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5861发布日期:2021-01-15 13:5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急诊检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肺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常是一种合并症,血管阻塞后发生肺组织坏死者称为肺梗塞。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症状。可有胸部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征及休克、发绀等表现。

现在在方便医生快速检查判断病人是否是肺栓塞时,大多采用导管介入的方式,而导管介入需要用到电磁导引仪和电磁导引导管配合使用,医护人员通过操控电磁导引仪,利用电磁导引仪输出的电磁导引力控制电磁导引导管的前进和转弯,然而现有电磁导引仪在操控时比较灵敏,容易出现手动操控过量的问题,从而容易使得电磁导引导管移动对血管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导管介入不方便稳定操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包括电磁导引仪主体,所述电磁导引仪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空腔的底部内壁滑动设置有齿条,且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齿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阵列固定套设有多个电阻块,所述电阻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与空腔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刷,所述电刷的上方设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三齿轮的上方设有转盘,所述电磁导引仪主体的一侧设有管线,所述管线远离电磁导引仪主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磁导引导管。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顶部与齿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与空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三齿轮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固定套设在空腔的顶部。

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准备好急性肺栓塞确诊的超声心动图仪和电磁导引导管,b超超声检查仪、电磁导引仪主体开机预热准备;

s2,对病患的颈部静脉预备导管介入处实施消毒,实施颈部静脉切开术,作必要的止血操作;

s3,将电磁导引导管,由颈部静脉切开处插入病患的体内;

s4,同时,由共同实施手术的医生,对病患颈部静脉区域作b超超声检查,为电磁导引导管介入提供参考方向;

s5,在电磁导引导管介入病患体内后,即可使用电磁导引仪主体对电磁导引导管实施牵引和导引,电磁导引仪主体输出的电磁导引力大小,可参考b超超声检查情况,若对导管的牵引乏力,则可增大电磁导引仪主体输出的电磁导引力,若对导管的牵引力过大,可能对病患的血管内壁造成伤害,则可减小电磁导引仪主体输出的电磁导引力;

s6,考虑到人体血管构造和结构的复杂性,血管分支多,血管中连接部分的分岔也很多,当电磁导引导管介入病患体内血管后,极易碰到血管分支或分岔的情况,一旦b超超声检查发现血管分支或分岔的情况,应由电磁导引仪主体提供给电磁导引导管一定的偏转牵引力,以引导电磁导引导管进入正确的血管分支或分岔;

s7,当电磁导引导管经过牵引和导引,到达病患心脏部位时,也需要电磁导引仪主体提供给电磁导引导管正确的牵引力和合适的方向导引,以保证电磁导引导管可以正确、快速地穿越心脏心室和心脏瓣膜,具体穿越路径为:导丝从上腔或者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穿过三尖瓣到达右心室,从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

s8,当电磁导引导管经过牵引和导引,经过心脏并穿出进入肺部时,将会到达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这时,应在b超超声检查配合下,使用电磁导引仪主体导引电磁导引导管,尽量靠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

s9,从外部经电磁导引导管迅速插入探测专用传感器,抵达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检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肺部动脉压力,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探测压力数值超过正常数值范围,即可判别为急性肺栓塞;

s10,抽出探测专用传感器,准备好药物,从外部经电磁导引导管迅速注入,可实现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直接给药,立即缓解病患的症状和痛苦;

s11,给药注入后-分钟,可插入探测专用传感器,再次探测和检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肺部动脉压力,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探测压力数值明显下降,进入正常数值范围,即可判别为急性肺栓塞症状缓解;

s12,抽出实施电磁导引导管,实施颈部静脉缝合手术;

s13,医生在操作电磁导引仪主体时,用手持把手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再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而第三齿轮则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三齿轮的外径,这样转盘可以实现微调,不会导致转盘幅度太大带来操作失误,第二齿轮转动则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再带动固定杆和电阻块移动,通过调整电阻块与导电刷接触的数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这样方便调整电磁导引仪主体输出的电磁导引力。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安装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齿条、固定杆、电阻块和导电刷等结构,其中转盘通过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则带动齿条移动,而齿条则带动固定杆和电阻块移动,这样可以控制导电刷接触到的电阻块的数量,从而方便调整电流大小,这样则方便控制电磁导引仪主体输出的电磁导引力大小,方便进行微调,避免操作过量给血管造成损伤;

