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1382发布日期:2021-01-24 08:4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类型的疾病。作为先进的微创技术,由于腹腔镜手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受术者术后可以恢复迅速,目前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先在患者腹部开设微型创口,腹腔镜经微型创口伸入到患者腹腔内,腹腔镜的镜头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开阔、更清晰的视野、但是,患者腹内的组织易于出现遮挡腹腔镜的镜头以及限制手术空间的情况,一般利用器械及纱条等支撑结构将患者腹腔内的组织及脏器撑开,从而保证医生的观看视野及手术空间,使得手术顺利进行。但是,器械及纱条等支撑结构在将组织、脏器撑开时,会占用患者的微型创口,对手术器械形成阻挡,不利于医生手术过程中对于手术器械的操作,使得医生不得不增加患者微型创口的数量,从而增大了患者腹部创面及患者的手术痛苦。
[0003]
专利号为cn11030194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组织撑开器,该腹腔镜下组织撑开器支撑机构和撑开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安装于支撑架的两个相对侧;撑开机构包括有卡持件和驱动件,卡持件与支撑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以将支撑机构送至或带离支撑位置,驱动件能够与支撑架配合,以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离或相向运动。该腹腔镜下组织撑开器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撑开后,其两个支撑板只能再一个平面上向外撑开,而在与该平面垂直的空间上并没有撑开,因此导致撑开组织的效果较差,会继续遮挡腹腔镜镜头。
[0004]
又如专利号为cn109662742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包括手术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手术杆内开设有通腔,通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通腔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滑板与固定板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滑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若干撑开组,每个撑开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座,每个安装座上铰接有撑杆,两撑杆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滑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贯穿固定板,连杆远离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该发明公开的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通过前端的四个撑杆将腹腔有效撑开,但是撑开时其四个撑杆顶端与腹部相抵接,造成人体不适;另外,该器械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一直用力握紧手握杆,一旦松懈四个撑杆就会收缩起来,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不便。因此,针对现有腹腔镜手术用撑开装置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同时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腹腔镜手术用撑开装置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同时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中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转动连接有手握杆,所述手握杆与转动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手握杆的上端设置有棘爪,所述棘爪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卡槽,所述手持部的上端连接有端部套筒,位于所述棘爪上方的端部套筒下表面开设有缺口,所述棘爪的上端穿过缺口伸入端部套筒的内腔中设置,位于所述缺口左侧的端部套筒内部设置有滑动转动套,所述端部套筒中设置有贯穿滑动转动套的第一转动杆,位于所述端部套筒左侧壁和滑动转动套之间的第一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端部套筒、滑动转动套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伸出端部套筒左端的端部连接有拧帽,位于所述滑动转动套右侧的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棘爪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伸出端部套筒的右端连接有转动插接头;
[0008]
所述端部套筒的右端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套杆的右端设置有端帽,所述端帽的内侧面设置有轴承,所述套杆内腔的左端设置有固定转动套,所述轴承和固定转动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端连接有与转动插接头相配合的转动插接套,位于所述端帽和固定转动套之间的第二转动杆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所述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均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螺纹组成,位于所述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处的第二转动杆上均套设有两个与对应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处的套杆上分别设有第一条形口组和第二条形口,所述第一条形口组由上下镜像对称开设的条形口组成,所述第二条形口由左右镜像对称的条形口组成,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口组处的套杆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一弧形撑条,所述第一弧形撑条的内侧面中间设置有两个转动件,两个所述转动件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两个所转动条穿过第一条形口组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上的两个螺纹套转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口组处的套杆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二弧形撑条,所述第二弧形撑条的内侧面中间也设置有两个转动件,两个所述转动件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两个所转动条穿过第二条形口组与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上的两个螺纹套转动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握杆的外侧面开设有3~4个弧形手指握槽。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拧帽的外圆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面。
