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

文档序号:29515567发布日期:2022-04-06 21:0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


背景技术:

2.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致盲的最常见原因,我国每年因此类疾病失明的患者近20万,目前国际国内均无有效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变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um,rpe)和感光细胞的变性死亡是造成该病视觉损伤的根本原因。由此,感光细胞和rpe的替代治疗为视觉细胞损伤的修复与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3.近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迅速发展,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分化潜能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瞩目,它既能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各种不同的视网膜细胞,同时也能满足移植时所需的细胞量,因此,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细胞损伤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临床治疗前景。那么,如何将人ipscs源性视网膜细胞移植整合入受损视网膜,是当前干细胞治疗、医学组织工程学及眼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4.视网膜下腔被公认为免疫赦免区,是进行视网膜移植的较安全部位,但其免疫赦免环境的维持也有赖于娴熟而精细的移植技术,否则将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改变其免疫赦免环境。细胞移植主要分为游离状态的单细胞悬液和细胞片层植入,其中,单细胞悬液是指干细胞或干细胞诱导的视网膜细胞呈游离的单细胞状态悬浮在添加各种因子的细胞培养基里,移植入视网膜下腔时仅需要一个微小的入口,即可将悬液注射进去,创伤较小,细胞均匀但容易形成细胞团,不能维持正常极性。细胞片层植入是将细胞按细胞体外培养的方式将其植于胶原层或视网膜细胞支架上,优点是能维持细胞的正常极性,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如何减小移植时进入视网膜下腔的创口及优化移植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视网膜细胞支架”指的是将多能诱导干细胞植于羊膜、生物纳米材料或人工合成可降解的医用生物性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支架上,诱导分化为特定的视网膜细胞,包括但不特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视锥细胞、视网膜视杆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等视网膜神经元,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植入物。
[0006]
精确安全的视网膜下腔移植技术是视网膜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视网膜下腔移植方法有内路法和外路法。内路法一般采用扁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具有手术规模大、所需仪器多、操作时间长且复杂、移植范围受植片大小限制等缺点,如需从内路法植入支架,则手术创面较大,而且易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暴露、形成瘢痕、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还可能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但其优点是可视性较好。外路法是经巩膜、脉络膜进入视网膜下腔,所需手术设备和器械少,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对眼内不产生干扰,不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切口和瘢痕,可避免细胞进入玻璃体腔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缺点是较内路法可视性稍差。
[0007]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常用自制拉细的玻璃微管或hamilton微量注射器进行视网
膜下腔细胞移植,由于自制的玻璃微管前端通过烧灼热成型形成微管,每次制作的微管直径都不尽相同,注射剂量不能确保一致;且玻璃微管尖端锋利度及弧度均不好把握,易穿透并损伤视网膜;hamilton等微量注射器针头一般长约30-50mm,型号为28-35g,外径为0.184-0.36mm,内径为0.0826-0.184mm,前端笔直,不能顺应眼球弧形进行外路巩膜入路的视网膜下腔注射,同时由于针头细长,很容易在穿刺时弯折,术者需要与助手配合,由助手推动注射柄,难以控制力度,微有不慎针头极易穿破视网膜进入玻璃体腔,穿破视网膜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严重时引起眼内积血,造成视网膜下腔移植失败。此外,微量注射器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时,不能控制细胞的注射量和范围,在注射部位形成移植细胞的玫瑰花环状聚集,细胞堆积会导致细胞的营养、分泌、代谢、细胞极性分布的不均衡,严重地影响了视网膜下腔移植细胞的存活率。由于针头内径过细,注射过程中常导致细胞损伤,细胞活力下降,降低了注射疗效;而内径过细导致使用后不易清洗,昂贵的注射针头反复高压消毒后锐度下降,耗材成本增高;如使用溶液浸泡亦容易引起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手术的污染;另外,需要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患者往往存在大量视网膜瘢痕(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注射过程中分离视网膜瘢痕以及细胞返流也是视网膜下腔干细胞注射的难点,同时也是导致术后白内障、后发障、视网膜前膜等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0008]
