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设备带、联排设备带和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887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医用设备带、联排设备带和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带、联排设备带和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带应用于医院病房的供氧系统环境中,又称气体设备带。可以用于装载气体终端、电源开关和插座等设备,整体的设备带长度较长。传统设备带安装方式是先将整条设备带底板固定在病房墙面上,再将管道、电线等分腔布置到底板上,再连接气体终端、开关插座和呼叫分机,最后再分段盖上面板,从而形成一条完整设备带。

传统设备带安装时存在如下缺点:(1)设备带长度较长,安装时需要多人协同作业;(2)对墙面平整度要求较高,若墙面不平整,容易引起设备带变形;(3)不便于进气管道连接,设备带气体腔8宽度不超过200mm,需要在此范围内进行焊接作业;(4)不便于设备带整体运输和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设备带、联排设备带和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以解决传统设备带安装不便、对墙面平整度要求高、不便于进气管道连接和整体运输、存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设备带,包括:

设备带集成单元,包括集成单元壳体,所述集成单元壳体的界面分别设置控制供气管路流量的控制按钮、电源插座和对讲分机,所述集成单元壳体的内部设置与所述控制按钮连通的供气管路,与所述电源插座电连接的强电导线,与所述对讲分机电连接的弱电导线;

连接设备带,用于连接各设备带集成单元,所述连接设备带包括容置所述供气管路的气体腔、容置所述强电导线的强电腔、容置所述弱电导线的弱电腔,所述气体腔、强电腔与弱电腔之间分别通过隔板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路包括空气管路、氧气管路和真空管路,所述空气管路用于驱动供氧设备,所述氧气管路用于为供氧设备输送气源,所述真空管路用于为供氧设备提供真空负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包括与所述空气管路连通的空气按钮、与所述氧气管路连通的氧气按钮和与所述真空管路连通的真空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对讲分机通过弱电导线与控制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设备带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强电导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强电腔与所述弱电腔分别设置于所述气体腔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盖板,所述侧盖板的一侧与所述设备带集成单元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设备带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联排设备带,包括若干个上述的医用设备带,若干个医生设备带联排设置,将各医用设备带的供气管路分别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联排设备带、呼吸供氧设备主机、比例阀、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呼吸供氧设备主机包括处理器,所述比例阀、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气管路的氧流量,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气管路的氧压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氧流量和氧压力调节所述比例阀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氧量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比例阀孔径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将所述供气管路的氧流量、控制比例阀的电流反馈给处理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医用设备带,将医用设备带分成若干个设备带集成单元,各设备带集成单元通过连接设备带进行整体安装,结构紧凑;安装时无需多人协同作业,单个的设备带集成单元可以适配不同墙面,安装时不受墙面平整度的限制;若干个设备带集成单元便于整体存放和运输或分区存放和运输。

本发明的联排设备带,通过连接设备带将若干个医用设备带进行整体安装,形成医用联排设备带,具备上述医生设备带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供气管路的氧流量,压力传感器检测供气管路的氧压力,处理器根据氧流量和氧压力调节比例阀的孔径,进而改变氧气管路的氧流量和氧压力。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进行适应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医用设备带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设备带集成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成单元壳体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联排设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设备带集成单元;2、集成单元壳体;3、供气管路;4、控制按钮;5、电源插座;6、对讲分机;7、连接设备带;8、气体腔;9、强电腔;10、弱电腔;11、隔板;12、空气管路;13、氧气管路;14、真空管路;15、空气按钮;16、氧气按钮;17、真空按钮;18、侧盖板;19、医用设备带;20、呼吸供氧设备主机;21、比例阀;22、流量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4、处理器;25、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设备带,应用于供氧系统的环境中。

该医用设备带包括:

设备带集成单元1,包括集成单元壳体2,集成单元壳体2的界面分别设置控制供气管路3流量的控制按钮4、电源插座5和对讲分机6,集成单元壳体2的内部设置与控制按钮4连通的供气管路3,与电源插座5电连接的强电导线,与对讲分机6电连接的弱电导线;

连接设备带7,用于连接各设备带集成单元1,连接设备带7包括容置供气管路3的气体腔8、容置强电导线的强电腔9、容置弱电导线的弱电腔10,气体腔8、强电腔9与弱电腔10之间分别通过隔板11隔离。

现有的医用设备带整体长度较长,安装时需要多人协同作业;对墙面平整度要求高,容易引起设备带变形;气体管道长度较长,安装不便;设备带存放和运输不便。

医生设备带包括设备带集成单元1和连接设备带7。与传统的设备带相比,本方案中,将医用设备带分成若干个设备带集成单元1,各设备带集成单元1通过连接设备带7进行整体安装,结构紧凑;安装时无需多人协同作业,单个的设备带集成单元1可以适配不同墙面,安装时不受墙面平整度的限制;若干个设备带集成单元1便于整体存放和运输或分区存放和运输。

