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紧固推杆的可释放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2747发布日期:2021-09-28 23:5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用于紧固推杆的可释放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紧固推杆的可释放组件。


背景技术:

2.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常见发病为瓣膜关闭不全,以二尖瓣为例,在心脏收缩期,左心室的一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二尖瓣口向左心房反流。左心房同时接收来自左心室反流的血液和肺静脉输入的血液,左心房血容量大幅增加、压力升高,导致左心房肥大。
3.在心脏舒张期,更多的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使左心室因收缩加强而发生肥大,从代偿期演进到失代偿期后,左心房和左心室均发生心力衰竭,进而依次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4.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积极地进行外科手术方法,或姑息性地以药物对抗不可避免的心力衰竭。其中,外科手术方法还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在外科手术方法中,典型的开胸手术侵入性大,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风险。患者很多耐受不了巨大的外科风险而只能无奈等待死亡。
5.目前国内获批的微创经导管治疗二、三尖瓣反流的产品较少,这些产品在治愈过程中均需要改变心脏的结构,给心脏术后带了具大的压力以及不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推杆的可释放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紧固推杆的可释放组件,该推杆与控制单元连接,该可释放组件包括:基座,其设有适于所述推杆穿过的第一通道,以及适于定位所述拉伸单元的定位件;拉伸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定位件连接;以及紧固件,其与所述拉伸单元连接,所述拉伸单元经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而于所述定位件中拉紧或松弛,以使所述拉伸单元带动所述紧固件处于松开状态或锁紧状态,进而使推杆被释放或被锁紧。
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拉伸单元经由该控制单元控制,使得当该拉伸单元于该定位件中拉紧时,该拉伸单元带动该紧固件处于松开状态,该推杆被释放;当该拉伸单元于该定位件中松弛时,该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该推杆被锁紧。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定位件包括适于所述拉伸单元穿过的第一穿线孔,所述拉伸单元从所述第一穿线孔穿过所述基座的底部。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紧固件包括锁片,所述锁片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锁片设有:锁孔,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锁孔;以及第二穿线孔,其用于穿过所述拉伸单元;所述锁片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锁孔锁紧所述推杆;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锁孔变形以松开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在所述锁孔内可移
动。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二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定位件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定位件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w,其中,w<l。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锁片具有一水平表面,所述锁孔和第二穿线孔均设于所述水平表面上且贯穿该平面,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锁孔为正方形孔;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锁孔为菱形孔。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锁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所述第二表面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转动,所述锁孔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穿线孔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角度θ;当所述拉伸单元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转动,使得角度θ变大。
1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释放组件通过基座、拉伸单元和紧固件相互配合,将拉伸单元于定位件中拉紧或松弛,以使拉伸单元带动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和松开状态,以锁紧或释放推杆。
15.另外,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能够减小关闭状态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长度,以提高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过弯能力,有利于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输送和植入。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植入心脏结构内后,夹持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分离张开,且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的位置可调以便于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配合以有效捕获夹持瓣叶。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上夹持组件向下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下夹持组件收拢于上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置于鞘管组件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封堵器向下移动与基座连接时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封堵器向下移动与基座连接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9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7.图11-图12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下夹持组件收拢过程中的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图12沿中心轴线的剖视图;
29.图14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夹持组件收拢于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5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31.图16是图15沿b-b线的剖视图;
32.图17-图18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一实施例的锁片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9-图20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一实施例的锁片处于松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1-图27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使用时一个实施例的过程结构示意图;
35.图28-图31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使用时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过程结构示意图;
36.图32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锁片处于锁紧状态的基座和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3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的锁片处于松开状态的基座和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4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9.图35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锁片的示意图;