[0011]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插接头的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转动插接套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转动插接头截面相配合的正多边形凹槽。
[001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插接头的截面为齿轮面,所述转动插接套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转动插接头截面相配合的齿轮形凹槽。
[0013]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撑条的右端面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一延长条,所述第二弧形撑条的左端面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二延长条。
[001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撑条、第二弧形撑条、第一弧形撑条和第二延长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一层硅胶软层。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1)本发明公开的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手握杆向手持部握紧,此时上端的棘爪将与第一转杆上的环形凸起相卡合并将整个第一转杆沿着端部套筒向套杆处移动,并使得转动插接头插入转动插接套中,此时再用手指转动拧帽,使得第二转杆
随着第一转杆同步转动,然后其转杆表面的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上的两个螺纹套同时相向运动,并使得两个第一弧形撑条和两个第二弧形撑条撑开,并且由于第一弧形撑条和第二弧形撑条在空间上呈垂直设置,因此在两者同时撑开的时候能够将腹腔内部的组织有效撑开,其有限解决了现有器械撑开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7]
2)本发明在第一弧形撑条和第二弧形撑条将腹腔组织撑开后,松开手握杆,此时第二转杆和第一转杆不在同步作用,其有效防止后续操作过程中无意碰到拧帽,使得第二转杆转动而导致弧形撑条收纳或继续撑开的问题,其有效避免了手术中的误操作;另外在第一弧形撑条和第二弧形撑条上连接一个向对方延伸的延长条,能进一步在将腹腔组织撑开时,其腹腔内部都不会紧连在一起,其撑开后更加便于后续的手术操作,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中手持部、端部套筒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中手持部、端部套筒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中套杆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中套杆、端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转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中收纳时第一弧形撑条、螺纹套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中撑开时第一弧形撑条、螺纹套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其中:1-手持部,101-转动槽,102-销轴,103-手握杆,104-第一弹簧,105-棘爪,106-弧形手指握槽,2-端部套筒,201-缺口,202-滑动转动套,203-第一转动杆,204-第二弹簧,205-拧帽,2051-防滑纹面,206-环形凸起,207-转动插接头,3-套杆,301-端帽,302-轴承,303-固定转动套,304-第二转动杆,305-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6-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7-螺纹套,308-第一条形口组,309-第二条形口组,310-第一弧形撑条,311-转动件,312-转动条,313-第二弧形撑条,314-第一延长条,315-第二延长条,320-转动插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1]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进一步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本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参考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其主体结构包括手持部1,载手持部1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101,转动槽101中设置有销轴102,通过销轴102转动连接有一个手握杆103,并在手握杆103的外侧面开设有3~4个弧形手指握槽106。并在手握杆103与转动槽10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4,通过第一弹簧104能够实现复位作用。在手握杆103的上端设置有棘爪105,棘爪105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卡槽(图中未标注),该弧形卡槽(图中未标注)能够与后面的第一转动杆203外圆面相配合。
[0034]
在手持部1的上端连接有端部套筒2,位于棘爪105上方的端部套筒2下表面开设有缺口201,棘爪105的上端穿过缺口201伸入端部套筒2的内腔中设置,位于缺口201左侧的端部套筒2内部设置有滑动转动套202,该滑动转动套202能够沿端部套筒2的内腔左右移动,并在端部套筒2中设置有贯穿滑动转动套202的第一转动杆203,其第一转杆203能够在滑动转动套202中转动。位于端部套筒2左侧壁和滑动转动套202之间的第一转动杆20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04,第二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端部套筒2、滑动转动套202相连接,其第二弹簧204也起到一个复位作用。第一转动杆203伸出端部套筒2左端的端部连接有拧帽205,并且在拧帽205的外圆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面2051。位于滑动转动套202右侧的第一转动杆203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6,环形凸起206与棘爪105相配合设置,即通过握紧手握杆103,然后通过棘爪105与环形凸起206的作用能够将第一转杆203向右侧推进。同时,还在第一转动杆203伸出端部套筒2的右端连接有转动插接头207。具体地,其转动插接头207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0035]
参考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在端部套筒2的右端连接有套杆3,套杆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01,套杆3的右端设置有端帽301,端帽301的内侧面设置有轴承302,套杆3内腔的左端设置有固定转动套303,轴承302和固定转动套30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04。在第二转动杆304的左端连接有与转动插接头207相配合的转动插接套320。具体地,该转动插接套320为一个柱体,柱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转动插接头207截面相配合的正多边形凹槽,当将第一转杆203向右侧推进时其转动插接头207能够插入转动插接套320中,然后在拧动第一转杆203时其第二转杆304也会转动。
[0036]
