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0178发布日期:2021-03-17 00:3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静养,且不能移动骨折区域,因此对于术后恢复装置的要求十分苛刻,现有的术后恢复装置多采用柔软布条支撑,无法在恢复同时进行针对性恢复训练,且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和静脉曲张等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88152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包括横梁、支杆、固定架螺纹管、支架杆、卷起器、伸缩固定装置、支柱固定螺纹管、螺栓、固定块和弧形架,所述横梁与支杆固定焊接,所述支杆位于横梁外侧,所述固定架螺纹管上下分别连接横梁和支架杆,所述支架杆位于弧形架外侧,所述卷起器设置在支架杆上,所述伸缩固定装置位于支架杆的下侧,所述支柱固定螺纹管位于支杆和螺栓中间,所述螺栓穿过支柱固定螺纹管设置。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弧形架的角度固定,无法根据患者腿部屈伸作出调整,且由于弧形架本身的硬度,在缺乏相应的按摩组件情况下,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和静脉曲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包括安置组件和中置组件,所述中置组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中置组件包括顶板和连杆,顶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铰座一,连杆顶部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于铰座一内壁,连杆底端内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铰座二,铰座二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下盖,顶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框架一,框架一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紧缸,压紧缸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推拉板,推拉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杆,压杆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上盖,上盖和下盖中间均设置有环形架,环形架一侧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呈90度排列,卡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壳,外置壳内壁设置有五个隔板,将外置壳内壁等分为五个隔仓,隔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框架二,框架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顶出缸,顶出缸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按摩板二,按摩板二两侧外壁均通过铰链连接有按摩板一,按摩板一底部外壁设置有卡头,卡头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底部外壁设置有气管接头。

优选的:所述按摩板一和按摩板二均为弧形结构,按摩板一曲率半径为按摩板二曲率半径的三分之二,按摩板一一侧外壁距离活动板一侧外壁为厘米,活动板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导杆,导杆外壁滑动连接有导套,导套外壁固定连接于框架二顶部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壳底部外壁设置有管线盒,管线盒内壁设置有气路管道,气路管道与气管接头连通,管线盒底部外壁设置有总结头,上盖两侧外壁距离连杆为5厘米,压板内壁设置有矩形通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梁板和顶架,顶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梁板底部外壁,顶架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芯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芯轴两端外壁转动连接于顶架两侧内壁,芯轴中间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架,顶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架底部外壁,底架两侧外壁与顶架两侧外壁齐平,梁板中间设置有圆台,圆台曲率半径与顶架顶部外壁半径一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置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安置组件包括罩壳和座架,罩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轨,滑轨配合使用有滑块,滑块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有上板、中柱、下板构成、下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滑块顶部外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推拉电机,推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连接有丝杆,丝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帽架,螺帽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下板底部外壁,罩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板。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板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防尘帘,防尘帘一端外壁固定连接于中柱一侧外壁,移动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架,立架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缸,伸缩缸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衔接柱,衔接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梁板底部外壁。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衔接柱内壁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驱动控制模块,座架的数量两个,座架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罩壳底部外壁,座架为c形结构,座架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座架底部内壁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转轮中间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由偏心柱和三角柱焊接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通过设置中置组件,其中患者将腿放置于中置组件中,上盖与下盖封闭,外置壳中框架二底部内壁的顶出缸启动,带动活动板顶起,按摩板一贴近皮肤处,通过挤压缓解血管压力,接着气囊处于充气吸气状态切换模式,能够带动按摩板二不停按摩患者腿部,加快血液流通;而框架一内壁压紧缸启动,带动推拉板下降,上盖下压石膏,完成骨折区域固定。

2.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通过设置连杆,连杆通过铰链分别与顶板和下盖连接,而上盖同时与顶板连接,使得上盖能够和下盖始终处于平行状态,同时二者又能够做一定角度的倾斜,使得患者腿部保持舒适感,能够根据不同腿长的患者,不同骨折区域的患者,以及患者腿部不同的摆放姿势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上盖和下盖均为板件,能够避免软性材料造成血管堵塞的问题。