40.图36-图37是本技术一种可释放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锁片分别处于锁紧和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1.元件标号
42.100: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
43.1:封堵器;
44.2:夹持组件,21:上夹持组件,211:上夹持臂,22:下夹持组件,221:下夹持臂,222:旋转臂;
45.3:推杆组件,31:第一推杆,32:第二推杆,33:推杆;
46.41:第一拉线,42:第二拉线;
47.5:基座,51:第一穿线孔,52:锁片,53:锁孔,54:第二穿线孔;
48.61:控制装置,62:输送装置;
49.7:鞘管组件
50.8:心脏结构,81:瓣叶,82:左心房,83:左心室。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5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所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用于植入心脏结构8内以夹持瓣叶81和封堵瓣叶81间的反流间隙。所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以包括夹持组件2。
53.结合图1-图14所示,夹持组件2可以包括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对应设置,瓣叶81夹持在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之间,通过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的配合能够有效捕获并夹持瓣叶81。
54.其中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可分离配合,也就是说,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分别独立设置,即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可分离独立活动,通过分别调整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的位置以便于能够有效捕获瓣叶81,在夹持瓣叶81时,通过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的配合可将瓣叶81夹持在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之间。
55.夹持组件2具有展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且在展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可活动,即夹持组件2能够在展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夹持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6和如图7所示,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中的一个收缩于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中的另一个内以适于置入鞘管组件7内,夹持组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分离展开且可调节以适于夹持瓣叶81。
56.具体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与鞘管组件7配合,例如鞘管组件7可包括可撕鞘、输送鞘和外鞘,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通过输送鞘从可撕鞘推入外鞘内,撕掉可撕鞘,留置外鞘形成通路,从外鞘建立的通路移动到指定位置,再通过输送鞘推出外鞘,且保持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关闭状态。
57.换言之,夹持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适于与鞘管组件7相配合以便于通过鞘管组件7植入心脏结构8内,此时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中的一个收缩于另一个内,这样,不仅能够减小鞘管组件7和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体积尺寸,而且也能够减小关闭状态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长度,以提高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过弯能力,有利于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输送和植入。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植入心脏结构8内后,夹持组件2处于展开状态,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分离张开,且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的位置可调以便于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配合以有效捕获夹持瓣叶81。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夹持组件2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上夹持臂211,下夹持组件2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与上夹持臂211配合的下夹持臂221,也就是说,上夹持组件21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夹持臂211,下夹持组件22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下夹持臂221,上夹持臂211设在下夹持臂221的上方且与下夹持臂22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的可分离,且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可分别单独控制调节,从而便于捕获夹持瓣叶81。
59.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夹持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上夹持臂211向下转动并收缩,下夹持臂221向上活动且收拢于上夹持臂211的外侧,如图3-图4所示夹持组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下夹持臂221与上夹持臂211分离并展开,同时上夹持臂211被释放并向上转动以恢复至展开状态。
60.可选地,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可转动且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以适于捕获夹
持瓣叶81,这样,在捕获瓣叶81时,可调节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转动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调整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的夹持空间,以使得瓣叶81能够位于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当瓣叶81处于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后,通过调整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的角度,以使得夹持组件2能够有效捕获夹持瓣叶81。
61.进一步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推杆组件3,推杆组件3包括多个推杆且轴向长度可调,夹持组件2设在推杆组件3上,通过调节推杆组件3可调整夹持组件2,使得夹持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移动。其中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可设在推杆组件3的不同位置,通过移动推杆组件3的不同推杆,可实现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62.可选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拉线41,上夹持臂211的一端与推杆组件3可转动连接,上夹持臂211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第一拉线41与上夹持臂211的自由端连接以带动上夹持臂211转动,由于上夹持臂211的一端固定,这样,通过第一拉线41能够拉动上夹持臂211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活动,从而能够带动上夹持臂211转动,改变上夹持臂211与推杆组件3之间的角度以调整上夹持臂211的位置。
