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6020发布日期:2020-11-20 12:2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插管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高风险操作。新冠疫情期间,执行气管切开插管的医护人员需穿戴口罩、防护衣、手套、鞋套、防水隔离衣、护目镜、面罩等多种多层个人防护物品。上述高安全等级的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是会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还会使医护人员消耗巨大的体力,并且穿着感觉极为难受。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ationaltracheostomy,pdt)是一种微创的气管切开方式。相较于常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pdt的气道暴露程度较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也相应较低。但是上述低风险只是跟风险极高的常规术式相比较而言,使用现有pdt器械仍然会使气管切开插管术存在明显的感染风险,主要原因为:(1)大量患者存在严重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在拔出pdt大直径器械时,由于患者气道及气道前组织已被扩张,气道暴露程度较大,因而该操作会出现大量分泌物气溶胶喷出的情况;(2)部分患者在术中全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更换大直径器械时,气道造口无阻挡,因而呼吸机制造的气流会从造口处带出大量分泌物气溶胶。因此,在实施pdt时,考虑到感染风险,医护人员仍需严格穿戴高安全等级的个人防护物品。

常规pdt器械需要多步扩张,更换扩张器会使患者气道与外部环境直接连通,这会增大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此外,多步扩张会增加所需器械数量和手术步骤,并延长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一种不仅可以简化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扩张步骤而且还可以作为常规手段降低医护人员被患者传染的风险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器械组套对于传染病防治常态化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以解决目前该手术的医用防护手段依赖个人防护物品由此给医护人员带来严重负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包括穿刺针、注射器、导丝、导丝固定器、扩张器、气切插管、插管导管和隔离罩;

所述注射器前端和导丝固定器前端分别与穿刺针可拆卸连接,导丝固定器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导丝固定器的通孔,通孔内径与穿刺针孔径一致,均大于导丝直径;导丝前端为具有弹性的可变形弯钩;

所述扩张器包括内导管、外导管和可膨胀变形的网笼,外导管套设在内导管外并可沿内导管滑动,网笼套在内导管外,且网笼前端与内导管前端相连,后端与外导管前端相连,在外导管滑动作用下,网笼变形;外导管后端外表面上设置扣合凸起;内导管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内导管的扩张器通孔,扩张器通孔内径大于导丝直径,导丝在扩张器通孔内滑动;

所述气切插管套设在插管导管外,插管导管前端伸出气切插管,气切插管与插管导管可拆卸连接;插管导管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插管导管的插管导管通孔,插管导管通孔的内径大于内导管,插管导管在内导管外滑动;插管导管通孔前端内表面设置扣合凹槽,通过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配合,插管导管前端与外导管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隔离罩包括主体、固定线、贴合部、过滤口和阻挡圈,主体为倒置漏斗状,主体内部空腔可包围气切插管;主体底端开口边缘固接与主体垂直的贴合部,固定线固定在贴合部上方的主体上;主体顶端开口处设置用于套设插管导管的阻挡圈,阻挡圈内径大于插管导管外径,且小于气切插管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气切插管包括前端充气球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中部设置过滤气溶胶的过滤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罩的主体为透明、柔软、气密性好的薄膜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圈为柔性材料,阻挡圈周围的主体内表面设置有可阻挡气溶胶的柔软过滤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插管导管后端设置防滑结构,当插管导管插入阻挡圈中,防滑结构抵住阻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网笼编织形式包括十字交叉型、螺旋形、直线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患者气管切开术创口附近建立了局部隔离空间,避免患者的分泌物及气溶胶向外扩散,降低医护人员被患者传染的风险,对医护人员影响较小,进而减轻医护人员在个人防护方面的负担,旨在作为气管切开插管术的手术工具的同时还能提供日常可用的有效防护。

本发明的扩张器为可膨胀、伸缩的网笼结构,小直径状态时易插入穿刺造口,大直径状态时进行扩张,因而可以通过一个步骤完成对于患者气管及气管前组织的扩张。跟常规pdt器械相比,减少了所需器械数量和手术步骤,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的各个组件及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穿刺针和注射器及其连接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穿刺针和导丝固定器及其连接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导丝和导丝固定器及其连接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导丝和导丝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扩张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扩张器的扩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扩张器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网笼的编制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网笼的编制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网笼的编制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扩张器、气切插管、插管导管以及隔离罩的连接方式;

图13为图12的a向视图;

图14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隔离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隔离罩固定到患者颈部的方法示意图;

图17(1)~图17(7)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穿刺针、2注射器、3导丝、4导丝固定器、5扩张器、51内导管、511扩张器通孔、52外导管、521扣合凸起、53网笼、6气切插管、7插管导管、71插管导管通孔、72防滑结构、73扣合凹槽、8隔离罩、81主体、82固定线、83贴合部、84过滤口、85阻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降低交叉感染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插管器械组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注射器2、导丝3、导丝固定器4、扩张器5、气切插管6、插管导管7和隔离罩8。气切插管包括前端充气球囊。

