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404发布日期:2021-01-23 10: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轮椅是装有轮子且能够替代行走的椅子。其不仅能够被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作为代步工具使用,还能够方便他人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0003]
现有的轮椅虽然为使用者提供进行中、长距离活动时的方便性,但在收纳存放时占用了大量的空间。目前采用折叠轮椅解决收纳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方便使用者或护理者对轮椅进行携带和搬运。
[0004]
然而,现有的轮椅的扶手和椅背之间为固定连接,导致轮椅在折叠后扶手与地面干涉,造成扶手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用以解决现有的轮椅的扶手和椅背之间为固定连接,导致轮椅在折叠后扶手与地面干涉,造成扶手的磨损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联动装置,用于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坐垫部、背靠部以及扶手部,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部转动,所述扶手部相对于所述背靠部转动,所述联动装置的两端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扶手部与所述背靠部,且在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扶手部折叠时,所述联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扶手部相对于所述背靠部的转动方向与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部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8]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转动组件,与所述扶手部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09]
拉线,所述拉线的一部分缠绕于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拉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坐垫部;
[0010]
所述拉线被配置成:在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部折叠时,所述拉线用于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以使得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至第一位置。
[0011]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拉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坐垫部的铰接处。
[0012]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与所述背靠部之间的引导套,所述引导套套设于所述拉线的外侧、且用于引导所述拉线的走线。
[0013]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引导架,所述引导架的一端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坐垫部,所述引导套连接于所述引导孔,所述拉线穿设于所述引导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坐垫部。
[0014]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具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用于引导
所述拉线。
[0015]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靠部的限位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制组件,所述限制组件用于抵接于所述限位件,以限定出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范围。
[0016]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扶手与所述背靠部之间。
[0017]
一种座椅,包括坐垫部、背靠部、扶手部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联动装置。
[0018]
一种轮椅,包括底座以及如上所述的座椅,所述底座与所述座椅之间设有折叠部。
[0019]
本发明提供的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通过设置扶手部相对于所述背靠部转动,并通过在折合所述坐垫部与所述背靠部时,使得所述扶手部相对于所述背靠部的转动方向,与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部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扶手部的一端不会向下转动,就能够避免扶手部与地接触,利于避免磨损扶手部,利于实现轮椅的进一步折叠以及减小折叠轮椅的体积,更利于轮椅的携带。
[0020]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22]
图1为现有的轮椅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3]
图2为现有的轮椅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5]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椅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7]