63.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旋转臂222,旋转臂222设在下夹持臂221的下方,并设在推杆组件3和下夹持臂221之间且分别与下夹持臂221和推杆组件3可转动连接,旋转臂222转动以带动下夹持臂221相对推杆组件3转动。具体地,旋转臂222为至少两个,每个旋转臂222分别下夹持臂221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旋转臂222的两端分别与推杆组件3和对应的下夹持臂221相连,其中每个旋转臂222倾斜设置,旋转臂222的下端与推杆组件3的末端可转动相连,旋转臂222的上端与下夹持臂221可转动连接,这样,当调整推杆组件3时,推杆组件3带动旋转臂222的下端上下移动,旋转臂222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由于旋转臂222的臂长是不变的,旋转臂222的上端活动以带动下夹持臂221转动,从而能够调整下夹持臂221相对推杆组件3的倾斜角度以更好地捕获夹持瓣叶81。
64.如图3-图7所示,推杆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和推杆33,上夹持组件21设在第一推杆31上且与第一推杆31可拆卸连接,第一推杆31活动以带动上夹持组件21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第二推杆32安装在第一推杆31内且与第一推杆31可滑动连接,推杆33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旋转臂222与所推杆33可活动连接。这样,第一推杆31相对第二推杆32活动,能够带动上夹持组件21在上下方向移动,推杆33活动能够带动旋转臂222活动以带动下夹持组件22展开或收缩,上夹持组件21与第一推杆31可拆卸连接,推杆33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这样,在可分离式封堵夹持装置100解离后,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可撤出,保留夹持组件2以及推杆33、旋转臂222等于心脏结构8内,此时夹持组件2夹持瓣叶81。
65.下夹持组件22还包括基座5和第二拉线42,推杆33穿过基座5上的第一通道90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基座5设有适于第二拉线42穿过的第一穿线孔51,第二拉线42从第一穿线孔51穿过基座5的底部且第二拉线42两端均与操作手柄相连,下夹持臂221可转动地设在基座5上。换言之,基座5安装在推杆33上,第二拉线42的两端均与操作手柄相连,基座5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51,第二拉线42从一个第一穿线孔51穿过基座5底部后从另一个第一穿线孔51穿出,下夹持臂221的下端与基座5可转动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拉线42能够控
制调整基座5的位置,进而控制下夹持臂221相对推杆33的位置。结合图1、图8-图10所示,当第二拉线42位置保持不变时,下夹持臂221位置保持不变且成打开状态,此时推动第一推杆31向下移动以带动上夹持组件21朝向下夹持组件22移动,直到上夹持组件21与基座5连接;当第二推杆32带动推杆33向基座5移动时,推杆33与旋转臂222的相连以带动旋转臂222移动,旋转臂222的上端与下夹持臂221相连以带动下夹持臂221转动。
66.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锁片52,锁片52设在基座5内,锁片52设有锁孔53和第二穿线孔54,推杆33穿过锁孔53和基座5与第二推杆32相连,第二穿线孔54用于穿过第二拉线42。
67.锁片52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锁孔53处于锁紧状态以锁紧推杆33,推杆33无法在锁孔53内移动,如图32所示,此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当第二拉线42处于拉紧状态时,锁片52处于松开状态,锁孔53变形以松开推杆33,推杆33在锁孔53内可移动,如图33所示,此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w,其中w<l,也就是说,第二穿线孔5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中心轴线不重合,且第二穿线孔54的中心轴线相对第一穿线孔51的中心轴线邻近推杆33设置,这样在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锁孔53锁紧推杆33,此时推杆33无法移动,当第二拉线42拉紧时,第二穿线孔54和第一穿线孔51对齐,第二拉线42带动锁片52发生形变,锁孔53变大,从而使得推杆33能够在锁孔53内上下移动。
68.而且推杆33穿设在锁孔53和基座5内,且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进行解离时,也方便第二推杆32撤出。
69.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封堵器1,封堵器1用于封堵瓣叶81之间的反流间隙,从而使反流减小,夹持组件2用于捕获夹持瓣叶81。如图1-图14所示,封堵器1设在夹持组件2的上方,这样,在夹持组件2夹持瓣叶81后,封堵器1能够封堵瓣叶81之间的反流间隙,减小反流。
7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夹持组件21设在下夹持组件22的上方,封堵器1设在上夹持组件21的上方,夹持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上夹持组件21向下收拢,下夹持组件22向上收拢于上夹持组件21的外侧。夹持组件2切换至展开状态时,下夹持组件22与上夹持组件21分离展开,上夹持组件21失去下夹持组件22约束后成展开状态。
71.上夹持组件2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上夹持臂211,下夹持组件2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与上夹持臂211配合的下夹持臂221,也就是说,上夹持组件21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夹持臂211,下夹持组件22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下夹持臂221,上夹持臂211设在下夹持臂221的上方且与下夹持臂22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的可分离,且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可分别单独控制调节,从而便于捕获夹持瓣叶81。
72.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夹持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上夹持臂211向下转动并收缩,下夹持臂221向上活动且收拢于上夹持臂211的外侧,如图3-图4所示夹持组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下夹持臂221与上夹持臂211分离并展开,同时上夹持臂211被释放并向上转动以恢复至展开状态。
73.可选地,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可转动且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以适于捕获夹持瓣叶81,这样,在捕获瓣叶81时,可调节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转动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调整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的夹持空间,以
使得瓣叶81能够位于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当瓣叶81处于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后,通过调整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的角度,以使得夹持组件2能够有效捕获夹持瓣叶81。
74.进一步地,上夹持组件21可与封堵器1固定连接,上夹持组件21连接在封堵器1的下端,上夹持组件21包括多个上夹持臂211,多个上夹持臂211沿封堵器的周向分布,上夹持组件211处于展开状态时,多个上夹持臂211展开且封堵器1位于多个上夹持臂211展开形成的开口内。
75.进一步地,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推杆组件3,推杆组件3包括多个推杆且轴向长度可调,封堵器1和上夹持组件21均设在推杆组件3上,通过调节推杆组件3可调整封堵器1以及上夹持组件21,使得上夹持组件21和封堵器1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移动。其中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可设在推杆组件3的不同位置,通过移动推杆组件3的不同推杆,可实现上夹持组件21和下夹持组件22以及封堵器1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76.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拉线41,上夹持臂211的一端与推杆组件3可转动连接,上夹持臂211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第一拉线41与上夹持臂211的自由端连接以带动上夹持臂211转动,由于上夹持臂211的一端固定,这样,通过第一拉线41能够拉动上夹持臂211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活动,从而能够带动上夹持臂211转动,改变上夹持臂211与推杆组件3之间的角度以调整上夹持臂211的位置。例如通过第一拉线41可拉动多个上夹持臂211朝向向上封堵器1所在位置靠拢以调整上夹持臂211的位置,以便于夹持瓣叶81.