设备带集成单元1包括集成单元壳体2,集成单元壳体2的界面根据医用的使用环境,分别设置控制按钮4、电源插座5和对讲分机6。控制按钮4与集成设备带的供气管路3连通,用于控制供气管路3的流量大小、开启或闭合的状态。电源插座5与电路系统的220v的照明电路连通,用于与用户终端的供氧设备的电源系统连通。用户终端可选为呼吸支持设备,呼吸支持设备的电源线与电源插座5连通,为呼吸支持设备提供电源驱动。对讲分机6通过弱电导线与控制系统进行通信连接,用户端与控制端通过对讲分机6进行指令互通。

连接设备带7包括气体腔8、强电腔9和弱电腔10。其中,气体腔8与用户终端的驱动设备进行连接,强电腔9容置强电导线,弱电腔10容置弱电导线。若干个设备带集成单元1进行整体安装时,相邻强电腔9的强电导线进行电连接,相邻弱电腔10的弱电导线进行电连接。气体腔8、强电腔9和弱电腔10之间分别通过隔板11隔离;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避免强电和弱电之间产生电磁干涉,提高电信号的传输精度。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供气管路3包括空气管路12、氧气管路13和真空管路14,空气管路12用于驱动供氧设备,氧气管路13用于为供氧设备输送气源,真空管路14用于为供氧设备提供真空负压。

供气管路3与用户终端的进气管路进行连通。用户终端可选为呼吸支持设备,空气管路12为呼吸支持设备的驱动端提供驱动力气源,氧气管路13为用户端提供氧气源,真空管路14为用户端提供真空负压环境。用户在吸气状态时,吸入氧气管路13内的氧气;用户在呼气状态时,通过真空负压环境,将用户呼吸系统的咳痰、肺液排出。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按钮4包括与空气管路12连通的空气按钮15、与氧气管路13连通的氧气按钮16和与真空管路14连通的真空按钮17。

具体地,控制按钮4沿设备带集成单元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空气按钮15、氧气按钮16和真空按钮17。用户端通过旋动空气按钮15调节用户端空气管路12的空气流量,通过旋动氧气按钮16调节用户端氧气管路13的氧流量,通过旋动真空按钮17调节用户端真空管路14的真空负压的压力。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对讲分机6通过弱电导线与控制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终端可选为某个区域内医用设备带统一的集成控制终端。或者,医院病房设备的应用环境中,控制终端可选为护士站,通过护士站统一控制每个病房的医用设备带、与医用设备带连通的呼吸支持设备或其他的供氧系统终端。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医用设备带还包括照明灯,照明灯与强电导线电连接。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强电腔9与弱电腔10分别设置于气体腔8的两侧。

具体地,气体腔8内设置管道安装架,供气管路3的若干管道分别卡扣固定于管道安装架。强电腔9与弱电腔10分别设置于气体腔8的两侧,进一步避免强电和弱电的干涉,提高电信号的传输精度。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医用设备带还包括侧盖板18,侧盖板18的一侧与设备带集成单元1连接,另一侧与连接设备带7连接。

具体地,侧盖板18设置为梯形结构。侧盖板18梯形的大端面与设备带集成单元1连接,侧盖板18梯形的小端面与连接设备带7连接,整体结构紧凑。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联排设备带,包括若干个上述的医用设备带19,若干个医生设备带19联排设置,将各医用设备带19的供气管路3分别连通。

该联排设备带,应用于医院病房设备的应用环境中。通过连接设备带7将若干个医用设备带进行整体安装,进而形成医用联排设备带。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呼吸供氧设备的氧量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联排设备带或医用设备带、呼吸供氧设备主机20、比例阀21、流量传感器22和压力传感器23,其中:

呼吸供氧设备主机20包括处理器24,比例阀21、流量传感器22和压力传感器23分别与处理器24通信连接,流量传感器22用于检测供气管路3的氧流量,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供气管路3的氧压力,处理器24根据氧流量和氧压力调节比例阀21的孔径。

本方案中,比例阀21包括空气比例阀、氧气比例阀和真空比例阀。供气管路3包括空气管路12、氧气管路13和真空管路14。氧气管路13上分别设置用于采集氧流量的氧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氧压力的氧压力传感器和用于调节氧气管路13的氧流量的氧气比例阀。氧流量传感器、氧压力传感器将采集的流量值和压力值发送至处理器24,处理器24根据氧流量和氧压力调节氧气比例阀的孔径,进而控制氧气管路13的输氧流量和输氧压力。

同样地,空气管路12上分别设置用于采集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空气压力的空气压力传感器和用于调节空气管路12的流量的空气比例阀。真空管路14上设置用于采集真空负压的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氧量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比例阀21孔径的控制电路25,控制电路25与处理器24通信连接,将供气管路3的氧流量、控制比例阀21的电流反馈给处理器24。

本实施例中,供氧系统为呼吸支持设备。控制电路25控制氧气管路13的过程为:

氧流量传感器、氧压力传感器将采集的流量值和压力值发送至处理器24,处理器24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氧气比例阀,调节氧气比例阀的电流值和与电流值对应的氧气比例阀的孔径,进而改变氧气管路13的氧流量和氧压力。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进行适应的调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