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7486发布日期:2021-01-24 06:1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严重缺损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各种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方法。由于松动或磨损导致的严重骨溶解、应力遮挡、假体周围感染、多次手术史、骨质疏松、取出原假体或残留骨水泥时穿孔或开窗造成医源性骨缺损等原因,使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常面临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而重建难点就在于股骨侧常存在严重骨缺损,同时翻修术中股骨常合并近端解剖重塑,比如内翻或者后倾重塑。因此,股骨侧骨缺损重建策略是基于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剩余的骨量和质量及解剖重塑变化情况而确定的。
[0003]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股骨侧骨缺损的分型,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分型是paprosky分型,该分型考虑了骨缺损部位(干骺端或骨干)、近端股骨的剩余骨量及支撑作用、可用于远端固定的骨干峡部长度三个因素。医生根据该分型能客观地评估股骨骨缺损,并根据缺损分型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对于严重的股骨骨缺损,尤其是髓腔形成向下方扩大的喇叭形结构或股骨髓腔扩大膨胀呈烟囱管型(stove-pipe)导致无骨干峡部用于股骨柄固定的骨缺损情况,目前可选择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打压植骨术、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和近端股骨置换等传统重建方法。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术后早期假体下沉的发生比例较高,术中或术后骨折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应力遮挡、有效固定长度不足和假体固定不牢靠等一系列并发症。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存在疾病传播、移植骨吸收和不愈合、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和感染等潜在风险。近端股骨置换脱位率较高而长期生存率较低,只适合作为处理老年低活动量患者同时合并大量严重骨缺损的一种权宜之计。打压植骨虽然在理论上有重建患者骨量的可能,但是术中骨折、术后假体下沉等风险较高,且有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比较耗时、疾病传播风险、植骨吸收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该系统适用于股骨严重骨缺损重建,能够克服现有传统重建方法的弊端,提高伴有严重股骨骨缺损髋翻修患者的治疗疗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包括钢板主体和峡部成型块;所述钢板主体与皮质骨接触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峡部成型块凸出设置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峡部成型块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形成为上低下高的挤压面,且所述挤压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峡部成型块为纵向设置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的楔形凸块,所述楔形凸块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为上低下高的斜坡面。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峡部成型块为纵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多个所述第一凸起远离钢板主体的侧面共同构成挤压面。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钢板主体的侧面为倾斜面,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远离钢板主体的侧面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斜面相对于所述钢板主体呈向下倾斜设置。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内侧面和挤压面上沿所述钢板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形成有多孔结构。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为沿所述内侧面或挤压面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条状凸起。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峡部成型块上与所述挤压面相邻的面上均形成有多孔结构。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为骨小梁多孔结构。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板主体的横截面呈弧形截面、矩形截面或梯形截面,所述钢板主体的厚度自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在所述钢板主体的外侧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缆索槽。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板主体和峡部成型块一体成型而成,所述钢板主体的总长度为6cm~18cm,所述钢板主体的宽度为1cm~2cm,所述钢板主体的多孔结构厚度为1mm~3mm,所述钢板主体的整体厚度为3mm-11mm;所述峡部成型块的长度为2~6cm,宽度为0.5cm~1.5cm,所述峡部成型块上的最大横截面的高度为与其同水平的髓腔直径减去12~16mm,最好为3mm~20mm;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700μm
±
300μm。
[0015]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多孔钢板系统,包括钢板主体和峡部成型块,钢板主体与皮质骨接触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峡部成型块凸出设置在钢板主体的内侧面上,峡部成型块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形成为上低下高的挤压面,钢板主体可通过钛缆或钢丝固定在股骨的外侧,峡部成型块挤压截骨后形成的舌形皮质骨条,使得股骨髓腔发生变形,在股骨髓腔内形成人造股骨峡部,使股骨严重骨缺损患者获得峡部的形态重建,提高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与股骨的有效固定长度,改善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用于治疗股骨严重骨缺损的初始及远期固定效果。同时,多孔结构可使钢板系统获得术后远期骨长入固定,可提高股骨-假体整体强度,减少远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改善髋关节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使得患者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本发明的多孔钢板系统可根据患者特异性进行设计,能够避免采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打压植骨联合长水泥柄或者近端股骨置换等传统方法,提高伴有严重股骨骨缺损髋翻修患者的治疗疗效。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钢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钢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
