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2110发布日期:2021-01-29 19:0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解剖试验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


背景技术:

[0002]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在对动物进行生理解剖实验时会用到解剖试验台。
[0003]
现有的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一般为一个台体,台体上表面用于解剖,上表面一侧安装洗手池,这样的解剖台需要耗费人力拿着冲水龙头进行清洗,清洗不方便,手动清洗耗时耗力,容易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抵触心理,清洗后的水中含有动物毛发、皮肤、内脏碎屑等,直接丢弃的话不仅会给垃圾处理人员带来困扰,还浪费了资源,动物的毛发、皮肤和水等物质都能回收再利用,为此,提出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清洗耗时耗力、浪费资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所述试验台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水装置,所述水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叶轮,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试验台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试验台顶部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试验台顶部的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顶端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四传动杆,所述试验台顶部的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五传动杆,所述第五传动杆的左侧与第四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六传动杆,所述试验台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清洁装置,所述试验台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自动开门装置,所述试验台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污水处理装置。
[0007]
优选地,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内侧底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水管滑动连接,所述水不能通过密封块与水管的连接处。
[0009]
优选地,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试验台内侧壁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
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
[0010]
优选地,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顶端右侧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装置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扭转弹簧,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装置门固定连接,所述试验台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磁铁,所述排水管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右端与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磁铁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与排水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左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水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扭转弹簧,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块上,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与传动块固定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试验台顶部的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槽,所述试验台顶部的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侧壁与固定螺母滑动连接,所述左侧第四滑槽的内侧壁与第三传动杆滑动连接,所述右侧第四滑槽的内侧壁与第六传动杆滑动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内侧顶部的固定块,所述试验台的右端滑动连接有过滤收集箱,所述过滤收集箱穿过试验台的右侧壁与试验台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收集箱的左侧放置在固定块上,所述试验台的内侧底部放置有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位置在过滤收集箱的正下方,所述过滤收集箱的位置在排水管道的正下方。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六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0014]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5]
1、启动水泵,流动的水带动传动块的左侧向上转动,传动块的右侧向下转动,通过固定绳、第一滑块、复位弹簧和第一扭转弹簧的配合,减小磁铁对装置门的吸力,使磁铁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第一扭转弹簧的弹力,将装置门打开,与此同时,流动的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此时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接触,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固定螺母在螺纹杆上移动,固定螺母带动清洁刷向右移动,清洁刷对试验台的表面进行清洁,固定螺母移动到螺纹杆的右端时,在第六传动杆、第四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第二滑块和第三转动轴的配合下,第四齿轮离开第三齿轮,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第五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螺纹杆反向转动,改变螺纹杆的转向,使固定螺母反向移动,从而使清洁刷在试验台的表面反复擦拭,增强了清洁刷的清洁效果,全自动清洁,省时省力,节省了学生清理试验台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和效率。
[0016]
2、清洁后的污水通过排水管道进入过滤收集箱中,污水中的固体留在过滤收集箱中,液体通过过滤收集箱进入污水收集箱中,便于对实验后残留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节约
了资源,提高了试验台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的部分俯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的立体图;
[0020]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1]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2]
图6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3]
图7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0024]
图中:1试验台、2水箱、3水泵、4水管、5喷头、6第一转动轴、7装置门、8第一扭转弹簧、9排水管道、10磁铁、11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3复位弹簧、14第二转动轴、15传动块、16第二扭转弹簧、17固定绳、18固定块、19过滤收集箱、20污水收集箱、21第三转动轴、22叶轮、23密封块、24第一齿轮、25螺纹杆、26固定螺母、27清洁刷、28第二齿轮、29第三齿轮、30第二滑槽、31第二滑块、32第三转动轴、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5第四转动轴、36第六齿轮、37第一传动杆、38第二传动杆、39第三传动杆、40第五转动轴、41第四传动杆、42第五传动杆、43第六转动轴、44第六传动杆、45第三滑槽、46第四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参照图1-7,一种实验室用动物生理解剖试验台,包括试验台1,试验台1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1内侧底部的水箱2,水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3,水泵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管4,水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5,喷出的水清洁试验台1上的污渍。