2、本发明通过医护人员配合b超超声检查一起使用,从而方便移动更准确高效,可以尽快找到病灶并完成诊断;

综上所述,该方案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微调,避免操作过量对血管造成损伤,而且还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准确找到病灶并完成诊断,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及使用方法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导引仪主体、2空腔、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滑槽、6滑块、7齿条、8固定杆、9电阻块、10导电刷、11第三齿轮、12转盘、13管线、14电磁导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包括电磁导引仪主体1,电磁导引仪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空腔2的底部内壁滑动设置有齿条7,且齿条7与第二齿轮4啮合传动,齿条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内部阵列固定套设有多个电阻块9,电阻块9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与空腔2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刷10,电刷10的上方设有第三齿轮11,且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3啮合传动,第三齿轮11的上方设有转盘12,电磁导引仪主体1的一侧设有管线13,管线13远离电磁导引仪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电磁导引导管14。

本实施例中,空腔2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且滑块6的顶部与齿条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内部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与空腔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的外径大于第三齿轮11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11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顶部与转盘12固定连接,转盘12的顶部设有把手,第二转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固定套设在空腔2的顶部。

一种用于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导管介入装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准备好急性肺栓塞确诊的超声心动图仪和电磁导引导管14,b超超声检查仪、电磁导引仪主体1开机预热准备;

s2,对病患的颈部静脉预备导管介入处实施消毒,实施颈部静脉切开术,作必要的止血操作;

s3,将电磁导引导管14,由颈部静脉切开处插入病患的体内;

s4,同时,由共同实施手术的医生,对病患颈部静脉区域作b超超声检查,为电磁导引导管14介入提供参考方向;

s5,在电磁导引导管14介入病患体内后,即可使用电磁导引仪主体1对电磁导引导管14实施牵引和导引,电磁导引仪主体1输出的电磁导引力大小,可参考b超超声检查情况,若对导管的牵引乏力,则可增大电磁导引仪主体1输出的电磁导引力,若对导管的牵引力过大,可能对病患的血管内壁造成伤害,则可减小电磁导引仪主体1输出的电磁导引力;

s6,考虑到人体血管构造和结构的复杂性,血管分支多,血管中连接部分的分岔也很多,当电磁导引导管14介入病患体内血管后,极易碰到血管分支或分岔的情况,一旦b超超声检查发现血管分支或分岔的情况,应由电磁导引仪主体1提供给电磁导引导管14一定的偏转牵引力,以引导电磁导引导管14进入正确的血管分支或分岔;

s7,当电磁导引导管14经过牵引和导引,到达病患心脏部位时,也需要电磁导引仪主体1提供给电磁导引导管14正确的牵引力和合适的方向导引,以保证电磁导引导管14可以正确、快速地穿越心脏心室和心脏瓣膜,具体穿越路径为:导丝从上腔或者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穿过三尖瓣到达右心室,从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

s8,当电磁导引导管14经过牵引和导引,经过心脏并穿出进入肺部时,将会到达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这时,应在b超超声检查配合下,使用电磁导引仪主体1导引电磁导引导管14,尽量靠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

s9,从外部经电磁导引导管14迅速插入探测专用传感器,抵达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检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肺部动脉压力,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探测压力数值超过正常数值范围,即可判别为急性肺栓塞;

s10,抽出探测专用传感器,准备好药物,从外部经电磁导引导管14迅速注入,可实现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直接给药,立即缓解病患的症状和痛苦;

s11,给药注入后5-10分钟,可插入探测专用传感器,再次探测和检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肺部动脉压力,若疑似急性肺栓塞病灶区域的探测压力数值明显下降,进入正常数值范围,即可判别为急性肺栓塞症状缓解;

s12,抽出实施电磁导引导管14,实施颈部静脉缝合手术;

s13,医生在操作电磁导引仪主体1时,用手持把手带动转盘12进行转动,转盘12再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而第三齿轮11则带动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的外径大于第三齿轮11的外径,这样转盘12可以实现微调,不会导致转盘幅度太大带来操作失误,第二齿轮4转动则带动齿条7移动,齿条7再带动固定杆8和电阻块9移动,通过调整电阻块9与导电刷10接触的数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这样方便调整电磁导引仪主体1输出的电磁导引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