3.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通过设置外置壳内的隔板,使得外置壳内壁等分为五个隔仓,而框架二内壁的顶出缸均由气路管道控制,能够实现单独控制,当患者需要持续性的按摩时,所有顶出缸均可以同时动作,挤压皮肤和肌肉,而患者需要间断性的按摩时,顶出缸可以依次交替工作,带动按摩板一和按摩板二波浪式按摩肌肉,同时能够缓解长时间腿部抬升造成的肌肉紧张。

4.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其中调节电机启动,带动底架转动,尤其在患者进行腿部伸张运动时,需要调节中置组件处于不同角度,此时底架能够完成角度调节,同时配合中置组件,使得腿部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利于静脉血液流动,避免腿部位置缺血导致营养输送不上去,有利于快速帮助患者做术后恢复。

5.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通过设置安置组件,其中座架中转动柱依靠偏心柱转动,既能够完成在床板两侧的固定,又能够直接在地面上完成固定,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加广泛,同时,托板顶部外壁的推拉电机启动,能够带动移动架运动,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该种装置,而防尘帘的设置,能够避免罩壳内部沾染灰尘,同时避免患者将手指塞进移动架的活动区域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中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框架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安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的座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置组件、2立架、3伸缩缸、4升降板、5衔接柱、6调节组件、7中置组件、8顶板、9框架一、10推拉板、11压板、12压杆、13上盖、14下盖、15外置壳、16连杆、17框架二、18管线盒、19按摩板一、20按摩板二、21气囊、22支架、23顶出缸、24活动板、25梁板、26调节电机、27底架、28顶架、29防尘帘、30卡板、31移动架、32托板、33罩壳、34座架、35固定柱、36转动柱、37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骨科加压术后恢复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安置组件1和中置组件7,中置组件7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6,所述中置组件7包括顶板8和连杆16,顶板8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铰座一,连杆16顶部外壁通过轴转动连接于铰座一内壁,连杆16底端内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铰座二,铰座二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下盖14,顶板8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框架一9,框架一9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紧缸,压紧缸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推拉板10,推拉板10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板11,压板1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杆12,压杆12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上盖13,上盖13和下盖14中间均设置有环形架,环形架一侧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呈90度排列,卡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壳15,外置壳15内壁设置有五个隔板,将外置壳15内壁等分为五个隔仓,隔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框架二17,框架二17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顶出缸23,顶出缸23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板24,活动板24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22,支架2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按摩板二20,按摩板二20两侧外壁均通过铰链连接有按摩板一19,按摩板一19底部外壁设置有卡头,卡头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21,气囊21底部外壁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按摩板一19和按摩板二20均为弧形结构,按摩板一19曲率半径为按摩板二20曲率半径的三分之二,按摩板一19一侧外壁距离活动板24一侧外壁为5厘米,活动板24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导杆,导杆外壁滑动连接有导套,导套外壁固定连接于框架二17顶部内壁;所述外置壳15底部外壁设置有管线盒18,管线盒18内壁设置有气路管道,气路管道与气管接头连通,管线盒18底部外壁设置有总结头,上盖13两侧外壁距离连杆16为5厘米,压板11内壁设置有矩形通槽;使用时,将患者骨折部分放置于下壳14的环形架中,接着框架一9内壁压紧缸启动,带动推拉板10下降,上盖13下压石膏,完成骨折区域固定,接着在患者石膏去除之后,仍旧需要使用该种装置做术后康复训练,此时患者将腿放置于中置组件7中,上盖13与下盖14封闭,外置壳15中框架二17底部内壁的顶出缸23启动,带动活动板24顶起,按摩板一19贴近皮肤处,通过挤压缓解血管压力,接着气囊21处于充气吸气状态切换模式,能够带动按摩板二20不停按摩患者腿部,加快血液流通;通过设置中置组件7,其中患者将腿放置于中置组件7中,上盖13与下盖14封闭,外置壳15中框架二17底部内壁的顶出缸23启动,带动活动板24顶起,按摩板一19贴近皮肤处,通过挤压缓解血管压力,接着气囊21处于充气吸气状态切换模式,能够带动按摩板二20不停按摩患者腿部,加快血液流通;而框架一9内壁压紧缸启动,带动推拉板10下降,上盖13下压石膏,完成骨折区域固定;通过设置连杆16,连杆16通过铰链分别与顶板8和下盖14连接,而上盖13同时与顶板8连接,使得上盖13能够和下盖14始终处于平行状态,同时二者又能够做一定角度的倾斜,使得患者腿部保持舒适感,能够根据不同腿长的患者,不同骨折区域的患者,以及患者腿部不同的摆放姿势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上盖13和下盖14均为板件,能够避免软性材料造成血管堵塞的问题;通过设置外置壳15内的隔板,使得外置壳15内壁等分为五个隔仓,而框架二17内壁的顶出缸23均由气路管道控制,能够实现单独控制,当患者需要持续性的按摩时,所有顶出缸23均可以同时动作,挤压皮肤和肌肉,而患者需要间断性的按摩时,顶出缸23可以依次交替工作,带动按摩板一19和按摩板二20波浪式按摩肌肉,同时能够缓解长时间腿部抬升造成的肌肉紧张。