[0027]
水管4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1,第三转动轴2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密封块23,密封块23与水管4滑动连接,水不能通过密封块23与水管4的连接处,第三转动轴2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叶轮22,第三转动轴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4,试验台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30,第二滑槽3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1,第二滑块3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32,第三转动轴3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33,第三转动轴3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五齿轮34,第二滑块3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35,第四转动轴3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36,第一齿轮24与第四齿轮33之间啮合连接,第一齿轮24与第六齿轮36之间啮合连接,第六齿轮36与第五齿轮34之间啮合连接,第四齿轮33与第三齿轮29之间啮合连接,第五齿轮34与第二齿轮28之间啮合连接,开始时第四齿轮33与第三齿轮29接触,第五齿轮34与第二齿轮28不接触,第二滑块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37,试验台1顶部内侧开设有安装槽,试验台1顶部的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轴40,第五转动轴4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杆38,第一传动杆37的顶端与第二传动杆38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38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39,第二传动杆38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四传动杆41,试验台1顶部的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第六转动轴43,第六转动轴4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五传
动杆42,第五传动杆42的左侧与第四传动杆41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2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六传动杆44,试验台1顶部的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槽45,试验台1顶部的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滑槽46,第三滑槽45的内侧壁与固定螺母26滑动连接,使固定螺母26稳定移动,同时限制固定螺母26转动,左侧第四滑槽46的内侧壁与第三传动杆39滑动连接,使第三传动杆39稳定移动,右侧第四滑槽46的内侧壁与第六传动杆44滑动连接,使第六传动杆44稳定移动。
[0028]
试验台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试验台1内侧壁的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28,螺纹杆2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29,螺纹杆2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26,固定螺母2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27。
[0029]
试验台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自动开门装置,自动开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1顶端右侧的第一转动轴6,第一转动轴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装置门7,第一转动轴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扭转弹簧8,第一扭转弹簧8的作用是使装置门7自动打开,第一扭转弹簧8的另一端与装置门7固定连接,试验台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9,排水管道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磁铁10,排水管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2,第一滑块12的右端与磁铁10固定连接,磁铁1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右端与排水管道9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3的左端与第一滑块12固定连接,水管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第二转动轴1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块15,第二转动轴1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扭转弹簧16,第二扭转弹簧16的作用是使传动块15复位,第二扭转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块15上,第一滑块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17,固定绳17的另一端与传动块15固定连接。
[0030]
试验台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试验台1内侧顶部的固定块18,试验台1的右端滑动连接有过滤收集箱19,过滤收集箱19穿过试验台1的右侧壁与试验台1滑动连接,过滤收集箱19的左侧放置在固定块18上,试验台1的内侧底部放置有污水收集箱20,污水收集箱20的位置在过滤收集箱19的正下方,过滤收集箱19的位置在排水管道9的正下方,排水管道9、过滤收集箱19和污水收集箱20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
[0031]
本发明中,实验完成后清洗试验台1,启动水泵3,水泵3带动水通过水管4从喷头5喷出,与此同时,流动的水带动传动块15的左侧向上转动,传动块15的右侧向下转动,传动块15带动固定绳17向左运动,固定绳17带动第一滑块12向左运动,第一滑块12带动磁铁10向左运动,复位弹簧13伸张,磁铁10远离装置门7,磁铁10对装置门7的吸力变小,磁铁10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第一扭转弹簧8的弹力,第一扭转弹簧8复原,第一扭转弹簧8带动装置门7转动,装置门7打开。
[0032]
与此同时,流动的水带动叶轮22转动,叶轮22带动第三转动轴21转动,第三转动轴21带动第一齿轮24转动,第一齿轮24带动第四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24带动第六齿轮36转动,第六齿轮36带动第五齿轮34转动,第四齿轮33与第五齿轮34转动的方向相反,此时第四齿轮33与第三齿轮29接触,第四齿轮33带动第三齿轮29转动,第三齿轮29带动螺纹杆25转动,固定螺母26在螺纹杆25上移动,固定螺母26带动清洁刷27向右移动,清洁刷27对试验台1的表面进行清洁。
[0033]
当固定螺母26移动到螺纹杆25的右侧时,固定螺母26与第六传动杆44接触,固定
螺母26带动第六传动杆44向右移动,第六传动杆44带动第六转动轴43转动,第六转动轴43带动第四传动杆41向左移动,第四传动杆41带动第二传动杆38转动,第二传动杆38的底端向右移动,第二传动杆38带动第一传动杆37向右移动,第一传动杆37带动第二滑块31向右移动,第二滑块31带动第三转动轴32向右移动,第三转动轴32带动第四齿轮33和第五齿轮34向右移动,第四齿轮33离开第三齿轮29,第五齿轮34与第二齿轮28接触,第五齿轮34带动第二齿轮28转动,第二齿轮28带动螺纹杆25反向转动,固定螺母26向左移动,同时第二传动杆38带动第三齿轮29向右移动,当固定螺母26回到螺纹杆25的左端时,固定螺母26会与第三传动杆39接触,带动第三传动杆39回到初始位置,再次改变螺纹杆25的转向,使固定螺母26做往返运动,固定螺母26带动清洁刷27做往返运动,清洁刷27清洁试验台1上的污渍。
[0034]
清洁完成后,关闭水泵3,第二扭转弹簧16复原,第二扭转弹簧16带动传动块15复位,复位弹簧13复原,复位弹簧13带动磁铁10复位,按下装置门7,磁铁10将装置门7吸住,污水中的固体留在过滤收集箱19中,液体进入污水收集箱20中。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