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1459发布日期:2020-11-27 13:1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



背景技术:

肘关节(膝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一旦肘关节(膝关节)的连接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影响,势必造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限制,降低生活质量。

导致肘关节(膝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原因包括创伤以及创伤后不恰当的治疗,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活动两种。前者称之为创伤性关节僵硬,后者称之为退行性关节僵硬,二者不但在病理上大相径庭,且不同患者在处理上也不尽相同。

治疗肘关节(膝关节)僵直的矫形器有多种类型:系列夹板、静力型矫形器、动力型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等。而根据治疗肘关节(膝关节)不同的挛缩畸形,矫形器可以分为矫正屈曲挛缩矫形器,矫正伸直挛缩矫形器和矫正旋转(旋前或旋后)挛缩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是使用非弹性零件:如固定带、非弹性牵引线、螺钉、松紧螺旋扣、铰链等,产生扭力作用于关节,尽可能接近或达到关节终末位置。静力递增型矫形器使关节角度不断变化而部件本身结构不发生形变。动力型矫形器是用弹簧、橡皮等具有自身回弹性的部件作为动力,产生作用力使一个或相邻关节被动活动或辅助下被动活动。这类矫形器允许被牵引关节向牵引力反方向的主动活动。

系列夹板也被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在预防关节挛缩中应用较多。动力型矫形器的最大不足是其弹性张力非精确可调性,即无法确定组织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持续张应力过大有可能引起组织的撕裂、出血肿胀、炎性反应,应力过小则难奏效。有研究表明使用动力型矫形器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近年来静力递增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僵直中受到重视,区别于动力型或系列夹板的区别之一就是引入了患者自控力量调节,能提供大小理想的扭力,即获得最大可承受终末角度所产生的最小必须力量。许多研究认为其他传统治疗无效且没有异位骨化形成时应考虑应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有许多样式:如早期屈曲袖带和松紧螺旋扣型等。

通过对此两种静力递增型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分析发现,屈曲袖带对肘关节的纵向压力过大,容易引起肘关节疼痛,而松紧螺旋扣矫形器对肘关节的压力可以通过两侧的铰链分散,所以效果好,并发症少,但松紧螺旋扣矫形器体积过大,调节度差,患者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本公开的关节牵引矫形器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关节牵引矫形器,包括: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以及力提供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通过所述力提供部连接,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二弹性部提供阻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包括轴部,所述轴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角度调节设定部,所述角度调节设定部能够调节并设定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的基础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具有第一行程缺口,所述第二固定圈具有第二行程缺口,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使得所述第一臂部能够在第一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所述第二行程缺口使得所述第二臂部能够在第二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与所述第二行程缺口的缺口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往复角度范围与所述第二往复角度范围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动作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动作不产生相互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均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均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螺旋方向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被所述轴部穿过,所述基座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圈的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与所述第二固定圈的第二行程缺口相对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紧固配合部,所述紧固配合部将所述第二固定圈保持在所述基座之内,且所述紧固配合部与所述轴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基座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能够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圈的所述第二行程缺口之内,且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环形端部,所述环形端部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环形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配合部,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能够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的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之内,且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外端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环形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环形端部套设在所述基座的外周并且与所述基座紧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使得所述第一臂部的长度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使得所述第二臂部的长度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轴部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地开设有两个或四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内端部连接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固定圈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圈相对于所述轴部能够被所述角度调节设定部可调节地锁定,使得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的所述基础角度能够被可调节地设定,且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力以及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力能够被可调节地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角度调节设定部包括锁定端盖以及主端盖,所述主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圈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定端盖用于将所述主端盖与所述轴部的第二端部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轴部的第二端部为方形端,所述主端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方形口,所述锁定端盖能够经由所述主端盖的所述方形口与所述轴部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固定圈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多条径向槽,所述主端盖的面向所述第一固定圈的表面上形成有多条径向凸部,所述径向凸部与所述径向槽具有匹配的形状,使得所述径向凸部能够插入所述径向槽之内,从而锁定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主端盖。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固定圈的内侧形成有环形台阶部,所述环形台阶部用于支撑所述隔离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大固定部以及小固定部,其中,所述小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位置不可调地连接,所述大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位置可调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大固定部上的第一调节滑块、第一调节滑块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基座之间的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当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大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位置被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当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使得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大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位置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所述长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长度调节孔的两个侧边缘上形成有多组对称的凹部,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具有两个柱体,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具有横向部,当两个柱体分别卡入对称的两个凹部时,如果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的所述横向部处于所述两个柱体之间,则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如果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的所述横向部未处于所述两个柱体之间,则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大固定部以及小固定部,其中,所述小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位置不可调地连接,所述大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位置可调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大固定部上的第二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与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基座之间的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当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使得所述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大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位置被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当所述第二调节滑块使得所述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大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位置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所述长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长度调节孔的两个侧边缘上形成有多组对称的凹部,所述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具有两个柱体,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具有横向部,当两个柱体分别卡入对称的两个凹部时,如果所述第二调节滑块的所述横向部处于所述两个柱体之间,则所述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如果所述第二调节滑块的所述横向部未处于所述两个柱体之间,则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臂部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臂部的大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二臂部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第二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主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隔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的紧固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调节滑块基座/第二调节滑块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关节牵引矫形器