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针体坚韧,能顺应巩膜弯曲生理弧度、针头精细,便于术者剥离视网膜瘢痕,定位视网膜下腔注射位点、避免注射物返流,同时对注射细胞活力损伤降到最低,设计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减小视网膜细胞支架的植入切口,提高视网膜细胞支架内眼植入成功率,降低医源性损伤,使用方便、精确,而且不仅能保护移植器中视网膜细胞不受损伤,并且通过折叠细胞片层视网膜神经支架,减少细胞损伤,形成一定韧性,然后装载在推注器上采用人工推压的方式将细胞支架移植到视网膜下腔。
[0010]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
一种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所述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包括:折叠舱和推注机构;
[0012]
所述折叠舱安装在所述推注机构上;
[0013]
被移植的视网膜细胞片层能够放置在所述折叠舱内。
[0014]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折叠舱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舱体、连接头和导入头;
[0015]
所述导入头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头的首端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尾端与所述舱体的首端连接。
[0016]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入头包括内管;
[0017]
所述内管为管状结构,包括从尾端到首端连成一体且连通的直线管段和弧形管段,两者的内壁和外壁均圆滑过渡连接。
[0018]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入头包括外管;
[0019]
所述外管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套管结构,其直接套在所述内管的弧形管段的外
部,其弧度与弧形管段的弧度相同,并将内管的弧形管段包裹住;
[0020]
所述内管的首端从所述外管的首端伸出。
[0021]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位于内管尾端处的一端为中心通孔的尾端,位于内管首端处的一端为中心通孔的首端;
[0022]
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23]
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首端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0024]
从内管的尾端到首端,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由圆形逐渐过渡为椭圆形,且所述内管的壁厚从尾端到首端由厚逐渐变薄,所述内管的外径从尾端到首端逐渐变小。
[0025]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头为圆柱体结构,在其上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内径相同;
[0026]
所述连接头上的中心通孔与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连通,且连接头上的中心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内管中的直线管段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27]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导入头与连接头的结合处设置有活塞瓣;
[0028]
所述活塞瓣设置在内管的中心通孔与连接头的中心通孔相连接处;
[0029]
所述活塞瓣的开口朝向导入头的首端。
[0030]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舱体包括上页、下页、容纳槽;
[0031]
所述容纳槽为半圆柱形壳体结构,其内径与所述连接头的中心通孔的内径相同,且容纳槽与所述连接头同轴线设置,容纳槽的首端与连接头的尾端连成一体;
[0032]
所述上页、下页、容纳槽的长度相同;
[0033]
所述上页、下页的下部均为四分之一圆弧面,且两个四分之一圆弧面的直径与容纳槽的内径相同;
[0034]
所述上页、下页的上部均为平面;
[0035]
所述上页的下边缘与容纳槽的上边缘软连接,下页的上边缘与容纳槽的下边缘软连接;
[0036]
在所述上页的平面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在所述下页的平面的内侧设置有卡槽;
[0037]
上页、下页的平面的内侧相接触重叠时,上页上的卡扣卡入到下页上的卡槽内,上页、下页的四分之一圆弧面围成半圆柱形壳体,该半圆柱形壳体与容纳槽围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壳体;
[0038]
在所述容纳槽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
[0039]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注机构包括:推注筒、推注杆和手柄;
[0040]
所述推注筒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
[0041]
在所述推注筒前部的壁上开有长条形孔,该长条形孔与推注筒的中心通孔连通,形成放置槽;
