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9027发布日期:2020-11-10 18:1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平时放松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由于一些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部病痛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部保健设备,颈部按摩仪成为了很多颈部病患者的选择。

有一些颈部按摩仪采用一体式的硅胶支架,按摩头安装于硅胶支架上,稍微剧烈振动,按摩头可能就会出现不贴合待按摩部位甚至脱落的问题。也有一些颈部按摩仪采用硬质的塑胶支架,对于稍胖体型的用户而言,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夹脖子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颈部按摩仪,可在按摩头剧烈振动的状态下依然能保持贴合待按摩部位不脱落。

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第一夹持臂,第一夹持臂连接至第一连接端,第一夹持臂上设有构造成用以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的第一按摩头;以及

第二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连接至第二连接端并与第一夹持臂相对以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一容纳用户颈部的空间,第二夹持臂上设有构造成用以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的第二按摩头。

上述颈部按摩仪,当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剧烈振动时,振动能量传递至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随着振动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达到分散振动能量的效果,减缓了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振动产生的方向相对的作用力,实现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在剧烈振动的状态下依然能保持贴合待按摩部位不脱落,并且由于弹性连接部具有弹性,可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容纳用户颈部的空间,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脖颈,增加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对待按摩部位的贴合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件及具有柔性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的外周,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夹持臂对应第一按摩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按摩头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伸入第一容纳腔;第二夹持臂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夹持臂对应第二按摩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按摩头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伸入第二容纳腔;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按摩头伸入第一容纳腔的端部和第二按摩头伸入第二容纳腔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靠近第一按摩头的位置具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夹持臂靠近第二按摩头的位置具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件对应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主柱孔和第二主柱孔,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主柱孔活动连接第一凸柱,以及通过第二主柱孔活动连接第二凸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柱孔和第二主柱孔位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按摩头的连接处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按摩头的连接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对应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主连接孔和第二主连接孔,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主连接活动连接第一凸柱,以及通过第一主连接孔活动连接第二凸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靠近第一凸柱的位置具有第一辅柱,第二夹持臂靠近第二凸柱的位置具有第二辅柱,第一连接件对应第一辅柱和第二辅柱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辅柱孔和第二辅柱孔,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辅柱孔活动连接第一辅柱,以及通过第二辅柱孔活动连接第二辅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对应第一辅柱和第二辅柱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辅连接孔和第二辅连接孔,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辅连接孔活动连接第一辅柱,以及通过第二辅连接孔活动连接第二辅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金属弹性片,第二连接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厚度为0.5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露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长度为35mm~5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的弹性在软硅胶和硬塑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夹持臂对应第一按摩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按摩头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伸入第一容纳腔;第二夹持臂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夹持臂对应第二按摩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按摩头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伸入第二容纳腔;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按摩头伸入第一容纳腔的端部和第二按摩头伸入第二容纳腔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外壳及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外壳的第一内壳,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一内壳;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外壳及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外壳的第二内壳,第二安装孔位于第二内壳;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壳靠近第一外壳的一侧具有第一卡块,第一外壳对应第一卡块的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内壳靠近第二外壳的一侧具有第二卡块,第二外壳对应第二卡块的开设有第二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电连接按摩头的电源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的电路板和电连接电路板的按摩发生器,电源模块安装于第一夹持臂,电路板和按摩发生器安装于第二夹持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颈部按摩仪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颈部按摩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颈部按摩仪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3颈部按摩仪沿a-a方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2颈部按摩仪中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2颈部按摩仪中的弹性连接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弹性连接部20,第一连接端21,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套孔25,第一主柱孔231,第二主柱孔232,第一辅柱孔234,第二辅柱孔235,第一主连接孔241,第二主连接孔242,第一辅连接孔244,第二辅连接孔245,第一夹持臂30,第一按摩头31,第一外壳32,第一内壳33,第一安装孔34,第一卡块35,第一卡槽36,第一容纳腔37,第一凸柱38,第一辅柱39,第二夹持臂40,第二按摩头41,第二外壳42,第二内壳43,第二安装孔44,第二卡块45,第二卡槽46,第二容纳腔47,第二凸柱48,第二辅柱49,开关通孔410,电源模块50,电路板60,控制开关70,颈部按摩仪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该颈部按摩仪100包括弹性连接部20及连接弹性连接部20的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

具体地,弹性连接部20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第一夹持臂30连接至第一连接端21,第一夹持臂30上设有构造成用以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的第一按摩头31;第二夹持臂40连接至第二连接端22并与第一夹持臂30相对以在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形成一容纳用户颈部的空间,第二夹持臂40上设有构造成用以对用户颈部进行按摩的第二按摩头41。

当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剧烈振动时,振动能量传递至弹性连接部20,弹性连接部20随着振动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减弱了振动能量的传递,达到分散振动能量的效果,减缓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振动产生的方向相对的作用力,实现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在剧烈振动的状态下依然能保持贴合待按摩部位不脱落,并且由于弹性连接部20具有弹性,可调节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容纳用户颈部的空间,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脖颈,增加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对待按摩部位的贴合度。