100第一臂部

101第一支撑板

1011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

102大固定部

1021第一调节滑块

1022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

1023第一调节滑块基座

103小固定部

200第二臂部

201第二支撑板

202大固定部

2021第二调节滑块

2023第二调节滑块基座

203小固定部

300力提供部

301锁定端盖

302主端盖

303第一固定圈

3031径向槽

304第一弹性部

305隔离部

306轴部

307紧固配合部

308基座

3081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

309第二固定圈

3091环形台阶部

310第二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下文结合图1至图16对本公开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16所示,关节牵引矫形器,包括:第一臂部100,第二臂部200,以及力提供部300,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通过力提供部300连接,当第一臂部100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300能够提供阻力,当第二臂部200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300能够提供阻力。

本公开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可以用于对肘关节的牵引矫形,也可以用于对膝关节的牵引矫形。

当关节牵引矫形器用于对肘关节进行牵引矫形时,第一臂部100用于固定人体的上臂,第二臂部200用于固定人体的前臂。力提供部300设置在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

当关节牵引矫形器用于对膝关节进行牵引矫形时,第一臂部100用于固定人体的大腿,第二臂部200用于固定人体的小腿。力提供部300设置在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

图1中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的角度为基础角度,该基础角度可以被调节设定,基础角度可以为180度,即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包括第一弹性部304和第二弹性部310,当第一臂部100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300的第一弹性部304提供阻力,当第二臂部200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300的第二弹性部310提供阻力。

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弹性部304以及第二弹性部310的设置,使得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在基础角度的基础上,第一臂部100能够相对于力提供部300做预定角度的摆动(即往复运动),第二臂部200能够相对于力提供部300做预定角度的摆动(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肘关节或者膝关节的牵引矫形,实现对肘关节的伸展或者屈曲训练。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包括轴部306,轴部306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臂部100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臂部200的延伸方向,第一臂部100以及第二臂部200能够绕轴部306转动动作。

如图1所示,第一臂部10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力提供部300连接,第二臂部10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力提供部300连接,使得第一臂部100以及第二臂部200在基础角度的基础上,第一臂部100能够绕轴部306做预定角度的摆动(即往复运动),第二臂部200能够绕轴部306做预定角度的摆动(即往复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还包括角度调节设定部,角度调节设定部能够调节并设定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的基础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还包括第一固定圈303以及第二固定圈309,第一弹性部304设置在第一固定圈303之内,第二弹性部310设置在第二固定圈309之内,第一固定圈303具有第一行程缺口,第二固定圈309具有第二行程缺口,第一行程缺口使得第一臂部100能够在第一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第二行程缺口使得第二臂部200能够在第二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力提供部300转动动作。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固定圈303的结构,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固定圈309的结构。

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圈303具有中间通孔,中间通孔能够被轴部306穿过,第一固定圈303由中间通孔延伸有多条径向槽3031,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8条径向槽3031,第一固定圈303的边缘形成有第一行程缺口。第一固定圈303具有盖体形状。第一固定圈303的边缘还形成有多个安装孔。

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圈309具有中间通孔,中间通孔能够被轴部306穿过,第二固定圈309的边缘形成有第二行程缺口。第二固定圈309具有盖体形状。第二固定圈309的边缘还形成有多个安装孔。

通过第一固定圈303的多个安装孔(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4个安装孔)与第二固定圈309的多个安装孔(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了4个安装孔),可以将第一固定圈303与第二固定圈309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固定圈303的第一行程缺口与第二固定圈309的第二行程缺口的缺口尺寸相同,第一往复角度范围与第二往复角度范围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圈303与第二固定圈309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圈303的第一行程缺口与第二固定圈309的第二行程缺口相对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弹性部304与第二弹性部310之间设置有隔离部305,隔离部305使得第一弹性部304的动作与第二弹性部310的动作不产生相互干扰。

