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2544发布日期:2020-11-19 22:0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止血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



背景技术:

血管修复手术前会对损伤的血管进行术前清创。清创是为了探查血管,控制血管出血。控制血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用止血钳最为方便。由于,人体有深层组织和浅层组织之分,当血管修复手术的位置位于深层组织处时,止血钳钳夹就会过长的进入到深层组织内。由于止血钳整体都属于金属制造,而人体组织细胞的单个细胞质量太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钳夹深层组织处受损的血管时,若止血钳不能一次性钳夹住要修复的血管,就会出现钳头触碰到血管周围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的情况,对血管修复后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能够一次性成功钳夹要修复的血管,有效避免钳头触碰到要修复血管周围的细胞组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包括钳柄一、圆环一、钳头一、钳柄二、圆环二、钳头二、连接栓、防护结构、拉动结构、调节结构和血管放置部件,其特征在于:

钳柄一,用于钳头一和圆环一的安装支撑;圆环一,固定连接于钳柄一底端;钳头一,固定连接于钳柄一上端;

钳柄二,用于钳头二和圆环二的安装支撑;圆环二,固定连接于钳柄二底端;钳头二,固定连接于钳柄二上端;

连接栓,铰接连接于钳柄一和钳柄二之间;

血管放置部件,滑动连接于钳头二顶端内壁上,所述血管放置部件相对于连接栓对称滑动连接于钳头一顶端内壁上,用于准确钳夹要修复的血管,避免钳头对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所述血管放置部件包括安装块、传动杆、滑块一、安装板和弧形板;

安装块,滑动连接于钳头二内壁上;

传动杆,铰接连接于安装块右侧上,所述传动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用于传动杆之间的限位以及复位;

滑块一,固定连接于传动杆右端上;

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滑块一右端,所述安装板通过竖向固定安装滑轨与滑块一之间滑动连接,以便弧形板更向中间靠近,夹紧血管;

弧形板,固定连接于安装板右端,用于血管的夹紧;

防护结构,固定连接于钳头二外壁上,用于避免钳头在深层组织处钳夹血管时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

调节结构,固定连接于钳柄一和钳柄二底侧之间,用于调节钳夹力度;

拉动结构,固定连接于钳头二上的血管放置部件底端,用于调整血管放置部件的上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拉动结构相对于连接栓对称固定连接于钳头一上的血管放置部件底端;

所述拉动结构包括钢丝和圆环三;其中,钢丝具体包括钢丝二和所述钢丝二上端固定连接的弹簧一以及所述弹簧一上端固定连接的钢丝一,同时钢丝一上端与安装块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环三固定连接于钢丝二底端;拉动圆环三通过钢丝带动安装块滑动,从而实现血管放置部件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圆环三外壁上转动连接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包括伸缩杆和所述伸缩杆右端固定连接的锁扣。

进一步的所述钳头一内壁上和钳头二内壁上均竖向固定连接滑槽,所述滑槽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倾斜角度分别与钳头一和钳头二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圆环一和圆环二的外壁上呈圆周固定连接短杆,所述短杆上横向开设通孔,用于锁扣的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筒一、套筒二、安装框和推杆;

套筒一,左端固定连接于钳柄一底侧内壁上;

套筒二,右端固定连接于钳柄二底侧内壁上;

安装框,固定连接于套筒二左端内部,其中,安装框内部设有弹簧二和所述弹簧二上端固定连接的滑块二,所述滑块二上端固定连接的卡块,所述滑块二右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上铰接连接的斜撑杆以及所述斜撑杆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二,用于提供套筒二二次位置调整的动力;

