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57353发布日期:2020-12-04 13:52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基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切除患者患侧乳房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切除手术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术后通常做法是手术结束后用纱布绷带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而使用绷带包扎的部位由于是在胸部,受呼吸的影响,绷带容易出现过松、过紧及脱落的现象。另外,由于经常要对手术伤口进行检查,现有的绷带包扎方式就显得比较麻烦。并且,由于创面位置不同,凹陷位置不同,传统的绷带加压的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拆除和安装,定位准确,加压稳定,加压调整法方式灵活,不易变形和脱落,压力稳定,可调性强,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拆除和安装,定位准确,加压稳定,加压调整法方式灵活,不易变形和脱落,压力稳定,可调性强,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包括调节支撑框,所述的调节支撑框包括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之间均通过水平调节连接座相连接,位于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一侧的后部支撑调节板与前部支撑调节板之间以及位于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另一侧的后部支撑调节板与前部支撑调节板之间均通过垂直调节连接座相连接,在每一个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加压调节装置。

所述的加压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上的调节螺杆,在前部支撑调节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杆活动安装在该第一螺纹孔内,在调节螺杆的底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一调节环,第一调节环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二调节环,第二调节环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三调节环,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均为球形凹槽结构,并且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的凹槽面均相互配合。

所述的后部支撑调节板为l字形板状结构,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后部支撑调节板相同,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和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结构,水平调节连接座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水平调节连接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后部支撑调节板和前部支撑调节板的支撑板水平安装槽,后部支撑调节板和前部支撑调节板活动安装在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内,在水平调节连接座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在该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内活动安装有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的槽高与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宽度均相配合,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的槽宽与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厚度均相配合。

所述的垂直调节连接座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垂直调节连接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后部支撑调节板和前部支撑调节板的支撑板垂直安装槽,后部支撑调节板和前部支撑调节板活动安装在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内,在垂直调节连接座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在该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内活动安装有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的槽高与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宽度均相配合,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的槽宽与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的厚度均相配合。

所述的垂直条调节连接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扣,两个固定扣之间连接有松紧调节带,松紧调节带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松紧调节带调节环。

所述的水平调节连接座的长度不小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的长度,水平调节连接座的长度不小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均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水平调节连接座的厚度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的厚度相等。

所述的调节螺杆自外向内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上,调节螺杆的安装方向与前部支撑调节板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调节螺杆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前侧中部位置,调节螺杆的长度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后侧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调节环为圆柱形结构,在第一调节环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与调节螺杆外侧相配合的第一调节环螺纹孔,第一调节环的通过该第一调节环螺纹孔活动安装在调节螺杆的外壁,所述的第二调节环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第二调节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在第一调节环的外壁设置有与该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相配合的第一调节环外螺纹层,第二调节环通过该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以及该第一调节环外螺纹层活动安装在第一调节环的外壁,所述的第三调节环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第三调节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在第二调节环的外壁设置有与该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相配合的第二调节环外螺纹层,第三调节环通过该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以及该第二调节环外螺纹层活动安装在第二调节环的外壁。

所述的第一调节环的外径不大于第二调节环的外径,第二调节环的外径不大于第三调节环的外径,第一调节环的长度不小于第二调节环的长度,第二调节环的长度不小于第三调节环的长度,并且,第三调节环的外径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前侧的长度,第一调节环的长度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后侧的长度,在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前部侧面上均设置有防滑旋转凸块。

所述的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开设在第一调节环的底部,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开设在第二调节环的底壁,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开设在第三调节环的底壁。

一种如上所述的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置于使用者背部,并根据使用者的身材通过水平调节连接座将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连接固定,然后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置于使用者胸部,分别通过两个垂直调节连接座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与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连接,并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调整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与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水平调节连接座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连接固定,当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固定到位后,通过对调节螺杆的调整旋转作业,实现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当调节螺杆拧紧时,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缩短,当调节螺杆拧松时,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当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调节螺杆不再运动,此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实施微调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房乳晕位置时,通过拧紧第一调节环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晕外侧的乳房本体上时,通过拧紧第二调节环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房外圈位置时,通过拧紧第三调节环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需要对使用者整个乳房实施加压作业时,将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分别拧紧后实施加压作业,当需要对使用者的乳房实施分段加压作业时,对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拧紧或者对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松动实施分段加压作业。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传统的术后加压装置结构过于简单造成松动脱落问题,同时产品在使用时稳定系数得到大大的提高,利用了调节螺杆、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相互配合加压固定的方式,利用顶部的调节螺杆实施大范围的定位作业,然后通过是哪个调节环实施小范围的加压固定作业,不仅实现了稳定的外部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的支撑作业,给加压作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和调节支撑框的内压力作用实现加压元器件的着力点,与之前的绷带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整体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变形和脱落;其次,本产品利用第一调节环、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之间的拧紧和松动配合作业,可以实现对不同术后乳房外形情况的不同位置实施加压作业,由于乳腺术后存在多样性,创口位置也存在不同,会出现不同创口位置和多个创口位置的术后加压情况,另外每个个体的乳房形状情况也不同,再加以术后乳房的剩余情况也不同,因此本产品独特设计了三段式结构的调节环,第一调节环底部为实心结构,第二调节环以及第三调节环底部为通孔结构,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对乳房不同位置的加压作业实施不同方式的加压作业,并且本产品三个加压环均采取螺栓连接的方式,柱形结构在旋转时底部不会产生大范围的位移变化,具有很好的临床操作性,适合不同使用者术后的加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调节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节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节环与第二调节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节环与第二调节环连接以及第三调节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包括调节支撑框,所述的调节支撑框包括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之间均通过水平调节连接座17相连接,水平调节连接座17用于调节不同使用者身体宽度,有的使用者身体两个肩部之间的宽度较大,并且胸廓的整体宽度较大,那么在使用时,可以将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两端的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前部支撑调节板8进入到水平调节连接座17之间的尺寸缩短,保证了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两端的间距扩大,这样保证在使用时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了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每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以及每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进入到水平调节连接座17内的距离需要相互匹配,尺寸相同,才能使使用者胸廓外侧前部和后部外侧形成一个稳定提供压力支撑的调节支撑框。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在每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设置两个,两个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分别对两块前部支撑调节板8或者两块后部支撑调节板1起到拧紧固定的效果。