进一步地,弹性连接部20被设计成具有适当的弹性,其弹性模量在软硅胶的弹性模量和硬塑胶的弹性模量之间,具有形变性,但又不失刚性,保证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具有夹持力,在用户移动或运动过程中按摩时,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仍然可夹紧或保持在用户的脖颈上,同时,在缓冲振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形变,可缓冲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产生的振动。

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20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件23及具有柔性的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分别为相对独立的部件,第二连接件24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3外周,第一连接件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第二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一夹持臂30的一端共同构成第一连接端21,第二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二夹持臂40的一端共同构成第二连接端22。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4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具有套孔25,第二连接件24通过套孔25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3的外周。组装时,可通过套孔25进行线路布置,合理安排电路结构。

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剧烈振动时,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均会产生轻微形变,第一连接件23对第二连接件24具有支撑和限制形变幅度的作用,使弹性连接部20具有一定的刚性,第二连接件24对第一连接件23亦具有支撑和限制形变幅度的作用,使第一连接件23不会扭曲损坏,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的相互作用可保持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夹持力;而且,由于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为相对独立的部件,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分别传递振动能量,则振动的能量将被分散于两个部件,可加快振动能量的损耗,减弱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相对作用力,避免第一夹持臂30或第二夹持臂40稍微移动位置而拉动另一夹持臂移动位置,进而脱离待按摩位置的问题。另外,使用时,第二连接件24会接触用户的皮肤,其柔性可增加使用舒适感。

第一连接件23与第一夹持臂30的连接方式及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夹持臂4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紧固件,如螺丝等,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24与第一夹持臂30的连接方式及第二连接件24与第二夹持臂4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2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第二连接件24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3外周后,其一端夹设于第一夹持臂30中,另一端夹设于第二夹持臂40中。本实施例第一连接件23及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一夹持臂30及第二夹持臂40的方式均为可拆卸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按摩头31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0上靠近第一连接端21的位置,第二按摩头41设置于第二夹持臂40上靠近第二连接端22的位置。第一夹持臂3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容纳腔37,第一夹持臂30对应第一按摩头3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第一按摩头31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34伸入第一容纳腔37;第二夹持臂4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二容纳腔47,第二夹持臂40对应第二按摩头4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4,第二按摩头41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44伸入第二容纳腔47;第一连接件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按摩头31伸入第一容纳腔37的端部和第二按摩头41伸入第二容纳腔47的端部。则第一连接件23的一端连接第一按摩头31伸入第一容纳腔37的端部和第一夹持臂30,另一端连接第二按摩头41伸入第二容纳腔47的端部和第二夹持臂40,一方面,加强了连接牢固性,另一方面,第一按摩头31、第一夹持臂30、第二按摩头41和第二夹持臂40的振动能量均会传递至第一连接件23,并在第一连接件23处损耗减弱。

第一夹持臂30靠近第一按摩头31的部位具有第一凸柱38,第一凸柱38位于第一容纳腔37内;第二夹持臂40靠近第二按摩头41的部位具有第二凸柱48,第二凸柱48位于第二容纳腔47内,第一连接件23对应第一凸柱38和第二凸柱48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主柱孔231和第二主柱孔232,第一连接件23通过第一主柱孔231活动连接第一凸柱38,以及通过第二主柱孔232活动连接第二凸柱48。第一凸柱38和第二凸柱48对第一连接件23的振动具有导向作用,当振动能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23时,第一连接件23连接第一凸柱38的部位将会沿着第一凸柱38的延伸方向波动,第一连接件23连接第二凸柱38的部位将会沿着第二凸柱38的延伸方向波动。

较优地,第一主柱孔231和第二主柱孔232位于第一连接件23与第一按摩头31的连接处和第一连接件23与第二按摩头41的连接处之间,以保证第一连接件23在振动过程中不会脱离第一凸柱38和第二凸柱38。

第一夹持臂30靠近第一凸柱38的位置具有第一辅柱39,第一辅柱3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凸柱38,第二夹持臂40靠近第二凸柱38的位置具有第二辅柱49,第一连接件23对应第一辅柱39和第二辅柱49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辅柱孔234和第二辅柱孔235,第一连接件23通过第一辅柱孔234活动连接第一辅柱39,以及通过第二辅柱孔235活动连接第二辅柱49。较优地,第一辅柱39和第二辅柱49的数量分别有两个,两个第一辅柱39位于第一凸柱38的两侧,两个第二辅柱49位于第二凸柱48的两侧。第一辅柱39及第二辅柱49和第一凸柱38及第二凸柱48对第一连接件23构成多点导向,防止在振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23出现翻转、扭曲等问题。

