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1508发布日期:2022-03-26 01: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与运动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


背景技术:

2.中国台湾公告第i660762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往复振动型运动装置利用动作机构同时驱动相关组件,并使其平台组件往复式地相对上下运动,从而产生身体律动的效果。但是前述专利文献仅提供单振幅的动作模式,在使用上过于单调且变化较少,所以能够提供的律动使用变化性有限,因而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律动机,其能实现单平台双振幅的动作模式,使律动使用变化性获得加乘。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律动机包括一个机台、一个可动板、一个第一驱动单元、两个第一连杆组、一个第二驱动单元,以及两个第二连杆组。该机台具有一个底座与一个平台,该底座具有一个朝上的容置空间;该可动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可通过该第二连杆组的带动相对该底座上下动作;该平台套设于该可动板上方并可通过该第一连杆组的带动上下移动。
5.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公开的律动机利用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驱动单元分别驱动该些第一连杆组与该些第二连杆组,一方面由该些第一连杆组带动该平台,另一方面由该些第二连杆组带动该可动板,然后该可动板在动作过程中又会连动该些第一连杆组,使该平台的上下动作获得加乘效果。从而,当使用者以双脚或其他身体部位放在平台上时即能感受到双振幅的振动,进而使其全身能达到按摩健身的目的。
6.可选地,各该第一连杆组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撑杆、一第二支撑杆、一第一上横杆、一第一下横杆、一第一转接座、一第二转接座、一第一立杆、一第二立杆及一第一驱动杆。该第一支撑杆的底端与该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接于该可动板的顶面,该第一上横杆枢设于该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该第一下横杆枢设于该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该第一转接座的顶端固接于该平台的底面,该第一转接座的底端枢设于该第一上横杆,该第二转接座的顶端固接于该平台的底面,该第二转接座的底端枢设于该第二立杆的顶端,该第二立杆的底端枢设于该第一下横杆,该些第一立杆以其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一上横杆的内侧端与该第一下横杆的内侧端,该第一驱动杆位于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一立杆之间,该第一驱动杆的顶端枢设于第一上横杆,且该第一驱动杆的底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一偏心轴端。通过上述技术特征,该第一驱动杆的底端受到该第一传动轴的驱动时带动该第一上横杆以该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该第一上横杆再带动该第一转接座与该第一立杆上下动作,进而第一立杆带动该第一下横杆以该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该第一下横杆再通过该第二立杆带动该第二转接座和第一转接座同步上下动作,使该平台上下动作。
7.可选地,该些第一转接座的顶端与该些第二转接座的顶端共同固接于一个承架,该承架固接于该平台的底面,使得该些第一连杆组通过该承架带动该平台上下动作。
8.可选地,各该第二连杆组具有至少一第三支撑杆、一第四支撑杆、一第三立杆、一第二上横杆、一第二下横杆、一第三转接座、一第四转接座、一第二驱动杆及一第四立杆,其中,该第三支撑杆的顶端枢接于该第二下横杆,该第三支撑杆的底端固接于该底座;该第四支撑杆的顶端枢接于该第二上横杆,该第四支撑杆的底端固接于该底座;该第三立杆的顶端枢接于该第二上横杆的外侧端,该第三立杆的底端枢接于该第三转接座的顶端,该第三转接座的底端固接于该可动板的顶面;该第四转接座的顶端枢接于该第二下横杆的外侧端,该第四转接座的底端固接于该可动板的顶面;该第二驱动杆的顶端枢接于该第二下横杆,该第二驱动杆的底端连接于该第二传动轴的一偏心轴端;该第四立杆以其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上横杆的内侧端与该第二下横杆的内侧端。通过上述技术特征,该第二驱动杆的底端受到该第二传动轴的驱动时会带动该第二下横杆以该第三支撑杆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进一步带动该第四转接座与该第四立杆,一方面使该第四转接座产生相对该底座的上下往复动作,另一方面使第四立杆带动第二上横杆以第四支撑杆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第二上横杆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通过该些第三立杆带动第三转接座,使第三转接座和第四转接座同步上下带动可动板产生相对底座的上下往复动作。
