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6613发布日期:2021-01-05 21:0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2.55亿,其中1.4亿身患疾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达到4700万,随着空巢、高龄、失能老人不断增加,年轻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两难局面”,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骤增,同时由于医院人手紧缺和护士繁忙,聘请护工为生病老人照护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

现有的护工服务缺乏公共管理平台,无组织、无保障,很多都是自由护理,大量的无证个体护工充斥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中,且护工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从而导致用户在聘请护工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从智能点滴监测出发,逐步建立起护工信息透明、服务质量可靠的共享护工平台,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包括:点滴监测设备,所述点滴监测设备悬挂在输液瓶的滴斗处,以便对所述输液瓶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输液数据信息;管理云平台,所述管理云平台与所述点滴监测设备相连接,以接收所述点滴监测设备上传的输液数据信息;护工终端,所述护工终端与所述管理云平台相连接,所述护工终端用于获取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并将所述个人数据信息上传至所述管理云平台进行审核,以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相应任务操作;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管理云平台相连接,以便根据所述管理云平台的输液数据信息实时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以及根据所述管理云平台的个人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护工进行预约。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通过将点滴监测设备悬挂在输液瓶的滴斗处,以便对输液瓶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输液数据信息;以及将管理云平台与点滴监测设备相连接,以接收点滴监测设备上传的输液数据信息,并且将护工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通过护工终端获取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并将个人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进行审核,以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相应任务操作,然后将用户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以便根据管理云平台的输液数据信息实时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以及根据管理云平台的个人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护工进行预约;由此,从智能点滴监测出发,逐步建立起护工信息透明、服务质量可靠的共享护工平台,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输液数据信息包括药液的滴液速度、药液的剩余量和剩余滴液时间。

可选地,所述点滴监测设备包括:红外滴液测速模块,所述红外滴液测速模块用于测量药液的滴液速度;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所述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根据输液管中是否有液体导致的电容变化,迅速判断出输液管出现异常现象或输液结束时进行本地报警;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实时将所述输液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以便管理云平台根据所述输液数据信息进行输液状态判断,并在输液异常时进行云端报警;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本地显示药液的滴液速度、药液的剩余量和剩余滴液时间;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以给所述点滴监测设备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滴液测速模块、所述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点滴监测设备的其他模块运行。

可选地,所述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包括服务地址、实名认证、健康认证、职业认证和个人介绍。

可选地,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的相应任务操作包括查看待接订单以进行接单选择或者拒单,查看等待开始订单以进行开始工作选择,查看服务中订单以进行结束服务选择。

可选地,所述点滴监测设备上设置有二维码,以便通过所述用户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以进行账号注册和信息完善,并将所述账号与点滴监测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用户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的所述点滴监测设备的输液总容量、输液总瓶数和合适的滴液速度,并将所述输液总容量、输液总瓶数和合适的滴液速度发送给所述点滴监测设备,以便所述点滴监测设备根据所述输液总容量、输液总瓶数和合适的滴液速度以及实时测量药液剩余量计算出剩余药液时间。

可选地,所述用户终端在选择合适的护工进行预约时,可选择的陪护类型包括点滴陪护、医患陪护、术后陪护和特需陪护。

可选地,所述点滴陪护为一对多服务。

可选地,所述医患陪护、术后陪护和特需陪护均为一对一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点滴监测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用户使用用户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点滴监测界面后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用户终端点滴监测设备输液过程app页面显示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用户进入用户终端的护工预约界面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护工使用护工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的护工进入护工终端的当前工作界面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1000包括点滴监测设备100、管理云平台200、护工终端300和用户终端400。