注射器前端和导丝固定器前端分别与穿刺针可拆卸连接,穿刺针与两者的连接口处气密性好。

导丝固定器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导丝固定器的通孔,通孔内径与穿刺针孔径一致,均大于导丝直径,导丝可从中穿过并在其中前后滑动。导丝前端为具有弹性的可变形弯钩,以防止导丝不慎从患者气管脱出。导丝前端完全退回至导丝固定器的中间通孔时,弯钩状的导丝前端会变直。然后将导丝固定器的前端插入穿刺针后端的接口,此时把导丝往前推即可使导丝进入穿刺针的通孔。

扩张器包括内导管51、外导管52和可膨胀变形的网笼53。外导管套设在内导管外并可沿内导管滑动。网笼套在内导管外,且网笼前端与内导管前端相连,后端与外导管前端相连。在外导管滑动作用下,网笼变形。进行扩张时,扩张器位于穿刺针在患者气管及气管前组织上造出的孔洞中。沿内导管向前推动外导管会带动网笼,使其向外膨胀直径增大,从而实现对于患者气管及气管前组织的扩张;向后拉回外导管会使网笼回到初始时紧贴内导管的小直径状态,从而便于进入气管以及从气切插管中抽出。

网笼编织形式包括十字交叉型、螺旋形、直线型等。

外导管后端外表面上设置扣合凸起521。内导管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内导管的扩张器通孔511。扩张器通孔内径大于导丝直径,导丝在扩张器通孔内滑动。

气切插管套设在插管导管外,气切插管与插管导管可拆卸连接。插管导管内沿中轴线开设有贯穿插管导管的插管导管通孔71,插管导管通孔的内径大于内导管,插管导管在内导管外滑动。插管导管的前端伸出气切插管,且插管导管的前端与扩张器的后端相连。

插管导管通孔前端内表面设置扣合凹槽73,通过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配合,插管导管前端与外导管后端固定连接。沿扩张器内导管移动插管导管时,可带动扩张器的外导管前后运动。扩张器的外导管的向前或向后运动会压缩或拉伸网笼,网笼也就随之膨胀或缩小。

隔离罩包括主体81、固定线82、贴合部83、过滤口84和阻挡圈85,隔离罩的主体为透明、柔软、气密性好的薄膜材质。

主体为倒置漏斗状,主体内部空腔可包围气切插管。主体顶端开口处设置用于套设插管导管的阻挡圈,隔离罩套在气切插管后方,插管导管的后端伸出隔离罩。阻挡圈内径大于插管导管外径,且小于气切插管外径。插管导管后端设置防滑结构72,当插管导管插入阻挡圈中,防滑结构抵住阻挡圈。防滑结构外表面粗糙,易于捏住后将其从气切插管和隔离罩中拔出。

主体底端开口边缘固接与主体垂直的贴合部,贴合部可以贴上胶布加强与患者皮肤的贴合,包围住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部位附近区域。固定线固定在贴合部上方的主体上,固定线可将隔离罩绑在患者脖子上。

主体中部设置过滤气溶胶的过滤口。过滤口内设置有过滤材料层,可以过滤掉从患者气道喷出的气溶胶。阻挡圈为柔性材料,阻挡圈周围的主体内表面设置有可阻挡气溶胶的柔软过滤材料,在插管导管拔出后由操作者捏合从而阻挡气溶胶。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

图17(1)~图17(7)所示为本发明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主要包括穿刺、扩张、插入气切插管、移除多余器械等步骤。

如图17(1)所示,将穿刺针和注射器相连接,将穿刺针从患者气管软骨环之间插入,完成穿刺。

如图17(2)所示,将导丝的前端退回到导丝固定器中,从而将导丝的弯钩状前端拉直。将穿刺针与注射器拆开并移除注射器,将导丝固定器的前端与穿刺针相连接,然后推入导丝,直至导丝进入到患者气管中,沿导丝抽出穿刺针和导丝固定器。

如图17(3)所示,将导丝穿入扩张器的通孔中,然后沿导丝向前推入扩张器使其插入患者颈部,直至扩张器前端进入患者气管。

如图17(4)所示,将隔离罩和气管插管依次从前端套在插管导管外壁,将扩张器的内导管穿入插管导管的通孔中,然后将插管导管与扩张器的外导管扣合。将隔离罩的固定线绑在患者颈部,然后使用胶布将隔离罩的贴合部贴在患者颈部皮肤上,从而将手术部位隔离起来。然后沿扩张器内导管将插管导管往前推,使扩张器网笼直径增大,从而对患者气道和气道前组织进行扩张。

如图17(5)所示,保持扩张器内导管位置不变,沿内导管将插管导管往回拉,使扩张器网笼直径缩小。然后沿着导丝,将扩张器、气切插管和插管导管一并推入气管。

如图17(6)所示,保持气切插管和隔离罩位置不变,将导丝、扩张器和插管导管一起抽出。当插管导管快从隔离罩中完全抽出时,捏住隔离罩的阻挡圈直至导丝也完全抽出,以防止气溶胶向外扩散。

如图17(7)所示,解开固定线,撕开贴合部上的胶布,移除隔离罩。仅保留气切插管在原位。将气切插管前端的球囊充气使其位置固定。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范围。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