77.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旋转臂222,旋转臂222倾斜连接在推杆组件3和下夹持臂221之间且分别与下夹持臂221和推杆组件3可转动连接,旋转臂222转动以带动下夹持臂221相对推杆组件3转动。
78.如图3-图7所示,推杆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和推杆33,封堵器1和上夹持组件21设在第一推杆31上且与第一推杆31可拆卸连接,第一推杆31活动以带动封堵器1和第一夹持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第二推杆32安装在第一推杆31内且与第一推杆31可滑动连接,推杆33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旋转臂222与所推杆33可活动连接。这样,第一推杆31相对第二推杆32活动,能够带动上夹持组件21和封堵器1在上下方向移动,推杆33活动能够带动旋转臂222活动,封堵器1和上夹持组件21与第一推杆31可拆卸连接,推杆33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这样,在可分离式封堵夹持装置100解离后,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可撤出,保留夹持组件2和封堵器1以及推杆33、旋转臂222等于心脏结构8内,此时夹持组件2夹持瓣叶81,封堵器1封堵瓣叶81间的返流间隙。
79.下夹持组件22还包括基座5和第二拉线42,推杆33穿过基座5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基座5设有适于第二拉线42穿过的第一穿线孔51,第二拉线42从第一穿线孔51穿过基座5的底部且第二拉线42两端均与操作手柄相连,下夹持臂221可转动地设在基座5上。换言之,基座5安装在推杆33上,第二拉线42的两端均与操作手柄相连,基座5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线孔51,第二拉线42从一个第一穿线孔51穿过基座5底部后从另一个第一穿线孔51穿出,下夹持臂221的下端与基座5可转动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拉线42能够控制调整基座5的位置,进而控制下夹持臂221相对推杆33的位置。结合图1、图8-图10所示,当第二拉线42位置保持不变时,下夹持臂221位置保持不变且成打开状态,此时推动第一推杆31向下移动以带动封堵器1和夹持组件2朝向下夹持组件22移动,直到封堵器1与上夹持组件21与基座5连
接;当第二推杆32带动推杆33向基座5移动时,推杆33与旋转臂222的相连以带动旋转臂222移动,旋转臂222的上端与下夹持臂221相连以带动下夹持臂221转动。
80.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还包括锁片52,锁片52设在基座5内,锁片52设有锁孔53和第二穿线孔54,推杆33穿过锁孔53和基座5与第二推杆32相连;第二穿线孔54用于穿过第二拉线54,锁片52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锁孔53锁紧推杆33,推杆33无法在锁孔53内移动,如图32所示,此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当第二拉线42处于拉紧状态时,锁孔53变形以松开推杆33,推杆33在锁孔53内可移动,如图33所示,此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w,其中w<l,也就是说,第二穿线孔5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中心轴线不重合,且第二穿线孔54的中心轴线相对第一穿线孔51的中心轴线邻近推杆33设置,这样在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锁孔53处于锁紧状态以锁紧推杆33,此时推杆33无法移动,当第二拉线42拉紧时,第二穿线孔54和第一穿线孔51对齐,第二拉线42带动锁片52发生形变,锁孔53变大,从而使得推杆33能够在锁孔53内上下移动。
81.而且推杆33穿设在锁孔53和基座5内,且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进行解离时,也方便第二推杆32撤出。
8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
83.结合图1-图20图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包括封堵器1、夹持组件2、推杆组件3、旋转臂222、第一拉线41、第二拉线42、基座5和锁片52等。
84.具体地,推杆组件3可以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推杆31、第二推杆32和推杆33,其中,第一推杆31与第二推杆32可滑动配合连接且安装在在第二推杆32上,推杆33设在第二推杆32的下方且与第二推杆32可拆卸连接。
85.夹持组件2包括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一一对应设置且上夹持臂211设在下夹持臂221的上方。其中结合图1-图13所示,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可以分别为两个,两个上夹持臂211分别设在推杆组件3的径向的两侧,其中两个上夹持臂211分别与封堵器1固定连接且可通过材料特性定型后成打开状态。