其中,点滴监测设备100悬挂在输液瓶的滴斗处,以便对输液瓶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输液数据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输液数据信息包括药液的滴液速度、药液的剩余量和剩余滴液时间。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点滴监测设备包括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通信模块150、显示模块160、电源管理模块140、控制模块110,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用于测量药液的滴液速度;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根据输液管中是否有液体导致的电容变化,迅速判断出输液管出现异常现象或输液结束时进行本地报警;通信模块150用于实时将输液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200,以便管理云平台200根据输液数据信息进行输液状态判断,并在输液异常时进行云端报警;显示模块160用于在本地显示药液的滴液速度、药液的剩余量和剩余滴液时间;电源管理模块140用以给点滴监测设备100供电;控制模块110分别与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通信模块150、显示模块160和电源管理模块140相连接,用以控制点滴监测设备100的其他模块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模块150为ltecat1通信模块,控制模块110为mcu控制器。

也就是说,mcu控制器与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电源管理模块140、ltecat1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160相连,起到系统中心控制作用;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和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用于报警,当输液管出现停止滴液等异常现象或输液结束时,点滴监测设备会自动报警;其中以红外滴液测速模块120为主,用于滴液速度的测量,并由点滴监测设备100实时地将滴液数据向管理云平台200发送;而电容式滴液报警模块130则作为辅助作用,负责本地报警,避免了因为网络拥堵而导致的数据无法实时传输,或是因为红外点滴监测出现了故障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问题,实现双重保障报警,让患者和病人更加放心地使用我们的点滴监测器;电源管理模块140用于给点滴监测设备100供电;ltecat1通信模块用于实时将滴液的相关数据上传到管理云平台200上;显示模块160用于在本地显示滴液的滴速等数据信息。

其中,管理云平台200与点滴监测设备100相连接,以接收点滴监测设备100上传的输液数据信息。

其中,护工终端300与管理云平台200相连接,护工终端300用于获取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并将个人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200进行审核,以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相应任务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包括服务地址、实名认证、健康认证、职业认证和个人介绍;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的相应任务操作包括查看待接订单以进行接单选择或者拒单,查看等待开始订单以进行开始工作选择,查看服务中订单以进行结束服务选择。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针对专业护工缺乏公共平台,与雇主之间的消息不够公开透明,薪酬和资质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短期护工薪酬低,一对一陪护浪费资源且价格过高,雇主面对高昂的费用望而却步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共享护工”的理念,设计了一个用于保证护工质量和节省用户聘请护工的护工招募服务平台,其中具体步骤包括:

s401,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下载app。

也就是说,护工通过护工终端300扫描点滴监测设备100上设置的二维码,下载对应的app。

s402,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进行注册/登录。

也就是说,下载完app后进行注册和登录。

s403,选择“我是护工”进行身份选择。

也就是说,用户选择“我是护工”的身份,从而进入护工服务界面。

s404,完善护工个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护工信息的透明性和护工的服务质量,所有护工都需要完善自身的个人信息,护工需要上传自己的各种身份信息资料从而进行实名认证、健康认证和职业认证,从而持证上岗,做到让用户放心;护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证书等级等条件在护工服务端选择相对应的服务类型、服务地点、设置个人优势标签等;选择服务类型可以使得系统自动帮护工过滤不相关的订单消息,选择服务地点可以使得系统帮助护工过滤不符合自身服务区域的订单,而设置个人优势标签帮助护工展现自己,让用户更好地了解该护工,促进用户优先预约该护工。

s405,系统后台审核护工信息。

s406,审核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则执行步骤408;如果不通过则执行步骤407。