推杆,左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框右端,同时推杆左侧上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二底端,用于提供安装框左右来回移动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上端内壁上设有多组开口向下的槽口,所述卡块上端穿过套筒二内部上端,套筒二进入套筒一内部时卡块进入套筒二内部,套筒二停止运动时,卡块穿过套筒二上端进入套筒一上端的槽口,将套筒二的位置固定,根据槽口的数量和相邻槽口之间的距离可限制钳柄一和钳柄二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控钳头一和钳头二之间的钳夹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相对于连接栓对称固定连接于钳头一外壁上;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杆和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的挡板以及所述安装杆顶端固定连接的弧形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圆环三、弧形板以及锁扣均可选用软质材料塑造成型,其软质材料可以为塑料或橡胶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无名指和大拇指分别放入圆环一和圆环二内,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入钳头二和钳头一所连接的圆环三内,钳头一和钳头二处于张开状态,将该止血钳对准要修复的血管,食指和中指缓慢弯曲,钢丝二拉动弹簧一带动钢丝一向下,将安装块拉动,使钳头一和钳头二上的血管放置部件一起向下移动,当要钳夹的血管进入弧形板之间后,握紧该止血钳,将血管钳夹在弧形板之间,转动固定件,锁扣卡扣在短杆上,将圆环三的位置固定;通过拉动结构和血管放置部件的配合,深层组织不同位置处要修复的血管都能精准的进入弧形板之间,该止血钳就能一次性成功钳夹要修复的血管,避免钳头触碰到要修复血管周围的细胞组织。

2、握紧钳柄使套筒二进入套筒一内,钳夹力度过小时,钳柄一位置固定,缓慢推动推杆,将卡块的位置调整到下一个槽口,由此增加钳夹力度;钳夹力度过大,缓慢拉动推杆,将卡块的位置调整到前一个槽口,由此降低钳夹力度;通过调节结构实现该止血钳可二次进行钳夹力度调整,能够夹紧血管的同时避免了对血管造成二次损伤。

3、通过防护结构有效避免该止血钳钳夹血管时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中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拉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钢丝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防护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钳柄一、20圆环一、30钳头一、40钳柄二、50圆环二、60钳头二、70连接栓;

80防护结构、81弧形凸块、82挡板、83安装杆;

90拉动结构、91钢丝、911钢丝一、912弹簧一、913钢丝二、92圆环三;

110调节结构、111套筒一、112套筒二、113推杆、130安装框、131卡块、132滑块二、133弹簧二、134连接块一、135斜撑杆、136连接块二;

120血管放置部件、121安装块、122传动杆、123滑块一、124安装板、125弧形板;

140固定件、141伸缩杆、142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深层组织处血管修复的止血钳,包括钳柄一10、圆环一20、钳头一30、钳柄二40、圆环二50、钳头二60、连接栓70、防护结构80、拉动结构90、调节结构110、血管放置部件120;

所述钳柄一10用于钳头一30和圆环一20的安装支撑;所述圆环一20固定连接于钳柄一10底端,用于操作者无名指的放入;所述钳头一30固定连接于钳柄一10上端,用于血管放置部件120的安装支撑;

所述钳柄二40用于钳头二60和圆环二50的安装支撑;所述圆环二50固定连接于钳柄二40底端,用于操作者大拇指的放入;所述钳头二60固定连接于钳柄二40上端,用于血管放置部件120的安装支撑;

所述连接栓70铰接连接于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之间,用于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连接;

所述血管放置部件120滑动连接于钳头二60顶端内壁上,所述血管放置部件120相对于连接栓70对称滑动连接于钳头一30顶端内壁上,用于准确钳夹要修复的血管,避免钳头对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所述血管放置部件120具体包括安装块121、传动杆122、滑块一123、安装板124和弧形板125;

所述安装块121滑动连接于钳头二60内壁上,用于传动杆122的安装以及血管放置部件120的定位基础;

所述传动杆122铰接连接于安装块121右侧上,所述传动杆12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传动杆122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用于传动杆122之间的限位以及复位;

所述滑块一123固定连接于传动杆122右端上;

所述安装板124固定连接于滑块一123右端,所述安装板124通过竖向固定安装滑轨与滑块一123之间滑动连接,以便弧形板125更向中间靠近,夹紧血管;

所述弧形板125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24右端,用于血管的夹紧;

所述防护结构80固定连接于钳头二60外壁上,所述防护结构80相对于连接栓70对称固定连接于钳头一30外壁上,用于避免钳头在深层组织处钳夹血管时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