[0042]
在所述放置槽的两个侧壁上开有卡槽,在推注筒的前端面上开有开口朝上的连接槽,该连接槽与放置槽连通;
[0043]
所述推注杆为杆状结构,包括从前向后连成一体的弹性段和刚性段;
[0044]
所述推注杆的前部位于推注筒的内腔中;
[0045]
在所述推注筒的后端面上开有孔,推注杆的刚性段的后端从该孔伸出后与位于推
注筒外部的手柄固定连接。
[0046]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推注筒的外表面和手柄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004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8]
利用本发明能够将视网膜细胞片层通过2mm的微切口植入到人眼或动物眼的视网膜下腔,有效地减小了手术切口且使用方便,保证了植入方向和极性,而且可以方便、精确控制移植时的方向和速度,降低移植的难点,提高眼内移植的成功率;
[0049]
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精确、减少创伤的优点,它不仅能在折叠舱中固定并折叠视网膜细胞片层,而且顺应巩膜外入路的眼球弧度,损伤小,方便、精确地控制移植时的方向和速度,明显降低了移植难度,显著提高了移植效果。
附图说明
[0050]
图1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中的折叠舱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52]
图3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中的折叠舱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0053]
图4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中的折叠舱关闭状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54]
图5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中的推注机构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55]
图6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中的推注机构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7]
因细胞支架较传统细胞悬液要求植入空间更大,更能保持较好的细胞极性,细胞活性及细胞连接,因此,是一组更有前景的细胞替代植入物;通常可以通过巩膜外路进入或通过玻璃体内路进入,而基于眼内玻璃体内路进入,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需配套昂贵的玻璃体切割设备及耗材,从眼内视网膜做切口植入支架,损伤较大且后期并发症较多。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是经巩膜外路进入,因此不损伤视网膜,不干扰玻璃体,对眼内干扰较小。
[0058]
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是一种优化的经巩膜外路将细胞悬液或视网膜细胞片层植入视网膜下腔的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
[0059]
具体的,如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包括:折叠舱1和推注机构2,所述折叠舱1安装在所述推注机构2上。被移植的视网膜细胞片层(又称为细胞支架植片)能够放置在所述折叠舱1内。为了清晰地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图1到图6都进行了放大。
[0060]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0061]
【实施例一】
[0062]
如图2到图4所示,所述折叠舱1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舱体、连接头103和导入头101;所述导入头101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头103的首端连接,所述连接头103的尾端与所述舱体的首端连接。
[0063]
所述导入头101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为管状结构,包括从尾端到首端连成一体且连通的直线管段和弧形管段,两者的内壁和外壁均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弧形管段的中心线与
直线管道的中心线呈105
°-
140
°
的夹角,呈现向下弯曲的状态。所述弧形管段的弧度根据眼球巩膜的弧度进行设计,能够与眼球巩膜弧度契合,这样能够符合眼球弯曲的弧度的生理特征,导入头经巩膜进入视网膜下腔能够更顺应生理解剖弧度,减少组织损伤。
[0064]
优选的,所述内管是采用医用pmma透明材质制成,是硬性的。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位于内管尾端处的一端为中心通孔的尾端,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位于内管首端处的一端为中心通孔的首端。
[0065]
【实施例二】
[0066]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眼球,所述导入头包括外管,所述外管是采用弹性松紧适度的硅胶制成的套管结构,是软性的,其直接套在所述内管的弧形管段的外部,其弧度与弧形管段的弧度相同,并能够将内管的弧形管段紧紧包裹住,这样在植入过程中,能够利用软性的外管保护眼部的软组织,防止出现损伤。所述内管的首端从所述外管的首端伸出,即内管略长于外管,内管长一点能够方便植片出来,否则过长的外管会罩住植片,进而影响植片的植入。
[0067]
【实施例三】