s407,无法工作。

s408,开始工作。

也就是说,护工身份上传后,需要等待系统后台对其身份进行认证,系统后台会在规定时间内对护工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护工便可以开始接单工作了,审核不通过如果是因为认证材料不足的话,后台会提醒护工重新补充认证材料,若是护工资料不通过,则该护工将无法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云平台200完成对护工身份的审核后,护工便可以点击开始工作,进入当前工作界面;护工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管理云平台200会根据护工和用户的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派单;同时护工可以自己进行接单,通过对护工采用星级和用户评价制度,星级越高,用户评价好评越多,表示护工服务质量越好,用户在预约时自然会首选该护工,同时在多人抢单情况下星级高的具有优先权;所以用户评价高的护工显然接单数会比较多。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进入当前工作界面后,护工可以查看待接订单、等待开始订单和服务中订单;其中,针对待接订单,护工可以选择接单或拒单;针对等待开始订单,护工到达工作地点与用户交接完毕后,便可以选择开始工作,系统开始对服务时间进行计时;针对服务中订单,护工可以选择结束服务从而结束本服务,系统会自动为本次服务进行费用计算,同时在用户终端400处也会跳出支付界面,提醒用户对本次服务费用进行支付并对本次该护工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该评价功能对护工进行打分,筛选;解决现在聘请的护工的靠谱性和服务质量问题。

其中,用户终端400与管理云平台200相连接,以便根据管理云平台200的输液数据信息实时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以及根据管理云平台200的个人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护工进行预约。

需要说明的是,点滴监测设备100上设置有二维码,以便通过用户终端400扫描二维码以进行账号注册和信息完善,并将账号与点滴监测设备进行绑定。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用户使用用户终端的包括以下步骤:

s101,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下载app。

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手机终端400扫描点滴监测设备100上设置的二维码,下载对应的app。

s102,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进行注册/登录。

也就是说,下载完app后进行注册和登录。

s103,选择“我是患者”进行身份选择。

也就是说,用户选择“我是患者”的身份,从而进入患者服务界面。

s104,完善患者个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完善的个人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位置信息和联系人以及联系人电话等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完善完个人信息后进入主界面,可以自行选择点滴监测、预约护工、当前订单和我的界面;其中,“点滴监测”界面用于实时对患者的输液信息进行监控,;“预约护工”界面用于通过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筛选心仪的护工并预约护工;“当前订单”界面用于查看用户预约的护工信息并提供呼叫护工等服务;“我的”界面用于查看历史订单和用户协议,并可对护工的服务进行评价和星级打分;用户可以分别进入“点滴监测”界面、“预约护工”界面、“当前订单”界面和“我的”界面后相应的操作。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用户进入“点滴监测”界面后,点滴监测设备可对输液滴速进行实时检测,同时,点滴监测设备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相关信息(点滴监测设备的输液总容量、输液总瓶数和合适的滴液速度)和实时测量药品剩余量,进行点滴剩余时间的计算,从而将输液信息反馈到用户手机中,实时为用户反馈输液情况,同时对输液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醒用户、患者和护工做出相应的处理;其中,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s201,进入点滴监测界面。

s202,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绑定设备。

也就是说,通过用户终端400扫描点滴监测设备上的二维码将用户账号与点滴监测设备100进行绑定。

s203,手动输入输液容量和输液瓶数。

也就是说,用户在用户终端上输入患者的输液总容量和输液总瓶数。

s204,设备对滴速进行实时监测和剩余时间计算。

也就是说,点滴监测设备根据输液总容量、输液总瓶数和合适的滴液速度以及实时测量药液剩余量计算出剩余药液时间。

s205,三种不同颜色表示输液的三种不同状态。

s206,输液即将完成报警。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点滴监测”界面实时查看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药液总瓶数、当前进行瓶数、当前滴速和剩余总时间,采用三个不同颜色来表示三种不同的输液状态;其中,滴液量为20%-100%时,状态球显示蓝色,表示输液正常;当滴液量少于20%大于5%时,状态球显示橙黄色,表示输液即将完成,可提醒护士提前为患者配药;当滴液量少于5%时,状态球显示红色,表示输液马上完成,点滴监测设备将会报警,提醒护士更换药液。