所述调节结构110固定连接于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底侧之间,用于调节钳夹力度,避免钳夹血管时对其造成损伤;

所述拉动结构90固定连接于钳头二60上的血管放置部件120底端,用于调整血管放置部件120的上下位置。

所述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之间交叉放置,由此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之间形成开合结构。

所述钳头一30内壁上和钳头二60内壁上均竖向固定连接滑槽,所述滑槽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倾斜角度分别与钳头一30和钳头二60一致,以至于血管放置部件120通过安装块121和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上下位置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实际运行时,使用该止血钳在深层组织处修复血管时,将无名指和大拇指分别放入圆环一20和圆环二50,使钳头一30和钳头二60处于张开状态,然后将该止血钳对准要修复的血管,当要钳夹的血管进入血管放置部件120上的弧形板125之间后,握紧该止血钳,弧形板125向中间靠拢,同时滑块一123向相对方向发生滑动,带动传动杆122以安装块121为支点向相对方向移动,将要修复的血管钳夹在弧形板125之间。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血管放置部件钳夹深层组织处要修复的血管,只要血管进入弧形板之间就能一次性成功钳夹要修复的血管,避免钳头触碰到要修复血管周围的细胞组织,降低血管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为了调整血管放置部件120在钳头一30和钳头二60上的位置,设计拉动结构90,便于深层组织不同位置处要修复的血管都能精准的进入弧形板125之间。

所述拉动结构90相对于连接栓70对称固定连接于钳头一30上的血管放置部件120底端;

所述拉动结构90包括钢丝91和圆环三92;所述钢丝91上端与安装块121底端固定连接,同时钢丝91位于连接栓70的后方,用于带动安装块121的滑动;所述圆环三92固定连接于钢丝91底端,用于操作者食指和无名指的放入;拉动圆环三92通过钢丝91带动安装块121滑动,从而实现血管放置部件120的位置调整。

请参阅图4,所述钢丝91具体包括钢丝一911、弹簧一912和钢丝二913;所述钢丝二913底端与圆环三92外壁上端固定连接,用于弹簧一912的安装以及钢丝91的定位基础;所述弹簧一912固定连接于钢丝一911上端,用于提供钢丝91向下移动之后复位的动力;所述钢丝一911固定连接于弹簧一912上端,同时钢丝一911上端与安装块121底端固定连接,用于实现钢丝91与血管放置部件120之间的连接;

所述钳头一30上的钢丝91和钳头二60上的钢丝91相互对应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位置,所述钢丝91之间也是相互交叉放置,钢丝91的整体长度均小于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的长度;

为保证钢丝91向下拉动,弹簧一912的伸长量不能过长,为此弹簧一912的长度是钢丝一911长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圆环三92选用软质材料塑造制成,以便于弹簧一912伸缩后能够带动圆环三92向上复位;

请参阅图5,为了固定圆环三92下移后的位置,设计固定件140,便于固定血管放置部件120。

所述固定件140包括伸缩杆141和锁扣142;所述伸缩杆141转动连接于圆环三92外壁上,同时伸缩杆141的往复力要大于弹簧一912的弹力,用于锁扣142的安装;所述锁扣142固定连接于伸缩杆141右端上,分别用于卡扣在圆环一20和圆环二50上,从而固定圆环三92的位置;

所述圆环一20和圆环二50的外壁上呈圆周固定连接短杆,所述短杆上横向开设通孔,用于锁扣142的卡合。

本申请实施例实际运行时,无名指和大拇指分别放入圆环一20和圆环二50内,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入钳头二60和钳头一30所连接的圆环三92内,当要修复的血管在深层组织处不同位置时,食指和中指向下缓慢弯曲,通过钢丝二913拉动弹簧一912伸展从而带动钢丝一911向下,将安装块121向下拉动,由此实现钳头一30和钳头二60上的血管放置部件120一起向下移动,当要钳夹的血管进入弧形板125之间后,握紧该止血钳将其夹紧,然后转动固定件140,使锁扣142分别卡扣在圆环一20和圆环二50上的短杆上,将圆环三92的位置固定,血管修复完成后,取下该止血钳,松开锁扣142,根据弹簧一912的弹力带动圆环三92向上复位,钢丝一911受到冲击力向上将安装块121推到原位。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拉动结构实现血管放置部件的位置可进行调整,便于深层组织不同位置处要修复的血管都能精准的进入弧形板之间,避免钳头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减少血管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为了调控该止血钳精准钳夹住要修复血管的钳夹力度,设计调节结构110,便于避免该止血钳对血管造成二次损伤。