86.封堵器1和上夹持臂211安装在第一推杆31上且与第一推杆31可拆卸连接,第一推杆31滑动可带动封堵器1和上夹持臂211活动,第一拉线41与上夹持臂211的上端相连,通过拉动第一拉线41可调节上夹持臂211上端的位置,当第一拉线41拉紧时,上夹持臂211的上端朝向第一推杆31所在方向靠拢,当第一拉线41松开时,上夹持臂211恢复成初始打开状态,调节第一拉线41的长度可调整上夹持臂211打开的位置,从而能够重复捕获瓣叶81,以实现对瓣叶81的有效捕获。
87.如图1所示,图1中显示了通过第一拉线41能够拉动上夹持臂211在收拢于第一推杆31和远离第一推杆31之间活动。图1中第一拉线41和上夹持臂211为展开状态时所处的位置,图1中第一拉线41’和上夹持臂211’为拉动第一拉线41后活动至另一个位置时的所处的状态。
88.基座5安装在推杆33上,锁片52设在基座5内且设有适于推杆33穿过的锁孔53,其中锁片52可采用弹性材料形成,锁孔53的形状可变,从而能够锁紧和放松推杆33,基座5设有第一穿线孔51,锁片52设有第二穿线孔54,第二拉线42穿过第一穿线孔51和第二穿线孔54以穿过基座5底部,其中第二拉线42的两端分别与操作手柄相连,通过第二拉线42能够控
制基座5以及下夹持臂221的位置。
89.锁片52具有一水平表面,所述锁孔53和第二穿线孔54均设于水平表面上且贯穿该平面,当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锁孔53为正方形孔;当第二拉线42处于拉紧状态时,锁孔53为菱形孔。
90.具体地,当第二拉线42松开时,锁片52锁紧推杆,当第二拉线42拉紧时,第二拉线42被拉直,由于第一穿线孔51和第二穿线孔54的中心轴线具有一定差距,当第二拉线42被拉直时,第二穿线孔54向外移动,第二拉线42带动锁片52发生形变,由此锁孔53发生形变而增大,例如如图17-图20所示,在锁片52呈锁紧状态时,锁孔53可形成为菱形,当锁片52发生形变时,锁孔53由菱形逐渐变成接近正方形,因此锁孔53增大,使得锁片52由锁紧状态变成松开状态,进而使得推杆33能够在锁孔53内上下移动。锁孔53的锁紧形状和形变时的形状不限于菱形和正方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
91.下夹持臂221的下端与基座5可转动连接,例如,下夹持臂221的下端可通过轴孔和转动轴配合方式与基座5连接。旋转臂222倾斜设在下夹持臂221的下方,旋转臂222的下端与推杆33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旋转臂222的上端与下夹持臂221可转动连接。结合图8-图14所示,当下夹持臂221和上夹持臂211呈夹持状态时,第一推杆31带动封堵器1向基座5移动以与基座5连接,其中封堵器1适于与基座5卡合连接,以便于封堵器1与基座5的连接固定。当第二推杆32带动推杆33朝向基座5移动时,推杆33下端与旋转臂222下端连接以带动旋转臂222移动,旋转臂222的上端与下夹持臂221相连以带动下夹持臂221关闭以朝向封堵器1收拢。
9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使用过程和方法。
93.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与输送装置62和控制装置61相连,其中控制装置61可用于控制器械的目标方向,输送装置62用于移动器械以接近目标点,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用于植入心脏结构8内。
94.如图21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通过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到达做左心房82处,此时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在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稳定在左心房82中,此时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处于如图2和图6所示的关闭状态。如图22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拉线42穿过基座5和锁片52,拉动第二拉线42,第二拉线42拉紧时锁片52打开,推杆33在锁孔53内可上下活动,这样基座5在第二拉线42的作用下向封堵器1移动,基座5连接的下夹持臂221打开。
95.如图23并结合图1所示,封堵器1与夹持组件2在左心房82中连接,具体地,夹持组件2在第二拉线42、基座5和推杆33的作用力下保持展开状态,封堵器1通过第一推杆31向左心室83移动,直到移动至封堵器1的下端与基座5连接。
96.如图24所示,通过调节第一拉线41以带动上夹持臂211转动,使上夹持臂211朝向封堵器1收拢;如图25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通过第一推杆31移动到左心室83,此时下夹持臂221成展开状态,通过输送装置62、第一推杆31的调节使得封堵器1和夹持组件2贴近一个瓣叶81下表面边缘。
97.如图26所示,调节第一拉线41的长度和松紧来控制一个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的捕获状态,当上夹持臂211调整至合适位置,第一拉线41释放上夹持臂211恢复至展开
状态时,上夹持臂211恢复时压合瓣叶81的上表面边缘,具体地可通过多次操作第一拉线41的方式来更好的捕获瓣叶81上表面边缘。