需要说明的是,当出现即将空瓶情况和一些像“药液突然不滴”等异常现象,系统检测到以上情况时,点滴监测器会本地报警,同时界面状态显示红色,系统会通过语音通知用户和护工,提醒用户和护工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考虑到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医疗护理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护工服务地点、性别、年龄和评价等条件,进行点滴监护、医患陪护、术后陪护和特需陪护等护工服务的筛选和预约;其中,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s301,进入护工预约界面。

s302,选择陪护类型,包括点滴陪护、医患陪护、术后陪护和特需陪护。

需要说明的是,点滴监护是基于“共享护工”的陪护服务,通过团购的形式,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共同平摊点滴监护的费用,解决用户因高昂费用而不敢聘请护工的问题;选择点滴监护的用户只需在系统上选择点滴监护该护工,便可以放心地将患者交给共享护工,在患者的输液过程中,共享护工可以帮助患者实时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以及为患者提药瓶和陪护患者前往卫生间等服务;用户只需根据平台上显示的药液剩余时间进行预估,以便能够及时返回医院将患者接回。

另外,除了点滴陪护是共享护工的一对多服务,其他的陪护都是一对一的护工陪护服务;其中医患陪护主要是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一对一地为患者查看输液情况、及时呼叫护士,以及就医陪同,协助体征测量,协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等服务;术后陪护主要是针对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对一地为患者查看输液情况、及时呼叫护士,就医陪同,协助体征测量,协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协助患者更换衣物,便器及时倾倒、清洗并定期消毒,搀扶如厕,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等服务;特需陪护,针对的是夜间起夜频繁、中重度认知障碍或者是不能自理的渐冻人陪护等有其他特殊需求的患者;主要服务内容有一对一地为患者查看输液情况、及时呼叫护士,就医陪同,协助进食、饮水、服药,协助更换衣物,清洗衣服、床褥,漱口、洗脸、洗手和洗脚,协助洗澡、擦身,协助穿脱衣物,搀扶如厕,协助床上大小便,协助护士做好医疗护理。

s303,通过护工性别、年龄和评价等条件筛选心仪护工。

s304,选定护工、选择预约时间进行护工预约。

也就是说,用户选定自己心仪的护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对护工服务时间进行选择预约,预约成功后,用户只需等待护工接单即可。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进入“当前订单”界面后,用户可以查看自己预约的护工基本信息,包括护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服务类型和位置以及服务价格和历史评价等信息;同时,在护工服务进行当中,用户或者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点击呼叫按钮进行呼叫护工,护工需及时对用户的呼叫进行处理。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进入“我的”界面后,用户可以查看用户协议和自己预约的历史订单,用户可以在订单中看到护工服务并且可以在护工服务结束后对护工的服务过程进行打分和星级打分,从而促进护工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从而保障用户的利益,做到优质反馈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可对患者的输液过程进行滴速的全自动监控,可远程传输,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接收由智能点滴监测器所测得的输液信息,做到双重报警,防止出现意外,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实现用户不在患者身边也能实时了解输液情况,只需通过智能点滴监测器所估计的剩余时间来判断何时来医院接走患者即可;并且在安全输液的基础上,从智能点滴监测出发,逐步建立起护工信息透明、服务质量可靠和价格实惠的共享护工平台,保证护工的资质和提高护工的服务水平,进而解决现有护工招募平台中存在的护工信息不透明、服务质量没保障和雇佣价格昂贵等问题,帮助用户聘请一个价格实惠且服务周到的护工对患者进行看护,实现智能陪护。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点滴在线监测的共享护工管理系统,通过将点滴监测设备悬挂在输液瓶的滴斗处,以便对输液瓶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输液数据信息;以及将管理云平台与点滴监测设备相连接,以接收点滴监测设备上传的输液数据信息,并且将护工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通过护工终端获取护工的个人数据信息,并将个人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进行审核,以在审核通过后进行相应任务操作,然后将用户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以便根据管理云平台的输液数据信息实时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以及根据管理云平台的个人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护工进行预约;由此,从智能点滴监测出发,逐步建立起护工信息透明、服务质量可靠的共享护工平台,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