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30635689发布日期:2022-07-05 21:1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
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信息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如今对信息储存的方式包括如下步骤:生产单晶硅;制造光学或半导体存储介质(如磁带、软盘、cd、磁盘、闪存);将编码后的数据信息存储到介质中;在介质中读取已有信息。
3.传统存储方式如优盘、硬盘等不能满足存储要求。目前随着人类获取知识与产生数据的能力不断提升,社交网络与云计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爆炸,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产生的海量数据给数据存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全球的数字信息总量达4.4zb(3.52
×
10
22
bits),并且仍在飞速增长。按照当下增长势头,全球的存储需求将在2040年达到惊人的3
×
10
24
比特。现代数据存储系统主要依靠光学和半导体介质实现大量数据的存储、检索、访问和复制。如果以目前的存储手段对该数据量进行存储,制造商需要大约109千克硅片,然而根据预估届时全球硅片供应量预计仅有10
7-108千克,远无法满足存储需求。
4.此外,基于半导体与电磁的存储技术有着诸多难以应对这一趋势的缺陷—储密度有限,寿命短暂且大规模长期维护费用高昂。而单晶硅的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也是不可忽视的。硅片的制备工业流程中应用了大量有害的化学物品,包括四氯化硅、氰化物、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更重要的是,硅和其他生产原料的储量均不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以高密度、低功耗、长期稳定地存储数字信息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信息存储密度高,信息存储寿命长。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存储的目标文件经过转换成为dna碱基序列;b.将所述dna碱基序列合成为携带信息的dna分子;c.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保存。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步骤a使用编码方式完成。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编码方式包括huffman编码或raptor码编码。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步骤b使用人工合成完成。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人工合成包括如下步骤:合成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pcr扩增;通过酶切法对目的基因进行鉴定。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步骤c在无机环境下进行体外保存,或借助生物手段将其引入活体细胞内进行保存。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扩增备份。
14.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dna信息存储系统,使用上述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dna编码模块,用于将存储的目标文件经过转换成为dna碱基序列;dna合成模块,用于将所述dna碱基序列合成为携带信息的dna分子;储存模块,用于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保存;备份模块,用于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扩增备份。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以dna作为信息存储介质,对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复制和读取。就单位质量下的存储潜力而言,一克dna大约含2.1
×
10
21
个dna碱基,因此每一克dna的二进制存储潜力约为4.2
×
10
21
比特,传统的基于半导体与电磁的存储手段存储潜力为每克109比特,dna分子单位质量的数字信息储存潜力是其4200亿倍,在单位体积的存储潜力方面,dna分子形态并没有限制在一个平面,因此其在单位体积内的二进制信息存储潜力是硬盘的100万倍,是闪存的1000倍。除此之外,dna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生物分子之一,对高温或低温环境、尘土、震荡等情况的抗性要优于硬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dna分子的数据存储寿命为数百年。综上所述,由于dna其具备作为信息存储介质的众多优异特性,存在取代当前存储介质成为新型存储介质的巨大潜力。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a.将存储的目标文件经过转换成为dna碱基序列;b.将所述dna碱基序列合成为携带信息的dna分子;c.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保存。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又被称为去氧核糖核酸,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它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几乎所有的地球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存储生物遗传信息的“硬盘”。