位于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一侧的后部支撑调节板1与前部支撑调节板8之间以及位于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另一侧的后部支撑调节板1与前部支撑调节板8之间均通过垂直调节连接座3相连接,在每一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加压调节装置。垂直调节连接座3的整体调整方法和上述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调整方法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垂直调节连接座3是用来调整胸前部到背后距离的,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4在每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上均设置有两个,用于对安装在同一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内的后部支撑调节板1与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安装部位实施拧紧作业。

所述的加压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8上的调节螺杆9,在前部支撑调节板8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杆9活动安装在该第一螺纹孔内,在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9,并且,调节螺杆9位于l字形结构的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前端伸出位置的中部,这样保证两个第三调节环13安装后不会出现相互碰撞,第三调节环13的外径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8前侧的长度,同时第三调节环13的中心线与调节螺杆9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该条直线在使用时基本与水平面垂直或者水平,当使用者平躺时,该条直线与水平面基本垂直,当使用者站立或者坐姿时,该直线基本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形成微小夹角。保证了使用时不会产生两个第三调节环13相互碰撞现象的发生,并且因个体差异,每个使用者乳房本来形状和术后形状的限制,需要将安装到位后的两个第三调节环13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距离空间。即使前部支撑调节板8朝向水平调节连接座17内行进一段距离,当行进到最大行进距离时,由于两侧的前部支撑调节板8需要居中设置在水平调节连接座17内,因此不会出现两个第三调节环13之间相互碰撞现象的发生。

在调节螺杆9的底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一调节环11,第一调节环11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二调节环12,第二调节环12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有第三调节环13,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均为球形凹槽结构,并且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的凹槽面均相互配合。三个调节环之间环环相扣,并且,在三个调节环拧紧到位后,第一调节环11的顶端是外露在第二调节环12的顶部内侧的,第二调节环12的顶端是外露在第三调节环13的顶部内侧的,三个调节环的底部以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的槽顶部为中心定位点,在初始状态拧紧的状态下,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的底部是持平状态的,这样初始状态的设计是位了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使用,当特殊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就需要对三个调节环实施不同程度的松动作业,当松动作业实施时,第一调节环11沿着调节螺杆9朝向下方运动,第二调节环12沿着第一调节环11的外壁朝下运行,第三调节环13沿着第二调节环12的外壁朝下运行,根据不同使用者创口位置在乳房本体上呈现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对三个调节环实施调节作业,满足三个调节环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底部位置设置的底部契合槽能够与创口位置实施精准的定位加压作业。

所述的后部支撑调节板1为l字形板状结构,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后部支撑调节板1相同,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结构,这样设计是为了能够能够让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与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在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以及两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通过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和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4在使用者的胸腔外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框架,这样为调节螺杆9以及三个调节环的调节提供一个稳定不变形的支撑,使在调节的过程中,螺栓拧紧的加压只能朝向使用者的身体发生作用力,整体的加压力朝向前部支撑调节板8和后部支撑调节板1的内侧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

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支撑板水平安装槽,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前部支撑调节板8活动安装在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内,在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在该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内活动安装有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的槽高与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宽度均相配合,该支撑板水平安装槽的槽宽与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厚度均相配合。所述的垂直调节连接座3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垂直调节连接座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支撑板垂直安装槽,后部支撑调节板1和前部支撑调节板8活动安装在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内,在垂直调节连接座3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在该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孔内活动安装有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4,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的槽高与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宽度均相配合,该支撑板垂直安装槽的槽宽与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厚度均相配合。