[0068]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首端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从内管的尾端到首端,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由圆形逐渐过渡为椭圆形,且所述内管的壁厚从尾端到首端由厚逐渐变薄。使用时,细胞支架植片首先是卷曲在容纳槽内的,而植入视网膜下腔后细胞支架植片需要展开变平,由于本发明中的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形状是从圆形变成椭圆形,且内管的壁厚逐渐变薄,因此细胞支架植片在穿过内管中心通孔的过程中会逐步舒展开,即由卷曲的圆筒状态逐步变成扁椭圆形,这样为植入视网膜下腔后植片的缓慢展开变平提供了过渡缓冲阶段,使得细胞支架植片在植入视网膜下腔后能更快地展开。所述内管的外径从尾端到首端逐渐变小,这样内管的首端更细,能够更方便地进入视网膜下腔。
[0069]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首端的椭圆形的短径长径比例为1:2到1:3,内管的首端的外径为1-3mm,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圆形的直径为2-4mm。如果是做兔、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的视网膜下腔注射实验,采用的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圆形的直径为2mm,对于儿童患者,直径可为3mm,对于猴、猪等大体型动物及成人,直径可为4mm。
[0070]
本实施例中,导入头长度为35mm,弧形管段长约10mm,外管及内管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移植片层的推进过程。
[0071]
【实施例四】
[0072]
所述连接头103为圆柱体结构,在其上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的尾端的内径相同。所述连接头103上的中心通孔与所述内管的中心通孔连通,且连接头上的中心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内管中的直线管段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73]
植入过程中需要确保植入细胞数量的均质化,即每次植入的细胞数量都是相同的,如果在植入过程中发生细胞返流,则每次进入视网膜下腔的细胞数量可能会不同,后期实验效果评估就没有可比性(如果是随机对照实验,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植入的细胞数量必须对等,后期观察视网膜细胞的眼内存活、迁移等才有意义。如果两组植入细胞数量相差悬殊,无法比较后期存活的移植细胞数量和迁移的位置,患者移植视网膜下
腔细胞的随机对照实验就没有基本的统计学标准和依据。对于患者而言,如果植入过程发生细胞液返流,达不到预期植入细胞数量级,则植入视网膜下腔的细胞数量不足以分化为感光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因此,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所述导入头与连接头的结合处设置有活塞瓣102,具体的,所述活塞102瓣设置在内管的中心通孔与连接头的中心通孔相连接处(在图2中用两个斜线示意了活塞瓣,在图3中没有画出。),活塞瓣102采用现有的医用活塞瓣即可,其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口,本发明中所述活塞瓣102的开口朝向导入头的首端,这样能够保证液体只能从导入头的尾端向首端流动,而不会从导入头的首端向尾端流动,确保了液体不发生返流,也就阻止了细胞及液体的流失。
[0074]
【实施例五】
[0075]
所述舱体包括上页105、下页108、容纳槽106;所述容纳槽106为半圆柱形壳体结构,其内径与所述连接头103的中心通孔的内径相同,且容纳槽106与所述连接头103同轴线设置,容纳槽106的首端与连接头的尾端连成一体。所述上页105、下页108、容纳槽106的长度相同。
[0076]
所述上页105、下页108的下部均为四分之一圆弧面,且两个四分之一圆弧面的直径与容纳槽的内径相同,所述上页105、下页108的上部均为平面。所述上页105的下边缘与容纳槽106的上边缘软连接,下页108的上边缘与容纳槽106的下边缘软连接。
[0077]
实际生产时,可以将容纳槽106、上页105、下页108制造成一体的结构,同时在容纳槽106与上页105的连接处的外壁设置压痕形成软连接,在容纳槽106与下页108的连接处的外壁设置压痕形成软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其它软连接结构来实现上页、下页与容纳槽的连接,只要保证上页、下页能够打开和闭合即可。
[0078]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页105的平面的内侧设置有卡扣104(即凸面),在所述下页108的平面的内侧设置有卡槽107(即凹面),卡扣104、卡槽107(在图2中用直线示意了卡扣、卡槽)的长度方向与容纳槽106的长度方向平行。将上页105和下页108折叠合拢时,上页105上的卡扣104可以卡入到下页108上的卡槽107内,上页105、下页108的平面的内侧相接触重叠,上页105、下页108的四分之一圆弧面围成半圆柱形壳体,该半圆柱形壳体与容纳槽围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壳体(如图4所示,图4中为了显示上页、下页,将上页、下页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实际使用时两者的内侧是贴合的。),用于容纳细胞悬液或植片。
[0079]
进一步的,在所述容纳槽106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109。
[0080]
折叠舱材料可选择安全无毒、有一定硬度弹性且组织相容性好的材料,如医用聚丙烯、3d打印材料(如:光敏树脂)等;工艺方面可使用模具锻造或者3d打印。推注器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使用前均可经高温高压消毒。
[0081]
【实施例六】
[0082]
如图5到图6所示,所述推注机构2包括:推注筒203、推注杆204和手柄205;
[0083]
所述推注筒203为两端封闭的细长的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所述推注筒203前部的壁上开有长条形孔,该长条形孔与推注筒的中心通孔连通,形成放置槽202,所述放置槽202的长度稍大于所述舱体的长度,便于将舱体放进去即可,在所述放置槽202的两个侧壁(即推注筒上对应放置槽的壁上)上开有卡槽206,在推注筒203的前端面上开有开口朝上的连接槽201,该连接槽201与放置槽202连通。