9.可选地,该可动板具有一个第一镂空槽与一个第二镂空槽,该第一镂空槽容纳该第二传动轴、该些第二传动轴承座、该些第三支撑杆及该些第四传动杆,该第二镂空槽容纳该些第四支撑杆。通过上述技术特征,该可动板在上下动作时不会与前述元件发生干涉。
10.可选地,该第一马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架设于该底座或该可动板,至于该第二马达则是架设于该底座。
11.有关本发明所提供对于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的律动机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1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省略平台与承架的俯视图;
1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的局部立体图;
1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连杆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1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一连杆组的平面图;
1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一连杆组的连杆图;
1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连杆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和第二连杆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2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二连杆组的平面图;
2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单平台双振幅动作的律动机所提供的第二连杆组的连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0:律动机
[0024]
20:机台
[0025]
21:底座
[0026]
22:平台
[0027]
23:容置空间
[0028]
24:脚垫
[0029]
25:承架
[0030]
30:可动板
[0031]
31:第一镂空槽
[0032]
32:第二镂空槽
[0033]
33:第三镂空槽
[0034]
40:第一驱动单元
[0035]
41:第一马达
[0036]
42:第一支架
[0037]
43:第一皮带
[0038]
44:第一皮带轮
[0039]
45:第一传动轴
[0040]
451:偏心轴
[0041]
46:第一传动轴承座
[0042]
50:第一连杆组
[0043]
51:第一支撑杆
[0044]
52:第二支撑杆
[0045]
53:第一上横杆
[0046]
54:第一下横杆
[0047]
55:第一转接座
[0048]
56:第二转接座
[0049]
57:第一立杆
[0050]
58:第二立杆
[0051]
59:第一驱动杆
[0052]
60:第二驱动单元
[0053]
61:第二马达
[0054]
62:第二支架
[0055]
63:第二皮带
[0056]
64:第二皮带轮
[0057]
65:第二传动轴
[0058]
651:偏心轴
[0059]
66:第二传动轴承座
[0060]
70:第二连杆组
[0061]
71:第三支撑杆
[0062]
72:第四支撑杆
[0063]
73:第三立杆
[0064]
74:第二上横杆
[0065]
75:第二下横杆
[0066]
76:第三转接座
[0067]
77:第四转接座
[0068]
78:第二驱动杆
[0069]
79:第四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0071]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公开的律动机10包括一个机台20、一个可动板30、一个第一驱动单元40、两个第一连杆组50、一个第二驱动单元60,以及两个第二连杆组70。
[0072]
如图2所示,机台20具有一个底座21与一个用以供使用者身体律动的平台22。底座21具有一个朝上的容置空间23,底座21的四个角落分别利用一个脚垫24支撑在地面上;平台22盖设于容置空间23的上方且能相对底座21上下动作。
[0073]
可动板30设于容置空间23内且可受外力作用相对底座21上下动作。如图2所示,可动板30具有一个第一镂空槽31、两个第二镂空槽32及一个位于该些第二镂空槽32之间的第三镂空槽33。
[0074]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驱动单元40设于容置空间23内且具有一个第一马达41,第一马达41安装于一个跨设于可动板30上方的第一支架42,第一支架42的一端穿过可动板30的第三镂空槽33且锁固于底座21,第一支架42的另外一端直接锁固于底座21,然而实际上,第一马达4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装于可动板30。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马达41通过一条第一皮带43连接一个第一皮带轮44作为一减速轮组,第一皮带轮44固接于一根位于可动板30上方的第一传动轴45,使第一传动轴45可被第一马达41所驱动而转动。此外,第一驱动单元40还具有两个第一传动轴承座46,各个第一传动轴承座46以同轴方式套接于第一传动轴45的一端,且各个第一传动轴承座46以其底端固接于可动板30的顶面,从而作为第一传动轴45的支撑。
[0075]