所述的垂直条调节连接座3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扣7,两个固定扣7之间连接有松紧调节带5,松紧调节带5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松紧调节带调节环6。所述的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长度不小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3的长度,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长度不小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3均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厚度与垂直条调节连接座3的厚度相等。所述的调节螺杆9自外向内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8上,调节螺杆9的安装方向与前部支撑调节板8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调节螺杆9安装在前部支撑调节板8前侧中部位置,调节螺杆9的长度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8后侧的长度。两个松紧调节带5在使用时可以穿戴式的被使用者利用,在使用两个松紧调节带5时,一般使用者采取坐姿或者站姿,这样在上部形成一个挂环结构,在使用时,即使不采取卧姿状态,使用者也能对整个产品下部的支撑结构实施有效的承载和支撑,形成一个马甲穿衣结构,整体使用十分稳定。

所述的第一调节环11为圆柱形结构,在第一调节环11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与调节螺杆9外侧相配合的第一调节环螺纹孔,第一调节环1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螺杆9中下部的槽孔结构,第一调节环11的底部并非通孔结构,而是一个密封的结构,在使用时,利用第一调节环11的底部对乳晕部位实施加压作业,避免调节螺杆9下行过程中对乳房本体部位的小直径的加压造成的伤害,同时为不同的调节环之间,上下调节时,一旦第二调节环12的底部位于第一调节环11下方时,可以将乳头部位提供一个安放位置,利用第二调节环12的底部通孔安放乳头,为乳房保留手术术后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支撑结构。

第一调节环11的通过该第一调节环螺纹孔活动安装在调节螺杆9的外壁,所述的第二调节环12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第二调节环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在第一调节环11的外壁设置有与该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相配合的第一调节环外螺纹层,第二调节环12通过该第一调节环内螺纹层以及该第一调节环外螺纹层活动安装在第一调节环11的外壁,所述的第三调节环13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第三调节环13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在第二调节环12的外壁设置有与该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相配合的第二调节环外螺纹层,第三调节环13通过该第二调节环内螺纹层以及该第二调节环外螺纹层活动安装在第二调节环12的外壁。所述的第一调节环11的外径不大于第二调节环12的外径,第二调节环12的外径不大于第三调节环13的外径,第一调节环11的长度不小于第二调节环12的长度,第二调节环12的长度不小于第三调节环13的长度,并且,第三调节环13的外径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8前侧的长度,第一调节环11的长度不大于前部支撑调节板8后侧的长度,在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前部侧面上均设置有防滑旋转凸块19。所述的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开设在第一调节环11的底部,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开设在第二调节环12的底壁,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开设在第三调节环13的底壁。

第一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5、第二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6以及第三条调节环底部契合槽14是互相配合的,产品适用于乳房本体的微创结构的术后加压,三个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的底部均为球面凹槽结构,为的是与乳房本体的突出结构形成契合,无论是不同乳房大小或者不同乳房直径,都可以通过调节环底部契合槽的契合结构实施稳定的契合后的支撑加压,利用三个调节环的互相调节升降作用形成与不同大小和直径的乳房的高度契合。

一种如上所述的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置于使用者背部,并根据使用者的身材通过水平调节连接座17将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连接固定,然后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置于使用者胸部,分别通过两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与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连接,并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调整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与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水平调节连接座17将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连接固定,固定时采用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和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4,每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上均设置有两个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图中所示为每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上设置一个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在具体使用时,采用每个水平调节连接座17上均设置2个水平支撑板紧固螺栓2,这样可以增加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与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安装到位后的横向长度,用于不同使用者更好的使用,同时每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上均设置有两个垂直支撑板紧固螺栓4,每个垂直调节连接座3的长度不小于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长度,垂直调节连接座3的直径与水平调节连接座17的直径相同,采取垂直调节连接座3加长处理的方式是为了在使用时能够在使用者的乳房胸腔外部和三个调节环之间形成更大的调节空间,在使用时可以用于不同乳房凸起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也方便了加压作业时医用消毒棉布的添加。

当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1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8固定到位后,通过对调节螺杆9的调整旋转作业,实现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当调节螺杆9拧紧时,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缩短,当调节螺杆9拧松时,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当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与使用者胸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调节螺杆9不再运动,此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实施微调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房乳晕位置时,通过拧紧第一调节环11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晕外侧的乳房本体上时,通过拧紧第二调节环12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使用者创口位置位于乳房外圈位置时,通过拧紧第三调节环13实现对此位置的加压作业,当需要对使用者整个乳房实施加压作业时,将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分别拧紧后实施加压作业,当需要对使用者的乳房实施分段加压作业时,对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拧紧或者对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松动实施分段加压作业。

本产品的另外一种事实方式为:在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的顶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管路穿出孔,该管路穿出孔的为通孔结构,其顶部和底部贯穿设置在第一调节环11、第二调节环12以及第三调节环13的纵向方向上,并且每个调节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该管路穿出孔,每个调节环上设置的两个该管路穿出孔与该调节环圆心之间的距离不同。使用时,可以利用三个调节环的调节定位作用,并利用该管路穿出孔事实引流管路的放置作业,利用不同的该管路穿出孔精准的实施插管引流作业,在三个调节环的顶部形成一个设置有多个管路穿出孔的结构,根据需要实施引流的位置,配合三个调节环以及调节螺杆9的转动作业实施精准的插管引流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