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19]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近端、远端、前端、后端、内侧、外侧、上端、下端等)仅用于解释一般在医学上描述病人部位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即以靠近病人头侧的一侧称为近端,远离病人头侧的一侧称为远端;病人的前方为前侧,后方为后侧;靠近病人中线为内侧,远离病人中线的为外侧。
[002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其包括钢板主体100和峡部成型块200;钢板主体100与皮质骨接触的内侧面101上形成有多孔结构;峡部成型块200凸出设置在钢板主体100的内侧面101上,峡部成型块200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形成为上低下高的挤压面201,挤压面201上形成有多孔结构。
[0021]
本发明在使用时,钢板主体100固定在股骨上,峡部成型块200向内侧挤压截骨后形成的舌形皮质骨条,峡部成型块200的挤压面201与皮质骨相抵,使得股骨髓腔发生变形,从而在股骨髓腔内形成上大下小的人造股骨峡部,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大量骨质缺损导致髓腔形成向下方扩大的喇叭形结构或股骨髓腔扩大膨胀呈烟囱管形造成的无骨干峡部用于股骨柄固定的问题,实现股骨严重骨缺损患者的股骨髓腔内峡部形态的重建,能够增强非骨水泥假体的固定,钢板主体100的内侧面101和峡部成型块200的挤压面201上形成有多孔结构,钢板主体100和峡部成型块200的挤压面201上的多孔结构与皮质骨接触,远期可获得骨长入,能够提高股骨-假体的整体强度,能够改善髋关节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
[0022]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峡部成型块200为纵向设置在钢板主体100的内侧面101上的楔形凸块200a,楔形凸块200a与皮质骨接触的侧面为上低下高的斜坡面,该斜坡面即为挤压面201;在使用时,钢板主体100可通过钛缆或钢丝固定在股骨上,楔形凸块200a向着股骨髓腔的内部挤压截骨后形成的舌形皮质骨条,楔形凸块200a的斜坡面与皮质骨相抵,使得股骨髓腔发生变形,从而在股骨髓腔内形成股骨峡部。
[0023]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峡部成型块200为纵向间隔设置在钢板主体100的内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凸起200b,第一凸起200b的高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多个第一凸起200b远离钢板主体100的多个侧面共同构成挤压面201。
[0024]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一第一凸起200b远离钢板主体100的侧面为倾斜面,且多个第一凸起200远离钢板主体100的侧面均位于同一斜面上,该斜面相对于钢板主体100呈向下倾斜设置。
[0025]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侧面101和挤压面201上沿钢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300,第二凸起300上形成有多孔结构,第二凸起300与皮质骨接触,能够大大减小内侧面101和挤压面201与皮质骨的接触面积,降低对皮质骨血运的干扰。
[0026]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凸起300为沿内侧面101或挤压面20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条状凸起。
[0027]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钢板主体100的外侧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缆索槽400,以方便固定钛缆或钢丝。
[0028]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峡部成型块200上与挤压面201相邻的面上均形成有多孔结构。
[0029]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钢板主体100的横截面可为弧形截面、矩形截面或梯形
截面,钢板主体100的厚度自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以使钢板主体100的结构更符合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钢板主体100能够更贴伏地固定于股骨的外侧,增强固定的稳定性。
[0030]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孔结构为骨小梁多孔结构,以期钢板系统远期骨长入固定,能够提高股骨-假体的整体重建强度。
[0031]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钢板主体100和峡部成型块200一体成型而成,具体地,钢板主体100和峡部成型块200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而成,例如采用电子束熔融3d打印成型而成,打印材料采用但不局限于钛合金(ti6al4v)。
[0032]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钢板主体100的总长度为6cm~18cm,优选为11cm~14cm,钢板主体100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峡部成型长度确定,钢板主体100的宽度(这里的宽度可为实际宽度,也可为弧形长度,根据钢板主体100横截面形状而定)为1cm~2cm,钢板主体100的多孔结构厚度为1mm~3mm,钢板主体100的整体厚度为3mm-11mm。
[0033]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峡部成型块200的长度为2~6cm,宽度为0.5cm~1.5cm,峡部成型块200上的最大横截面的高度原则上为与其同水平的髓腔直径减去12~16mm。
[0034]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峡部成型块200上的最大横截面的高度为3mm~20mm。
[0035]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700μm
±
300μm,峡部成型块200上的孔隙率为50%~80%。
[0036]
另外地,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孔钢板系统的植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7]
1)用髓腔钻锉磨髓腔,直到髓腔钻与皮质骨有紧密接触,然后拔除髓腔钻;
[0038]
2)在近端相对完整的股骨皮质骨断端以远2cm-3cm外侧做舌形截骨,舌形截骨的远端为弧形,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术中和术后骨折。这样做的目的是保留截骨近端2cm-3cm相对完整的股骨皮质骨,减少术中骨折的风险,同时利用这2cm-3cm相对完整的股骨皮质骨联合舌形皮质骨条共同用于股骨柄的固定;
[0039]
3)重新插入髓腔钻直到与皮质骨有紧密接触,将钢板主体100放入舌形截骨块表面,在与峡部成型块对应的钢板主体100的外侧绑上2-3根钛缆;第一根钛缆位于峡部成型块200上的最大横截面的外侧,第二根钛缆位于第一根钛缆的近端2cm-4cm处,根据钢板主体100是否紧密压配到外侧股骨上等情况,可在第一根钛缆的远端2cm-3cm处或第二根钛缆的近端2cm-3cm处绑上第三根钛缆。钛缆的松紧程度以峡部成型块200紧密挤压舌形截骨块至髓腔钻表面为宜,这样可以控制好峡部成型的程度,使舌形皮质骨条刚好可以对股骨柄形成紧密压配。
[0040]
4)待钛缆捆绑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打入股骨柄。
[0041]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