如图2以及图11所示,隔离部305为环形圆片,隔离部305的中心形成有中间通孔,该中间通孔能够被轴部306穿过。

通过隔离部305的设置,使得第一弹性部304的动作不会干扰第二弹性部310,使得第二弹性部310的动作不会干扰第一弹性部304。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弹性部304与第二弹性部310均为扭力弹簧,第一弹性部304的内端部与轴部306连接,第一弹性部304的外端部与第一臂部100连接;第二弹性部310的内端部与轴部306连接,第二弹性部310的外端部与第二臂部200连接。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扭力弹簧的结构,其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扭力弹簧的螺旋方向为由内端部至外端部为顺时针方向。扭力弹簧的螺旋方向还可以为由内端部至外端部为逆时针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第一弹性部304与第二弹性部310均为扭力弹簧,第一弹性部304的螺旋方向与第二弹性部310的螺旋方向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还包括基座308,基座308被轴部306穿过,基座308能够绕轴部306转动,第二弹性部310的内端部与轴部306连接,第二弹性部310的外端部与基座308连接,基座308与第二臂部200连接。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基座308的结构。基座308也具有中间通孔,该中间通孔能够被轴部306穿过。基座308也为盖体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力提供部300还包括紧固配合部307,紧固配合部307将第二固定圈309保持在基座308之内,且紧固配合部307与轴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

如图2以及图13所示,紧固配合部307也具有中间通孔,该中间通孔能够被轴部306穿过,紧固配合部307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紧固配合部307的第二部分的直径,紧固配合部307的第一部分穿过第二固定圈309的中间通孔以及基座308的中间通孔之后与轴部306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紧固配合部307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多个安装孔(图13示出了4个安装孔),图12的轴部306的圆形端部上也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例如4个),通过紧固配合部307的多个安装孔以及轴部306的圆形端部的多个安装孔可以将两者固定连接,从而将基座308以及第二固定圈309保持在紧固配合部307与轴部306的圆形端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基座308以及第二固定圈309能够绕轴部306转动(即不被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节牵引矫形器的基座308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能够置于第二固定圈309的第二行程缺口之内,且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的周向尺寸小于第二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具有连接槽,连接槽用于与第二弹性部310的外端部连接。

如图7所示,通过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的设置,第二固定圈309与基座308的相对转动范围受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以及第二固定圈309的第二行程缺口的限制。

示例性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为形成在基座308的内侧壁上的凸部,在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3081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凹形槽即连接槽。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臂部100具有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01具有环形端部,环形端部能够套设在第一固定圈303的外部,且第一支撑板101的环形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配合部1011,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能够置于第一固定圈303的第一行程缺口之内,且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的周向尺寸小于第一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具有连接槽,连接槽用于与第一弹性部304的外端部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板101的一个端部为环形端部,该环形端部可以以非紧固的方式套设在第一固定圈303的外部,即当第一支撑板101在人体的带动下动作时,第一支撑板101的动作范围将受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以及第一固定圈303的第一行程缺口的限制。

在第一支撑板101的环形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可以为在环形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的凸部,在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1011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凹形槽即连接槽。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臂部200具有第二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1具有环形端部,第二支撑板201的环形端部套设在基座308的外周并且与基座308紧固。

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板201也具有环形端部,该环形端部为可以打开的结构,使得环形端部套设在基座308的外周之后,两者锁紧,当第二支撑板201在肢体的带动下动作时,将带动基座308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臂部100具有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使得第一臂部100的长度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臂部200具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使得第二臂部200的长度能够被调节。

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以及第二长度调节装置的设置,使得本公开的关节牵引矫形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的肢体。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力提供部300的轴部306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地开设有两个或四个连接槽,连接槽用于与第一弹性部304的内端部连接以及用于与第二弹性部310的内端部连接。

如图6所示,轴部306的一端为圆形端部,另一端部为方形端部,其中,圆形端部的直径尺寸大于轴部的圆柱形轴体的直径,优选地,轴部306的轴向方向均匀开设四条连接槽,如图6所示,轴部306的方形端部被四条连接槽切分为四个方形块体,方形端部用于与锁定端盖301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固定圈303以及第二固定圈309相对于轴部306能够被角度调节设定部可调节地锁定,使得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的基础角度能够被可调节地设定,且使得第一弹性部304的弹性力以及第二弹性部310的弹性力能够被可调节地设定。