第二连接件24对应第一凸柱38和第二凸柱48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主连接孔241和第二主连接孔242,第二连接件24通过第一主连接孔241活动连接第一凸柱38,以及通过第一主连接孔241活动连接第二凸柱48。同样地,第一凸柱38和第二凸柱48对第二连接件24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振动能量传递至第二连接件24时,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一凸柱38的部位将会沿着第一凸柱38的延伸方向波动,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二凸柱48的部位将会沿着第二凸柱48的延伸方向波动。

第二连接件24对应第一辅柱39和第二辅柱49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辅连接孔244和第二辅连接孔245,第二连接件24通过第一辅连接孔244活动连接第一辅柱39,以及通过第二辅连接孔245活动连接第二辅柱49。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30包括第一外壳32及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外壳32的第一内壳33,第一安装孔34位于第一内壳33;第二夹持臂40包括第二外壳42及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外壳42的第二内壳43,第二安装孔44位于第二内壳43;第二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壳33和第二内壳43。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维修、更换。

第一凸柱38和第一辅柱39均位于第一内壳33朝向第一外壳32的一侧,第二凸柱48和第二辅柱49均位于第二内壳43朝向第二外壳42的一侧。如此,第一连接件23连接第一夹持臂30的一端位于第一外壳32和第一内壳33之间,第二连接件24连接第二夹持臂40的一端位于第二外壳42和第二内壳43之间,连接更牢固。

第一内壳33靠近第一外壳32的一侧具有第一卡块35,第一外壳32对应第一卡块35的开设有第一卡槽36;第二内壳43靠近第二外壳42的一侧具有第二卡块45,第二外壳42对应第二卡块45的开设有第二卡槽46。

组装时,将第二连接件24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3上,第一主柱孔231和第一主连接孔241对应,第一辅柱39孔和第一辅连接孔244对应,第二主柱孔232和第二主连接孔242对应,第二辅柱孔235和第二辅连接孔245对应,然后将第一连接件23的两端采用紧固件分别连接第一按摩头41伸入第一容纳腔37的端部和第二按摩头40伸入第二容纳腔47的端部,此时,第一凸柱38穿过第一主柱孔231和第一主连接孔241,第一辅柱39穿过第一辅柱39孔和第一辅连接孔244,第二凸柱38穿过第二主柱孔232和第二主连接孔242,第二辅柱49穿过第二辅柱孔235和第二辅连接孔244,之后将第一外壳32连接第一内壳33,扣紧,则第二连接件24的一端夹紧于第一外壳32和第一内壳33之间;第二外壳42连接第二内壳43,扣紧,则第二连接件24的另一端夹紧于第二外壳42和第二内壳43之间,完成弹性连接部20与第一夹持臂30及第二夹持臂40的连接组装。由于第二连接件24的两端为分别夹紧于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中,当需要拆卸时,不需要额外拆分第二连接件24和第一夹持臂30以及第二连接件24和第二夹持臂40。

第一连接件23为金属弹性片,第二连接件24采用柔性材料制成。金属弹性片例如可以为弹性钢片、弹性镍片等,具有合适的弹性,可缓冲振动能量,又具有一定刚性和成型性,使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具有夹持力。柔性材料例如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对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的振动以及第一连接件23的形变均具有缓冲的作用,并且皮肤接触感舒适。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23的厚度可为0.5mm~1mm。如果第一连接件23的厚度过大,例如大于1mm时,第一连接件23的弹性可能会减弱,分散振动的效果可能会不明显;如果厚度过小,例如小于0.5mm时,第一连接件23对第二连接件24的支撑可能会较弱,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夹持力亦会减小,可能会影响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对待按摩部位的贴合度。

弹性连接部20露在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长度l可为35mm~55mm。如果长度较长,例如长度l大于55mm时,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的长度将相对缩短,第一夹持臂30和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抱夹力将减小,而且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的可安装范围缩小,可能会影响合理安排按摩位置;如果长度太短,例如长度l小于35mm时,弹性连接部20的弹性较弱,分散振动能量的效果可能不明显。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提及的厚度和长度尺寸只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并非意味着其余尺寸选择被排除在本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外。

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电连接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的电源模块50、电连接电源模块50的电路板60和电连接电路板60的按摩发生器,电源模块50安装于第一夹持臂30,电路板60和按摩发生器安装于第二夹持臂40。按摩发生器用于驱动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工作,例如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为电脉冲按摩头,按摩发生器则为电脉冲发生器。

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安装于电路板60的控制开关70,第二夹持臂40对应控制开关70的位置开设有开关通孔410,控制开关70远离电路板60的端部通过开关通孔410裸露于第二夹持臂40的外部,控制开关70用于控制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的开启和关闭。

本申请公开的颈部按摩仪100可在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41剧烈振动的状态下或者在用户运动时依然能保持贴合待按摩部位不脱落,保持稳定按摩,且可适应不同粗细的脖颈,使用舒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