为了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如图1、5、6、7所示,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梁板25和顶架28,顶架28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梁板25底部外壁,顶架28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26,调节电机2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两端外壁转动连接于顶架28两侧内壁,芯轴中间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架27,顶板8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架27底部外壁,底架27两侧外壁与顶架28两侧外壁齐平,梁板25中间设置有圆台,圆台曲率半径与顶架28顶部外壁半径一致;所述安置组件1的数量为两组,安置组件1包括罩壳33和座架34,罩壳3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托板32,托板32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轨,滑轨配合使用有滑块,滑块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架31,移动架31有上板、中柱、下板构成、下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滑块顶部外壁;所述托板3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推拉电机,推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连接有丝杆,丝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帽架,螺帽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下板底部外壁,罩壳3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板30;所述卡板30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防尘帘29,防尘帘29一端外壁固定连接于中柱一侧外壁,移动架3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架2,立架2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缸3,伸缩缸3的活塞杆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4,升降板4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衔接柱5,衔接柱5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梁板25底部外壁;所述衔接柱5内壁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驱动控制模块,座架34的数量两个,座架3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罩壳33底部外壁,座架34为c形结构,座架34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5,固定柱35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座架34底部内壁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37,转轮37中间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36,转动柱36由偏心柱和三角柱焊接而成;使用时,通过座架34能够将该种装置固定于患者的床板之上,或者直接固定于地面上,适用性广泛,而当患者将骨折区域穿过上盖13和下盖14之后,中置组件7完成固定,调节组件6中的调节电机26启动,能够带动中置组件7转动,进而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而针对不同身高的患者,安置组件1中推拉电机启动,能够带动移动架31运动,进而调节中置组件7相对患者的位置,保证舒适度;通过设置调节组件6,其中调节电机26启动,带动底架27转动,尤其在患者进行腿部伸张运动时,需要调节中置组件7处于不同角度,此时底架27能够完成角度调节,同时配合中置组件7,使得腿部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利于静脉血液流动,避免腿部位置缺血导致营养输送不上去,有利于快速帮助患者做术后恢复;通过设置安置组件1,其中座架34中转动柱36依靠偏心柱转动,既能够完成在床板两侧的固定,又能够直接在地面上完成固定,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加广泛,同时,托板32顶部外壁的推拉电机启动,能够带动移动架31运动,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该种装置,而防尘帘29的设置,能够避免罩壳33内部沾染灰尘,同时避免患者将手指塞进移动架31的活动区域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患者骨折部分放置于下壳14的环形架中,接着框架一9内壁压紧缸启动,带动推拉板10下降,上盖13下压石膏,完成骨折区域固定,接着在患者石膏去除之后,仍旧需要使用该种装置做术后康复训练,此时患者将腿放置于中置组件7中,上盖13与下盖14封闭,外置壳15中框架二17底部内壁的顶出缸23启动,带动活动板24顶起,按摩板一19贴近皮肤处,通过挤压缓解血管压力,接着气囊21处于充气吸气状态切换模式,能够带动按摩板二20不停按摩患者腿部,加快血液流通,通过座架34能够将该种装置固定于患者的床板之上,或者直接固定于地面上,适用性广泛,而当患者将骨折区域穿过上盖13和下盖14之后,中置组件7完成固定,调节组件6中的调节电机26启动,能够带动中置组件7转动,进而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而针对不同身高的患者,安置组件1中推拉电机启动,能够带动移动架31运动,进而调节中置组件7相对患者的位置,保证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