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固定圈303,使得第一固定圈303相对于轴部306的转动位移被调节,使得第一固定圈303与第二固定圈309的相对转动位移被调节,从而使得第一臂部100与第二臂部200之间的基础角度被调节地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角度调节设定部包括锁定端盖301以及主端盖302,主端盖302与第一固定圈303可拆卸地连接,锁定端盖301用于将主端盖302与轴部306的第二端部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轴部306的第二端部为方形端,主端盖3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方形口,锁定端盖301能够经由主端盖302的方形口与轴部306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

图10示例性地示出了主端盖30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为主端盖302的外表面示意图,右图为主端盖302的内表面示意图。主端盖302具有中心方孔,中心方孔能够被方形的锁定端盖301穿过,锁定端盖301套设在轴部306的方形端部上。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固定圈303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多条径向槽3031,主端盖302的面向第一固定圈303的表面上形成有多条径向凸部,径向凸部与径向槽具有匹配的形状,使得径向凸部能够插入径向槽之内,从而锁定第一固定圈303与主端盖302。

如图6所示,示例性地,第一固定圈303的径向开设有8条径向槽3031。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固定圈309的内侧形成有环形台阶部3091,环形台阶部3091用于支撑隔离部305。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臂部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大固定部102以及小固定部103,其中,小固定部103与第一支撑板101位置不可调地连接,大固定部102与第一支撑板101位置可调地连接。

其中,大固定部102中的“大”以及小固定部103中的“小”,仅是为了说明大固定部102比小固定部103大,小固定部103比大固定部102小,“大”、“小”不具有其他尺寸上的含义。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臂部100还包括设置在大固定部102上的第一调节滑块1021、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以及设置在第一调节滑块1021与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之间的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当第一调节滑块1021使得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处于锁定状态时,大固定部102在第一支撑板101上的位置被锁定。

图14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调节滑块1021(第二调节滑块)的结构,第一调节滑块1021上可以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卡块,两个安装卡块可以将第一调节滑块1021安装在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上。

图16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的结构,相应地,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安装卡槽,两个安装卡槽分别与两个安装卡块配合,使得第一调节滑块1021能够安装在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上,且第一调节滑块1021的安装卡块能够在第一调节滑块基座1023的安装卡槽内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其中,两个安装卡槽之内均形成有弹性舌部,弹性舌部使得第一调节滑块1021在外力的作用下,安装卡块能够由安装卡槽内的第一位置动作到第二位置,或者由第二位置动作到第一位置。

第一调节安装基座1023的外表面形成第一调节滑块安装槽,如图16中的右图所示,使得第一调节滑块1021能够置于第一调节滑块安装槽之内,第一调节安装基座1023的内表面形成方形凹腔,使得第一调节安装基座1023能够卡接在大固定部102上。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当第一调节滑块1021使得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处于非锁定状态时,大固定部102在第一支撑板101上的位置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一支撑板101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长度调节孔沿第一支撑板1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调节孔的两个侧边缘上形成有多组对称的凹部,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具有两个柱体,第一调节滑块1021具有横向部,当两个柱体分别卡入对称的两个凹部时,如果第一调节滑块1021的横向部处于两个柱体之间,则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处于锁定状态,如果第一调节滑块1021的横向部未处于两个柱体之间,则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处于非锁定状态。

图14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调节滑块1021的横向部。

图15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的结构,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整体上为双指结构,在双指的每个指部的端部,垂直于指部的延伸方向,形成有柱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两个指部具有弹性。

第一支撑板101的形成有长度调节孔的一端可以插入大固定座102之内,使得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1022的两个柱体能够穿过第一调节安装基座1023的方形孔之后伸入长度调节孔之中。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臂部200包括第二支撑板201、大固定部202以及小固定部203,其中,小固定部203与第二支撑板201位置不可调地连接,大固定部202与第二支撑板201位置可调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臂部200还包括设置在大固定部202上的第二调节滑块2021、第二调节滑块基座2023以及设置在第二调节滑块2021与第二调节滑块基座2023之间的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当第二调节滑块使得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时,大固定部202在第二支撑板201上的位置被锁定。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当第二调节滑块2021使得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时,大固定部202在第二支撑板201上的位置能够被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第二支撑板201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长度调节孔沿第二支撑板2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调节孔的两个侧边缘上形成有多组对称的凹部,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具有两个柱体,第二调节滑块2021具有横向部,当两个柱体分别卡入对称的两个凹部时,如果第二调节滑块2021的横向部处于两个柱体之间,则第二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锁定状态,如果第二调节滑块2021的横向部未处于两个柱体之间,则第一长度调节开关部处于非锁定状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