dna分子的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根据其含氮碱基的不同,可以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苷酸,amp)、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鸟苷酸,gm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苷酸,cm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苷酸,tmp),这四种含氮碱基我们简称为a、g、c、t四种碱基。在dna双链结构中,该四种碱基是相互互补配对的,具体互补配对关系为:a与t配对,c与g配对。含有不同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成为链状螺旋的dna分子,a、t、c、g四种碱基以不同的顺序排列组合,便可以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因此,与通过二进制存储信息的硬盘类似,我们可以将dna看做四进制的存储模型。本发明以dna作为信息存储介质,对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复制和读取。就单位质量下的存储潜力而言,一克dna大约含2.1
×
10
21
个dna碱基,因此每一克dna的二进制存储潜力约为4.2
×
10
21
比特,传统的基于半导体与电磁的存储手段存储潜力为每克109比特,dna分子单位质量的数字信息储存潜力是其4200亿倍,在单位体积的存储潜力方面,dna分子形态并没有限制在一个平面,因此其在单位体积内的二进制信息存储潜力是硬盘的100万倍,是闪存的1000倍。除此之外,dna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生物分子之一,对高温或低温环境、尘土、震荡等情况的抗性要优于硬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dna分子的数据存储寿命为数百年。综
上所述,由于dna其具备作为信息存储介质的众多优异特性,存在取代当前存储介质成为新型存储介质的巨大潜力。
20.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dna编码指的是通过一定的对应和转换规则,将存储的目标文件转换为相应的dna碱基序列,该编码过程是dna信息存储过程的核心之一。不同的dna信息存储模型中,由文件内容到dna碱基序列的编码方式也各有异同,针对的存储文件格式也有一定差异,有的经典编码模型只适用于文本文档的存储,有的编码模型针对图片进行存储,也有的编码模型对于任何形式的文件格式均可进行存储。本例中将目标文件转换成atcg碱基序列,主要使用的是编码方法,目前可用的编码方法有很多,比方说huffman编码方法,或者raptor码编码方法。
21.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存储信息的dna分子需要按照相应的碱基序列进行人工合成而非利用dna分子。因为活体dna分子的修改过程工艺复杂度高于给定序列之后进行体外合成,此外,活体细胞诸如分增殖、衰老凋亡等生命过程会对信息的存储带来影响,引入额外的数据错误并增加生物层面的操作处理难度。因此,本例中合成为dna链主要使用的是生物手段,一般使用的是pcr扩增技术。这个技术的详细过程是:合成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pcr扩增;使用酶切法对目的基因进行鉴定。其中,由于dna序列是任意的,但长度有限,就像字节串被分成小片段,在后续过程中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因此需要通过酶切法将dna链进行切断。目前合成的用以存储信息的dna分子一般为长度不超过1000个核苷酸的短链dna分子,因为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指定序列的dna分子合成是有长度极限的,而且合成长链dna分子的技术难度和耗时远超合成短链dna分子,此外,合成长链dna分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也高于短链dna分子。
22.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步骤c在无机环境下进行体外保存,或借助生物手段将其引入活体细胞内进行保存,一般而言体外保存的数据稳定性、可读性和易操作性超过细胞体内保存。
23.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扩增备份。本例中对合成得到的带有存储信息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扩增过程,对应我们日常数据存储过程中的复制备份,在生物层面是对已有的dna分子进行复制,该过程可以人工进行,也可借助活体细胞自然的细胞分裂完成。
24.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dna信息存储系统,使用上述一种dna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dna编码模块,用于将存储的目标文件经过转换成为dna碱基序列;dna合成模块,用于将所述dna碱基序列合成为携带信息的dna分子;储存模块,用于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保存;备份模块,用于对所述携带信息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扩增备份。
25.本发明以dna作为信息存储介质,对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复制和读取。就单位质量下的存储潜力而言,一克dna大约含2.1
×
10
21
个dna碱基,因此每一克dna的二进制存储潜力约为4.2
×
10
21
比特,传统的基于半导体与电磁的存储手段存储潜力为每克109比特,dna分子单位质量的数字信息储存潜力是其4200亿倍,在单位体积的存储潜力方面,dna分子形态并没有限制在一个平面,因此其在单位体积内的二进制信息存储潜力是硬盘的100万倍,是闪存的1000倍。除此之外,dna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生物分子之一,对高温或低温环境、尘土、震荡等情况的抗性要优于硬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dna分子的数据存储寿命为数百年。综上所述,由于dna其具备作为信息存储介质的众
多优异特性,存在取代当前存储介质成为新型存储介质的巨大潜力。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