流箱设于外壳内部,所述导流箱内设有导流内腔,所述导流内腔上端固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左侧设有导流叶轮,所述导流叶轮后端设有叶轮电机,所述叶轮电机与所述导流叶轮动力连接,所述导流箱左侧固设有补给血仓,所述补给血仓内部为血腔,所述补给血仓上端固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血腔连通设置,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的血液的分流以及供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液增氧组件包括增氧腔,所述增氧腔设于所述导流内腔上端,所述增氧腔为空腔设置与所述导流内腔连通设置,所述增氧腔左端固设有增氧泵,所述增氧泵内部为增氧储腔,所述增氧储腔底部固设有增压电机,所述增压电机上端设有增氧滑杆,所述增氧滑杆与所述增压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增氧储腔中间位置固设有增氧卡环,所述增氧卡环上端设有增氧滑套,所述增氧滑套与所述增氧储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增氧滑套中间位置固设有增氧阻杆,所述增氧阻杆与所述增氧滑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增氧储腔前端底部位置固设有增氧滤网,所述增氧腔上端位置固设有血液恒温结构,所述增氧滤网与所述增氧腔连通设置,所述增氧滑套顶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洞,从而使增氧滑套在升降过程中顶部的过滤孔洞与外部空间接触时进入空气,在所述向下移动后将空气压缩后穿过增氧滤网后进入到增氧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液恒温结构包括加热块,所述加热块固设于增氧腔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加热块下端固设有恒温棒,所述恒温棒外圈设有恒温外腔,所述恒温外腔左右两端连通对称有恒温口,所述恒温口与所述增氧腔连通设置,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将血液保持恒温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管通导模块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固设于导流内腔右端,所述引流管内固设有引流副管,所述引流副管为空心结构与所述导流内腔连通设置,所述引流副管前段设有血管倒扣组件,血管皮下倒扣组件前段设有血管阻塞流通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管皮下倒扣组件包括血液压腔,所述血液压腔设于所述引流副管一侧,所述血液压腔一侧设置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与所述引流副管固定,所述滑动套管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设置有主动螺母,所述主动螺母一侧设置有从动螺母,所述从动螺母与所述引流副管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从动螺母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副管滑动配合连接的副动滑套,所述从动螺母和副动滑套一侧固设有若干滑套主块,所述滑套主块内转动的设置有主外翻板,所述主外翻板之间设置有转块,两侧的所述主外翻板通过所述转块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外翻板内固设有外翻吸磁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血管阻塞流通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血液压腔一侧的引流副管,所述血液压腔右端固设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右端固设有血管卡套,需要补充所述血管卡套、滑动套管和血液压腔连通设置,所述血管卡套右端固设有膨胀阻环,所述膨胀阻环为线状弹性结构,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插入血管进行阻断血流的作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此设备通过供血模块、血管通导模块、激光烧结模块实现了对血液的分流避开受伤血管,以及对受伤血管的烧修复,以及对血液的增氧和恒温,并且可以实现对血液的补给。

上述优点具体表现为:

1.供血模块在工作时候通过所述的转动实现血液进行循环流动增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

2.血管通导模块在工作时会刺入血管,由于动脉血压过大容易脱落,此时所述会使用磁吸将所述吸取外翻形成皮下倒扣,提高了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

3.血液分离组件在工作时通过所述叶轮电机的转动与所述配合将动脉血液输送到静脉,并且在针对截断性的伤口使用时侠侣较高所述的设置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

4.血液增氧组件工作时通过所述动力连接使所述增氧滑套上下往复运动使空气由外部空间经过过滤孔洞后通过所述增氧滤网进入至血液,所述增氧滤网为单向滤网设置可以过滤空气中杂质,提高了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5.血管阻塞流通组件在工作时旋动所述后使所述机芯滑动后通过所述外翻组、滑套主块、外翻吸磁块、转块、主外翻板、副动滑套和膨胀阻环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所述顶住血管端壁之后所述膨胀阻环之间向内靠拢形成密闭式结构对血管进行阻塞,在流通时上述结构复位即可,针对一些截断性伤口特别适用。

6.血液恒温结构工作时所述加热块开始加热可以保持恒温状态不让血液凝固,提高了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的设备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中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发明中图2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发明中图2中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发明中图2中的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外壳119、输送管214、血腔215、补给血仓216、导流叶轮218、导流箱219、导流板221、增氧泵226、增氧腔227、叶轮电机228、导流内腔229、引流管230、引流副管231、血液压腔310、主动螺母311、滑动套管312、从动螺母313、膨胀阻环314、血管卡套315、外翻组套319、外翻吸磁块323、增氧滑杆410、增压电机411、增氧滤网412、增氧滑套413、增氧卡环414、增氧阻杆415、增氧储腔416、恒温外腔510、恒温棒511、加热块512、恒温口513、滑套主块610、主外翻板612、转块613、副动滑套615、供血模块910、血管通导模块911、激光烧结模块9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发明一种医疗供血设备包括外壳119,外壳119为空心设置,内部设有将血液进行分流的供血模块910,供血模块910一端设有将血液导流的血管通导模块911,供血模块910左右两侧固对称设有缝合血管的激光烧结模块912。

有益地,其中,供血模块910包括设置于外壳119内且将血液分流的血液分离组件,血液分离组件后端设有补给血液的血液补给组件,在血液分离组件上端设有给血液增加含氧量的血液增氧组件。

有益地,其中,血液分离组件固均匀设置有5个,血液分离组件包括导流箱219,导流箱219设于外壳119内部,导流箱219内设有导流内腔229,导流内腔229上端固设有导流板221,导流板221左侧设有导流叶轮218,导流叶轮218后端设有叶轮电机228,叶轮电机228与导流叶轮218动力连接,导流箱219左侧固设有补给血仓216,补给血仓216内部为血腔215,补给血仓216上端固设有输送管214,输送管214与血腔215连通设置,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的血液的分流以及供血。