98.如图26所示,调节第一拉线41的松紧来控制另一组上夹持臂211和下夹持臂221的捕获状态,当另一第一拉线41释放时,另一组的上夹持臂211恢复压合另一瓣叶81上表面边缘,通过多次操作第一拉线41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捕获另一瓣叶81的上表面边缘。
99.如图27所示并结合图9-图14所示,第一推杆31和封堵器1在输送装置62的稳定下,调节推杆33朝向封堵器1和基座5移动,推杆33带动旋转臂222转动以推动下夹持臂221同时关闭以朝向封堵器1收拢,如图26所示,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解离后,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撤出,只保留夹持组件2、封堵器1和旋转臂222。
100.下面结合图21-图22以及图28-图3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的另一使用过程和方法。
101.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可与输送装置62和控制装置61相连,其中控制装置61可用于控制器械的目标方向,输送装置62用于移动器械以接近目标点,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用于植入心脏结构8内。
102.如图21所示,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通过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到达做左心房82处,此时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在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稳定在左心房82中,此时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100处于如图2和图6所示的关闭状态。如图22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拉线42穿过基座5和锁片52,拉动第二拉线42,第二拉线42拉紧时锁片52打开,推杆33在锁孔53内可上下活动,这样基座5在第二拉线42的作用下向封堵器1移动,基座5连接的下夹持臂221打开。
103.如图28所示,夹持组件2跨瓣移动瓣叶81的下表面边缘,当夹持组件2呈展开状态时,通过第二推杆32整体移动下夹持组件22到瓣叶81下表面边缘。如图29所示,当下夹持组件22在推杆33和输送装置62的作用下保持稳定后,通过第一推杆31移动封堵器1和上夹持组件21向下夹持组件22贴合,同时上夹持组件21在移动过程中捕获瓣叶81的上表面边缘。
104.如图30所示,捕获瓣叶81位置调整,具体地,通过第一拉线41和第二拉线42的松紧来控制上夹持臂211的开合状态,当第一拉线41释放时,上夹持臂211恢复成展开状态,且恢复时压合瓣叶81上表面边缘,其中可通过多次操作第一拉线41来更好地捕获瓣叶81的上表面边缘。同样方法可调节其它上夹持臂211、第一拉线41和瓣叶81的夹合状态。
105.结合图30和图31所示,第一推杆31和封堵器1在输送装置的稳定下,调节推杆33朝向封堵器1和基座5移动,推杆33带动旋转臂222转动以推动下夹持臂221同时关闭以朝向封堵器1收拢,如图27所示,控制装置61和输送装置62解离后,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撤出,只保留夹持组件2、封堵器1和旋转臂222。
10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拉伸单元为第二拉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为操作手柄,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定位件为第一穿线孔。
107.如图34-37所示,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锁片52具有第一表面521和第二表面522,所述第二表面522与所述第一表面521连接,且所述第二表面52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转动521,锁孔53设于所述第二表面522上,第二穿线孔54设于所述第一表面521上,当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二表面522与所述第一表面521形成角度θ,此时锁片52锁紧推杆;当第二拉线42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第二表面522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521转动,使
得角度θ变大,此时锁片52释放推杆,推杆可上下移动。第二穿线孔54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108.当第二拉线42处于松弛状态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当第二拉线42处于拉紧状态时,第二穿线孔54的轴线与第一穿线孔5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为w,其中,w<l。
10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