[0084]
使用时,将所述折叠舱1放入到所述放置202槽内,并将折叠舱1上的连接头103卡
入到连接槽201内,此时导入头101从前端面伸出,同时容纳槽202的外壁两侧的凸起109分别卡入到放置槽两侧的卡槽206内,这样就将折叠舱1固定在推注筒203上了,且折叠舱1上的容纳槽106的中心轴线与推注筒20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85]
所述推注杆204为杆状结构,其前端、后端分别位于所述推注筒203的后端面的两侧。所述推注杆包括从前向后连成一体的弹性段2041和刚性段2042,所述弹性段2041采用硅胶或硅海绵材质制成,所述刚性段204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后部的刚性段2042保证了力的传递,前部的弹性段2041具有弹性,一方面可与细胞支架植片安全接触;另一方面,当推注杆204到达内管的弧形管段时,由于弹性段2041具有弹性,其可顺应内管的弧度将细胞支架植片推入视网膜下腔。弹性段2041的长度稍大于内管上的弧形管段的长度即可,能够保证弹性段2041将植片从弧形管段的首端推出即可。
[0086]
推注杆204的前部位于推注筒的内腔中,在所述推注筒203的后端面上开有孔,推注杆的刚性段2042的后端从该孔伸出后与位于推注筒203外部的手柄205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手柄205将推注杆204朝向导入头的方向推,进而推动折叠舱中的细胞支架植片经导入头植入视网膜下方。
[0087]
本实施例中,推注筒203的外径为2cm,推注筒203的整体长度为14.5cm。
[0088]
【实施例七】
[0089]
视网膜下腔注射需要在眼底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时不再使用单手操作控制,而是使用双手进行调整操作,即一只手拿住推注筒,另一只手推动手柄即可,这样更加可控、更精准。为了便于双手操作,本发明进一步的在推注筒203的两侧手持处的外表面和手柄20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用于增大摩擦力,方便握持。
[0090]
本发明采用折叠舱设计,利用符合巩膜弧度设计的导入头的弧形管段进入眼球,缩小创口,减少眼部入路的创伤,保留细胞极性,实现微创条件下的视网膜下腔细胞片层移植。
[0091]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92]
先用15度刀在眼球赤道后做巩膜入口,即移植器进入眼内的切口。放置植片时,用无齿显微镊将植片的中心放入容纳槽的中间位置,在植片上方滴数滴培养液保持活性,然后将折叠舱的上页、下页闭合,在导入头的内管外套上外管,再将折叠舱固定在推注筒的放置槽内,在导入头的首端注入粘弹剂排除管腔内的空气(仅导入头前端充盈即可),在移植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
[0093]
推注过程中,保持导入头首端的开口朝下,在巩膜入口处顺眼球生理性弧度将视网膜细胞片层通过《3mm的切口安全地进入视网膜下腔,当植片从导入头进入到视网膜下腔后,顺应性良好的视网膜细胞片层可在视网膜下平展打开,最终完成视网膜细胞片层的视网膜下腔植入。
[0094]
本发明能够顺应眼球生理弧度自然抵达需要注射的视网膜下腔位点,可定向地将视网膜细胞悬液或细胞膜片细胞面朝向视网膜面准确地送达视网膜下腔移植的指定部位,并成功避免了膜片翻转、嵌顿。
[0095]
本发明定位定量准确,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视网膜,并保护种子细胞或组织工程视网膜神经支架上所搭载的细胞,提高视网膜细胞或支架的视网膜下腔植入成功率,降低医源性损伤。
[0096]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0097]
(1)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克服了由于主刀和助手配合不协调带来的穿破视网膜的风险,创建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不易污染的移植器,明显降低了移植难度,提高了视网膜下腔细胞移植的效果。
[0098]
(2)本发明微创视网膜细胞移植器的导入头设计有弧形管段,该设计顺应巩膜生理弧形弯度,减少植入时造成的组织损伤。折叠舱与推注机构是分体的、且折叠舱可以是一次性的,这样可以克服高压消毒造成注射针头的锐度下降,并且避免因针头内径的纤细,使用后不易清洗,溶液浸泡容易引起消毒不彻底,从而造成手术的污染的问题。而且,本发明在导入头和连接头的连接处设有活塞瓣,可以防止细胞返流。另外,本发明的导入头外面套有外管,能够保护视网膜下腔植入时的入路,同时因其具备折叠舱,仍可保证3.2mm植入的微创切口,保护眼内组织。而且,本发明的推注杆前端设有硅海绵段或硅胶段,一方面确保与视网膜细胞片层接触无毒无损伤,将细胞损伤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确保当进入导入头的弧形管段时,其柔软且有一定韧性的材质可顺着弧形管段将细胞支架植入视网膜下腔。另外,本发明的推注筒两侧及推注柄上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加摩擦力,不易打滑,并有效控制植入时速度,将视网膜细胞片层平稳植入眼内。
[0099]
(3)利用本发明,手术者可以自己操作注射过程,不需要与助手配合,其导入头前端圆钝平口的设计避免了配合过程中微有不慎针头极易穿破视网膜进入玻璃体腔的状况发生,穿破视网膜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严重时引起眼内积血,会造成视网膜下腔移植失败,用微量注射器进行视网膜下腔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大约在40-50%,利用本发明可使视网膜下腔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高达80%以上。
[010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0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