图6为图5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与固定部的爆炸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轮椅展开状态时的正视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轮椅展开状态时的正视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坐垫部;2、背靠部;3、扶手部;4、转动组件;41、第一基座;42、缠绕轴;421、绕线槽;43、限制组件;431、第一限制块;432、第二限制块;5、拉线;6、引导组件;61、引导管;62、引导架;7、固定部;71、第二基座;72、转轴;73、环壁;74、限位件;9、折叠部;10、底座;110、底座;111、折叠架;112、椅座;113、扶手;114、椅背。
[0033]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
图1为现有的轮椅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轮椅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轮椅包括底座110、折叠架111、椅座112、椅背114以及扶手113,其中,椅座112通过折叠架111与底座110折叠,椅座112与椅背114铰接,扶手113与椅背114固定连接。继续如图2所示,椅座112相对于底座110折叠后,椅座112与地面的高度降低。由于在展开状态时,椅座112与扶手1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左右,故在将椅背114相对于椅座112折叠后,扶手113远离椅座112的一端可能会与地面接触,造成扶手113的损坏。
[0037]
有鉴于此,本发明可通过扶手铰接于椅背,且在椅背相对于椅座折叠时,扶手能够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平行,则避免了扶手与地面接触。
[0038]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方案。
[0039]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轮椅包括底座10、座椅以及设置在底座10与座椅之间的折叠部9。折叠部9可通过剪叉式、四边形铰接等方式来实现座椅与底座10之间的折叠,在此就不再赘述。其中,底座10包括坐垫部1、背靠部2、扶手部3以及联动装置。背靠部2相对于坐垫部1转动,扶手部3相对于背靠部2转动。
[0040]
为了描述方便,本实施例不妨以支撑部连接底座10的方向为下,以支撑部连接座椅的方向为上(如图中的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以坐垫部1连接背靠部2的一端为前(如图中的箭头y所指示的方向),以坐垫部1的另一端为后;则其余两个方向分别为左(如图中的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和右。示例性地,图3中,背靠部2的下端铰接于坐垫部1的后端,扶手部3设有两个,两个扶手部3分别铰接于背靠部2的左、右两侧。
[0041]
另外,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椅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5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图6所示,联动装置设置于扶手部3,且联动装置能够在折叠坐垫部1与背靠部2时,使扶手部3相对于背靠部2的转动方向与背靠部2相对于坐垫部1的转动方向相反。其中,“折叠坐垫部1与背靠部2”指的是,图3中的背靠部2逆时针转动,以使得背靠部2的上端与坐垫部1的前端相互靠近。
[0042]
继续参考图3和图5,在背靠部2向坐垫部1折叠过程中,背靠部2相对于坐垫部1逆时针转动,扶手部3相对于背靠部2顺水针转动。以得到图5示出的折叠后的状态,即背靠部2、坐垫部1以及扶手都可呈与水平面平行状态,以便降低轮椅折叠后的纵向高度。将图3中扶手部3的位置视为第二位置,将图5中扶手部3分位置称之为第一位置。
[0043]
本发明提供的联动装置、座椅以及轮椅,通过设置扶手部3相对于背靠部2转动,并通过在折合坐垫部1与背靠部2时,使得扶手部3相对于背靠部2的转动方向与背靠部2相对于坐垫部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扶手部3的一端不会向下转动,就能够避免扶手部3与地接触,利于避免磨损扶手部3,利于实现轮椅的进一步折叠以及减小折叠轮椅的体积,更
利于轮椅的携带。
[0044]
如图3和图5所示,联动装置包括转动组件4以及拉线5,其中,转动组件4与扶手部3共轴转动。故且转动组件4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示例性地,在将背靠部2与坐垫部1从展开状态运动至折叠状态过程中,转动组件4逆时针转动至第一位置,扶手部3随之转动至第一位置;在将背靠部2与坐垫部1从折叠状态运动至展开状态过程中,转动组件4顺时针转动至第二位置,扶手部3随之转动至第二位置。另外,拉线5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拉线5的第一端缠绕于转动组件4,拉线5的第二端连接于坐垫部1。拉线5被配置成:在坐垫部1与背靠部2折叠时,拉线5带动转动组件4转动至第一位置。
[0045]
也就是说,由于拉线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转动组件4以及坐垫部1。当背靠部2相对于坐垫部1转动时,坐垫部1相对不动。扶手部3铰接于背靠部2的一端有逆时针移动的趋势或做远离拉线5的第一端的运动。由于坐垫部1不动,故拉线5的第一端不动,拉线5的第二端受到拉线5的第一端给其的牵引力,使得拉线5的第二端在转动组件4上缠绕的部分被拉出,并带动与拉线5连接的转动组件4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与转动组件4同轴设置的扶手部3逆时针转动,使得扶手部3远离背靠部2的一端不会与地接触。
[0046]
可选地,拉线5的第二端设置于背靠部2与坐垫部1的铰接处。背靠部2与坐垫部1之间的铰接处,一般位于背靠部2的后面,将拉线5的第二端连接在该处的坐垫部1,不仅能够避免拉线5从背靠部2的前方露出,影响美观。而且能够缩短拉线5的长度,使得拉线5的长度适中,以便于控制。