在位于端帽301和固定转动套303之间的第二转动杆304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其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均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螺纹组成。参考附图7和附图8,在位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处的第二转动杆304上均套设有两个与对应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套307,位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处的套杆3上分别设有第一条形口组308和第二条形口308,其第一条形口组308由上下镜像对称开设的条形口组成,其第二条形口309由左右镜像对称的条形口组成。位于第一条形口组308处的套杆3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一弧形撑条310,第一弧形撑条310的内侧面中间设置有两个转动件311,两个转动件311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312,两个所转动条312穿过第一条形口组308
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上的两个螺纹套307转动连接,位于第二条形口组309处的套杆3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二弧形撑条313,第二弧形撑条313的内侧面中间也设置有两个转动件311,两个转动件311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312,两个所转动条312穿过第二条形口组309与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上的两个螺纹套307转动连接。当第二转杆304转动时,通过第二转杆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套7之间的作用能够使得两个螺纹套7之间相互靠近移动,然后通过转动条312的作用能够将两个第一弧形撑条310和两个第二弧形撑条313向外张开,从而使得腹腔内的组织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撑开。
[0037]
实施例2
[0038]
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1基础上改进后的腹腔镜手术用撑开器械,参考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其主体结构包括手持部1,载手持部1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101,转动槽101中设置有销轴102,通过销轴102转动连接有一个手握杆103,并在手握杆103的外侧面开设有3~4个弧形手指握槽106。并在手握杆103与转动槽10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4,通过第一弹簧104能够实现复位作用。在手握杆103的上端设置有棘爪105,棘爪105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卡槽(图中未标注),该弧形卡槽(图中未标注)能够与后面的第一转动杆203外圆面相配合。
[0039]
在手持部1的上端连接有端部套筒2,位于棘爪105上方的端部套筒2下表面开设有缺口201,棘爪105的上端穿过缺口201伸入端部套筒2的内腔中设置,位于缺口201左侧的端部套筒2内部设置有滑动转动套202,该滑动转动套202能够沿端部套筒2的内腔左右移动,并在端部套筒2中设置有贯穿滑动转动套202的第一转动杆203,其第一转杆203能够在滑动转动套202中转动。位于端部套筒2左侧壁和滑动转动套202之间的第一转动杆20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04,第二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端部套筒2、滑动转动套202相连接,其第二弹簧204也起到一个复位作用。第一转动杆203伸出端部套筒2左端的端部连接有拧帽205,并且在拧帽205的外圆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面2051。位于滑动转动套202右侧的第一转动杆203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6,环形凸起206与棘爪105相配合设置,即通过握紧手握杆103,然后通过棘爪105与环形凸起206的作用能够将第一转杆203向右侧推进。同时,还在第一转动杆203伸出端部套筒2的右端连接有转动插接头207。具体地,其转动插接头207的截面为齿轮面。
[0040]
参考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在端部套筒2的右端连接有套杆3,套杆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01,套杆3的右端设置有端帽301,端帽301的内侧面设置有轴承302,套杆3内腔的左端设置有固定转动套303,轴承302和固定转动套30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04。在第二转动杆304的左端连接有与转动插接头207相配合的转动插接套320。具体地,该转动插接套320为一个柱体,柱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转动插接头207截面相配合的齿轮形凹槽,其齿轮形的设置能使得无论转动角度如何,其转动插接套320均能快速插入转动插接套320中。当将第一转杆203向右侧推进时其转动插接头207能够插入转动插接套320中,然后在拧动第一转杆203时其第二转杆304也会转动。
[0041]
在位于端帽301和固定转动套303之间的第二转动杆304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其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均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螺纹组成。参考附图7和附图8,在位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处的第二转动杆304上均套设有两个与对应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套307,位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和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处的套杆3上分别设有
第一条形口组308和第二条形口308,其第一条形口组308由上下镜像对称开设的条形口组成,其第二条形口309由左右镜像对称的条形口组成。位于第一条形口组308处的套杆3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一弧形撑条310,第一弧形撑条310的内侧面中间设置有两个转动件311,两个转动件311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312,两个所转动条312穿过第一条形口组308与第一镜像对称螺纹组305上的两个螺纹套307转动连接,位于第二条形口组309处的套杆3外围设置有上下两个对称的第二弧形撑条313,第二弧形撑条313的内侧面中间也设置有两个转动件311,两个转动件311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条312,两个所转动条312穿过第二条形口组309与第二镜像对称螺纹组306上的两个螺纹套307转动连接。当第二转杆304转动时,通过第二转杆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套7之间的作用能够使得两个螺纹套7之间相互靠近移动,然后通过转动条312的作用能够将两个第一弧形撑条310和两个第二弧形撑条313向外张开,从而使得腹腔内的组织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撑开
[0042]
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2还在第一弧形撑条310的右端面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一延长条314,第二弧形撑条313的左端面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二延长条315。同时,还在第一弧形撑条310、第二弧形撑条313、第一弧形撑条310和第二延长条31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一层硅胶软层(图中未画出),该硅胶软层的设置能够防止将腹腔内部划伤。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