两个第一连杆组50设于第一马达41的二相对侧。如图3至图5所示,各个第一连杆组50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撑杆51、一第二支撑杆52、一第一上横杆53、一第一下横杆54、一第
一转接座55、一第二转接座56、一第一立杆57、一第二立杆58及一第一驱动杆59,其中,第一支撑杆51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杆52的底端锁固于可动板30的顶面;第一上横杆53枢设于第一支撑杆51的顶端;第一下横杆54枢设于第二支撑杆52的顶端;第一转接座55的顶端与第二转接座56共同锁固于一个承架25,承架25固接于平台22的底面作为支撑,第一转接座55的底端枢设于第一上横杆53的外侧端,第二转接座56的底端枢设于该些第二立杆58的顶端,该些第二立杆58的底端枢设于第一下横杆54的外侧端;该些第一立杆57以其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第一上横杆53的内侧端与第一下横杆54的内侧端;第一驱动杆59可枢接于该第二上横杆74未和第一支撑杆51枢接处或第一下横杆54未和第二支撑杆52枢接处的第一连杆组的任一位置,特别是在第一上横杆53或第一下横杆54上,同样都可以达成驱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杆59位于第一支撑杆51与第一立杆57之间,第一驱动杆59的顶端枢设于第一上横杆53,第一驱动杆59的底端连接第一传动轴45的一偏心轴451端。
[0076]
因此,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杆59的底端受到第一传动轴45的驱动时会因偏心而带动第一上横杆53以第一支撑杆51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带动第一转接座55与第一立杆57,一方面使第一转接座55产生相对底座21的上下往复动作,另一方面使第一立杆57带动第一下横杆54以第二支撑杆52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第一下横杆54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立杆58带动第二转接座56上下动作,使第二转接座56和第一转接座55同步上下座动,并通过承架25带动平台22产生相对底座21的上下往复动作。
[0077]
第二驱动单元60设于容置空间23内。如图3、图4及图8所示,第二驱动单元60具有一个第二马达61,第二马达61安装于一个跨设于可动板30上方的第二支架62,第二支架62的一端穿过可动板30的第一镂空槽31且锁固于底座21,第二支架62的另外一端直接锁固于底座21。第二马达61通过一条第二皮带63连接一个第二皮带轮64作为一减速轮组,第二皮带轮64固接于一根容纳于可动板30的第一镂空槽31内的第二传动轴65,使第二传动轴65可被第二马达61所驱动而转动。此外,第二驱动单元60还具有两个第二传动轴承座66,各个第二传动轴承座66以同轴方式套接于第二传动轴65的一端,且各个第二传动轴承座66以其底端锁固于底座21,藉以作为第二传动轴65的支撑。
[0078]
两个第二连杆组70设于第二马达61的二相对侧且位于两个第一连杆组50的内侧。如图8及图9所示,各个第二连杆组70具有至少一第三支撑杆71、一第四支撑杆72、一第三立杆73、一第二上横杆74、一第二下横杆75、一第三转接座76、一个第四转接座77、一个第二驱动杆78及一第四立杆79,其中,第三支撑杆71的顶端枢接于第二下横杆75,第三支撑杆71的底端穿过可动板30的第一镂空槽31且固接于底座21;第四支撑杆72的顶端枢接于第二上横杆74,第四支撑杆72的底端穿过可动板30的第二镂空槽32且固接于底座21;第三立杆73的顶端枢接于第二上横杆74的外侧端,第三立杆73的底端枢接于第三转接座76的顶端,第三转接座76的底端固接于可动板30的顶面;第四转接座77的顶端枢接于第二下横杆75的外侧端,第四转接座77的底端固接于可动板30的顶面;该第二驱动杆78可枢接于该第二上横杆74未和第四支撑杆72枢接处或第二下横杆75未和第三支撑杆71枢接处的第二连杆组70的任一位置,特别是在该第二上横杆74或是在该第二下横杆75上,同样都可以达成驱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杆78的顶端枢接于第二下横杆75,第二驱动杆78的底端连接于第二传动轴65的一偏心轴651端;第四立杆79以其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第二上横杆74的
内侧端与第二下横杆75的内侧端。
[0079]
因此,如图10所示,第二驱动杆78的底端受到第二传动轴65的驱动时会因偏心而带动第二下横杆75以第三支撑杆71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带动第四转接座77与第四立杆79,一方面使第四转接座77产生相对底座21的上下往复动作,另一方面使第四立杆79带动第二上横杆74以第四支撑杆72的顶端为支点产生类似翘翘板的上下摇摆,然后第二上横杆74在上下摇摆的过程中通过该些第三立杆73带动第三转接座76,使第三转接座76和第四转接座77同步上下动作,带动可动板30产生相对底座21的上下往复动作。
[0080]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律动机10利用第一驱动单元40与第二驱动单元60分别驱动该些第一连杆组50与该些第二连杆组70,一方面由该些第一连杆组50带动平台22,另一方面由该些第二连杆组70带动可动板30,然后可动板30在动作过程中又会连动该些第一连杆组50,使该平台22的上下动作获得加乘效果。因此,当使用者以双脚或其他身体部位放在平台上时即能感受到双振幅的振动,进而使其全身能达到按摩健身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