[0047]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背靠部2的后侧设有引导组件6,以用于引导拉线5的走线。示例性地,引导组件6可包括引导管61,拉线5可从引导管61内穿过,以保证拉线5在引导管61内的部分是沿着引导管61进行走线的。另外,引导管61起保护拉线5的作用,以避免拉线5出现打结或者与其他物品发生刮蹭或者勾挂。其中,引导管61可选用胶管、塑料管等管件。
[0048]
另外,拉线5还可包括引导架62,当引导管61的长度不够时,或者引导管61不易安装时,还可通过拉线5架进行拉线5的引导。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6所示,引导架62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呈开口设置且铰接于坐垫部1。引导架62的第二端呈闭合设置,且具有引导孔。上文提到的引导管61可配合于引导孔,从引导管61的出线端出来的拉线5从引导孔进入引导架62内,并从引导架62的第二端的开口穿出,并连接坐垫部1。
[0049]
其中,坐垫部1可具有凹槽,拉线5可内嵌于凹槽,以使得拉线5的行动方向可控。拉线5和坐垫部1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接焊接等。
[0050]
可选地,拉线5所选取的的种类,只要满足抗拉能力强、没有弹性,例如钢丝绳等绳子。
[0051]
下面来描述转动组件4。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4的爆炸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选地,为了实现转动组件4与扶手部3同轴转动,则可将转动组件4的端面与扶手部3靠近背靠部2的一端连接。如此,转动组件4带动扶手部3转动,转动组件4与扶手部3共用一个转轴72。
[0052]
另外,转动组件4可具有安装孔,背靠部2可设有转轴72。转轴72可内嵌于安装孔,并能够相对于安装孔转动。如此实现转动组件4相对于转轴72转动,进而实现转动组件4能够相对于背靠部2转动。
[0053]
可选地,转动组件4包括缠绕轴42,拉线5缠绕于缠绕轴42;缠绕轴42的外壁具有用于引导拉线5的绕线槽421。也就是说,拉线5的第一端与缠绕轴42的外壁的某处固定,并有部分缠绕在缠绕轴42上,以便于防止扶手在运动过程中,拉线5发生缠绕的问题。
[0054]
其次,缠绕轴42的外壁设有绕线槽421,部分拉线5设置在绕线槽421内,以便于拉线5的定位。另外,绕线槽421具有进线端以及出线端,拉线5可从绕线槽421的出线端从转动组件4穿出。
[0055]
可选地,继续如图7所示,背靠部2设有限位件74,转动组件4包括限制组件43,限制组件43用于抵接于限位件74,以限定出转动组件4的转动范围。
[0056]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转动组件4包括连接于扶手部3的第一基座41以及连接于第一基座41的缠绕轴42。缠绕轴42用于供拉线5进行缠绕。缠绕轴42可具有安装孔,以便与上文提到的转轴72的配合。限制组件43可设于缠绕轴42的外壁。图7中以限制组件43包括第一限制块431以及第二限制块432为例示出。其中,第一限制块431的m端面与第二限制块432的n端面为限制组件43的两个限制端面。
[0057]
其中,背靠部2设有固定部7。固定部7包括连接于背靠部2的第二基座71以及上文提到的穿设于安装孔的转轴72。第二基座71背离背靠部2的一侧设有环壁73,转轴72的一端设置于环壁73内,转轴72的另一端伸出环壁73并配合于安装孔。环壁73与转轴72的外侧形成一成环状设置的容置空间。限位件74包括设置在环壁73的内侧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具有m

端面以及n

端面。安装时,第一基座41与第二基座71相对设置,限制组件43穿设容置空间内。如此,当转动组件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限制块431的m端面与限制凸起的m

端面抵接,以便限制转动组件4顺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当转动组件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限制块432的n端面与限制凸起的n

端面抵接,以便限制转动组件4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
[0058]
可选地,上文提到的绕线槽421可设置在第一限制块431或第二限制块432的外壁,图7以绕线槽421设置在第一限制块431的外壁为例示出。另外,环壁73可设有出线孔,从绕线槽421的出线端出来的拉线5可通过出线孔穿出,以便为拉线5的移动流出空间。
[0059]
可选地,联动装置还包括还包括设置于转动组件4的阻尼件(图中未示出),阻尼件用于为转动组件4提供阻尼力。可选地,阻尼件设置于第一基座41与第二基座71之间,且用于为扶手部3提供顺时针的力,以抵抗重力。可选地,阻尼件可以是波形弹簧也可以是扭簧。
[0060]
另外,使用者可手动将扶手从水平掰动到竖直状态。当使用者松手后,阻尼件提供的阻力可以让扶手不会自动掉下来。此外,在图7中的42所指的位置处的缠绕轴处有一段空行程,以便于在使用者在将扶手从水平掰到竖直状态时,用于防止拉线5发生缠绕和打结的情况。
[0061]
需要说明的是,当扶手部呈水平状态时,n端面和n'端面抵接,扶手部不会再继续下落;当扶手部呈竖直状态时,m端面和m'端面抵接,扶手部不会超过竖直状态。
[0062]
此外,当轮椅从折叠状态(即从图5的状态)到展开状态时,展开状态可有如图3、图8以及图9这几种情况。
[0063]
如图3所示,当阻尼力小于扶手部3的重力时,扶手部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直至扶手部呈水平状态。
[0064]
如图8所示,当阻尼力大于扶手部3的重力时,扶手部会在阻尼力的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也就是说,此时扶手部不落下,以方便用户从轮椅的侧方上下车。
[0065]
如图9所示,扶手部3设有两个,两个扶手部3分列于背靠部2的两侧,每个扶手部3各设有一个联动装置;其中一个联动装置的阻尼力大于扶手部3的重力,另一个联动装置的阻尼力小于扶手部3的重力。也就是说,在从折叠状态恢复展开状态时,一侧扶手部落下,呈水平状态;另一侧扶手部未落下,而呈竖直状态,以便于使用者从该侧上车。而呈水平状态的一侧可使用者的上车辅助。
[0066]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6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8]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