有益地,其中,血液增氧组件包括增氧腔227,增氧腔227设于导流内腔229上端,增氧腔227为空腔设置与导流内腔229连通设置,增氧腔227左端固设有增氧泵226,增氧泵226内部为增氧储腔416,增氧储腔416底部固设有增压电机411,增压电机411上端设有增氧滑杆410,增氧滑杆410与增压电机411动力连接,增氧储腔416中间位置固设有增氧卡环414,增氧卡环414上端设有增氧滑套413,增氧滑套413与增氧储腔416滑动配合连接,增氧滑套413中间位置固设有增氧阻杆415,增氧阻杆415与增氧滑杆410螺纹配合连接,增氧储腔416前端底部位置固设有增氧滤网412,增氧腔227上端位置固设有血液恒温结构,增氧滤网412与增氧腔227连通设置,增氧滑套413顶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洞,从而使增氧滑套413在升降过程中顶部的过滤孔洞与外部空间接触时进入空气,在413向下移动后将空气压缩后穿过增氧滤网412后进入到增氧腔227内。

有益地,其中,血液恒温结构包括加热块512,加热块512固设于增氧腔227顶部中间位置,加热块512下端固设有恒温棒511,恒温棒511外圈设有恒温外腔510,恒温外腔510左右两端连通对称有恒温口513,恒温口513与增氧腔227连通设置,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将血液保持恒温状态。

有益地,其中,血管通导模块911包括引流管230,引流管230固设于导流内腔229右端,引流管230内固设有引流副管231,引流副管231为空心结构与导流内腔229连通设置,引流副管231前段设有血管倒扣组件,血管皮下倒扣组件前段设有血管阻塞流通组件。

有益地,其中,血管皮下倒扣组件包括血液压腔310,血液压腔310设于引流副管231一侧,血液压腔310一侧设置有滑动套管312,滑动套管312与引流副管231固定,滑动套管312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设置有主动螺母311,主动螺母311一侧设置有从动螺母313,从动螺母313与引流副管231滑动配合连接,从动螺母313一侧设置有与引流副管231滑动配合连接的副动滑套615,从动螺母313和副动滑套615一侧固设有若干滑套主块610,滑套主块610内转动的设置有主外翻板612,主外翻板612之间设置有转块613,两侧的主外翻板612通过转块613转动配合连接,主外翻板612内固设有外翻吸磁块323。

有益地,其中,血管阻塞流通组件包括固设于血液压腔310一侧的引流副管231,血液压腔310右端固设有滑动套管312,滑动套管312右端固设有血管卡套315,需要补充血管卡套315、滑动套管312和血液压腔310连通设置,血管卡套315右端固设有膨胀阻环314,膨胀阻环314为线状弹性结构,膨胀阻环314内设置有若干弹性丝线,弹性丝线一端与血管卡套315内壁固定,弹性丝线另一端凸出于血管卡套315后进行弯曲并与副动滑套615一端固定,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插入血管进行阻断血流的作用。

初始状态时,上述装置、组件和结构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当设备进行工作时将血管通导模块911模块刺入血管,血管通导模块911对称设置为两排,上排刺入动脉,下排刺入静脉此时针对的是截断性伤口或者适用于将血管进行切断后接入设备实现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换血也可以针对单独动脉血管或者静脉血管进行单一的换血,此时外翻吸磁块323将会通过磁吸原理将主外翻板612吸取并且向外翻转在皮下形成倒扣无法脱落使在于动脉血管连通时稳定性上升,由于滑动套管312和主动螺母311固定状态,旋动主动螺母311后使从动螺母313在引流副管231外表面滑动,此后从动螺母313滑动后使主外翻板612直接弯折,并且外翻吸磁块323之间由于磁力相吸贴紧,然后使副动滑套615与从动螺母313同时滑动后带动膨胀阻环314朝向滑动套管312进行移动,并且由于膨胀阻环314一侧设置有弯曲结构,将会使膨胀阻环314将血管进行封堵,由于膨胀阻环314是环形弹性密封结构可以将血管中的血液组隔并且使血液流入血管卡套315内,此时因为压力原因血液将会被挤压至血液压腔310内随及通过引流副管231流入导流内腔229内,此时叶轮电机228开始工作通过动力连接使导流叶轮218开始转动,此时增压电机411开始工作通过动力连接使增氧滑套413开始上下移动将气体通过增氧滤网412进入血液实现血液的增氧,增氧过程中增氧滑套413内的过滤孔洞先是与外部空间的空气接触后在增氧滑套413向下滑移后即可将空气压入到增氧滤网412一侧,此时加热块512开始加热通过恒温棒511使血液保持恒温状态,此时血液将会通过叶轮电机228的转动从下端引流副管231流入至静脉或者动脉,,补给血仓216内可以储藏血液通过输送管214输送至导流内腔229内起到辅助供血的作用,设备工作完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壳119、输送管214、血腔215、补给血仓216、导流叶轮218、导流箱219、导流板221、增氧泵226、增氧腔227、叶轮电机228、导流内腔229、引流管230、引流副管231、血液压腔310、主动螺母311、滑动套管312、从动螺母313、膨胀阻环314、血管卡套315、外翻组套319、外翻吸磁块323、增氧滑杆410、增压电机411、增氧滤网412、增氧滑套413、增氧卡环414、增氧阻杆415、增氧储腔416、恒温外腔510、恒温棒511、加热块512、恒温口513、滑套主块610、主外翻板612、转块613、副动滑套615、供血模块910、血管通导模块911、激光烧结模块9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