所述调节结构110包括套筒一111、套筒二112、安装框130和推杆113;

所述套筒一111左端固定连接于钳柄一10底侧内壁上,用于与钳柄二40的连接;所述套筒二112右端固定连接于钳柄二40底侧内壁上,用于与套筒一111的连接;所述安装框130固定连接于套筒二112左端内部,用于提供套筒二112二次位置调整的动力;所述推杆113左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框130右端,同时滑动连接于套筒二112内部底端,所述推杆113右端穿过钳柄二40并延伸至其右端外侧,用于提供安装框130左右来回移动的动力;

请参阅图7,所述安装框130内部设有卡块131、滑块二132、弹簧二133、连接块一134、斜撑杆135和连接块二136;

所述弹簧二133固定连接于安装框130底端内部,用于助力滑块二132上下滑动;所述滑块二132固定连接于弹簧二133上端,同时滑块二132横向滑动连接于安装框130内,用于带动卡块131的上下移动;所述卡块131固定连接于滑块二132上端;所述连接块一134固定连接于滑块二132右端,用于滑块二132和斜撑杆135之间的连接;所述斜撑杆135铰接连接于连接块一134上,用于带动滑块二132上下滑动;所述连接块二136铰接连接于斜撑杆135底端,同时连接块二136固定连接于推杆113左侧上端,用于斜撑杆136与推杆113之间的连接。

所述卡块131上端穿过套筒二112内部上端,当套筒二112进入套筒一111内部时卡块131受到挤压力进入套筒二112内部,当套筒二112停止运动时,卡块131失去挤压力穿过套筒二112上端与套筒一111上端内壁接触,将套筒二112的位置固定,从而固定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之间的距离。

所述套筒一111上端内壁上设有多组开口向下的槽口,卡块131卡合在槽口内,根据槽口的数量和相邻槽口之间的距离限制钳柄一10和钳柄二4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控钳头一30和钳头二60之间的钳夹力度。

本申请实施例实际运行时,该止血钳钳夹住要修复的血管时,握紧钳柄使套筒二112进入套筒一111内实现第一次位置调整,为了不造成血管损伤,很难控制钳夹力度,钳夹力度较小时,保持钳柄一10位置固定,缓慢推动推杆113,通过斜撑杆135推动滑块二132使安装框130受到推力带动套筒二112继续向套筒一111内部移动,将卡块131的位置调整到下一个槽口,由此增加钳夹力度;钳夹力度过大时,同样保持钳柄一10位置固定,缓慢拉动推杆113,通过斜撑杆135拉动滑块二132使安装框130受到拉力带动套筒二112向套筒一111外部移动,将卡块131的位置调整到前一个槽口,由此降低钳夹力度。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调节结构实现该止血钳可二次进行钳夹力度调整,能够夹紧血管的同时避免了对血管造成二次损伤。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为了避免钳头在深层组织处钳夹血管时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设计防护结构80,便于避免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

所述防护结结构80包括弧形凸块81、挡板82和安装杆83;

所述安装杆83固定连接在钳头二60外壁上,用于挡板82的安装支撑;所述挡板82固定连接于安装杆83上,用于推离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所述弧形凸块81固定连接于安装杆83上端,同时弧形凸块81的底端紧贴钳头二60的顶端,用于防护钳头60顶端;

所述弧形凸块81、挡板82和安装杆83采用软质材料一体塑造成型。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防护结构有效避免该止血钳钳夹血管时钳头顶端触碰到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

本发明文件中防护结构、圆环三、弧形板以及锁扣均可选用软质材料塑造成型,其软质材料可以为塑料或橡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